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太后不开心
3个月前 作者: 弘毅知难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京师,紫禁城,慈宁宫。
皇太后布木布泰有些失落,是的,一种失落的神情显而易见的挂在她的脸上。皇帝福临这几日的所作所为,多多少少都有些与祖制不符,也就让她这位“皇额娘”、“太皇太后”的心气儿不太顺畅:
先是顺治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也就是炮轰星堡不果、接着成立了所谓“火器营”当日,也许是受了小玄烨那一番言辞的鼓动,皇帝当晚就在木兰围场的御帐之中谕令兵部:“国家选举人才,共襄治理,文武两途,允宜并重。(顺治十二年乙未科武举会试结束后)现中试武举二百二十人,均应照文进士例一体殿试,并将亲行阅试:先试马步箭,次试策文,永著为例”[1。
五日之后,兵部在尚书噶达浑的主持下,以极高的效率就在那木兰围场,拿出了一纸所谓的“武殿试则例”。其中规定武举人在天安门就试,试毕,以卷送午门外东直房读卷公阅传胪。并先一日,内三院官、兵部官各执选取卷在皇帝面前进呈、跪读,待御批一甲三名毕,名赴内院公同慎榜,加盖印记。
要知道,满人武士是不必参加什么武举“三试[2”的,那这殿试武举,意味着要有一批汉人武举人得到皇帝的朱批钦点,从而“高官得坐”、仕途顺利,长此以往,汉人在行伍中的地位就会逐步抬升……
八月二十三日,演武结束之后皇帝一行并没有急着返回京师,而是在弘毅和鳌拜的共同建议下,又在木兰演武场继续操练骑步兵攻占传统城堡、俄式四方城堡和星型城堡的各种战术,以及西洋鸟枪兵防御战法,自然是把自己的那位孙儿忙活的够呛,一直闹腾到八月二十六日,皇帝才起驾回京。
也就在那几日,鳌拜领受自己的懿旨,每天都会将演武的细节、皇帝的态度、皇子的表现、众臣的反应等诸多内幕从木兰演武场源源不断送至这慈宁宫来。最后一天皇帝起驾返京之时,回来传话的下人说,小玄烨现在居然在参加演武的满蒙官兵中口碑奇好,还说什么“功封”多罗贝勒爷的玄烨真乃“金乌下凡、兵战奇才”之类的言辞早已传遍军中,连驻防京师的八旗军中也开始流传什么“贝勒爷自有天助,自太阳之中引下神火,与百步之外取人性命,连那些远在北地活吃人肉的罗刹(此处就是说佛教中恶魔的本意了)都俯首听命、甘受指使,纷纷从原本普通的鸟铳中喷出神火,而且喷火的速度和频率奇快,最后几十人就打败了满清第一巴图鲁率领的数千精兵,连鳌拜本人也是重伤不起了,这贝勒爷的火器实在是闻所未闻的厉害!”……
今日已经是八月三十日了,皇帝一行已经返回紫禁城两天了。两天内,福临、岳乐、明安达礼、兵部尚书噶达浑、汤若望、几名参与木兰演武的王公九卿、内大臣,还有小小贝勒爷玄烨,已经数次在位育宫商议军国大事。据太监尚有贵回来禀报,似乎很是君臣相得,几个人时而争论不休、时而其乐融融,很多议决就这样频繁送往兵部、工部,还有远在天边的宁古塔、呼玛尔和乌兰乌德……其中还有一条,竟是钦命多罗贝勒玄烨为钦差,代表皇帝福临,在明安达礼和噶达浑同陪下,去检视畿辅驻防八旗[3和京师禁旅八旗[4!
流言终归是流言,眼下也不足为虑,因为木兰演武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她皇太后布木布泰的面前,包括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子玄烨的指挥得当、力克强敌,还有几名内大臣特别是鳌拜的信服,以及皇帝福临的最终决断……理智告诉她,结果很好,如果按照这些部署发展下去,配备了先进西洋鸟枪的大清铁骑将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自己,还是压抑不住心中的巨大失落。
为什么?看着自己的儿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难道不值得开心?
