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〇章 亡国之祸

3个月前 作者: 尹三问
    灵州失守了!


    这对于梁乙埋而言,是一个晴天霹雳。


    接到消息时,夏州已经被攻破,种谔不过带了几千残部突围出去;银州与绥州也是岌岌可危,折克行已经快要顶不住了;西夏前锋的骑兵甚至已经到了延州一带,鄜延路一带的宋朝军民人心惶惶。


    眼看着在东路的反攻就要成功,可在这个时候,噩耗传来,灵州陷落!


    怎么会这样?


    第一时间,梁乙埋的反应是不相信,他觉得自己在外围的布置相当到位,灵州是安全的。


    可当得知是秦王赵昭亲自出马,从萧关北上,越过沙漠,突袭灵州的时候,梁乙埋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不是在韦州吗?


    梁乙埋没有问出这样的话,赵昭既然出现在灵州,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障眼法。可惜自己并未看出来,也没有足够的提防。


    终究是自己大意了!


    不过灵州好歹有三万大军驻守,城池高大坚固,竟然被轻易攻破,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有内应,自己竟然没有察觉,能怪谁呢?


    赵昭一早就发布了号召羌人的文告,可是自己并未太放在心上,如今看来,对横山羌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当然了,也有自作孽的成分。若非悉罗部强占了羌人牧场,伍黑未必会倒戈相向。想想真是无奈,兴庆府的党项贵族们整日埋怨自己抵抗不利,可若非他们倒行逆施,情面何以会如此糟糕?


    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该怎么办才是当务之急。


    灵州陷落。那边在东线的反攻。即便有巨大优势,也没有意义了。赵昭此举,乃是火中取栗的冒险行为,如今成功了,对自己而言就是釜底抽薪。


    撤兵是必然的,否则若是黄河沿岸有什么闪失,数十万西夏大军归途被人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更可怕的是。灵州与都城兴庆府,以及西夏最核心,最富饶的宁/夏平原,中间只隔了一条黄河。宋军在灵州,就如同一把尖刀,时刻威胁西夏咽喉。


    虽然梁乙埋认定,宋军目前没有渡河进攻兴庆府的可能,也做不到。但关乎国都安全,岂能儿戏?只怕现在兴庆府都该炸开锅了。那些党项贵族,甚至是寻常百姓。都会坐立不安的。这些都是沉甸甸的压力,几乎让梁乙埋难以喘息。


    现在及时撤兵。若是能够反攻夺回灵州,情况还是有挽回余地,对兴庆府有个交代,对大局也是有利的。


    此刻,驻扎在灵州宋军只有两万人,赵昭本人就在那里。宋人有句话叫做擒贼先擒王,抓住了秦王,等若是胜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撤军,反攻灵州!


    梁乙埋痛心疾首地下达了命令,看着岌岌可危的银州城,已经如同丧家之犬般的折克行与种谔,无奈转身离开。


    除了战略上需要外,不撤军也不行了。灵州陷落的消息并未能完全封锁,很快在士兵中间流传开来。


    寻常士兵不见得有那么长远的见识,以及坚定的心理素质。在他们看来,灵州是后方,是他们的退路。


    如今灵州被攻陷了,岂非说明退路被切断?灵州都没了,那么西夏在黄河以东的土地岂非全部要沦丧?


    如此一来,他们也就处于宋军的包围之中了,想要安全,就只能渡过黄河,回到黄河西岸。


    回家!


    在惊恐与求生**的双重作用下,士兵们普遍有这样的心理。


    快,必须要快!


