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凤歌
    铮,古筝划然停止,又过片刻,一阵风来,云烟散尽,四方清明,古筝上的弦丝悠然晃动,落羽生却是无影无踪,瓷盆空空如也,其中的净水涓滴不剩。


    “啊!”一个太监惊叫起来,声音尖细如针,“有鬼,有鬼……”


    宁王也醒悟过来,骇然四顾,在场众人个个脸色煞白,落羽生不在人群之中,仿佛随风而逝,又如云烟散去。朱微见他惊骇模样,忍不住叫道:“哥哥……”话一出口,顿觉失言,仓皇四顾,却见众人傻呆呆望着古筝空盆,似乎无人听到她的叫喊。


    “殿下……”一个太监抖索索上前,“这个,这个……”宁王机灵一下,厉声叫道:“搜索四周,把他找出来……”因为恐惧,他嗓音变窄,尖细凄厉,比起太监不遑多让。


    太监立马传令下去,禁军立马包围四周,仔细搜寻。宁王颓然坐下,面色惨白,两眼涣然失神,直勾勾盯着殿门,他的口中念念有词,乐之扬听得分明:“见鬼了,怎么办?见鬼了,怎么办……”


    太和殿四周本有禁军把守,可是士兵都称未见有人出入,宁王想破脑袋,也想不透落羽生如何消失,莫非这老头儿真是仙魔神怪,来而不知其来,往而不知其往,一支曲子的工夫就消弭在天地之间。


    时候一久,众人稍稍安心,七嘴八舌,胡思乱想。蜀王朱椿也闻讯赶来,惊惊慌慌,东张西望一番,拉着宁王走到角落里小声议论。


    宁王质问蜀王在何处找到落羽生这一号妖人,蜀王连声叫屈,述说孙尔汝死后,自己无人可用,焦急难耐之际,听见落羽生拉扯胡琴,琴声绝妙,打动蜀王,当下召见老者,试遍各种乐器,无不精妙奇绝。蜀王庆幸得遇高人、夺魁有望,谁知遇上如此怪事。


    两大藩王惨然相对,宁王猜是狐仙作怪,蜀王不以为然,声称大明承运、皇气蔚然,狐仙小小妖物,神气微弱,岂敢踏入皇城半步,依他所见,定是海上仙翁,仰慕洪武盛德,特来献曲祝寿。


    两人声音细微,却瞒不过乐之扬耳朵,他听得好笑,心想这些藩王平时尊性高傲、装腔作势,遇上些许怪事,捕风捉影,疑神疑鬼,竟与市井小民没什么两样。


    乐之扬一向不信鬼神,大活人凭空消失却是亲眼所见,无法以常理解释。他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回眼看去,朱微望着古筝出神,冲大师则双眼微闭,俨然参禅入定,当下低声问道:“大和尚,你怎么看?”冲大师斜眼一瞥,冷冷道:“看什么?”


    乐之扬见他装模作样,心中暗骂,说道:“当然是老头儿消失的事。”


    冲大师微微一笑,说道:“小僧信奉佛祖,鬼神之事,一概不知。”


    乐之扬怒目相向,冲大师却若无其事。乐之扬暗生迷惑,猜想冲大师或许知道来龙去脉,只是不愿说出。不知为何,尽管落羽生凭空消失,乐之扬心底里仍然感觉他不是神怪、而是人类,只是其中原由,他又说不上来。


    忽而禁军来报,搜遍四周,一无所获,二王相对默然,宁王咳嗽一声,说道:“如今之计,只有清宫,可是父皇大寿,受了如此惊扰,岂不大大的败兴么?”


    蜀王默默点头,正觉一筹莫展,一个老太监匆匆进殿,清了清嗓子,尖声说道:“传圣上口谕。”


    众人纷纷跪下,乐、冲二人出家之人,各以佛道之礼应对。只听老太监说道:“圣上有旨,非常之日,必有非常之事,朕抚临万方,神仙鬼神一视同仁,不论何方神怪,来者不拒,去者不送,任其自便了事。乐道大会照常进行,不必中断,朕敬天畏人,听天由命,至于怪神乱力,圣人不语,朕也不放在眼里。”


    听了这话,众人诧异之余,均感如释重负,乐之扬寻思:“朱元璋开国雄主,胸襟气量果然不同凡响,相比之下,他的这些儿子可差远了。”


    宁王起身,神色稍缓,转身说道:“还有谁没试过?”乐之扬笑道:“还有小道。”宁、蜀二王对视一眼,宁王道:“好,仙长请!”


