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cuslaa
    这样的皇后还不如放个石头在她位子上,说不定更称职一点。


    赵仲增去见她,只想知道那个把赵家积攒了上百年的家当都要卖给外人的贱妇的下落。


    还有就是登基大典,如果她配合,太太平平的让登基大典完成,那就给他一个尊崇的位置。如果不愿意配合,这边兵荒马乱,什么事都能出,少她一个无关紧要。


    赵仲增可不信,王太后尽是废物的娘家,还能出头为她撑腰。


    几个叔父上了法场,三十多个兄弟辈只剩下了个位数,多少子侄死在了流放的路上。濮王一系几百口人,如今活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赵仲增也是靠了运气才活到了今日。


    背后的伤口每逢阴雨都在发酸发痒,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这些年所受到的痛苦。死了妻妾,死了儿孙,身上到处都留了伤疤,还在潭州丢了两根指头,这次从湖南回来,赵仲增只抱了一个想法,就是有仇报仇有怨抱怨。


    劫余之人,早没有了顾忌。


    刚回来的那段时间,能让赵仲增站在熊本和燕达的面前,能让其他叔伯兄弟认同他为首脑,就是靠了这份纯粹的怨恨。


    倒是此刻功成在即,富贵唾手可得,心思就多了起来。


    不过,当务之急是什么,赵仲增还是不会弄错。


    走上八十一级台阶,一位少年人正局促不安地站在宫门前。看见赵仲增,如释重负,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忙过来行礼,“祖父。”


    赵仲增绷紧的脸,稍稍松弛了一点,“随我进去。”


    这是他儿孙中仅存的一个后人了。而赵仲增正准备把他过继出去。就算从礼法上,从此他赵仲增就算绝了后。但只要血脉不断,又有什么好在意的?何况,孙子成了皇帝,当真会短了他赵仲增的香火?


    大行皇帝的梓宫已经搬离了大庆殿的正殿,现在正在太庙中暂时安置。


    此刻许多人正在这里布置着登基大典上的陈设、装饰。而年轻的太后,则在大庆殿的后殿中。


    赵仲增穿殿而过。少年紧跟着祖父,视线却落到了殿中最高处的御座上,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


    “不用急。很快……”赵仲增说着,也狠狠盯了御座一下。


    穿过正殿,走过短小的走廊,就是太后如今被安置的后殿。


    依然是大行皇帝的丧期。


    赵仲增推门进来时,太后一身素白,静静站在窗边。


    听到赵仲增祖孙两人进来的动静,她一言不发地转过身,素净脸上不见血色,唇色淡至苍白。


    仿佛有一阵阴风从顶门吹到脚底,赵仲增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鬼气森森,难怪先帝与她不睦。看着人,血都冷了。


    赵仲增带着孙子上前行礼。


    太后敛衽回应,“见过七叔。”


    倒是识趣,这时候知道攀亲戚了。看来要说服她不用多费唇舌。


    赵仲增扯了一下嘴角,又躬身拜了一拜,“恭喜太后,贺喜太后。章韩二贼逞凶,以致天下失序,皇宋将顷,幸赖有忠臣义士,起事共讨国贼。唯贼势尚大,贼众尚广,宜速立新君,招聚人心,讨伐不臣,平灭二贼。今我有十万忠臣义士在此,更有亿万士民含污忍垢,只待太后首肯,便可群起而攻,将乱臣贼子碾为齑粉!”


    赵仲增意在逼宫,举止有礼,言辞却咄咄逼人。


    太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太后如此配合,赵仲增稍觉惊异,“太后是答应了?”


    “不!”太后摇头,“赵氏江山维持不易,别祸害了!”


    赵仲增双眼充血,顿时红了,“赵氏江山。如今不拼死一击,还有赵氏江山吗?!”他冷笑着,“太后,今日兵荒马乱,那些赤佬又不认得贵人居处,追捕二贼余党时,万一冲撞了国丈府上,难免玉石俱焚。”


    太后没有血色的脸上看不见丝毫动摇,“七叔。你忘了先祖父的绰号是什么?”


    拗相公。


    王安石的性子,天下无人不知。


    而王安石的威望,即使逝去多年,天下间也无人敢于挑战。


    只看在王安石的分上,都不能对王家下手。


    赵仲增心中的火,烧得一张脸赤红。如公牛般直喘粗气,却放不出狠话来。他知道自己吓不住眼前这小寡妇。就算自己要去杀王家满门良贱,熊本和燕达必然会拦着。


    “太后,多考虑一下自己。我等拥立新君,不一定要用到你。”


    太后对赵仲增身后的少年瞥了一眼过来,“你们要闹就闹吧,何苦害了这孩儿。”


    赵仲增最终负气而出。


    没能让她答应拥立新君,也没能从她嘴里问出太皇太后的下落。油盐不进的太后,赵仲增他一时也无可奈何。


    难道还能揪住她的头发,拿刀逼住她的喉咙,问她答应不答应?熊本留了人守在后殿中!