    士兵们知道,必须抢先渡过黄河,否则一旦宋军封锁了黄河沿岸的渡口,他们就是瓮中之鳖了。当然了,北上绕道沙漠、河朔高原或者河套平原,也是能够回去的。只是绕到千里,足矣拖死大军,尤其是在这等人心涣散之时。更何况,那些地带,大部分在辽国掌控之中,想要通行也并不容易。


    黄河,渡过黄河,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是以西夏士兵人心惶惶,各种消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军心更加的涣散,三军将士笼罩在惊恐之中。


    梁乙埋很快就发现了这些问题,也是忧心忡忡,现在最怕的就是军心乱了。否则,可真就一败涂地了。


    故而只得命令各军将领,全力安抚将士们的情绪,保证大军不乱,军心稳定,反攻灵州。


    因为有国相亲自坐镇,东线大军的情况还算不错。


    可中路的韦州那边,情况就很糟糕了。


    灵州突然陷落,守将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更多的是惊恐。灵州没了,等若韦州成为一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城,落入宋军的包围圈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韦州是作为灵州外围屏障而存在的,如今作为核心的灵州不在了,坚守韦州还有意义吗?


    撤退,回到黄河西岸,韦州将领也有这样的认识。灵州陷落,釜底抽薪,意味着西夏在黄河东岸的国土全部沦丧,至少暂时落入了宋军手中。此时,无论是保存实力,还是保存西夏核心的基业所在,都该回到黄河西岸去。


    而且他们有更为便利的条件,距离黄河更近。只要数日时间,就能到黄河岸边的鸣沙(地名,今中/卫鸣沙山),从那里渡过黄河,就暂时安全了。


    不过守将也知道,仓促撤离,反而容易让宋军有机可趁。再者,忠心还是要有的,故而选择暂时引而不发,看看国相梁乙埋是否有什么命令。毕竟西夏在黄河对岸还有二十万以上的兵力,也不至于全无应对之力。国相那边若是有什么计策,反败为胜也是有可能的。


    守将也想到,虽然不能前去救援灵州。但拖住刘昌祚所部。他们不能及时赶去救援。宋军在灵州的人马不多。梁国相那边或许有机会可以反攻。夺回城池。所以,暂时坚守韦州还是有异议的。


    难为守将倒是一片就赤城,没有弃城而逃,并且隐瞒消息,以免动摇军心。可遗憾的是,消息最终还是传开了。


    宋军在城外,用抛石机扔来许多的包裹,在空中赛开。飘落下许多纸张。上面以西夏文书写:灵州陷落,梁乙埋全军覆没等内容。军中将士虽然大多出身平民,并无学识,但总有识文断字之人,何况西夏文一度在西北十分流行,认识之人不少。


    消息瞬间不胫而走,灵州下落,梁国相兵败,简直就是天塌下来了。西夏士兵顿时惶恐不已,主将闻讯。一再宣称是宋朝的谣言。


    可有道是三人成虎,消息本就是亦真亦假。此刻传扬开来,容不得人不信。一日两日可以说是谣言,可是时间长就出问题了。这些消息在士兵们的心中不断发酵,猜疑与惶恐也越发强烈。


    如此情况下,军心涣散,战斗力大为下降,韦州的防守状况大不如前。守将本来是有心坚守的,但是如此情况下,还怎么守?


    宋军立即加强攻势,韦州本来坚定的防守却在动摇,固若金汤的城防在动摇。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城破是必然的。


    到了那个时候,城破人亡,想走都走不了。如今早些撤离,还能保存一些实力。守将无可奈何,虽然有心为国相争取时间的,奈何宋军太狡猾,情况太过不利,终究还是不成,遗憾啊!


    当晚,韦州守军便连夜撤走,赶去鸣沙,这里有距离最近的渡口。韦州守将的本意是想要坚守鸣沙,复夺灵州的希望已经不大了。如果国相能及时撤回来,也可以从此处渡河,可以保全大军安全。


    奈何一撤退,就形成了溃逃的局面,士兵争先恐后要离开。加之宋军就在后面追击,哪里还有心思停留,纷纷寻找渡船,羊皮筏子等渡河。最紧急的时候,但凡是能漂浮的器物都被用上了。


