2. 童子天师
3个月前 作者: 西夏古兽
太尉洪信听了住持的话,又生退悔之心,问道:“你说什么豺狼挡道,虎豹横行,这不让本官上去送死去么?”
“本山虽有虎豹,俱已经通灵,从不伤人,太尉只管前行,不用畏惧。”住持再劝道。
太尉洪信踌躇半响,见众人全盯着自己,一时撇不开面皮,只好硬着头皮,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心里暗忖:“这鸟道再三为难本官,等见了天师再和你等算帐。”
江西信州龙虎山,九十九峰二十四岩,碧水丹崖,灵性十足。
但见:
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蛐,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
只是洪太尉心中有事,美景虽有,却难以入眼,真个是心浮气燥,头重脚轻。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已经脚酸腿软。再看那山高入云,道路崎岖,便怨声截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捆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山路!兀那鸟天师也不知道藏于何处,倒让我去寻他。”
走了半日,洪太尉早已是衣冠不整,气喘吁吁,正走着,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起,洪太尉方言过:“这风来的好是凉爽。”
风过后,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张着血盆大口窜过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爷!”扑地望后便倒,一头撞在树上,立时昏死过去。
那锦毛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几声,托地望后山涧下跳了去。
可怜洪太尉吓掉三魂,惊散七魄,气息如丝,半响才悠悠气转,睁开双眼。见不到那条大虫,将心落入腹中。坐了片刻,慢慢起身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吓杀本官,吓杀本官!那里来的大虫,这般厉害,不是命大险些落入虎口。”
洪太尉吃这一惊,看看那山路不见尽头,日头偏西,寻路走了几步,停下寻思半刻,又怕见不到天师,更怕再见那条大虫。走走停停,上下俩难,端的是寸步难行。
正苦恼处,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转过林子,但见有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
太尉心下一阵高兴:“终于见到个人了,虽是个小儿,看他一身道服,必然知道些天师影踪,待我问他一问。”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帧,等那道童。
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走过山来。
正是: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洪太尉招手说道:“那小道童,过来说话。”
道童闻言,放下那只铁笛,奶声奶气的打个稽首:“贫道见过洪太尉。”
洪太尉倒吃了一惊,“你如何知道我是洪太尉?”
“呵呵!太尉可是上山来请天师到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攘天下瘟疫?”
“果然不错,你是何人?可知天师下落?”
“我本是天师门下弟子,是天师让我在此等候太尉。”
“你家天师现在何处?带我去见你家天师。”
“天师吩咐说和你无缘无故,不如不见。”
“岂有此理!本官奉旨前来,你家天师如此托大,不怕天子责怪?”
“呵呵!不会不会。”小道童头摇的拔浪鼓一般。
“此话怎讲?”太尉洪信问道。
“天师昨日午时乘鹤而去,怕是早已经到了东京汴梁了。”
“你莫非说谎?”太尉洪信满腹疑惑,便又问道。
“出家人从不打诳语。善哉!善哉!太尉请回吧,山人别过。”道童笑了一声,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
洪太尉愣了半时,左右思量,才苦笑一声:“这童子说的有树有影,风声水起,想是天师吩咐他,本官虽是将信将疑,看看天色不早,天师又不见踪迹,不如下山去罢。”
话说太尉洪信,半身尘土,一肚子气恼,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官员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太尉道:“曾见天师么?”
洪太尉指着住持骂道:“匹那贼道,本官何等人物,被你等道士戏弄!哪里有什么天师,倒见一只猛虎,险些惊杀本官。还有一个小道童,藏头露尾,信口雌黄,胡说八道,没个上下尊卑。”
住持听大喜,道:“太尉见了小道童,那太好了。”
“见个道童,有甚好叫?”太尉洪信,面色不悦。
“那便是天师。”住持说道。
“你这道士,白天里说鬼话。眼看那童子不过七八岁的小儿,如何是天师了?”
“是太尉不知,我家天师,得天地造化,变化无穷,鬼神不测。那个道童就是天师。”
“你莫非说谎?”
“出家人从不打诳语。善哉!善哉!太尉总算是不虚此行,功德圆满。”
太尉洪信听了,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喜上眉梢,连说几句“惭愧!惭愧!”当下沐浴更衣,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
住持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和州县官员。当日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
次日早膳已后,住持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人众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
三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诸宫看遍。
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洪太尉看时,这所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门上使着胳膊粗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抬头看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
正是:
伏魔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