    乐之扬沉吟一下,坐到古筝之前,轻抚长弦,嗡然有声。他闭上双眼,落羽生一字一句,一挥一送,全都从脑海里浮现出来,当下有样学样地弹奏起来。


    朱元璋设立八股,禁绝算科,当时之人早已不知算学为何物,乐之扬自也不能免俗。落羽生所说的“新律”他虽然不能完全领会,可是记忆绝佳、悟性了得,结合生平所学,仔细一想,大有所悟。落羽生鼓筝时有意放慢手法,不无现炒热卖、让他用心观摩的意思,因为先前有言,落羽生何处定弦,何处勾挑抚按,乐之扬虽未记全,也记了个八八九九,兼之天分过人、耳力通玄,纵有少许遗漏,也以灵感补足,因此一路弹奏下来,顺水顺风,得心应手,以往难如登天的转调,竟也轻轻松松,容易无比。


    乐之扬仿佛一个婴孩,昼夜间忽然长大,以往拎不动、拿不起的东西,全都变得轻如鸿毛,这感受奇妙之极,他弹得入迷,浑然忘我,弹得越多,对于落氏“新律”领悟越深。落羽生数理精严,先设音律,再转调子,乐之扬修炼灵飞经,听音辨率,直觉为先,由一次次转调中反推新律。他大有所得,满心喜乐,眼中只有古筝,心中唯有音律,不知不觉弹完一曲,意犹未尽,但觉四周沉寂,抬眼望去,众人傻呆呆盯着他,神气都很奇特。


    忽见朱微手按心口,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紧张松弛下来,乐之扬莫名其妙,悠然站起,冲大师忽地合十笑道:“善哉善哉,贫僧还以为仙长也要消失了呢。”


    第三十九章


    晋王献礼


    乐之扬一呆,恍然明白朱微的举动,敢情众人见他鼓筝的手法音律和落羽生一般无二,唯恐他也如老者一样忽然消失。


    宁王定一定神,皱眉道:“道灵仙长,你何时学会了落羽生的‘新律’?”


    “刚刚不久。“乐之扬笑了笑,“照葫芦画瓢,让殿下见笑了。”


    宁、蜀二王对视一眼,均是不信,可是乐之扬出自东宫,代表太孙,不能进入决赛,朱元璋一定大大扫兴。乐之扬纵然考不过关,宁王也要设法帮衬一二,更别说他顺利弹完此曲,宁王虽觉蹊跷,也不敢深究,当下笑道:“仙长学得真快,只不过太取巧了一些儿。”


    乐之扬笑道:“小道一向愚笨,若不投机取巧,哪儿还有胜算。”二王呵呵直笑。


    这一来,唯有三人弹完曲谱,落羽生消失,只剩乐之扬和冲大师二人,其他七人中,又只有朱微弹到末尾、功败垂成,故而乐、冲、朱位列三甲,进入最后一关“钧天”。


    是时天色不早,红日坠西,天边隐隐泛起霞光,宁、蜀二王在前,乐之扬三人在后,数十名太监雁行尾随,进入宫城,七拐八折,到了一座偏殿,浓荫如盖,池沼融融,池中白鹤翩然、鸳鸯相戏,池边数畦寒菊,花期正好,芬芳四溢。


    偏殿前一片空地,坐得满满当当,朱元璋居中盘踞,斜倚龙床,神气阴沉,殊无寿诞喜悦,仿佛陷入沉思,身边几个妃子、公主为他端水斟茶、剥橘分柑,均是欲近还远,战战兢兢。其中乐之扬只认得含山、宁国二人,含山公主秀色怡人,举止妖娆,鲜丽的朝服间露出一段雪白颈项,见到乐之扬,她双目一亮,小嘴上翘,仿佛颇有不屑,可是眼底深处,一股热辣辣、活泼泼的光彩喷薄而出,流转不定。


    燕王以外,诸王全都到会,齐王苏醒以后,也强自撑着来贺,只是眉眼歪斜,委顿不堪。桌案上水陆珍馐、应有尽有,数百名宫女太监如蜂如蝶,斟茶添酒,穿梭来去。最惊人的还是环绕四周的寿礼,随意堆放,累积有如小丘,但见珍珠如卵、祖绿如盘,鸽血滴红,猫眼泛蓝,巨象牙如弦月,灵犀角似春山,参有千岁之形,玉有万载之润,剑上龟鳞片片绿,杯中月光夜夜明。