    十月时间,西夏人都清楚一个事实,黄河是会结冰的。此时虽然飘落雪花,但黄河却尚未冰封,正好可以行船渡河。过段时间,河面冰封不宜行船,而冰层又不厚,不足以人马经过。


    到了那时,即便是到了黄河岸边,可就是望河兴叹,死路一条了。是以,真心没有人愿意等待,唯有站在黄河西岸的土地上才能安心。


    见韦州西夏守军如此惶急渡河,宋军虽然追击,却也只是虚张声势。韦州毕竟只是一部分的兵马,并不十分关键。


    对刘昌祚而言,他当务之急是赶去灵州。秦王殿下只带了两万兵马驻扎在那里,一旦梁乙埋回师,或者兴庆府的西夏人渡河东进,都是很危险的。岂能让秦王殿下置身险地?唯有如此带兵赶到,巩固灵州的城防,才能算是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牢牢掌握灵州,等若是断了梁乙埋的归途,便可以瓮中之鳖。由此,西夏在黄河东岸的半壁江山将会真正落入宋军手中。


    此乃此番出战之目的,如此便可大功告成。


    刘昌祚留下景思谊驻守韦州,带了五万兵马赶去灵州。凭借着坚固的城池,七万宋军,再加上投诚的羌人,至少有八万兵力,足矣坚守城池。


    随着灵州陷落,韦州军在鸣沙渡河,应理的西夏兵马也人心惶惶,难以为继,开始撤离。被阻塞许久的西路军,终于有机会可以前进了。


    种师道当机立断,沿着黄河,清扫西夏残敌,即刻增援灵州。


    如此一来,梁乙埋有些绝望了!


    回师的路上,听闻韦州陷落,梁乙埋长叹一声,再也没有反攻灵州的可能了。刘昌祚的中路军必定会及时赶到灵州,在自己反攻之前做好准备。


    虽然自己手中有十几万兵马,可想要在短时间内攻陷灵州,也不是容易事。


    最重要的是,黄河东岸几乎全部落入宋军手中,他们可以调集大量的增援军队。而自己和这十多万大军,却毫无退路可言。


    一旦不能快速攻陷灵州,势必会被拖死,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撤吧!


    为今之计,只有返回河西,再做图谋。到时候趁着宋军立足不稳,反攻也是有可能的。这十几万大军的便是本钱,这个时候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有生力量。


    只是从盐州到黄河还有好远的路,途中很可能会遭遇宋军的袭击和拦截。就连横山羌人也不断前来骚扰,情况十分糟糕。


    应理和鸣沙两座沿河城池被攻克,种师道所部沿河北上,听到如此消息。梁乙埋知道,想要渡河西归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更糟糕的是天气越来越冷,途中经过的河流已经逐渐结冰了。等他赶到黄河岸边时,说不定已经冰封了。不到寒冬腊月,想要踏冰而行,基本上没有可能。


    那么,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借道河朔与河套!


    虽然都在辽国掌控之下,但梁乙埋觉得,并非没有可能。西夏遭遇了自李继迁时代,最惨重的失败,国势衰微,甚至有亡国的端倪。


    西夏灭亡了,对辽国有什么好处?宋朝一旦夺取西北之地,辽国的噩梦也就开始了。


    听闻辽国因为东部的女真、室韦和高丽的纠缠,暂时脱不开身。此刻向他们求援,未必能出兵帮助西夏。但若只是借道经过,保存权力,牵制宋军,相信辽国人是不会反对的。


    毕竟此时的西夏完全没有对辽国不利的可能,保全实力之后,还能牵制宋朝,为辽国赢得时间。相信,辽国人会乐意看到这样的景象。


    梁乙埋立即派人前去联系辽军在西部的守军,争取早日借道。如今待在这里一日,便有一日的危险,必须趁着宋军拦截之前逃离。


    唉!曾几何时,西夏竟然落得如此局面,梁乙埋心里很不是滋味!


    半壁江山已经丢掉了,虽说核心的根基之地还在,可要说起反攻……


    若是以往,梁乙埋有信心卷土重来。可是如今,面对的敌人是赵昭,心里便有些忐忑。反攻未必有希望,弄不好,西夏有可能还有亡国之祸。


    为今之计,单凭西夏自身实力,已经抵挡不住宋军的强大兵锋了,只能求助外援了!


    梁乙埋的目光落向东北方向,若是能求得辽国相助,或许还有转机,否则怕是——当真会有亡国之祸了!(未完待续。。)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