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浙东匹夫
    小时候挨过饿的人,不该过于苛责他们。


    他们就算年轻时候不打撸阿鲁,长大了也会跳广场舞。


    而大多数有尊严和有个性的人,总会为这方面的精神需求适当消费。


    在非定制时代,制约冷静和理性读者消费的最大动力,其实都还不是钱本身,而是缺乏一种精神上被尊重的满足感——只有热血燃文的读者,会冲动而订阅。冷酷文的读者,更多会想到“世上有那么多人不花钱看到了这本书,我要是花钱了,岂不是说明我使用检索工具的能力不如别人?说明我的智商不如别人?”


    当花钱被社会当做一种“在能耐和特权方面不如不花钱的人”的评价标准时,内容产业遭受的毒化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在互联网的狼性时代,曾经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要是连黄网都找不到,你还能指望他干成什么事情?”检索能力,一度被定为为一个人的“执行力”。


    初音的未来发展战略,恰好也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


    当顾莫杰规划的那个人工智能体系臻于大成之后,连5块钱都花不起的吊丝,和原先因为心里不舒服而不花钱的中产阶级,拿到的推送内容本来就不是一样的。


    这时候,还有什么可比的?中产阶级之所以花钱,是因为推送给你的东西比推送给吊丝的好啊。你难道不该掏钱么?


    一旦解决了这个心中的块垒,区区几十块钱其实并不是问题矛盾的关键。而且如果真有一天正版用户从几百万的数量级变成了几亿人的数量级,那么哪怕把文学、游戏、音乐的单价降低十倍以上,总产值也是大有赚头的。


    所以历史上的某点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选择了每千字涨单价,因为其经营者知道这个网站已经被限死了,唾弃网络文学的人已经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只有提升单价涨利润。


    而如今的初音买下之后,完全没有选择涨价——不涨又如何?顾总谋求的是一条数年之内把付费人数扩展好多倍的道路。


    ……


    初音集团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大方向,到了这一刻,已经无比明晰。


    全人类其他人,去追逐深化工业和精神产业的3.0模式,量贩,大批量生产凑合的东西。


    定做,不苟且,不妥协,留给咱初音做就好了。


    而且目前来看,这个世界上在这一细分领域,初音还真是罕有敌手。


    在分析用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机器人秘书方面,就没有人可以赶上初音的脚步。


    苹果公司的做法,按说是最契合初音模式的,但是IPHONE的平台规模制约了苹果的发展。毕竟SIRI是没法在用户数量十几倍于IOS的安卓机上使用的。


    乔布斯死后,苹果也再无可以达到顾莫杰这种高度的人,懂得如何打好未来人工智能助手这张牌。


    库克船长,终究只是守成之主。


    除了苹果,其他公司或多或少在和初音的人工智能竞争中缺席了至少半场。


    比如百度和谷歌,他们在定制化人工智能的上半场——也就是让机器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客观题这个领域——和初音跑了个平手。


    百度和谷歌毕竟在搜索方面有多年先发优势和数据积累,这都不是盖的。


    但是,在下半场的时候,百度和谷歌纷纷发现再下蛮力也赶不上。


    所谓下半场,是“让机器人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主观题”。


    百度和谷歌之所以赶不上,最大的瓶颈,在于他们的用户大多不喜欢登录帐号之后再搜索,以至于百度和谷歌的大数据最多只能通过IP地址来鉴别用户习惯,没法做到最精确。


    尤其是在中国,一台电脑有可能会有一家人用,老爹搜股票、老娘搜剁手、小孩儿搜游戏。


    结果就是:百度根本没法把用户的行为按照真实的“人”分拣开来。还以为这台手机的主人是个又喜欢炒股票、又喜欢剁手美妆、还喜欢打弱智手游的奇葩精神分裂症。


    又比如,很多中国人当时依然喜欢去网吧上网。而网吧的机器在不登录百度帐号的情况下,搜集到的一切数据都是没有主观爱好分析价值的。


    还有很多中国家长,虽然买了智能手机,但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够高,他们喜欢把手机给小孩打游戏,或者是相互之间借高性能、大屏的手机看片、打手游。这种借用,都导致了数据采集的问题,没法勾勒出一个个人。


    糊成了一团的大数据,在面对“回答主观题”这个难关时,根本不配被称为真正的大数据,那只是一团数据垃圾。(回答客观题的人工智能还是能用这些大数据的)


    美国人好歹每个人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谷歌在这方面的形势比百度还乐观一些。


    所以,在这个下半场上,能够赶上顾莫杰脚步的,只有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小扎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初关注的几个人之一。当年做机器识别人像的时候,FACEBOOK的表现可谓惊艳。


