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前言
3个月前 作者: 克里斯韦伯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本书是一本背景基于著名设定党人、坑王早慢熊的设定《新顺》的架空历史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1645年五月十六日,已经是一更天了,襄阳城里已经静街了,无人的街道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身披铁甲的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城墙上,李过远眺着北面的天空,一阵阵炮声从那个方向传来,那是邓州的顺军正在抵御鞑子的追击。他端正的额头上眉头紧锁,额头上的几乎形成了一个“川”字形,神情显得忧虑而又庄重。即使是他身旁最得宠的亲兵爱将,此时也屏住呼吸,唯恐发出一点异响,惊动了正在沉思中的主将。
一名信使快步从城墙下冲了上来,在李过面前单腿跪下,低声道:“都督,御中有急诏,陛下召见!”
“嗯,我马上就过去!”李过的眉头微微跳了跳,自从今年正月潼关之战之后,大顺军就连战连败,一路由西安败退至湖北,大顺皇帝李自成也受了箭创,伤势不轻,相较于去年大军东征攻破北京时的局面,全国的形势简直是完全两回事了。
“都督,前面就是行宫了,我们下马吧!”一旁的将佐看到前面拐角处的明黄色灯笼――那是大顺皇帝行在所在的标志,赶忙低声提醒道。
“嗯,这么快!”李过仿佛是刚刚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看着不远处的灯笼。片刻之后,他跳下战马,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戎装,快步向不远处行去。
一个身形矮小的汉子迎了上来,此人便是大顺的开国大军师宋献策,一把抓住李过的小臂,低声道:“毫候!陛下已经等你好久了,快进去吧!”
“陛下现在怎么样了!”李过低声问道,忧虑之色形于言表。宋献策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用力拉了拉他的衣袖,加快了脚步。看到对方的表现,李过的心情立刻沉重了起来,他快步走过两进院子,只见内院里或站或坐着十余人,都是大顺的此时的核心人物,个个神情焦虑。李过见了正要上前见礼,却被宋献策一把扯住,对众人做了个团揖:“对不住了,陛下见召!”说话间便将李过连拉带扯的推进屋内。
“陛下!”当李过看到斜倚在卧榻上的大顺皇帝李自成,便不由得鼻头一酸,跪了下来。这个将自己抚养长大,教自己弯弓射箭,行军打仗的叔叔现在形容憔悴,两腮凹入,双眼深陷,已经瘦的脱形了。
“起来,快起来吧,都是自家人!”李自成挣扎的想要坐起身来,但伤病已经严重的削弱了他本来十分强健的体力,若非一旁的高夫人将其扶住,他险些就要从床上跌下来了,吓得跪在地上的李过赶忙抢上前来将其扶住。
李自成好不容易才在李过和高夫人的帮助下重新躺回榻上,过了好一会儿,他急促的呼吸才渐渐平缓了下来,低声问道:“东虏的动向如何?”
李过的脸色立即变得凝重起来,稍一沉吟,低声答道:“东虏兵锋甚锐,与我军在邓州、承天、德安数战,我师皆不胜,将士折损颇多!”
屋内顿时寂静了起来,李过所提到的几个地名都是襄阳附近的重要据点,离襄阳最近的不过百余里,若是骑兵突袭不过一夜便可掩至,顺军的如今状况可想而知。
“那你以为应当如何御敌?”李自成低声问道。
“陛下!”李过深吸了一口气,道:“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末将已经经营年余,颇有根基,鞑子长驱千里,利于速战而不利持久,今陛下行营有兵十三万,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有兵七万,不患兵不多,只是连战不利,将士心中畏惧东虏,气为之夺罢了。以末将陋见,当以末将与白都督固守襄阳,将行营辎重转往荆州,陛下领精兵游击于外,与贼相持。东虏兵锋虽锐,但却不得持久,只要坚持月余,战局必有转机!”
李自成听了李过的建议,皱眉不语,半响之后方才低声答道:“东虏兵锋极锐,且有红衣大炮,实在难当。如今西北已失去,东南不可复失,武昌有船只数万,不如合军一处,沿长江而下,尽得东南之地,再与鞑子相争,你看如何?”
“万万不可!”李过闻言大惊:“陛下,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乃东南屏障,岂有失荆州而有江南者。再说臣下麾下兵多为荆州人氏,若陛下弃四府之地,彼等必然解体,那时处处皆为敌手,只怕后悔莫及呀!”
听到自己的侄儿,最信任的部将也反对的意见,李自成不禁一阵恼怒,他刚想发作,便觉得一阵头晕目眩,险些昏死过去,旁人见状不由大惊,连声惊呼,唤了大夫过来,处置了好一会儿方才把李自成救醒过来。悠悠醒来的李自成苦笑道:“你看我这般模样,也不知还有多长时间了,今日招你来不是为了别的,却是为了我倒下之后有人继续扛着那杆大旗!”
