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cuslaa
    兴奋的声音一下被打断。景荣盛原地转了个圈,鼻血流了出来,人也懵掉了。


    景营恨铁不成钢地咬着牙,“滚出去!”


    景思谊不动声色,“回房去。没有吩咐,不得出来。”


    下人把景荣盛架了出去,景思谊叹道,“本来以为是个不错的孩子,以后把家族交他手里,大家都能放心。”


    景营慌忙站起来请罪。


    景思谊摆摆手,“四哥还可以,听说他跟王舜臣的儿子关系不错,人也稳重。”


    下一代的族长之位,转到侄儿那里,景营都不敢多说一句,只能连连点头。


    景思谊眼中透出的满意之色,“你去点好兵马,再让四哥去见韩相公。现在韩相公需要我们,这是最好的时候。只要表现的好,回头封赏的时候,稍微提一句自然不会被拒绝。”


    “侄儿明白了。”


    景思谊扫了眼桌上的名帖,姚,刘,曲,王,京兆府将门世家和主要将校的名帖泰半在此,“他们的想法当也差不多,先存个默契在,到时候一起好配合。”


    敢于背叛韩冈或者向他提条件的绝对不多,但有想法的决然不少。


    韩冈手中的实力,如果充分动员起来,倾覆天下也不足为奇。但只要韩冈想要尽快平定叛乱,现成能出动的兵力,主要就在京兆府这一片。


    既然要被借重,想要一点合理的回报,这是人之常情。放到哪里都能说得过去。


    加入雍秦商会的家族产业每年的收益固然不少,但完全可以赚得更多。


    给自然学会的权益金不好克扣,可工厂更新换代却没必要那么频繁。工厂里许多位置,十一二岁的小儿完全可以胜任。同样的工种,关东的工人要便宜一半,用上未成人的小儿更是只有五分之一。景思谊并不贪心,每年付出的工钱能省去一半,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这话肯定只会事后再提。


    景营还想说些什么,但忽然又听到外面的动静,刚才才被景思谊评价为稳重的四侄儿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车站,车站。”


    “站稳了说话,这像什么样子。”景思谊不快地呵斥,“车站怎么了?”


    “陇西出兵了。第一批两千人刚刚进了车站了!”


    景思谊身子一晃,差点没站稳,不敢置信地问道,“这怎么可能?!”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


    一列列运兵车从西面驶来,放下了一队又一队的官兵。


    长安京兆府中的将领们,麻木地看着这些陇西汉子,把车站和周围的军营校场逐个填满。


    “快四万了。”景思谊听到身边有人小声地说。


    京城政变才三天,韩冈的先锋就开到了长安。两天后又聚集了近四万人,这只能是事先有所准备。


    而这些士兵,经过询问,都不是军队出身。主要来自于钢铁工厂和矿场。每个月都要接受军事训练。


    长蛇一般的三条队列,从车站延伸出来,于城门处汇合,顺畅地穿过城门之后,又一分为三,走向不同的道路,进到各自的军营中。几匹奔马同时穿过城门,毫无阻碍地与行进中的队列擦肩而过。


    看似简单的行军,却体现出了超人一等的训练水准。


    无论是从精气神,还是列队行进的组织度,都不逊色于正牌的上位禁军。而武器装备,只看他们横在身后背包上的燧发枪,那一根根锃亮笔直的枪管,完全不在神机军之下。


    “这些真的是工人?!”


    几天来,景思谊不知道多少次听到身边人恍恍惚惚地问出这句话,而他则渐渐的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


    工人组成的民兵,相当于过去所说的乡弓手。而那些乡弓手,只有保护乡梓时,才能表现出稍高一点的战斗力,一旦调动外地,顿时就成了人见人欺的鱼腩。


    但进入长安的四万兵,一看就硬如精钢。


    以韩家的财力,韩冈蓄养一支上千人甚至三四千人的私兵,都不足为奇。但仓促之间就组织起一支人数多达四万,训练水平不亚于禁军的队伍。


    韩冈表露出来的实力,景思谊的那点小心思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列外形与普通车型毫无区别的列车缓缓驶入车站。


