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同的轨迹

3个月前 作者: 效颦
    对黛玉来说,这个年节虽然有些糟心事,但整体还是相当不错。(.好看的小说)


    前一次的这个时候,她的父亲也已经去世。她不得不穿着重孝寄人篱下,看着贾府中的喜庆繁华。在旁人欢声笑语时,也只能躲在屋里垂泪。


    就是那时候的宝玉,也半点都不可靠、不可信。


    而这辈子,虽然年宴简单,更没有当初贾家人为之骄傲不已的圣眷。宫中还有个兰妃表现得古古怪怪。可光是“


    自由”、“舒心”两事,就是原本的一辈子怎么都没法儿比的。


    就算是穆逸兰古怪,在年节的时候,当然也不可能三番两次的频繁召见黛玉。更何况就如之前黛玉见到的,宫中可是早就有所打算。穆逸兰在非年非节的时候要召人进宫,却也是要各方报备的。如今哪儿有这个空挡?


    元宵节时,京城迎来了久违的盛事。


    从皇后到几位高分位的妃子的省亲,那盛大的场面,让京城中人看得津津乐道。虽也有说过于奢华的,但总体来说,还是称赞皇帝仁慈得多。


    借着这个机会,南方之事总算是彻底的尘埃落尽了。


    那一次的刺杀,虽然让皇帝感到了危机,但这样的危机感,确实不是南方的局面能给与的。所以,他一边认可了张滦等人的功绩,一边却又肯定了那些刺客是懿文余孽的说法。


    “朕继位将及二载,不敢忘太上之仁德。余孽既已伏诛,再莫行诛连穷究之举。”


    皇帝是这么说的。


    言而总之,是他仁慈,不愿意追究。张滦和北静郡王这些人的功劳,自然也就该打个折扣――日后完全可以翻起来说!


    也因此,张滦积功也只升到了轻车都尉,领羽林卫千户。


    北静郡王恢复了父辈没后削减的部分食邑,依然不领实职。


    南安郡王和北静郡王差不多。只是得到了更多的实物嘉奖,并且下属之人颇有加官升职者。


    可以说,这样的嘉赏,基本上早在张滦等人的意料之中。且皇帝在一片喜庆中决定,固然是借了这份喜庆,让人不好质疑,却也是摆明了让几人难以因此扬名!


    深闺中的黛玉当然不同于其他的京城人,但时到如今,连她也不再对皇帝过多期待。甚至连她的父亲,都只是在听见的时候,微微摇了摇头。


    元宵省亲之后,京城人还在津津乐道之时,话题接踵而来。倒叫人目不暇给。


    太妃果然以“宫中寂寞”为名,连续召开了数次宫宴,请了些姑娘,到宫中表演才艺凑趣。又很请了些夫人为这些姑娘们评判。


    不知有多少人称赞太妃的妙想,说这比当初的群芳宴强多了。


    可始终不曾参加的黛玉自然嗤之以鼻。


    群芳宴办好了。女子的地位能有所提高。太妃这办的宫宴有什么稀奇?不过就是规格高一点的相亲宴罢了。


    就是以往,京城里的宴会,有多少没起类似效果的?


    就和她当初进宫见太妃一样。


    如今太妃隐约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就差个太后的头衔。是以,连她办的宴会都不同起来。


    但贾家的姑娘们年纪限制,自然没空参加。宝钗在省亲的时候又见着了元春,黛玉相信她应该是努力过了。可元春显然没有帮她嫁进宗室的意思,是以,宝钗虽年纪到了,却也没有参加。


    在元宵过后,正月里宝钗及笄的时候,黛玉自然去了贾府道贺。


    宝钗已经和她记忆中的一样。和薛姨妈从梨香院搬了出来,搬到了王夫人的院子里。将梨香院空给了新买来的戏班子。


    这看起来贾家是更为亲近了,却也更像是依附于贾家的家族。


    当然,那或者也就是事实。


    黛玉还记得,前生的时候。宝钗进宫的梦想,差不多也就是这时候破碎的。尽管在及笄的时候,她还抱有极大期望。


    那时弘治帝登基,也充实了后宫,却根本就没有宝钗什么事。且那时还没有这种摆明为了宗室和贵女相亲的宫宴呢。


    元春给宝钗宝玉赐同样的东西,固然是一种试探,试探贾母的态度。却也是委婉的拒绝――委婉的说明了她不会帮着宝钗入宫!


    宝钗入宫不成,薛蟠不做正事。父亲去世的恶果越来越显现,不彻底的依附于贾家,只怕连家业都难以保住了。


    这一次,显然没有黛玉参加的元春省亲中,元春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态度。宝钗已经想得到,没有元春的帮忙,想要嫁给宗室也是极难的。


    她又毕竟做不出迎春那样的事来――


    就算是能自毁名节作为妾室嫁去宗室,对家族能有半点帮助吗?