    冷玄呆在一旁,寂然伫立,如木如石,冲大师到达时,他双眼倏地一抬,两道冷电扫过大和尚的面庞,似惊似怒,闪烁即没,依旧低头垂目,恢复枯槁神气。


    乐之扬看在眼里,满心诧异,再看冲大师,昂首阔步地走过冷玄身边,似与老太监毫无干练。两人本是旧识,而今形同陌路,乐之扬想破脑袋,也猜不出其中的奥妙,思来想去,生出一个可怕念头:“莫非老阉鸡糊弄朱元璋,并非真心投诚,仍是元人留在中原的奸细。”回想以前种种,又觉冷玄性子阴狠不假,对朱元璋的忠心却出于至诚。


    苦思未已,忽听有人笑道:“好啊,道灵,我没看错人,你果然不负众望。”乐之扬回头看去,朱允炆笑吟吟走上来,握住他手,轻轻晃了一晃,低声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若胜了这场,我大大的赏你。”瞥视冲大师与朱微,皱了皱眉,默默退走。


    朱元璋闻声抬头,扫视三人,目光停在朱微脸上,眼角皱纹舒展,透出一丝暖意,徐徐说道:“微儿和道灵都胜了么?很好,这样才有意思。”目光一转,“宁国,朕举荐给的乐师如何?”宁国公主笑道:“父皇慧眼龙睛,料事如神,十三妹的音乐天上无双,地上无对,真让女儿占了好大的便宜。”


    听到这儿,乐之扬才知道朱微是朱元璋钦点给宁国公主的乐师,心头一阵暖热,忍不住回头看向朱微,她女扮男装,尤显得丰姿俊雅,乐之扬越看越爱,心想:“只要她欢喜,最后一轮比试,我输给她好了!”又看太孙一眼,后者目光殷切,颇有鼓励之意,乐之扬暗自好笑,寻思:“我要输了,他一定气得半死,朱元璋派了女儿参赛,一定也想女儿胜出,我若输给朱微,他也许不会生气,太孙顾忌的只是诸王,朱微是宁国公主的乐师,又是诸王的胞妹,即便胜了,诸王也不会为此看轻太孙……”越想越觉有理,收起争雄念头,一心要助朱微夺魁忽见宁王说道:“父皇,下面如何,还请父皇示下。”朱元璋沉吟一下,说道:“音乐无非一个‘听’字,不拘何种乐器、何种曲目,谁的好听,就算谁赢!”语气寡淡,心不在焉。


    宁王行了一礼,回头说道:“听到了么?谁先来?”


    乐之扬正要应声,朱微抢先说:“我来。”见她急切模样,宁王失笑道:“你用什么乐器。”朱微道:“古琴。”


    “什么曲目?”宁王又问。


    朱微答道:“潇湘水云。”


    乐之扬暗暗叫“妙”,朱微的古琴技艺出神入化,《潇湘水云》又是她最喜欢、最擅长的曲目,以绝技奏名曲,必能压倒群伦、颠倒众生,那时自己乖乖认输,也是理所当然。至于冲大师,琵琶与羯鼓造诣不俗,可是比起朱微的古琴,境界上仍是颇有不如。


    太监取来“飞瀑连珠”,朱微接过放好,坐下演奏起来。一如乐之扬所料,声声精妙,气象纷纭,千古江山、云烟变幻,尽在少女十指之间。朱元璋闭眼聆听,应和节奏频频点头,其他诸王公主,纵然不通音乐,也不由沉浸其中,随那琴声心潮起伏。


    弹到得意之处,朱微人琴合一、心与弦通,胸中想象付诸指尖,琴声中的意境陡然开阔,万顷烟波,浩瀚无垠,寥廓潇湘有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淼淼澄波,影涵万象,不止众人息声,四周鸟不鸣、风不动、鱼不浮、水不流,万籁俱寂,天地间仿佛只有琴声。


    琴声开阔之极,大无可大,终又慢慢收敛,仿佛水流云散,最后归于寂静。朱微呆呆坐了一会儿,神魂儿才从古琴里回到身上,长吁一口气,盈盈站起,注目四周,人群里响起一片掌声,乐之扬鼓掌格外卖力。朱微忍不住看他一眼,乐之扬冲她一笑,少女俏脸绯红,仿佛霞映澄波,明丽不可方物。


    掌声少歇,宁王向冲、乐二人笑道:“二位还要比么?”言辞颇为傲慢,朱微是他的胞妹,胳膊肘向内拐,宁王自然也盼着妹子获胜。


    乐之扬正要认输,忽见朱允炆冲他微笑点头,乐之扬心想:“太孙待我不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若不战而降,似乎有些对不起他……”


    正犹豫,忽听冲大师笑道:“这一曲《潇湘水云》涵盖万象,贫僧理应服输,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贫僧不求高低胜负,但求献一献丑,凑一凑趣儿,叫这寿宴热热闹闹,成就陛下万寿洪福。”


    朱元璋张开双眼,注目冲大师道:“和尚,你叫什么法号?”