    京兆府的文武官们诚惶诚恐地走进韩冈的专列。


    久违的面容一如往常和蔼可亲。


    但如同戏法一般被变出来的四万大军,却让所有人都心中凛然。


    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长安京兆府现有的军力。


    而不断抵达的列车上,一架架火炮正排列得整整齐齐。


    韩冈的底蕴,终于暴露出了冰山一角。


    这也让平日里起居八座的文官武将们,变成了恭聆庭训的小儿。


    “虽然在那些魑魅魍魉都跳出来之后,来个一网打尽,这样说不定可以一劳永逸。不过百姓要受苦了。所以我本不取这一点。”


    “难得辽国将亡,天下太平将至,能安定一些就安定一些。”


    “可惜,有人不这么想。”


    “既然这样,尽全力击垮他们的野心,早一点结束也是好事。”


    景思谊第一个拜倒在地,“末将愿为先锋,为相公拿下逆贼,还天下一个太平。”


    他的身前身后,一群将校争先恐后。


    手中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成为讨要好处的依仗,那为了不被边缘化,只有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


    ……


    当新一天的太阳重新露出真容。


    士兵们重新被驱赶了起来。在军官们的呵斥中,磨磨蹭蹭地做着攻城的准备。


    燕达早没有了前些天的自信。蓬乱的须发,肮脏的外袍,使得他更像是一名躲藏追捕的逃兵,而多过像一名统领大军的太尉。


    用了两天的时间,他攻下了兴平堡的外堡,但直到今日,政变第八天,兴平堡的内堡,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李信的手中。


    攻入外堡的士兵,成了靶子,而跨越外堡高墙射击的火炮,无法撼动兴平内堡的水泥外壁。


    在几次对城墙的冲击中,士兵伤亡惨重,而数日的火炮对射,有经验的炮兵更是死伤殆尽。如果不是最后一点理智约束,燕达甚至想过驱动百姓去堵塞炮口。


    “太尉,发射药没了。”亲兵狂奔而来,他是燕达放在炮兵阵地上的第二任督战官。上一任四天前与身边的大炮一起炸为了碎片。


    燕达派人去催,却久久没有回复。


    河北开战,绝大多数库存弹药都送去了河北,而政变的那一天,工厂和库存一起化为飞灰。


    剩下的弹药基本上只存在于各处棱堡中。转运过来的一点,在这几日的攻城中,消耗得飞快。


    轰的一声巨响,声音发生在城中,熟悉的浓烟腾上半空。


    很快燕达得到回报,“运送弹药的车子被袭击了。”


    燕达一阵晕眩,又是关西人的残党。


    那些人神出鬼没,不断偷袭,警察们如同没头苍蝇,疑犯捉了一个又一个,但偷袭始终没有停止。就连福建商会中的几个首脑,都遭到刺杀。


    原本两三天内平定京城,然后整合兵力的计划,现在成了笑话。


    不过时间还来得及,对面的弹药即使一开始偷偷存储了许多,现在也没剩多少了。


    只要再来两天,他就能把李信的头颅给揪下来。


    到时候整顿兵马,有半个月时间,足以让他把洛阳拿下。


    但随即而来的一个冷冰冰的消息几乎击垮了燕达,“西军万人抵达洛阳。”


    ……


    西军一批紧跟着一批出关。


    韩冈征发的“民兵”并没有排在前位,关中的将帅们争先恐后地率兵出发,把那些钢铁工人和矿工留在后面压阵。


    当韩冈的专列离开函谷关,驶进洛阳盆地,景思谊所率领的骑兵,已经杀到了西太一宫外。


    游师雄出城迎接韩冈的到来。


    简单的接风宴后,私下里游师雄向韩冈询问,“玉昆你应该比我更早知道京城中会有变乱吧。”


    韩冈出兵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出兵的规模,更是远在预计之上。


    即使韩冈得到京城变乱的时间跟自己差不多,游师雄也不觉得能做到动员、整编和调动。时间完全不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