“陛下!”李过闻言大惊,赶忙跪倒在地急道:“陛下春秋鼎盛,不过偶感贵恙,休养些时日便好,千秋万岁之后,自当传于子嗣,此等乱命恕微臣万死不敢从!”
“毫候,这等多事之秋,岂可以幼主当国?你是我的亲侄儿,如论血脉,军中无一人比你更加亲近,若论威望,你也不亚于其他人。若寡人不在了,除了你还有谁能够继承大业,驱逐胡虏呢?”说到这里,李自成突然眼前一黑,斜倚在锦垫上的半身缓慢的向下滑去。李过赶忙上前扶住,连胜喊道“陛下!陛下!”
屋内几人忙了许久,李自成方才悠悠醒来,都李过苦笑道:“毫候,你看寡人这般模样,你还不遵旨吗?
李过看着李自成灰败的面容,后退了一步,撩起长袍前摆,对其双膝跪下,磕了三个头后,沉声道:“微臣遵旨!”
李自成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旁的宋献策见状,悄无声息的走出屋外,片刻之后,方才在外间等候的十几名顺朝核心文武大臣进得屋来。李自成将李过招到自己身旁,低声道:“寡人伤重,无力处置国事,当以毫候处置军机大事。如有万一,则继我大顺皇帝之位!”
屋中一片寂静,片刻之后,高一功第一个对李自成与李过跪下,众人也纷纷随之下拜,齐声道:“微臣遵旨!”
次日清晨,大顺太祖皇帝李自成驾崩,其侄、毫候李过即位,后世称其为太宗。李过登基之日,立即遣精兵六千,逆袭邓州,击破东虏前锋,获甲首三百,战马百二十,焚其仓廪城郭而还,史称中兴第一役!
看着帐外如注的雨水,阿济格的心情很糟糕,作为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清军入关平定北直隶后,他便以靖远大将军的身份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领大军由山西入陕,追击顺军,一路连战连胜。但不久前在襄阳城下却着实吃了些亏。先是攻破邓城的前锋遭到顺军的逆袭,不但丢掉了邓州,还死伤颇多。接下来的交战中,虽然自己投入了重兵,但顺军一改先前望风而逃的状况,抵抗十分坚决,自己追击行军速度太快,红衣大炮落在后面了,攻下了襄阳城外多个要点后,面对襄阳城高厚的城墙也只能徒呼奈何,顿兵于这襄阳城下已有月余。连日的雨水更使得习惯了塞外干燥寒冷气候的八旗精兵发生了疫病,因为很多马匹因为吃了很多野草,照顾不走,也病死不少。一想到这些,素来以彪悍暴躁著称的他就觉得额头上的两根青筋不住跳动,两个太阳穴就要炸开了一般。
“大将军,红衣大炮已经到邓州了!再有三天就可以到襄阳了”一名戈什哈快步走到阿济格的身后,低声禀告道。
“好!”阿济格兴奋的低吼了一声,这个突然而来的好消息让他在帐内来回踱步起来,那个他十分喜欢的戈什哈看到主子心情不错,小心点进谏道:“那奴才就回去让炮队赶路,尽快将红衣大炮运到大营来!”
“不!”阿济格虽然脾气十分暴躁,但十二岁便随父亲努尔哈赤出征,军事经验十分丰富。
“现在连日下雨,道路湿滑,不适合我铁骑纵横,若是将炮队运来,只怕让闯贼发现了,脱逃了反倒追之不及。不如先让炮队留在邓州,待雨停了,道路干硬,利于骑行,再运炮队来,正好将闯贼一网打尽,省的麻烦!”
“喳!”
襄阳城,大顺湖广节度使府,李过坐在桌前,面前堆积的各种奏折堆积如山,这位刚刚即位的大顺皇帝,除了身上那件明黄色的外袍,其他打扮与他为毫候、都督荆襄诸军事时无异。看他紧锁的眉头,显然眼前的战局对于大顺并不那么有利。
“陛下,前方的细作有紧急情况来报!”宋献策从外间走了进来,脚步十分匆忙。他走到李过身旁,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李过。李过接过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
“东虏之红衣大炮七日前已至邓州!”
李过即使不照镜子,也知道自己此时的脸色一定和死人无异。本来东虏虽然士卒善于野战,但却不善攻城。但从归降的边军那里获得了红衣大炮后,这个缺点也被弥补了。不久前的潼关之战,顺军掘壕立墙而守,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死伤惨重,李自成不得不逃回西安,随即放弃西安,逃亡荆襄。
“陛下,陛下!”宋献策看着李过颓然的面容,连声道:“红衣大炮已至,东虏却并不将其运到前线,只是将其留在邓州。显然是为了等待天晴,地面干硬好让铁骑驰骋,那时再以红衣大炮攻城,将我军一网打尽!如今之计,只有行险了!”
“行险?”李过闻言一愣,随即问道:“请军师道来!”
