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画鹅点睛

3个月前 作者: 飞刀飘飘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回到家中,杨悦边喝茶边思索与玄奘的辩论,又想起高阳公主气急败坏的样子,仍觉好笑。也不知她与辩机到底怎么样了。


    杨悦正想的出神,武眉儿悄悄进来,在她耳边大叫一声,将杨悦吓了一大跳。见是武眉儿,杨悦随手将手中茶水向她泼去。这小丫头儿在杨悦的调教下,变的没上没下,活泼有趣了许多,亭亭少女正是豆蔻年年,出落的越来越漂亮了。


    武眉儿笑着躲开,说道:“郎君,夫人叫你去哩。”


    杨悦心中一惊,杨夫人向来对她放纵,任由她胡闹,从来不干涉她的事儿,除非有事儿才会主动找她。难道今日武照没有同自己一起回来,被她发现了?暗暗着急,忙叮嘱武眉儿去门口迎照妹妹,要她悄悄从后门回来。


    杨悦走进杨夫人房间,杨夫人正在练字,脸色宁重,看不出高兴或是不高兴。杨悦向杨夫人撒娇地说道:“母亲的字越发好了,什么时候教教悦儿吧。”


    杨夫人淡淡一笑,也不抬头,说道:“你若能在家呆住,我巴不得教你练字。”


    杨悦嘻嘻一笑,在桌旁坐下,拿起盘中的苹果啃了一口。见杨夫人在临卫夫人的《名姬贴》,随口问道:“这卫夫人当真是书圣王羲之的师父么?”


    卫夫人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师从钟繇,优善隶书,但将种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可以说是楷书的鼻祖。相传王羲之的字便是在卫夫人指导下练习的。


    杨夫人点头说道:“书圣少年时曾从学于卫夫人,传言如此大概没错。”


    “碎冰?拦月?悦儿怎么只看到不过是几个方块字而已。不见好到哪里啊。”杨悦笑嘻嘻地说道。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因而杨悦如此打趣。


    杨夫人斜过头来看她一眼,笑道:“你不练字,还要说这些风凉话来。不然你来写几个字对比看看。”


    杨悦吐吐舌头道:“天,饶了我吧!仔细一看这些字果然十分了得,钟老儿说的一点不错,真是象树象云又象风,好看得不得了……”


    杨夫人扑哧笑道:“又在胡说。”


    “相传王羲之画鹅画不好眼睛,请师父点睛,卫夫人点睛后,鹅变活飞走了。呵,是不是真的。”当然不是真的,杨悦不过没话找话。


    杨夫人也笑道:“笑话而矣当不得真。”想了想又道,“悦儿要怎样才肯好好练字。”


    杨悦笑道:“为何非要练字?我又不要考状元。大不了我不写字,别人便不会知道我的字丑啦。”


    杨夫人禁不住用手指亲呢的点一下她的头,叹一口气。想了想从书架上取出一本《笔阵图》,说道:“你拿这本书先去看看,没准会产生兴趣。”现代人练字多从“欧、柳、颜、赵”开始,唐初这些人都还没有,所学大都首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女子大都学习卫夫人。


    杨悦胡乱地翻看一下,见也是卫夫人的著论,是一本书法理论。无意中看到一句“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不由大笑道:“‘墨猪’,呵呵!看不出卫夫人还是这样一个趣人。”


    杨夫人笑道:“王羲之少时顽皮,卫夫人为了督促他好好练习,的确想过不少法子。甚至还化妆成卖姘老妇点化他好好用功。为了教导他,自然要将理论写得风趣些。”


    见杨悦翻看书本,似是有些兴趣,因而又说道:“练字其实并不难,功到自然成。传说卫夫人练字将村头的池水都洗成了墨色。甚至有一次家人送馍给她,她边吃边练,竟然将馍占着墨汁吃光了……下了苦功,因而才有今日成就。”


    这个故事杨悦在后世时自小便被人用来教导,没想到却原来是卫夫人的典故。因而笑道:“那岂不是一肚子全是墨水,怪不得世人夸人有文化,要说喝的墨水多。”


    杨夫人见她顾左右而言他,叹口气说道:“悦儿若肯用功,只怕古今才女无人能及。”


    杨悦嘻嘻一笑说道:“母亲谬赞了。只怕是母亲看自家女儿什么都好而矣。”


    杨夫人看她一眼无奈地说道:“这练字便要的是这种刻苦的劲头,你岂会不明白。”


    杨悦如何不知杨夫人在苦口婆心的劝自己练字,不过想想真要象那样刻苦练字,太浪费时间,因而笑笑说道:“字能认出便可,写得好也不一定全是好事儿。”


    杨夫人见她胡说八道,笑道:“你不肯下功夫,偏又要胡说。”


    杨悦狡辩道:“我知道有一个皇帝,因为过于喜欢字画,一门心思都用在练字上了,结果当皇帝却当的太差劲。那叫做‘玩物丧志’。”


