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高月
但有一点是很清楚,身份越高,住的房子越靠里间,就象一朵大白菜,菜芯才是精华,而张焕住的地方则属于最外面的一层半枯黄的菜叶,紧紧靠着护宅河。
吃过早饭,张焕便动身前往书院,他是张家子弟,二十三岁之前读书是他的本份,他已经在书院里就读了四年,张家子弟在读书期间,每月可领一份例钱和禄米,虽不多,但足以养活他和哑叔。
和其他世家一样,张氏也极重视子弟的教育,从五岁起,张家子弟无论是本宗还是旁枝,都必须进私塾读书识字诵读,十岁后转入学堂正式就学,十八岁后再进入书院,二十三岁结业,准备参加省试。
私塾和学堂只收张家子弟,但书院却是面向天下英才,这也是各世家笼络人才的手段。
张家的书院在太原城的南郊,占地有近百顷,公开的名字叫做晋阳书院,其规模更胜过官办的太原书院,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在此读书的学子,可免于乡试,五年期满即取得举人资格,直接以乡贡的身份进京参加尚书省省试。
所以每年秋天,晋阳书院的入学考试规模宏大,竞争异常激烈,来自天下各郡的年轻英才聚会于此,争夺那少之又少的三百个名额,他们不仅仅是要免于乡试,他们更想要的是门第,河东张氏的门生,否则,就算省试中了进士,也只能留京候补,‘七大世家的门生’,这才是鲤鱼们必须跃过的真正龙门。
只步行一刻钟,张焕便来到位于南郊的书院,他健步如飞,很快便走进了飞檐画梁的大门,书院的大门建在一座长长的人造小土坡上,需要上二十几级台阶,表示求学登高之意,两旁苍松翠柏,林木茂盛。
大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汉白玉雕成,两侧一正,一共三个门,气势雄伟,正中牌楼上刻有‘晋阳书院’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这是太宗皇帝的手笔,只有张氏的晋阳书院和崔氏的清河书院才得此殊荣。
今天本是平常的日子,但因家主张若镐回乡省亲要视察书院而变得特殊起来,所有的生员都必须要回书院报到。
“去病兄!”
张焕刚刚走上台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叫他,一回头,只看见两个神情兴奋的年轻人正快步向他跑来,“哈!是清明兄和廉玉兄,你们几时归来的?”他心中欢喜,上前便给他们一人一拳。
这两人都是张焕在书院的挚友,一个叫郑清明,剑南蜀郡人,而另一个叫宋廉玉,来自淮南广陵郡,他们二人两个月前为写一篇《河东盐铁考》而跑遍了河东道十二郡。
“我们昨日方回,刚在商量找去病兄喝酒,没想到正好碰见,怎么样,晚上老地方?”说话的是矮矮胖胖的郑清明,他一想到高昌酒肆里的胡姬,扫帚似眉毛便跳起舞来,他家境富裕,为人大方慷慨,最后的酒钱都是由他来支付。
张焕笑着点了点头,又回头问宋廉玉道:“世叔的病好点了吗?”
宋廉玉长得和郑清明恰恰相反,瘦高身材、大颧骨、眉眼深凹,他很少笑,但每一次笑都极富感染力,他家境本不错,但前年父亲生了重病,一直卧病在家,家道便衰败下来。
见张焕问他,他急上前深施一礼,“多谢去病兄的药,家父来信,精神好了些!”
张焕轻轻捏了捏他的肩膀,安慰道:“这就好,等天再凉快一点,将世叔接来让我师傅看一看,到时就住在我家里好了。”
“那世叔的盐米就由我来包了!”郑清明不甘示弱地拍了拍胸脯。
“那当然,你这阔佬还跑得掉吗?”张焕哈哈一笑,搂着他俩的肩膀便大步上了台阶。
三人说说笑笑向主殿走去,晋阳书院的主殿极为巍峨高耸,殿内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三千人在此听学。
殿门口有一座重达万斤的古铜钟,铜钟上刻有张家第二代家主,也就是晋阳书院创始人张宽的亲笔校训:‘学以致用’
每个生员都必须先在此行礼致敬,方才能进入大殿,此时铜钟前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两旁站了许多生员,脸上都充满了崇敬之色。
“是院长!”宋廉玉目光敏锐,他一眼便认出了在铜钟前行礼之人,正是张家的家主、礼部尚书张若镐,他急回头向张焕看去,只见他目光平静,看不出有任何异样。
“是尚书大人!”郑清明激动地叫了起来,他反应稍慢一拍,刚刚想通院长就是朝廷礼部尚书张若镐。
他的声音大了一点,引来旁边许多人的侧目,其中一人还轻轻地‘哼!’了一声,鼻音轻蔑,张焕回头看了一眼,在他的左侧方站有一人,模样儿俊俏,神情颇为傲慢,在他身后则叉腰立着几个书童小厮,一个个眼睛都翻向天上。
张焕认识他,他叫张煊,是家主张若镐的嫡长子,也就是张氏家族第六代家主的继承人,他俩目光一碰,张焕没有说话,又转过头来,轻轻地拍了拍郑清明的手,示意他注意肃静,可就在这时,刚才的声音又再次响起,不依不饶地讽辱道:“长得跟猪一样,偏偏反应还这么迟钝,真不知是怎么进的晋阳书院!”
