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尾鱼
    他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削铲,其实还挺符合人体工学的,脊柱处微凹,后脑也搁垫得很舒服。


    她说:“木匠活不错啊。”


    江炼点头:“也是强项。”


    边说边撑膝站起,哪知蹲得太久了,刚又一番用力,牵动背上的刀伤,眉心只略皱了一下,旋又笑了笑,没事人样:“那你先休息。”


    孟千姿看见他背后衣服破口处浸出的血亮了。


    不止那儿,他身上的伤口包扎得都不好,在那削凿时,胳膊上甚至滑下很细的血痕,倒不是他包扎的手法欠佳,应该是布条直接扎上伤口,没有敷草药,孟千姿估计是他不太认识,而且,就近的药材都被邱栋带人给捋了,供她和伤员还嫌不够,也不会去给他用。


    孟千姿叫住他:“等会。”


    她抓起身边留备明天换敷的那一丛,拿草枝绕捆了扔给他:“把叶子嚼碎了敷到伤口上再包扎,止血效果好一点,我们山鬼的法子,还是好用的。”


    说着,身子微挪,露出身后那树座的一角:“谢你这个的。”


    说完,她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


    没再去看江炼的反应。


    但隐约知道,篝火正旺,江炼站了会才走。


    【第三卷


    完】


    第41章


    【01】


    天蒙蒙亮,


    神棍掀开帐篷的门帘往外看,


    看到漫山遍野的雾。


    有点像他住的那个有雾镇。


    神棍便盘坐在帐篷口,耐心等雾散,


    也耐心等一个奇景。


    湘西他常来,做他“这行”的,


    跋山涉水辗转东西那都是常事,


    可只凭一双脚板,即便来得频繁,


    也没能走多少山头,


    力所未逮的去处,也只能遗憾止步,但这次,搭上山鬼的车,他真切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


    先是有车队,出行极方便,


    一直开到没路的地方,


    就地组了个一号大本营,负责车子看管维护、对外联络。


    然后绝大部分人,


    背负器具装备,徒步翻山,那叫一个专业:有地形图、山谱、gps导航定位,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探测仪器,


    还放了嗡嗡嗡的无人机,看得神棍眼都直了。


    中途又组了个二号大本营,


    把一半的器具装备留在了这儿,作后备之用,考虑得多周到啊。


    最后的那一段,要爬半里多长的、近70度角的陡坡,如果只是他,那是绝没可能的,可人家山鬼呢,团队协作,几个前锋攀纵如猿,上去打了攀钉、绾了结绳,直接做了个绳梯,他就那么战战兢兢但稳稳当当地,蹬住梯子上来了。


    要是每次都能有这待遇该多好啊,他的研究、他的探索,必然更上一层楼。


    上来的时候差不多是夜半,山里黑得可怕,那么多狼眼手电和头灯都照不出百米开外,只隐约感觉,前方有一大片极黑,比夜色都还要黑得多,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那黑里还翻滚着隐约的呜咽咆哮。


    孟劲松让人拉起一道警戒线,听那意思,再往前就危险了,所有人在线内扎营,不准越线,说是明儿天亮,就能看清究竟了。


    而据二沈私下嘀咕,那场景相当震撼,难得一见。


    所以神棍一夜都没睡好,还做了个梦,梦里,他依然在找箱子,只是这一次,是在一大片近乎粘稠的黑里摸索,粘稠里还鼓胀着呜咽和咆哮声。


    ……


    山户也陆续起床了,大雾中传来呼啦刷牙、起锅起灶的声音,有人为了看清楚些,还开了手电——然而白雾中的手电,除了耗电,毫无用处,于是又嘟囔着关掉。


    神棍咽了口唾沫,继续等,还不安地舔了舔嘴唇,雾越淡,他就越紧张,心中的期待也就更盛些。


    太阳像是一下子跃上山头的,浓雾在万道阳光下骤然稀薄、缩减、消失,只几秒的时间,如同扯去面罩,一切大白于眼底。


    四周的嘈杂声渐渐小了,只剩零丁的锅勺碰响,再过了会,连这零丁碰响都没了,神棍腾一下站了起来,小跑着跟上一群激动的山户,跨过第一道警戒线,来到第二道警戒线前。


    第一道警戒线,距离崖边有百十来米,而第二道,只有十来米了,警戒线边还站了两个人维持秩序,不准继续向前,然而更前的地方并非没人,孟劲松带着柳冠国,就站在距离崖边三四米远的地方,正向着底下指指点点。


    神棍赶紧冲着孟劲松挥手:“孟助理!哎,孟助理!我呀!”


    孟劲松闻言回头,看到人群中那张讨嫌的大脸,略微皱了下眉头,但七姑婆的面子永远好使:人都到这儿了,即便不带神棍去见识山胆,也总该让他看个稀奇。


    孟劲松笑了笑,冲着维持秩序的人点了点头,示意这人可以放行。


    神棍大喜,矮身钻过这道警戒线,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跟前,本想跟孟劲松寒暄两句的,但眼睛已经被粘住般,转不开也挪不动了,半晌,喉咙里逸出感慨似的一句——


    “太壮观了!”