    她说的是宋徽宗赵佶,此人金石字画无不精通,他的字被后人称为“廋金体”,书法造诣很高,只是却是北宋的末代皇帝,被金人虏了去。


    杨夫人摇摇头说道:“不见得,我知道有这样一位皇帝,不论文学素养、治世武功样样都很卓越,怎么会‘玩物丧志’。”


    杨悦以为他说的是李世民,点头道:“当今天圣上自然是无人能及,若我是他,干脆天天写字便能发大财。”李世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便是书法也十分了得,堪称书法大家,他的一副墨宝在市场上能卖到几千两银子,杨悦常在长安市场上乱逛之日,岂会不知。


    杨夫人听她说到李世民,却默然不语。杨悦见杨夫人似是有些心事儿,眉头攒在一起,想找些笑话来开解,便笑道:“母亲字写得这么漂亮,我猜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也及不上。”


    杨夫人果然眉头展开笑道:“悦儿这张嘴,最会骗人开心。”


    杨悦摇头晃脑道:“悦儿可不是说笑,母亲不如女扮男装去考状元吧。”


    杨夫人笑道:“又在胡说八道。”


    杨悦不屑地说道:“母亲莫要也这般轻视女儿家,在很远的地方,女人与男人是平等的,男人可以作的官,女人也照样可以作,甚至是……”


    “甚至是皇帝!”杨夫人接口道。


    反而令杨悦吓了一跳:“原来母亲知道!”心中却在暗暗纳闷,莫非杨夫人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


    “我早年在西域游历的时候见到这样的国家。”杨夫人接着说道,便又打消了她这种念头,“那里的有个城邦的老国王只有一个女儿,因此他去逝后,她的女儿继承了皇位,只是那个地方与我大唐太远了,没有人相信女人也可以当皇帝。直到贞观六年,新罗王金真平去逝,无男嗣,其女金德曼嗣位,称为善德女王,世人才知世间还有女王……”杨夫人不自觉得停下手中毛笔。


    “善德女王?”杨悦当真惊了一跳,没想到朝鲜棒子竟然也有女王,而且比中国还早,“新罗有女王?”不由连声呼道。


    “不过那些文武大臣还是男子,女人并没有与男人平等……”杨夫人象是自言自语地说话,一边说一边练字,仿佛忘记杨悦还在身边,陷入沉思。


    将整个《名姬贴》临完一篇,杨夫人才放下笔歇口气,对杨悦说道:“悦儿最近都在忙些什么,怎么每天都不在家。”


    杨悦伸个懒腰故作轻松地说道:“不过是游园玩寺闲逛而矣。”


    杨夫人冷不丁突然说道:“最近照儿怎么也常与你一起出去?”


    杨悦忙道:“我一个人去玩儿没劲,便拉了照妹妹去作个伴。”


    杨夫人看看杨悦,皱眉说道:“豫之也一起去了吧。”


    杨悦知道杨豫之与武照的事儿已瞒不下去,反正杨夫人迟早也要知道,反而不如就此挑明了。于是说道:“母亲,悦儿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夫人点点头。杨悦说道:“悦儿认为两个人如果真心相爱,不是什么错,反而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杨夫人似乎若有所思地出起神来。杨悦见她不反对,心中更加有了底气,继续说道:“豫之虽然不爱弓马骑射,但也不是什么大过,只不过喜爱玩耍,小孩儿心性而矣。他对照妹妹一片赤诚,却十分难得。照妹妹对他也并非无情。母亲为何非要拆开他们……”


    杨夫人摇摇头说道:“我也知豫之是个好孩子,他对照儿更是没有话说。更何况长广公主对我有恩,我怎会反对豫之。只是照儿自小便许配给成都郭家,是应国公在世时订下的亲事。如今已是无法改变了……”应国公乃是杨夫人的丈夫,杨悦到了武府才知道,原来武家在朝中也算是一品官宦之家。


    杨悦一怔,这才明白问题有点棘手。她只考虑到两人在一起要两情相悦,没想到武照已订了亲事,说道:“让照妹妹嫁给一个没见过面的人,不知他情性如何,会不会对照妹妹好,母亲怎能放心?”


    杨夫人叹口气道:“不放心又能如何?千百年来女人们的命运便是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杨悦急道:“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郭家能不能退亲……”


    杨夫人摇头道:“本来三年前就该给照儿完婚,只是郭家阿翁突然去逝,因此耽搁了三年,只怕是今年便要来迎娶照儿了。”


    杨悦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饶是她聪明异常,一时也想不出对策来。


    杨夫人道:“相爱不能相守,不如不爱,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愿让照儿见豫之的缘故。”


    杨悦茫然望向杨夫人,只觉的自己像是刚刚认识杨夫人一般,没想到她对爱的认识是这样子,刚刚的疑虑又拥上来,甚至想要问一问她是否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但毕竟太于大胆冒失。她一直还将杨夫人当成“封建家长”,不准“自由恋爱”,如今看来反而是自己干了一件蠢事。如果不是她,武照或许会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心甘情愿地嫁到郭家。可如今她与杨豫之只怕是已到了无法分开的地步了……如若真的不能在一起,恐怕这份伤痛十分严重。怎样才能即让武照与杨豫之在一起,又能让郭家满意?