    宝钗不能不怀疑,这是她那会儿帮助王夫人导致的恶果。


    总之,黛玉正月里去参加宝钗的及笄宴,看到的是难掩消沉的宝钗。就连难得出家门放风的湘云都有所察觉,不敢太过笑闹。


    只是黛玉观察了宝钗一天,也不能肯定,宝钗有没有因为这番挫折,将心思重新放到“金玉良缘”上?


    上辈子的宝钗,在确认了进宫无望之后,可也没消沉多久,就打叠起了精神去讨好贾母,以求金玉良缘――可那一次的宝钗,终究是有些喜欢宝玉的。对此她再清楚不过。


    便是惦记着权力富贵,说要嫁给宝玉,她也不会有真心的不满。


    现在,却是很难说了。


    不过,既然已经离开了贾府,此宝玉又非彼宝玉,前世里心心念念惦记着的事情,也就变得无关紧要起来。反正宝钗对婚姻的期许,和她、和迎春全然不一样不是?


    在自己家,黛玉算是悠闲的度过了自己十二岁的时光。


    林如海成功致仕,荣退家中,整日窝在书房里看儒家经典。


    从春季起,因为那一系列的宫宴,整个京城的宗室并勋贵之家,似乎就开始忙着议亲,忙着排队在一个个的黄道吉日里成亲了。


    倒是贾家,迎春为妾且没有回门,宝钗从隐隐独立的梨香院搬去了王夫人院子――后来又得以赐住大观园,给了京城的媒人充分的暗示,竟没有眼色的好人家上门求亲。


    此后,百花盛开之际,京城中,乃至于整个大楚,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商铺。


    香料坊、成衣坊、首饰坊,还有推出新食品的酒楼……


    如宝玉和张滦都能看得出迎春的手笔。


    迎春对于工业上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见地。但要说衣食住行上的享受之物,宝玉墨玉乃至于青玉都是,捆在一起,那都拍马也赶不上她!


    贾家实在是束缚了她的手脚。当忠烈王府的实际主事人向怀荆放开了手脚来支持她的时候,迎春的才能就理所当然的迎来了爆发!


    林家的财力固然丰厚,但若论人手、人脉、势力,哪里能和忠烈王府相比?


    到了这会儿,墨玉等人也只能庆幸迎春不是男人了。至少他们想鼓捣的东西,迎春对原理和原料都所知甚少,鼓捣不出来――就算知道名字,如那些必须的矿物,难道迎春还能找得出来?


    而黛玉还因此看到了另一件事。


    ――从冬日里进忠烈王府,到次年春日才开始在外面发威。这多半是说,迎春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收拾了向怀荆的正妻洪氏!


    虽说在京城里,这洪氏本来就没什么存在感……


    而直到今日,忠烈王府也没传出宠妾灭妻的传闻。甚至那一系列的商铺,都没多少人知道和迎春有关。


    于是……


    ――珍珠到底还是变成鱼眼睛了。


    除此之外,黛玉也感觉到了没有改变的地方――春季的时候,就有数个行省报涝。但灾情并不严重。但等到了夏季,报旱的省份开始多了起来。就是京城里也是少雨。


    这些事情,却是前生的她也没怎么关注的。


    那时候贾母对她暗地里的教导,更多是集中在朝局变故上。且这一次的灾害,说严重也不能说特别严重,虽多省天灾,但有太上皇在位时的积蓄,开仓放粮就基本能解决问题。完全没有灾民涌到京城附近――说来,有无流民近京,这素来是朝中区分是否全国性大灾的标准。


    若非如此,那一年的大观园,也没法子那么肆意的笑闹、饮宴了。


    后来她会注意到这些,还是因为这些灾害,拖延了弘治帝备战的脚步。


    而这一次,因为特别注意了,黛玉还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事――在邸报上,登了近十桩官员贪渎,导致仓库中存量不足,或者官商勾结、囤积居奇的事情。


    对照大楚的历史,没有被判定的全国性大灾,却能牵扯数十地方官员,这简直是只有太祖在位时才有可能发生的事。


    黛玉清楚,这应该是各方的斗争,延续到了地方。


    但到底是哪一边在拖延战争的脚步,她却是不能肯定。就连张滦,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手去调查细节。


    如此一直到了九月,报灾害的、开仓放粮的消息尚且没有断绝,黛玉才总算是结束了自己的悠闲生活。


    二皇子小病一场,穆逸兰成功找到了机会,再次宣黛玉进宫。


    而在同时,景穗终于要出嫁,将帖子送到了林家。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