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轻小说定义的模糊性
3个月前 作者: 17岁的重生
轻小说很多时候会有同系列的漫画、动画。由动漫、游戏改编成小说,该小说通常会是轻小说。但反过来说,由小说改编成动漫、游戏,该小说不一定是轻小说。
关于轻小说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
这本小说是由一个轻小说文库出版的。
腰封和广告宣传这是轻小说,以及包括作者说这是轻小说在内各种官方说法定义它是轻小说。
使用漫画和萌绘风格的插图,并提前将登场人物的角色形象以及世界观设定固定下来。
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创作。
以青少年(或中学生)作为假想读者进行写作。
虽然类似这样的定义很多,但都各有优缺点,有的也不免犯了循环论证的谬误,都不能称之为结论。因此,不少人认为轻小说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最显著的例子是,日本最大的网络论坛2ch轻小说揭示板的定义“你认为是轻小说的就是轻小说。只不过,能否得到他人的赞同就不一定了”(あなたがライトノベルと思うものがライトノベルです。ただし、他人の賛同を得られるとは限りません)。[2]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大部分读者通常对单个的作品和作家感兴趣,而对于其是否严格符合“轻小说”的定义并不会过分深究。这也是不同的小说类型之间并没有足以一刀切的分类基准的原因。例如京极夏彦的妖怪推理小说一般公认为是新本格派的先锋作品,但也有轻小说读者认为,虽然京极夏彦的小说并不符合“可轻松阅读”的概括,但这一“概括”本来就是望文生义,轻小说中不乏世界观庞大、设定丰富、取材于民俗传说并且读起来并不轻松的作品,“轻小说”一词源自其轻薄便携的文库本出版形式;而且京极堂系列小说“人物设定鲜明、布局精彩、架构繁复,举重若轻”,以及包括新本格派在内的以往东西方推理小说都没有的怪力乱神的设定,都与不少轻小说的特点不谋而合。加之,京极夏彦本人在妖怪绘图、漫画创作、动画原作脚本与配音等领域活跃,也是漫画《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漫迷,家中收藏了几千册漫画,风格多少受到影响。
但是,京极夏彦的推理小说之所以不被认为是轻小说,很大程度在于作者和出版商并没有说其是轻小说,主流舆论和各种奖项也受此影响。一方面,作者并不会特别区分轻小说和其他小说来进行写作,又或者是按照自己对轻小说的理解写作;另一方面,出版社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特征并不明显的作品考虑合适的推广方式。例如樱庭一树的《糖果子弹alollypoporabullet》,在以轻小说形式推出了文库本之后,于2007年2月由富士见书房发行了删除插图的单行本,09年又由角川书店再度以一般小说的形式文库化。像这样内容基本不变(单行本会修改一些口语表达),删除插图、重新设计封面和包装后摇身一变而为一般小说面向成人市场的例子屡见不鲜。此外,像西尾维新和仁木英之等的作品,原本属于别的小说分类,后来又被归到轻小说的阵营之下。
大冢英志在《人物小说的写法》(《キャラクター小说の作り方》,2003年)中提出,轻小说与作为“人物小说”的私小说相对,并且作为描写类似于动漫中展开的虚构世界的小说与描写现实(类现实)的自然主义文学相对。另外,批评家东浩纪指出,无论以内在的标准(故事本身)还是外在的标准(出版商和包装等)来定义轻小说都是不恰当的;继而主张轻小说是以“元素消费”(データベース消费,即读者消费的并非故事本身,而是构成故事的世界观、人物设定、符号化的“萌要素”等)为关键词的“描写人物周围的元素的小说”(キャラクターのデータベースを环境として书かれる小说)。但是,这些文学评论家的定义也存在较大争议,并没有被广泛接受。我们现阶段只能说,轻小说定义的模糊性来自于其特有的多样性(以上定义的问题在于总能找到反例来打破它);随着轻小说的发展及其理论的逐步完善,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义恐怕是迟早的事。对于一般读者,只要明白轻小说和那些为了概念炒作而提出的文学概念有根本性的不同就行了,剩下的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