    杨夫人见杨悦默然不语,以为她听进了自己的话,调转话头说道:“悦儿如今也不小了,也应及早定门亲事才成。这些天你可遇到有可心的人,母亲决不为难你。”


    杨悦见突然说到自己,脸上一红,说道:“悦儿还小,未曾想过此事。”实际她心中却存着有朝一日回转后世,因此一再告诫自己万万不可与唐人发生什么关系。在这里玩些时日,定要想尽办法回去才是。再说古人三妻四妾,而她杨悦是现代人,怎么能跟这些爱不专一的古人相提并论。


    杨夫人却不知她心中所想,以为她害羞,笑道:“也不小了。如你这般年龄,很多女子早已做了母亲。”


    其实杨悦来到这个时代,在年龄上是个十分尴尬的事情。唐代人结婚早,女子一般在十二三岁便订下亲事,杨悦如今已二十一岁,在古人眼里可以说是“超级剩女”。如果要寻与她年龄匹配的男子当真不大可能。一般与她同龄的男子都已娶妻生子,杨悦如果想要嫁给同龄男子除非是续弦,否则不能成为正妻。


    然而杨悦却是现代人,在她心中二十一岁还在求学,未到结婚年龄。因而说道:“现在的人结婚太早了,心智都未发育成熟,便结婚生子,一辈子便这样完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杨悦叹一口气,以她的眼光这些人还都是孩子,包括自己仍是童心未泯。


    杨夫人说道:“虽然我也这样认为,不过风俗便是如此,也无可奈何。我二十八岁才嫁给应国公,已是普天之下绝无仅有之事了。”


    杨悦奇道:“母亲怎么二十八才嫁?的确有点罕见。”


    杨夫人怔怔的出了会儿神,没有回答杨悦。转而问杨悦道:“悦儿想要嫁给什么样的夫婿?”


    杨悦笑道:“悦儿要么不嫁,要嫁便要嫁给英雄。”


    杨夫人也笑道:“以悦儿的心性,只怕一般人等降服不了。你说的英雄是怎么样的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称的上英雄?”


    杨悦想起从前与同学们开的玩笑,说道:“悦儿要嫁便嫁给秦始皇那样的英雄。”说完也觉好笑,不由莞尔。


    杨夫人也笑道:“秦始皇乃是千年前的古人,你如何能嫁。”


    两人谈笑一会儿,杨夫人叮嘱杨悦以后不可再带武照去见杨豫之,以免日后二人更加痛苦。杨悦表面答应,心里却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解除武照与郭家的婚约。见杨夫人说郭家自从被贬官司便回到成都老家,许多年未有音信。心想或许郭家从此不会出现,那问题就好解决了,不过只怕是不太可能……


    好在这些事儿放到以后再头痛不迟。杨悦想起玄奘法师说的“具足戒”不明所以,于是问杨夫人:“‘具足戒’是什么?”


    杨夫人解释道:“具足戒是僧人受的戒,只有受了具足戒才能成为比丘。”


    “比丘”杨悦到也明白,乃是梵语,“僧人”的意思。但是具足戒是她没有听说过的,又问道:“当和尚不是十戒么,怎么叫具足戒?”


    杨夫人摇头笑道:“守十戒者只不过是‘沙弥’,只有受‘具足戒’后才能称为比丘。‘和尚’也并非所有僧人都能如此称呼的,只有‘高僧’才被尊称为‘和尚’。”


    “啊?原来和尚不是和尚。”杨悦大为诧异,惊呼道,“出众的僧长才是和尚?”


    杨悦说得奇特,杨夫人却点头道:“和尚一词也是梵语,如果翻译成中国话乃是‘师父’的意思。是弟子对师父的尊称。”


    杨悦这才明白原来“和尚”在唐代有这么高的地位。想起自己叫辩机“和尚”,辩机一脸欣喜的样子,原来如此。又想起刚才见到的“戒言”“高僧”,不知他是否当得“和尚”一词。笑道:“今日悦儿的确见到一位‘高僧’,只是不知他是否是知尚。”


    杨夫人笑道:“什么样的高僧?”


    杨悦道:“那人的确十分高,足足比玄奘法师高出一个半头。是成都大慈寺的和尚,呀,不对是大慈寺的僧人,谁知道他是不是和尚。呵!”


    “法号叫做什么?”杨夫人被她逗得大笑,又问道。


    “‘戒言’,很奇怪吧。具然有人把说话都戒掉,当真令人好笑。”


    “戒主?”杨夫人若有所思的说道,“他长得什么样子?”


    杨悦想了想摇头道:“这个人极不起眼,几乎让人想不起他的样貌。”


    杨夫人听了也觉纳闷,摇摇头,不再理会。


    杨悦在杨夫人房中消磨了一个多时辰才出来。武照早已回来,杨悦看到她,便又想到杨夫人的话,不由大叫头痛……


    ;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