“陛下,东虏围攻多日,其兵已敝,且其精兵悉在城外,若陛下令城外之军长驱直袭邓州,攻其不备。邓州月前更被我军袭破过,其城郭焚毁无遗,如今就算有所修缮,想必也有不完之处。破之不难!”
听到宋献策这一番话,李过苍白的脸庞一下子涨红起来,他霍的一下站起身来,在几案前来回踱步,一旁的宋献策眼巴巴的盯着李过,双眼一瞬不瞬。突然,李过拔出悬挂在墙上的佩刀,一刀将书桌一角斩落,厉声喝道:“成王败寇,在此一举!传令下去,选铁骑三千,人带三马,今夜出发,突袭邓州!”
“遵旨!”
《顺史太宗本纪》中记载:兴国元年六月,东虏围襄阳,虏势甚盛,围城三匝,王师累战不胜,且虏中红衣大炮将至,况甚急。丁丑日,帝以精骑三千长驱,袭破邓州,斩虏甲首四百,获军资无算,虏中炮队亦在其中。虏中意甚沮,辛巳日,王师出襄阳北门与东虏战,两军相持不下,反复十余次,至午时,东虏赵字营管带早慢熊以其兵反正,虏军遂大溃,将校临阵归降者百余人,虏首阿济格仅以身免,此役后,河南、汉中豪杰纷纷起事反正,遥遵本朝号令。”
兴国四年,十月。归德,大顺军御营行辕。夜风吹在卫士的铁甲上,不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士兵们呼吸时吐出的湿润空气被寒风一吹,很快就凝结在他们的须发上,在月光下仿佛是半透明的晶体。远远望去,这些肃立在大顺皇帝行辕外的甲士不像是活人,倒更像是是一尊尊石雕翁仲。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半响之后,一行人正快步向行辕大门疾行过来。
“什么人!”随着一声厉喝,大门前传出一阵甲胄和军器的碰撞声。喝声未落,那边便传来一声浑厚的回答声:“是某家!”
这时来人已经走得近了,卫士首领已经看清了为首的那人,赶忙低喝道:“还不让开路来,末将参见平章!”
高一功点了点头,低声问道:“陛下在里面吗?”
那卫士首领点了点头,伸手延请道:“陛下吩咐了,只要您一到,立即觐见,不须通传!”
高一功点了点头,脸色凝重,五日前,在汉京留守的他接到前线急诏,赶忙快马疾驰至这里,一路上心中思索,却不知其故,心中正忐忑不安间,看看四下无人,便低声问道:“这几日军中可有什么变故?”
那卫士首领身形一滞,压低声音道:“禀告平章,小人不知,只是已经十几天未曾见过陛下出来骑马了!”
“嗯!”高一功点了点头,今上出身行伍,尤善骑射,是个马上天子。这些年来便是再怎么政务繁忙,每隔个两三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出外骑马,若是将卫士首领的话语与诏书的急迫程度联系起来,其后意味的事情就不一般了,高一功顿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沉重了起来。
“陛下,微臣高一功觐见!”高一功进得屋来,便看到李过正躺在床上,平章政事牛金星站在一旁,神色悲戚。
李过微微抬起头,看了一旁牛金星一眼,牛金星,低咳了一声。展开手中诏书,低声道:“今寡人不豫,将大行,膝下无子,以大位传权将军、平章军国事高一功。平章政事牛金星辅之。”
仿佛一个惊雷打在高一功的头顶上,他膝盖一软,跪倒在地,连声道:“臣万死不敢奉诏!”
“一功,你且过来!”李过在牛金星的帮助下抬起头,对膝行到身旁的高一功用微弱的声音道:“寡人膝下无子,李氏宗族从太祖征,多物故,虽有养子来亨,然年幼,非能经国者,且疏族。今天下扰乱,不可以大事付稚子,卿当勉之!”
高一功看着李过气若游丝的模样,一旁的牛金星也在再三劝说,咬了咬牙,点了点头。看到高一功应允了自己的要求,李过蜡黄的脸上闪过一丝自嘲的笑容,低声道:“昔高氏以军授李氏,今李氏以天下还高氏,商贾借贷者,可详参之!”
高一功听到这里,也不知当如何应答,只能伏地连连叩首,突然他听到牛金星一声惊叫:“陛下!”抬头一看,只见李过的头已经陷落在枕头中,气绝身亡了,唇边依旧带着那丝自嘲的微笑。
兴国四年十月,帝崩,年四十一,庙号太宗,高一功继位,史称世祖。
《顺史太宗本纪》
论曰:自古得天下之难者,未有如大顺者,太祖起兵十六年,遇危殆者不计其数,甲申入燕京,天下咸以为大业定矣,然东虏入寇,大局几欲糜烂。其时虏势方张,取江南如反掌,太宗以荆襄数府之地,辗转抗衡,终有扭转。惜天不假年,然从容安置,假方之尧舜,又何以加焉?其后数年间大业抵定,随世祖天命之才,亦太宗之诒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