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排华法案
3个月前 作者: 小子凡人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排华法案》是美国于1882年5月6日签署的一项法案。它是根据1880年对《柏林盖姆条约》的修订而制定的。条例的修订允许美国暂停入境移民,国会很快就执行了这一决定。
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为此,美国国会作了激烈辩论。
主张排华者的主要依据是: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不可能生活上美国化,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反对排华者的理由则是:排华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违背了美利坚共和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终,排华主义获得了国会多数票的支持。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法案拒所有华人劳工于美国之外十年。其1884年修正案强化了允许先前到来的入境移民离开美国和回国的规定,同时阐明,该法适用于一切华人而无论他们的国籍为何。1892年,该法案由《基瑞法案》延长十年,到1902年才被取消。
华人是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贫困的华南,找寻着他们的财富。起初,那里有着充足的表层金,所以华人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接纳。然而当容易获取的金的储量缩小,淘金竞争加剧的时候,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侵害。华人们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彼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华人移民并不仅仅给美国带来利益,他们19世纪70年代也成为替罪羊。他们被认为带有不道德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压低工资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他们也是群体暴力的受害者。且不论1868年的《柏林盖姆条约》,1882年的法案本是临时性通过的,可是到了1902年却成了永久性的。
玉兰和王云峰仅仅旧金山生活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二人就对排华法案有着切肤之痛,当初星龙集团的招工,虽然受到广大美国失业者和华人的支持,但是却遭到很大的质疑,有心人甚至无端攻击招工现场,并打着华人居心不良、同美国人抢饭碗的招牌,肆意打压华人,而且仅仅通过这件小事件,绝大部分已被星龙集团招聘的工人纷纷退出,这给当时主管此事的王云峰带去非常大的压力。
要不是后来玉兰经过吕龙的授意来到了旧金山,通过非正常手段才化解了这一段闹事,但是背后的钱权交易,却让玉兰看到了其根本原因还是排华法案上。
玉兰将美国发生的一切报告给了吕龙,这件事让吕龙回忆起许多曾经的记忆,他有着后世不为人知的身份,自然知道排华法案的真正原因。
人应该是人,而不是蚂蚁或者其他社会性动物。而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却比较接近蚂蚁社会结构。当华人用这种结构下的思想行动去面对自由社会,自然要遭殃。
这和鸦片战争是一个道理:白人掌握着真理,所以即使对中g人再残酷(哪怕是灭族),也掌握了道义上的制高点。
这对华人是极为不公平的,白人的歧视和侮辱,多的则是激起中g人内心的愤怒。
送走了刘易斯,玉兰脸色一下子变的寒霜满布,刘易斯委婉的表示罗斯福拒绝了她的政治献金,而且她从刘易斯的话里听出来,对方似乎有意制裁华人。
玉兰紧皱眉头,其实她并不是因为刘易斯的话生气,而是奇怪,为什么吕龙会说罗斯福会同情华人,进而支持取消排华法案。
然而事实情况却完全相反,那个罗斯福不仅拒绝了玉兰她们抛去的橄榄枝,而且还有意威胁她们。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玉兰并不怀疑吕龙的话,指挥官如此对她说,就应该有他一定的道理,这一点儿她从不怀疑,但是现的变故又如何解释呢?
“玉小姐,刘易斯这个人唯利是图,我觉得咱们对他一定要保持警惕,今天他能为了钱和利为咱们做事,以后也能为了钱同样为别人做事。”王云峰也如同玉兰一般,当刘易斯走了之后,他突然就意识到对方这一次的表现不对,因为他相当了解对方,所以能看出来,对方对她们似乎没有了之前的畏惧。
“我们并不能要求他死心塌地的跟着咱们走,他是美国人,是一个白人,而且他遇到咱们之前,也是一个排华者,因为美国人的自由世界,并不适合华人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中g人移民美国,是因为他们国内没了生计,只要给了他们生计,谁还愿意跑到美国来受罪,如今国内已经开始商议解决这些事情,很快就会出台相关的政策。”玉兰从来都没相信过刘易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她知道的一清二楚,而且美国这个国家,总部的代表人多的是,甚至有些精英已经打入了西海岸沿海各大城市的领导阶层,其中就包括旧金山。
但是她对华人涌向美国的现象表示担忧,不过幸好国内已经开始准备,现如今上海已经开始大发展,兴华党以大决心、大手笔,决定一次性开发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开始兴建工厂、学校、港口,大规模规划居民区、商业区,并大力投建公路、铁路。
这些硬件投资,跨越时间长,工程难度大小不一,需要工人的数量极为庞大,蕴含的商机,足以拉动整个上海市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