    “无号。”冲大师笑了笑,“家师赐名一个‘冲’字。”


    朱元璋道:“朕也当过和尚,见佛是缘,你能到这儿,也是缘法。”冲大师道:“不敢当。”


    朱元璋又道:“你这和尚有些富贵气,出家之前,可是官宦子弟?”


    “陛下料事如神。”冲大师有意无意看向冷玄,老太监佝偻肩背,杵在哪儿无声无息。


    “很好。”朱元璋点了点头,“大和尚,无论输赢,朕都重重赏你。”


    “不敢。”冲大师合十微笑,“出家之人不求赏赐,但求沾一点儿陛下的福气。”


    朱元璋听惯了奉承,任何谀辞颂歌在他听来都是陈词滥调,可是这些奉承话儿从冲大师口里说出,朱元璋却觉句句入耳,颇有几分高兴,手拈胡须道:“你是晋王的人么?演奏什么乐器?”


    “不瞒陛下。”冲大师说道,“贫僧的乐器不在这里。”


    朱元璋一愣,看向晋王。晋王慌忙起身,行礼道:“那乐器现在午门之外,得到父皇首肯,才能送进宫里。”


    “好。”朱元璋看向一个老太监,“老陈,你去取。”


    老太监应命,正要离开,冲大师笑道:“一个人不够,若要取来,须得八位年轻力壮的太监。”


    朱元璋微感惊讶,问道:“什么乐器,恁地沉重?”晋王笑道:“容孩儿卖个关子,这一件乐器,也是孩儿送给父皇的寿礼。”


    朱元璋略略颔首。宁王叫了六个太监,跟着晋王的两位随从出宫。过了半晌,八人吭哧吭哧,抬来一个巨大物件,一丈见方、两人多高,大体分为上下两部,下方是一个方形木柜,质地为金丝楠木,雕刻鸟兽花草,手艺精妙入微,上方竹管林立,均是异种紫竹,竹管上镶珠嵌玉,琳琅满目,管口用黄金制成莲花蓓蕾,花瓣上的纹理清晰可见。


    方形木柜一侧,安放数排玉石按键,白玉、墨玉相互间杂,每一枚按键对应一根铜管,内含杏叶形状的精钢簧片,随着搬动嗡嗡作响。另有一口风箱,朱漆银画,描有百鸟朝凤图案,用一根软管与木柜相连。


    第四十章


    霓裳羽衣


    在场之人贵为皇族,看厌了人间珍宝,早已见怪不怪,可是这一古怪乐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包括宁王以内,无不心生好奇,纷纷站立起来,上下左右地看个不停。


    朱元璋也觉稀罕,略略直起身子,拈须问道:“老三,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晋王笑道:“这是前朝乐器,名叫兴隆笙?”(按:管风琴的古代雏形)


    “前朝?”朱元璋双眉一扬,“大元么?亡国之音,有什么好听的?”说着面露不悦。


    “圣上有所不知。”冲大师笑吟吟说道,“此物并非元人所创,而是来自万里之外的西洋。西洋人崇拜耶氏大神,又因此物声音宏大,仿佛天神发声,故而也称‘神音’。后经波斯之手流入中国,一度风靡前朝宫廷,后来累经战乱,逐渐失传。小僧有幸,从一本前朝留下的残篇中发现此物,再托晋王之福,令其重现人间。”


    朱元璋皱眉不语,晋王笑道:“孩儿听过这东西,确如和尚所说,大有过人之处。”


    朱微嗜乐如命,闻言忙说:“父皇,您若不听,岂不辜负了三哥一番孝心?大元亡国,坏在昏君佞臣,跟乐器又有什么相干?”


    朱元璋看她一眼,冷冷道:“我懂你的心思,不就想听个新鲜儿么?”朱微被他说中心思,面皮微红,低头不语。朱元璋见她失望,心生不忍,叹道:“罢了,如你所愿,听一听也无妨。”


    朱微大喜过望,抬起头来,双颊梨涡浅现,笑容分外动人。


    晋王使个眼色,冲大师走到兴隆笙前,还未动作,忽听有人说道:“且慢。”


    冲大师回头一瞧,冷玄慢悠悠走上前来,咳嗽一声,说道:“奏乐之先,容我检视一二。”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