    可惜小扎没有做搜索引擎,所以错过了上半场。


    如今FACEBOOK以一个不做游戏的公司的形象,光靠广告收入就可以匹敌腾讯的营收体量,可见FACEBOOK对于用户需求的推送算法投入有多大、效果有多精准。


    初见和FACEBOOK最大的优势,就是所有使用他们产品的用户,必须登录自己的社交帐号。如此一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被顾莫杰和扎克伯格如同跗骨之蛆一样死死咬住,一刻也逃脱不了监视。然后这两个人都会拥有好几亿的小白鼠,帮他们作为调教“初秘”和“FACEBOOK-M”的实验材料。


    本来么,地球上还有一个有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和顾莫杰一战的对手,那就是马化腾。


    腾讯的产品,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原本也是开发人工智能最有优势的类型——因为QQ和微信背后,也和初见和FACEBOOK一样,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任何人在腾讯的产品上表现出来的喜好倾向,都是和初见/FACEBOOK一样精确的。


    马化腾的“主观题答题数据”资源,本来远远优越于李老板。


    但是他“社交流行裹挟一切”的核心经营理念,再次砸烂了他追上别人的可能性。


    甚至,在这一年上帝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的情况下,他依然错过了。


    第九十章


    小学生的可怕战斗力


    即使到了2012年下半年,在腾讯内部大多数人已经绝望、准备安心做一个游戏和约泡公司、好好套两年现钱的时候。


    上天其实还是赐给了马化腾一个在推送人工智能和用户喜好分析方面,与顾莫杰最后一战的转机。


    毕竟,随着初音的壮大,跨越的产业圈越来越大,忌惮初音的潜在对手也在越来越多。愿意扶持一把初音的对手、弱弱联手遏制初音的大佬,也在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腾讯在越来越衰落的同时,它的盟友反而是越来越多的。除了三大移动运营商开始逐步倾向拉腾讯一把之外,国外的大佬也开始更多关注中国的互联网圈子。


    那个天赐良机,发生在2012年暑期将尽的时候。


    也就是顾莫杰在乌镇的国际互联网大会上装完逼之后。


    这一年,原本就是各大有志于人工智能助手的国内外巨头拥堵进场的风口。


    上半年百度家推出了度秘,而后谷歌和扎克也拿出了各自的东西。


    下半年的时候,有志于进入这一领域的最后一位巨头,终于姗姗来迟地进场了。


    那位巨头,便是比尔盖茨的微软。


    那家至今为止,依然还是全球市值第一高的科技公司。


    那位问鼎人类首富将近20年的巨人。


    微软拿出的成果,是一个叫做“微软小冰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助手。那玩意儿在6月份开发完成后,拖了两个多月一直没有投入实战测试。


    腾讯本来没做过这方面东西,毫无技术积累。但是比尔盖茨盯上了马化腾,愿意拿出微软的成果,和腾讯联弱扛强,与初音一战。


    微软的研发实力和算法优越性,那也是毋庸置疑的。就算胜不过初音、百度、谷歌、FB,勉强打个平手还是可以的。


    小冰机器人最初被研发出来的时候,微软是指望和“WINDOWSMOBILE”系统捆绑,在智能手机系统领域与安卓和IOS一战的。


    毕竟微软一贯以来,都还是把谷歌和苹果当成其最大对手。初音的跨圈威胁,对微软而言不过还是刚刚开始而已。


    或许是盖茨最终认清了现实,知道微软的智能手机系统已经彻底没戏了。


    也或许是顾莫杰在乌镇大会上装的逼有点大,让比尔盖茨怒了。


    他才决定:扶持一个目前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社交产品供应商——腾讯——来实现他酿造小冰机器人的伟业。


    中间停顿的那两个月,就是微软在挣扎。


    听说微软把小冰机器人发给马化腾了,顾莫杰当时是真心紧张了一下。


    虽然他知道,小冰不如初秘。微信如今的用户量,也远远不是初见的对手。


    但是,那毕竟是为马化腾补足了一个腾讯毫无基础的短板。


    如果马化腾可以善用小冰的话,甚至有可能把战争再拖长两三年。


    至于马化腾能不能用好,就要留待历史去验证了。


    三个月倏忽而过,似乎到了内行人看门道的时刻。


    ……


    这一天,正是顾莫杰从沪江出差回来后的次日,11月的日历,已然走到了头。


    一大早,顾莫杰在黄龙时代广场的办公室处理了点日常事务,正准备稍微休息会儿,董秘叶敏茹给他送来了一份初音人工智能研究院出具的第三方评估材料。


    评估内容,正是初音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大样本用户的方式,采集到的微信小冰机器人的三个月运营结果数据分析。


    顾莫杰一看标题就双眸一亮,很是重视。


    “马上找严磊过来,还有君君、费姐、雷俊,加上初音网络科技高层,紧急开会。”


    陆文君和严磊是最先到的,其余人也很快到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