    ++++


    昨晚他还以为,这是一处山凹。


    群山嘛,高低起伏,到了最高的山头,自然就要往下走,但万万没想到,这会是一处天坑。


    地理上,把山川起伏统称为“地形”,哪怕是山凹盆地,也归入其中,因为以地面为界,山川山凹至少还在上头,是“正”的;天坑是“负地形”,本质属于大型的漏斗塌陷,深陷于地下,所以是“负”的。


    国内的天坑,多分布在西南岩溶地貌发达的区域,地下岩层以可被水蚀的碳酸岩居多,在上亿年的时间内,地下渐渐蚀成千疮百孔,某一日到达临界点,再也承受不住上头的重量,于是轰的一声巨响,全盘坍陷,就此从地面上消失。


    学术定义上,直径和深度均超过一百米的,才能被称为天坑,小于这个范围的,只能被叫作“竖井”,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坑被认为是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直径超五百米,深度有六百六十多米,仅粗略计算,坑底面积就得有好几百亩。


    眼前的这个天坑,坑口直径比小寨天坑要小,但估计也得有个三四百米,更不可思议的是,坑口不是露天的,如果有飞机从上空掠过,机上的人绝不会发现这儿有个天坑,只会以为是普通的山坳——因为坑口之上,仿佛拉起了一个绿色的巨盖,把这个巨大的天坑深洞给遮掩住了。


    神棍接连咽了好几口唾沫,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因为站得近,他可以看得很清楚:那个巨盖,远看是一片浓绿浅翠,实则萧疏空漏,是无数藤蔓叶枝蜿蜒交联而成的,但藤蔓叶枝,怎么可能打横生长,而且长度如此惊人,以至于能把坑口给遮挡住呢?


    这必须得人工牵引,但问题又来了:那得有多少人力、得是多大的工程啊。


    他蹲下身子细看,这一看,真是连发根都要竖起来了。


    居然真的是以人力牵引的:近乎圆形的坑口边缘处,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楔入崖缝的长形支架,支架上铜绿斑斑,极有可能是青铜的——如果猜测靠谱,应该是古早时候,有人以楔入岩壁一圈的青铜支架为支撑基点,牵绳绾结,像农家小院搭起丝瓜架一样,在这个坑口张起巨网,然后引藤蔓叶枝顺着绳网自行缠绕、一路攀长,直到长在一处,形成天然的绿盖。


    多年之后,当初的网绳都已经朽烂跌落,只剩了青铜支架,但接连成盖的藤蔓叶枝却还依旧坚-挺。


    ……


    不对,也不对,神棍晃晃脑袋,否决自己的猜测:这得多长的藤蔓啊,听说这世上最长的植物是棕榈藤,只要有足够的长度供其攀援,能长到四百多米,但那是在热带雨林,湘西不具备这个气候条件,就算有,按照生长速度,长到百米之长,得要近千年,期间地质灾害乃至旱灾涝灾无数,你如何能保证它恰好长成个“盖子”?


    耳畔传来孟劲松和柳冠国的絮絮对答。


    孟劲松:“无人机飞不了吗?”


    柳冠国:“飞不了,这边磁场有些特殊,电子设备都有点瞎。”


    孟劲松:“srt呢?”


    srt是固定在岩壁上的单绳升降装备,又称“单绳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根绳上实现自如升降,广泛用于洞穴探险和深入地下。


    柳冠国:“也就是个摆设,你知道,有飞狐的。”


    孟劲松:“降落伞、翼装飞行服都不行?”


    柳冠国:“下头可见度太低,地势又复杂,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再说了,也怕飞狐。”


    神棍觉得“飞狐”这名字挺熟的,好像在哪里听过。


    孟劲松叹气:“看看,这么多年了,科技都发展到这份上了,我们还是得用段太婆的老法子。”


    柳冠国在边上附和:“就是。”


    疑团太多,神棍没忍住:“孟助理,这个……”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眼前这些结连的藤蔓:“都是山鬼的手笔?”


    孟劲松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山鬼的谱志里从来没记载过。”


    “那……山鬼会定期维护保养吗?”


    孟劲松继续摇头。


    没人来养护,在山鬼的认知里,山胆的所在几乎是个“禁地”,跟“不探山”差不多,再说了,山势险峻,林深路险,只是到这崖上,就已经困难重重了,连久居湘西的山户都很少会过来探看,更别提什么“维护保养”了。


    也许是几千年前,最初的那位祖宗奶奶,藏起了山胆之后,又以惊人的手笔,布置了这道瞒过众生眼的绝妙屏障?


    孟劲松朝前走了几步,几乎贴着崖边,又招呼神棍:“过来看。”


    这山头的海拔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即便天气晴和,也难免有风,那个位置,真是叫人胆颤目眩,即便是神棍这种,经历过不少大阵仗的,也止不住心惊肉跳。


    他蹭着步子过去。


    孟劲松朝下指:“你仔细看,可能有点暗,多试几个角度,应该就能看到山头了。”


    山头?洞里还有山头?


    神棍几乎忘了害怕,三番两次去揉眼睛,就跟揉拭能增加清晰度似的,又不时挪换身位,及至看得分明,脱口说了句:“峰林?”


    孟劲松点头,抬起手比划了一个位置:“你如果去过武陵源,应该看过那儿最有名的景点,砂岩峰林。这儿也差不多,下头原本是个低凹的山坳,也有一小片峰林,但是后来,不知道几万年前,地面塌陷,轰的一声……”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