郑清明涨得满脸通红,可又惹不起他,只含恨低头不语,张焕却转过身,懒洋洋瞅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人家去年的《漕运史考》可是策论第一名,比某些连抄袭都让别人代笔的人可强得多!”
“大胆!”不等主人说话,他身后的狗却先叫了起来,一个身材瘦小,留有两片八字胡的书童最为嚣张,他貌似勃然大怒,挽起袖子,露出干枯的胳膊,作势要冲过来。
“好了,别闹了,家主来了。”
张煊冷冷地盯了一眼张焕,脸上立刻换了一副恭谦温良的表情,低下了头,向慢慢走过来的父亲张若镐问候道:“父亲大人安康!”
张若镐约六十岁,腰挺得笔直,身体壮实,他头发象雪丝一般晶莹,长须也是一样雪白,但两颊肤色却似年轻人一样红润而富有光泽,鹤发童颜说的就是他这种情况。
他似乎没有听见儿子的问候,直接从他面前走过,严格地说,张煊并不是张若镐真正的长子,张若镐的发妻和三个儿子都在十五年前的回纥乱华中不幸遇难,张煊的母亲因出身山南王氏,便被扶为正房,张煊也自然成了嫡长子,按族规将继承张氏家主之位。
但张若镐似乎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尽管他努力克制这种不满,但从语气和神情中依然会不经意地泄露出来。
今天便是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漠视了儿子的问候。
他径直走到人群之中,众多年轻的张家子弟顿时激动起来,一齐向他躬身行礼,“家主好!”
张若镐肃然地点了点头,向他们挥挥手,又回身拾阶而上,准备进入大殿,这时,他忽然看见了站在边上的张焕,张焕的目光清澈而平静,并没有因他是家主而露出半点激动之色。
他象是想起了什么,眼睛里竟闪过一道异色,深深地注视着张焕,半晌,张若镐向他会意地笑了笑,转身便进了大殿。
虽然他看张焕时闪过的奇异眼神只是短短的一瞬,但还是被长子张煊捕捉到了,他的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嫉妒,沛然而起,弥漫了他的整个内心,而这种嫉妒却来自于父亲对他的漠视。
“父亲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
张煊低着头,目光阴沉,两只拳头捏得紧紧的,直到几乎所有的人都走进大殿,他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郑清明从他面前走过,微微瞥他一眼,忽然回头对张焕大笑道:“去病,尚书大人刚才好象只对你一个人在意啊!”
郑清明虽然反应略略迟钝,但他决不愚蠢,在张煊心将破碎之时,他再狠狠地补上了一刀,这就蜀人,仗义、豪爽却又绵里带针。
但他却忘了身后的张焕与张煊的关系,他不知道,正是因为他这次小小的报复,开启了张焕波澜壮阔的人生。
张焕微微一笑,揽着他浑圆的肩膀,大步走进了书院,将一道怨毒的目光远远地撇之脑后。
卷一
河东张氏
第三章
挥琵琶(中)
晋阳书院学风自由,偏重于明经科,教习博士喜欢向生员们布置一些经济时论方面的论题,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至于《论语》、《尚书》、《礼记》一类,那些早该在孩童时就掌握,书院从不教授。
大殿里黑压压地坐满了生员,先是领导致辞,再是代表讲话,一轮又一轮,生员们听得昏头昏脑,却又不敢妄动,好容易熬到最后,听完了张若镐的一篇即兴演讲,终于到了午饭时间,吃罢午饭大家便可以散学。
盘腿坐了一个上午的生员们早已疲惫不堪,纷纷跑到外间舒展腿脚,一些忘了吃早饭的生员则拔腿向厨舍跑去,早到一步,可少排不少的队。
张焕虽然没饿,但郑清明和宋廉玉却没有吃早饭,三人慢慢向厨舍走去,但郑清明终于受不了两旁奔跑人的诱惑,“我去替你们排队!”他大喊一声,拔足飞奔,片刻便超过所有的人,第一个冲进了厨舍,在吃饭冲刺方面,晋阳书院无人能望其背颈。
“这家伙,现在这么厉害,可骑射偏又一塌糊涂。”张焕哈哈一笑,拾起一枚石子向他背影远远扔去。
“去病!”旁边的宋廉玉轻轻叫了他一声,他一脸忧色。
张焕转过头,宁静的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仿佛知道宋廉玉在担忧什么,便拍了拍他肩头,低声安慰他道:“不用害怕!”
