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兄妹相见
3个月前 作者: 效颦
说到后面,雪雁倒是自顾自的感慨起来。
黛玉对此也并不稀奇。
雪雁的性子,她是了解的。
自那贾雨村做了她的座师,原本跟着她启蒙的朱鹭朱?却没跟着上学。伴读的是年纪小几岁的雪雁雪鹳。而被当做她身边管事丫鬟培养的、接朱鹭班的,乃是雪鹳而非雪雁。
只是雪鹳原是被拐的女孩子,家人找上门来要赎回,林家就放了人。因贾氏的身体缘故,又没找着合适的新丫鬟,雪雁要学的东西才忽然多起来。只是时间还不长,雪雁的孩气依然甚重。
黛玉对此素来是放纵的。
在她原本的记忆里……或者说在“前生”,王嬷嬷告老之后,她身边的“旧人”,也就只有雪雁了。
前生,在她身亡之前,她是还了雪雁卖身契的。但雪雁不肯走。黛玉也心知,即使拜托了宝玉,她多半也走不出贾家的大门。那时候的贾家已是风雨飘摇,绝不会任由“逼死孤女”的名声流传出去。
想到这个,黛玉瞅着雪雁这模样,倒是颇有些放松、怀念。
而朱鹭和朱?两个有志一同死瞪着雪雁的模样,看着也颇为有趣。
不过,黛玉当然也不会放过重点。
虽说她不清楚,为什么她印象单薄的庶妹会有那样的表现,但还有另一个问题是很明显的。
等雪雁自顾自说完了,黛玉也就放下点心,再喝了一口温水,慢条斯理道,“你又去串门了?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雪雁忙道,“哪能这时候去串门!是漪澜院的小媛告诉我的。”
漪澜院是巡盐御史官邸里另一个妾室所居的宅院,除了育有林青玉的越姨娘,另外三位姨娘都住在那儿。
黛玉虽不记得那小媛是何许人也,但这点却偏偏还是记得的,当下就蹙了眉,“……朱鹭,你去和李姨娘说,家事即拜托了她和越姨娘,那就把人看紧些,别到处说事。馥香院的事情,怎么转眼就有鼻子有眼的转了几个弯,传到我这儿来了?”
雪雁眨眨眼,小小的吐了下舌,忙转到朱?身后去了。
在朱鹭面前一向觉得自己太跳脱的朱?摆出一副大姐姐的模样,朝她摇了摇头。
朱鹭却是有些惊诧。
她是看着黛玉长大的,素知黛玉早慧、聪明。她和朱?两个伴着黛玉启蒙,虽要大上九、十岁,可黛玉小小年纪都能背四书了,她们两个也不过就是认了千余字!
可黛玉便是这样聪明,也到底是年纪幼小、身体怯弱,且又多分了许多心思在读书上,在内宅事物上便没空好好学――贾氏原也不愿她小小年纪就学那些东西。
这中间还有一个缘故,这林家数代单传,且又不蓄养家生子,人事可谓简单。贾氏一来,早收拾得妥妥当当。这些年并不曾出过差错。也不用黛玉小小年纪就耗费心神。
故此,不管再怎么聪慧,不用心、不曾学,有些事情自然也是不该通晓的。
可黛玉方才这番话,还有她说话时,那小小的身子展现出来的气势和用稚气的声音表达的态度……却分明透出了对内宅事务的敏锐与老练!
有那么一瞬间,朱鹭简直觉得看到了林夫人贾氏复生。
不过,朱鹭到底是忠心的朱鹭,虽然和林家的其他丫鬟一样签的不是死契――这是林家的家风,贾氏也不能改变――但并非死契才能保证丫鬟的忠诚的。
她诧异了一会儿,便自然而然的想着,或者是母亲去世后,黛玉终于开始在这方面动脑筋了。
也许就和读书一样,对黛玉来说,这些事情其实一点也不难?
