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雷法
3个月前 作者: 肆胖子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当这赤蛟听到这周宇放出来的这一番狠话,这赤蛟居然不怒反喜,这一张比一般的门洞还要大上不少,里面密布这长满倒齿好似利刃一般獠牙的大嘴,居然笑了起来,这笑声依旧是非男非女,虽是在笑,可是比哭还难听,而且还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让人听了心里好似猫抓一般难受非常。
在大笑之间,那赤蛟口中好似岩浆一般,颜色赤红,炙热非常的唾液那是四下飞溅,滴落到地上不论草木只要沾上一些就急速的炭化,被烧成一个深坑,这赤蛟大笑一番之后,正声说道:.
“你这道士居然想要用雷法来对付本座,熟不知这龙乃行云布雨之正神,一旦外出则风雷相随,本座乃神龙血脉怎会惧汝这小道士的雷法,如汝为神霄道道士使出雷法那本座尚须小心一二,可如今神霄道后嗣已然断绝,汝之净明道本就不算雷法,汝之雷法最多不过是正一派之掌心雷法,此等小术本座怎会惧之,今日本座就不躲不闪,在此受你一雷,让你知道天外有天,本座的厉害决不不汝等区区人族所能抗衡!”
说罢这赤蛟居然就真的不做任何的动作,就这么浮在半空,等待着这周宇施法,居然真的要硬受这周宇一雷,周宇原本还怕这赤蛟躲开,自己雷法无功,不想这赤蛟居然敢硬受自己一雷,这正中周宇下怀,这周宇就缓缓施法,以求不出任何的差错,将这雷法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雷法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驱使这雷霆的法门,要知这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道门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道门诸派几乎每一宗派都有一两手拿的出手的雷法,但这公认道门之中雷法最高的当首推这北宋年间昙花一现的神霄派了。
神霄派自北宋年间突然兴起,就是以雷法闻名天下,后得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推崇,立时壮大,几成华夏道门第一,连正一道都不能与之抗衡,但事事无常,当神霄派猛然兴起之时,这天下突变,那北方金人猛然崛起,这北宋在靖康年间急速灭亡,连两代皇帝都被金人掳走,这神霄道也受了灭顶之灾。
那神霄道掌门王文卿为保护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一人独抗金人八大萨满巫师,虽用雷法将这八大萨满巫师劈死,但自己也受了重伤,而徽宗、钦宗父子也被金人掳走,这王文卿悲伤之下,随宋室南渡,而后伤重而亡,而自王文卿神霄派也立刻衰落,到元明之时已然绝传,这赫赫有名的神霄道雷法从此失传。
这作为神霄道掌门的王文卿曾经在自己所坐的道书上面写的清楚:
“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
同时王文卿为了宣扬自己神霄道的道义,曾经著书名曰《雷说》,《雷说》上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可总摄"。故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为诸雷法的基础。
想那与许逊真君同为天庭的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就是这王文卿的传人,曾经著道书,分别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文,以阐述神霄雷法。其《雷说》云:“法本诸道,道源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
“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视内丹修炼,以之作为行法的基础。
而这萨守坚也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创出了召将的法门,召将是以本身五脏之气化为五雷之神,与虚空之神混合为一,所以,召将又称之为召合,这召合而出,成就神将,驱使如使自臂,可操控自如,全乎一心,为降伏外道第一法门,这最有名的神将就是萨守坚经常召唤的王灵官。
雷法的修炼,又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此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祖气、混元一气。
道家讲"一气化三清"这一气便是混元一气,这混元一气便是道。《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才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一气才动,风雷**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因此,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