宋廉玉嘴唇动了动,还是忍不住叹一口气道:“去病,我不是担心自己,我是担心张煊会报复你!”
宋廉玉思维缜密,他看出了早上发生之事会有后患,张煊自恃身份,一直便是书院里高高在上之人,傲上而欺下,今天又受父亲的冷落,他虽然不会把自己和郑清明怎样,但作为同族,他岂能不迁怒张焕。
宋廉玉一直在留意张煊的一举一动,他是最后一个走进大殿,脸色苍白,眼中隐隐闪过恶毒之色,使宋廉玉更替张焕担心。
“去病不如出去游学一月,回来或许就没事了。”
宋廉玉替张焕想了一个上午的对策,庶出和嫡长子做对,很难有好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去避避风头,可话说出口来,又觉得有失张焕尊严,便歉然笑道:“要不然就和我去一趟广陵,帮我将父亲接来?”
张焕知道他是好意,感激地笑了笑道:“世叔之事我自会帮忙,可是事情来了,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去病,要避其锋芒!”
“我知道,张家自有家规,就算他是嫡长子也不能乱来,你就放心吧!”
……
二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便进了厨舍,这时,一匹恼怒的马从西面奔来,径直从太宗皇帝的手迹下闯进了书院,马上之人是个年轻的女子,石柱遮住了她的脸,但可以看见她的腰间挂有一只闪亮亮的小平底锅,自然就是林平平了,她早上来给张焕送饭,却忘记了父亲有话要她转给张焕。
此刻她满脸不高兴,虽然来找张焕她是千般愿意,但被父亲一顿斥责,却扫了她的兴,前面便是台阶,她也赌气不下马,打马便要直冲上去。
“书院不准跑马!”看门的杂役刚从毛厕回来,忽然发现有人骑马要上台阶,一惊之下便冲过来大吼,可一看见林平平,满脸怒色霎时转为善意的笑容,林平平的父亲可救过他老娘的命。
“平底…那个、平姑娘,书院有规定,不准跑马!”话音刚落,他忽然发现林平平竟然是从牌楼正中纵马穿过,不由暗暗叫苦,上面可是有太宗皇帝的题字啊!家主早上就因为发现有不少生员随意穿过而大发脾气。
这是其实是他的失职,本来牌楼下有几个木桩拦路,因为家主要来,特地送去油漆一新,不料他昨晚多喝了几杯,忘了拿回来,若再被家主看见林平平从下面走,非打断他的腿不可。
杂役紧张地四处张望一下,见没人发现,这才略略放下心来,他刚要说话,却见台阶上走来了一群人,他心中一紧,急上前拉着林平平的马缰绳央求道:“平姑娘,求你下马吧!要不然我这差事就丢了。”
“啊!你是刘二叔。”林平平也认出了他,她急忙翻身下马,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道:“早上被爹爹骂得狠了,我忘了!”
……
“哈!你们看那是谁?”
“平底锅!”
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这是一群张家子弟,不屑书院饭食,便相约出去喝酒,正好撞见了林平平。
林平平从小大大咧咧,一直是大人们用来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你那么野,就象林平平一样,长大后怎么嫁得出去!”
“记住了,长大后娶娘子,千万不能娶林平平那样的!”
诸如此类,故而林平平名声在外,太原城内鲜有不知道她,不过是喜恶各异罢了,这群世家弟子难得在书院里看见女子,今天偶然出现一个,还是太原城里出了名的野丫头,众人立刻来了兴趣,竟不再往前走,只围着林平平肆意取笑。
“平底锅,改日煎两个蛋给我尝尝,别就只顾十八郎一人。”
……
“二小姐,你快走吧!”杂役见对方人多,又都是张家子弟,他不敢多管,只低声劝林平平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