    不过等到自己掌握内宫,今日之事,他会一笔笔算回去。


    想到熊、燕二人,赵仲增忽然脸色一变,方才急着进去见太后,都没有注意到。这时他才想起来,熊本和燕达不知为何都没有跟着进来。


    脚步一下变得匆忙,穿过大殿中央,来到殿门前,只看见了熊本站在前方的台阶最顶端。


    赵仲增忙走过去,“出了什么事,燕太尉呢?”


    熊本低头看着下方。


    赵仲增跟着看过去,燕达就在台阶下,身边围了一圈军官。


    只看到燕达说了些什么就见他们一个个纷纷四散,跑着走了。唯有一人留在原地,愣了片刻,就一下跪在地上,燕达没理会他,转身上来。


    赵仲增心脏剧烈地跳动了起来,他再一次问熊本,“出了什么事?”


    熊本轻飘飘地说,“李信跑回来了。”


    赵仲增头晕目眩,韩冈特意放在京城的钉子,好不容易才调了他出去,还派了一堆人在前面伏击他。怎么就能让他跑回来?


    “怎么就没拦住他!?”他冲熊本吼道。


    熊本冷冷盯着他。


    冰冷的视线,如同一盆冰水当头浇下,赵仲增沸腾的情绪稍稍平复下来,“他现在在哪里。”


    “南薰门外兴平堡。”


    第三百二十二章


    说服(中)


    东京城外,现有二十一座大小棱堡,错落布置在各处要点。近两百里长的一道矮墙,连接这些棱堡,也成了东京的第三道城墙,是为外廓城。这是现如今,大宋京师最核心的一道防线。


    兴平堡就是其中的一座,而且刚刚经过了改造。虽然驻扎在其中的兵力以及安装设置的火炮数量都不算多,但其地理位置天生就决定了它的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


    赵仲增对军事不了解,也不知道开封城防的规划布局究竟是怎么样的安排。但他知道兴平堡,出了南薰门不远,卡着东西向的铁路垭口,就有一座五角形的棱堡。


    棱堡城墙不高,样式怪异,可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看着就让人安心——如果里面都是自己人的话。


    之前用协助抗洪的名义把李信调出城去,前面就安排有一队人马在等着他。熊本亲自安排的,比李信带的人要多上几倍,就是要不出一点差错地干掉李信。


    韩冈放在京城,用来镇压局势的大将不去解决掉,谁也没法睡好觉。这个是比干掉黄裳还要要紧的事务。


    燕达往南面看过去,看不见的远方,就是李信现在的位置,“李信不简单,换作是我,也很难发现不对,及时跑出来。”


    “好啊,好啊,没逮到人就算了,让他跑了也罢了,竟然让他进了兴平堡。”赵仲增又怕又气,燕达还在这里啧啧称叹,“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他吗?等他点起人马,把我们的脑袋都拿去找韩贼请功?”


    燕达冷下脸来,“我等起事,立誓铲除二贼,为皇宋拨乱反正,一开始就已经把性命置之度外,莫说对方隔着几重城墙,远在数里之外,就是炮口在眼前,也不该惊慌失措。”


    “我是怕死吗?我是怕他们坏了大事!”


    “坏不了事。”熊本带着点怜悯地看着赵仲增,像在看一只发蠢的猴子,“章惇率队出征后,整个京城守军总共也只剩下两万一千余人。这几天又调走一批,兴平堡现在有多少兵马,留守的也就五百一千。”


    远的地方不好说,京畿附近的驻军,被章惇带走了大半之后,只剩下十之二三。熊本又借水患的名义,从这些人中又调走了一批。仅存的驻军,分散在二十多处棱堡,以及数倍的军营中,兵力分散,又没有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指挥体系,根本不是燕达掌握的天武军的对手。


    “所以说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李信是跑回来了。要是他跑去京东,或者逃往洛阳,我们都有大麻烦。”


    赵仲增点点头,听过熊本的解释,他算是明白了。


    京东有刚刚聚集起来的防洪兵马。虽然几乎都是厢军和下位禁军,但由李信这位名将统帅,说不定就会由羊变成狼。


    洛阳那边有游师雄,与李信联手起来,洛阳有点异动就很可能被镇压下去。这样就会少了很大一批有影响力的支持者。


    不过幸运的是,不知是靠运气还是靠本事才得以逃脱的李信,做出了最坏的选择。


    “可能他还想着能够挽回局面吧。”燕达偏过头看了看赵仲增,似乎觉得他很碍眼,“大王先去歇着吧,明天要忙上一天。”


    赵仲增先是一愣,随即看向熊本,而熊本就像没听到燕达的话一样。


    赵仲增脸色大变,掉头就走。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