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轻小说与传统文学的关
3个月前 作者: 17岁的重生
轻小说的优势与独特魅力
轻小说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那么,相比传统文学,其魅力究竟在哪里?比起前文单纯的定义,这里给出一些具体例子。
轻小说作家野村美月的著作《文学少女》是极少数不依靠改编动画,仅凭自身魅力就俘获无数少男少女的心的经典中的经典;还打动了不少甚至没听说过”轻小说“这个名词的国内读者,男主青梅竹马朝仓美羽的名台词”心叶,你一定不懂吧“至今仍被acgn迷们所津津乐道。该作中八本作品均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并一举夺得了09年“这本轻小说真厉害”的第一名。
首先来说,《文学少女》具有轻小说普遍的特点,也就是极强的画面感,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细致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使得读者产生亲眼所见甚至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种极强的感染力,使人对情节更容易理解。在“文少”系列中,作者采用了在讲述一段故事后,再插入一段人物的自述或一封信的内容,情节与自述交替出现的新形式。由于自述以书中多个不同人物的口吻表达,刚看的时候或许会感到困惑与不解,但往往在书的结尾,也就是采用推理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当一切真相大白,所有埋下的伏笔一一揭晓时,读者就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种新奇的安排在轻小说中并不少见,如三云岳斗的《丹特丽安的书架》中,作者将全书拆分成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小故事,但实际由一条暗线将他们串联起来,这就将这本书的古朴、典雅和神秘的神话故事的特点完全表达出来,营造出一种古典叙事诗的氛围。而有的作者则会特意将时间线打乱,在看似混乱的叙事中层层布局,巧妙地埋下伏笔,这些正体现了轻小说家非凡的文字驾驭力和大胆的创造力。
《文学少女》系列与其说是日常推理类小说,倒不如说是文学鉴赏类小说。书中经常借人物之口点评一些文学名著,其中不但能找到如太宰治、王尔德、奥斯汀、小仲马、契柯夫等一众文豪的名字及他们的著作,甚至可以找到各种侦探、科幻、童话等各种小说载体。从第一卷《渴望死亡的小丑》对应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起,到最后两卷《惠临神明的作家》与安德烈·纪德的《窄门》遥相呼应,故事的每一卷都以轻小说所特有的方式对应一部知名的文学名著。正是因为这样,笔者认识了在日本家喻户晓得宫泽贤治的作品《银河铁道之夜》并由此引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也相继读了《人间失格》等著作。作者对文学作品独到而精准的品评,以及与名著相呼应的情节安排,都引发了读者对于原著的无限遐想,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这些点评,都是通过女主角远子学姐(天野远子)吃书(远子学姐的设定是只吃书,吃平常的食物则没有味道)时对这些文学作品“味道”的描述加以表现。这虽然来自于传统文学中的“通感”手法,但通过轻小说的大胆设定加以升华之后,成功去除掉了其中“比喻”的属性,给读者带来一种直接的感官冲击,展示出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同样的表现手法却能绽放出崭新的光芒,究其根本,是由于轻小说这个载体所具有的语言特色,使作品能达到传统小说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服务于艺术效果,这正是轻小说的思维。
而对于书中的推理部分,与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相比,“文少”系列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而非像东野小说更多关注社会性,这可以认为是批判接受了“私小说”(或“心境小说”)的对于心理以及自我的描写与探讨的结果。这种对于日常的关注,有些类似于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提出、翻译家林少华翻译的“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也符合了青春期少年的心理,鼓励了年轻人去探讨青春,这也是轻小说为何如此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如果说“文学少女”系列还带有一些本格推理的色彩,那么之前的话题之作轻小说《冰菓》直接让高中生推理学校中的怪异事件则带有十分明显的“日常推理”的标签。这也从反映轻小说和一般推理小说的不同之处,即从炫学推理向日常推理的回归,从繁琐的杀人手段向简单的怪异事件的回归。贴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以此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是轻小说的一大特点。事实上,这种特点不仅仅属于日常类轻小说,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他如奇幻类轻小说,尽管设定和世界观变幻莫测,但不仅主人公多为青少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与青少年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