这么一想,朱鹭也就抛开了疑惑,但在领命之后,还是笑着替两位姨娘说了两句,“两位姨娘不过是和夫人学了两月,如何能和夫人相比?出些岔子也是难免。有姑娘盯着,料来也出不了大错。”
也是。
黛玉自然也相信,若是能力足够,便只是为了女儿着想,越姨娘也不会任由那些话到处乱传。
终究是能力不足之故。
黛玉也知朱鹭是不希望她这时候和姨娘们起冲突,就点头挥手让她去了,随即便自顾自托腮沉思起来。连朱?雪雁两个轻手轻脚收拾餐盘的举动也全没在意。
到底是回到了原本极为熟悉的环境。
哪怕多出了一点儿意外,围绕在身边的,依然是可信的、熟悉的人事。而且也正是这些意外,让她有千万件想要弄清楚的事,一时间连先思虑哪个都拿不准。
所以黛玉并没有细想,原本六岁的自己该是什么模样的,不自觉地就带出了日后的经验。而此时的沉思,也是接了之前的事――
若那是前生,那么,前生的这时候,她应该是病卧在床。后来身子好了些,便被父亲送去了京城。终究没管这些事。如今想来,竟是半点印象也无。
那时候她懂得的事情也实在不多。
林府人口简单,风气也和贾府大为不同,虽曾因功封侯,林家终究是诗礼之家。多半是守的古礼――不以人为奴,不以人为畜。
用人不签死契且多用投靠文书、下人不可轻贱、出门不可乘轿……
她跟父亲跟得多,这些东西早随着四书的启蒙,刻进了骨头里。如贾府那样的人家,虽知道与家中大为不同,她忐忑小心而去,仍没想到人事那般复杂。
等到吃了些小亏,又有外祖母在暗地里教导,这才慢慢的学了起来。
后来等到父亲病重,回到扬州之时,林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小丫头少了,内宅多半是些惯用的媳妇嬷嬷。几个姨娘并无子嗣,没有什么好争的,照料父亲也是精心。
想来料理林家这般的人家终究不难,两位姨娘也慢慢学起来了。至少,父亲病重并不是内宅不安所致。但要说照料父亲等事,几位姨娘进门最多不过是十一二年的功夫,这些事情又沾不了手,想来却是精细不起来。
不过,这会儿有了继子,越姨娘又有了女儿,一切都已经不同。
若这是转世,说是要改命,这情形看来是有些好处。但改命一事,有那么容易么?又能改成什么样儿呢?
其实,也不一定要什么兄弟姐妹,只要父亲能活得长久些,她的命运就能大不相同。
哪像前生,奉上了林家数代积累的万贯家财,还要被贾府诸人说什么全靠贾家养活!
她虽不在乎钱财,但那等议论,却委实令人苦闷。而那样的苦楚,莫说旁人,便连亲近如宝玉、贴身如紫鹃,都要到她临终之时,方才知晓。
且就是到了那时,她的手中也还有许多余钱可用。
只是她一介病弱孤女,失了庇护,手中有钱又有何用?
黛玉正思量间,朱鹭却是回来了。且还是领着林父林如海和林家继子林墨玉一起来的。
黛玉听见外面的声音,便忙站起来,收拾了心情。只是,当看到“久违”的父亲,黛玉却又有些怔肿了。
自小被父亲带大,也明了父亲为她筹谋的苦心。黛玉和父亲的感情,比和母亲的感情还要深厚许多。只是她从京城回扬州的时候,她的父亲已是憔悴不堪,消瘦难言。
但现在看来……
虽比记忆中的父亲头发要花白不少,人也憔悴不少,却终究比之后来要好上不知多少!
今昔对比,又仿佛真幻难辨。
黛玉的眼睛几乎立刻就红了。待得行礼时喊的那声“爹爹”,都带了几分哽咽。
见女儿这般,林如海的眼眶也有些红。但他忙克制了见到女儿时莫名升起的感触,上前扶了黛玉道,“你母亲虽走了,你为人女儿的,自是伤心。可也别伤痛过度了,否则叫你母亲在地下怎么安心!且石太医说你身子已经养好了,这是值得欢喜之事才是,正能告慰你母亲。”
黛玉听父亲言辞恳切,也忙勉力收了悲意,“……正是这样。”
她与父亲的意思自然不同。但父亲的话确实是让有些茫然的她反应过来――是啊,不论能改成怎样,难道还能改得比前生还糟糕不成?
自古艰难唯一死。不过就是一死罢了!
当初二舅母暗里翻了脸,她明知是个死字也不肯向她讨好告饶。如今想来,这也没什么好后悔的。既如此,今生又有何可惧之处?依旧凭了本心,尽力而为便是。
这样一想,黛玉心中便笃定不少。
等她转向林墨玉见礼的时候,神情已是大体恢复了平静。
之前她父女两个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黛玉见礼时又微微低着头,等她见礼完毕,正式抬起头来打量这个记忆中印象单薄的继兄的时候,她这个继兄的神情,也一样恢复了平静。
故此,不管是林如海还是黛玉都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林墨玉的眼中,曾出现过的不耐烦、看不上这一类的神情。
不过,以黛玉的敏锐,或者说以她在荣国公府“锻炼”出来的多心,她还是注意到,这个继兄对她疏远、客气,并且可以说是充满了审视!
这是什么态度?
黛玉心中有些惊疑不定,而且本能的就有些不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