答案远非这么简单!要知道,满蒙八旗是大清入关、定鼎中原的凭借,而蒙古八旗,又是不亚于满洲八旗的一种决定力量。而皇太后布木布泰,或者说她黄金家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在蒙古诸部之中就是中流砥柱,这也决定了这位皇太后,在蒙古和满洲的位置和作用!假若一旦火器变成似孙儿玄烨一般运用起来无坚不摧的战力,传统八旗骑兵的作用就会下降,蒙古诸部将不再是必须依仗的军事力量,那作为蒙古势力的代言人,皇太后自己一言九鼎的日子将辉煌不再。
再者,都知道前明火器运用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曾经令满蒙八旗吃亏不少。而西洋火器虽然犀利,但却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清不会把希望单纯寄托在一两个洋人身上。如果要大力发展火器,就必然要倚重前明的火器专家,那都是些什么人?无论年龄大小、籍贯何方、秉性脾气,他们都会是以汉人为主的群体!一个“蛮夷王朝”的决定性军事力量掌握在自诩为“中华正统”的汉人手中,又有谁会保证这些汉人会一直尊崇满洲人的统治?这也是关键所在!
假使说蒙古诸部地位衰落只是涉及自己的荣辱地位,那首崇满洲的国策是否能够延续下去,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作为大清皇太后,布木布泰不得不忧思长远,不得不关注此处,也就自然而然的失落惆怅起来。
“苏麻,火器就如此要紧吗?”皇太后突然问道,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皇太后,奴婢昨日问了小爷这个事情了,您猜他如何说?”苏麻从侍女手中接过茶杯,轻轻放在皇太后面前,不温不火的说道。
“哦?我那孙儿弄出这么大的事情,还有什么说道?”皇太后眉梢一抖,神色在一瞬间有些迫切,不过也就是那么一瞬间,继而恢复平常,不动声色。
“小爷说,假若满洲健儿率先习得火器造办与使用的方子,可保我大清万世!这也是他现在兼领火器营之后的一个计较……”苏麻喇聪明的把话题只说一半,根据听者的反馈来决定是否要继续。
“是不是呀?呵呵,我说这小子不会这么愣头青一般的蛮干……”皇太后来了兴趣,示意苏麻喇细细说来。
其实,苏麻喇早就从皇太后这几日的表现中领悟出事情的关键要害,踌躇犹豫,思量再三,她终于还是主动利用教习小玄烨国语国书的时候,有意提出来,希望小玄烨不要得不偿失,一味亲近皇上而冷落了皇太后,不能失去了皇太后的庇佑和照拂。毕竟,无论是皇太后还是皇二子,甚至是皇上,对于苏麻喇来说,都是自己的至亲至爱。但眼下,似乎小玄烨有些放弃了原本不偏不倚的立场,与皇上走的越来越近……
当时,苏麻喇只说了一句,“小爷,皇太后这几日身子不爽,总是忧思满洲八旗一旦习得了火器,就会荒废了骑射……”那时候,她注意到大器天成的小玄烨手中毛笔一下子剑走偏锋,废了一整篇儿满语书法。
“苏麻大姑姑,玄烨是不是做过了?皇玛玛是不是不高兴了?”弘毅干脆丢掉手中的毛笔,直接钻进苏麻喇的怀中,抬头闪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可怜兮兮的问道。
“呵呵,小爷过虑了,皇太后最是心疼你了,怎么会生你的气?她只是担心大清的根本……”苏麻喇本来不想说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一个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儿女情长”机会的女人,心中的母爱自从见到了这位可爱的小阿哥,就不由自主的蓬**来,这份母爱,甚至将自己二十年的忠心事主都可以悄悄掩盖,只要怀中的这位小皇子需要,她愿意赴汤蹈火。
“苏麻大姑姑,玄烨其实也是为了满洲为了大清。木兰演武的结果您也知道,区区四百罗刹匪军,就能在那呼玛尔城抗拒六千八旗将士足足百日,如果这是国战,又会有多少八旗猛士无辜丧命?现如今,我们大清如果尽早掌握火器之利,同时遴选聪敏优异的满蒙汉八旗少年学习西洋火器,数年之后,八旗还是天下第一!到那时,无论是汉人蒙人,还是西洋诸番,都难以撼动满洲天下了!”看到苏麻喇没有反对的意思,弘毅知道这番话最终会原原本本的送到自己那位皇玛玛皇太后的耳朵里。于是接着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迎奉之言。
“苏麻大姑姑,其实咱们蒙古人才是这天下最会使用火器的民族呢!当年蒙古大军所向披靡,扫灭南宋,进抵欧罗巴,可是大大仰仗了火器之利的。那时候就有了铁制枪管和手铳、手炮,也有了后世明朝的承袭和发展。这些火器后来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西洋,西洋诸国才偷偷学了去并加以改进。我大清八旗骑射冠天下,火器也应独步四海才行呢!”苏麻喇果然十分惊讶于弘毅的说法,眼中流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情。
其实,弘毅在心里盘算的是,如果利用学习火器这一机会把满蒙汉各族年轻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学习、建立友谊,成年之后,开枝散叶,以点带面,那么,来日的民族隔阂一定不会像今日这般对立,“大中华民族”的概念也一定会早一些时日形成!
听了苏麻喇的复述,皇太后心中稍微宽慰一些,虽然前路慢慢,心中的忧虑依旧,但,至少现在,自己的这位天降祥瑞的小孙儿还是没有忘记满洲根本,也未必会一味的投靠皇帝。所有的一切,还需要继续在这慈宁宫静静观察,大清的天下,还需要自己这位皇太后来洞察一切!
[1正史中,顺治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顺治帝下旨初行武举殿试。
[2三试,也就是乡试(又称秋闱)、会试(又称省试或者春试)和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3驻防八旗是被清政府派驻到全国各地扼要守险的八旗军,顺治年间,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丁有1万5千余人;康熙、雍正年间有7万9千人;乾隆、嘉庆年间有10万余人,一直到清末。按驻地划分可分为畿辅驻防、东北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始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是年设昌平州、固安、采育里、张家口、古北口、独石口等地驻防。东北驻防。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备受清政府的重视。包括盛京驻防、吉林驻防和黑龙江驻防。盛京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驻防的兵力仅次于京畿地区。设盛京将军1人总辖之,下设副都统4人、副都统衔总管1人、城守尉8人、协领15人、防守尉2人、佐领131人、骁骑校207人;主要驻防地为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
[4禁旅八旗,又称京旗,是八旗兵中留驻京城的部分,是禁卫军性质的部队。左翼四旗,镶黄旗在城东北,驻安定门内,依次而南为正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右翼四旗,正黄旗在城西北,驻德胜门内,依次而南为正红旗,驻西直门内,镶红旗驻阜城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在这支禁卫军中又可以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种。郎卫又称亲军营,主要负责保卫宫廷和作为皇帝的随从武装,是皇帝身边的亲军。郎卫俱由领侍卫府统辖,全部官兵都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人员中挑选的,由这三个旗各派二人为领侍卫大臣以率领之。兵卫主要负责卫戍京师的工作。在兵卫中又分护军、骁骑、前锋、步军各营。又在各营内(包括亲军各营)挑选更精锐者编为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种兵。这些特种兵都受过专门的训练,配备有当时最锐利的武器,清廷企图不断以新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来加强自己的亲军,作为王朝的基本镇压力量,不但用以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和畿辅地区的稳定秩序,亦用以镇慑其他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