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北冥老鱼
    赵顼好像对这件事十分得意,只见他也没有客气,而是从旁边赵曙的书桌上拿出一幅地图打开,然后指着大宋长江以南的大片区域道:“三哥儿请看,江南之地占了我大宋近半的国土,人口数量占了大宋人口的近半,只是这些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江宁、苏杭一带,使得那里的繁华程度并不输于中原,但是除了这里和其它几片人口比较稠密的区域外,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都是人烟稀少,特别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等地,之前又经过侬智高的叛乱,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汉族虽然发源于黄河流域,而且从夏商时北方的中原地区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经过多年的变迁,特别是北方多年战乱的影响,使得大批百姓向南方移民,到了北宋之时,南方的经济与人口已经不比北方差,甚至还要强过北方。


    只是南方的人口大都集中在长江的中下游的江宁、苏杭一带地区,除此之外,后世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高,甚至还比不过北方,特别是岭南之地,更是被唐宋作为流放官员的险恶之地,最有名的就是苏轼也曾经被流放到海南岛。


    直到靖康之变,宋朝失去了北方的广阔土地,北方百姓无奈举家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南迁,终于使得南方各地区人口充足,开始了对南方的土地进行开垦,可以说经历过南宋的统治,北方地区又被金元这些异族蹂躏之后,南方的经济与人口终于彻底的将北方远远的甩在后面,成为中原王朝的经济重心。


    只见这时赵顼讲解完一下长江以南的情况后,接着又开口道:“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土地也比较肥沃,但因为人口密度不足,使得南方很多土地都没有开垦出来,可以说十分浪费,而且南方距离辽国和西夏较远,向来不太受这两个国家的重视,所以我与爹爹商议后,决定在南方划出几片土地肥沃人口稀少的区域,专门用来种植玉米和地瓜,并且派兵将这些区域封锁起来,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玉米和地瓜流传出去的风险,但总要好一些,能够多封锁一年,我大宋就能够多一年的优势,等到我大宋不再为粮食发愁时,说不定可以一举灭掉西夏这个强敌,到时只剩下辽国也就好办多了。”


    听到赵顼说要把玉米和地瓜先在南方种植,赵颜也是理解的点了点头,之前他也想过这个可能,却不像赵顼说的这么详细。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哥,既然你们划出来种植玉米和地瓜的地方人口稀少,那又从哪里找来人种植这两种作物呢?”


    对于赵颜的这个问题,赵顼与赵曙却是相视一笑,然后还是由赵顼开口道:“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三哥儿你先听一件事,去年我大宋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六千多万贯,但是其中有将近五千万贯都花费在养兵上,其中禁军有七十万人,厢军也不少于五十万人。”


    赵顼说到这里时,也不禁叹了口气,旁边的赵曙也同样一脸的愁容,大宋虽然富有,特别是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很可观,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特别是官员和军队的数量庞大,每年光是养活这两批人,就已经耗尽了国库收入,根本无力做其它事情,这也是宋朝很少主动挑起战争的原因之一,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一旦开战,军费数量肯定会猛增,到时大宋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原来爹爹和大哥你们是想以军队开垦土地,然后在南方进行屯田!”赵颜这时终于明白过来了,以军队屯田并不新鲜,当年的曹操就是靠着屯田把魏国经营成为三国的霸主。


    大宋是中原历史上冗兵最严重的朝代,一百多万的军队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宋朝实行的都是募兵制,而不是以前的府兵制,每个士兵都要由朝廷发军饷养活,以宋朝的经济实力养活一百多万军队,绝对是世所罕见,难怪要把财政收入的八成都花费在这上面。


    “不仅仅是屯田!”赵颜的话音刚落,赵曙这时却忽然有些激动的开口道,“当年太祖定下在灾荒年间招募灾民中的青壮为兵,本意是好的,但是却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特别是这些年更是让朝廷苦不堪言,所以裁减兵员已经刻不容缓,这次朕打算借着种植玉米和地瓜的事,调集一批老弱的厢兵去屯田,少了这些军队,并不会影响到大宋的军力,而且日后等到这些人习惯了屯田的生活,种田的收入也可以养活全家之时,朕就会将他们的军籍改为民籍,从而达到裁减军队的目的。”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大为惊讶,同时也为赵曙和赵顼的政治智慧感到佩服,调集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厢兵去屯田,然后再以屯田减少冗兵,这样一举两得的办法,他可绝对想不出来,不过在政治上他虽然不行,但赵颜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接下来赵曙要谈的事情却非赵颜莫属,而且还见到两个让他十分意外的人。


    第一百零六章


    军器监沈括


    “颜儿,军器监已经整合完毕,分别设有监一人,丞一人,整个军器监下属又分为弓弩署、甲具署、兵器署,另外火药武器也按照你的意思,单独设立了一座火药署,就由那个曹家的小子担任火药令,只是这座火药署还只能生产手雷这一种火药武器,未免显得有些寒酸了,颜儿你以后要多支持一下他们。”赵曙最后终于说起今天让赵颜来的正事,那就是告诉赵颜军器监成立的事,他也可以上任担当军器监的顾问了。


    “哈哈,刚好儿臣已经在设计一种新武器,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匠,不知道儿臣什么时候可以见一见军器监的官员?”赵颜也是大笑着道,对于军器监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排斥了,反正他只是个顾问,虽然可以使用军器监中的人手与物资,但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军器监与军器丞的手中,所以就算他做的再怎么出色,也不会引起赵顼的猜疑,对于自己这位大哥,他还是比较看好的。


    “这个好办,新上任的军器监可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才,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却已经在外任官多年,而且颇有政绩,曾经在南方芜湖那里主持修筑圩田,去年还通过锁厅试考中了进士,为父看他年轻有为,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所以就一直留他在京城,刚好这次重组军器监,选来选去还是这个人最合适!”赵曙提到自己钦点的军器监时,也是赞不绝口,看来他对这个人也是十分的满意。


    “爹爹,您说的可是沈括,沈存中?”赵顼听到这里,当下也是笑眯眯的开口道,他之前并不知道新上任的军器监是谁,但是听到修筑圩田时,立刻就想到对方的名字。


    “沈……沈括?”赵颜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小,之前才见过苏轼等人,这时候却又要见到沈括这位古代的全能型科学家,据说对方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气相、地理、医学、农学等等各个学科,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和外交家,整个人类历史上能与沈括相比的,恐怕也只有西方历史上那位同样多才多艺的达芬奇了。


    “正是此人,前段时间他才刚刚上任,而且此人的确是个人才,短短几天已经将军器监纷乱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也多了亏有他掌管着军器监,才能这么快整合完毕!”赵曙这时也是笑着回答赵顼的话道,只是他并没有看到赵颜脸上古怪的表情。


    “爹爹,这个沈括能够让您和大哥如此称道,儿臣也对他有些好奇,现在就想见一见对方!”赵颜这时也反应过来,立刻开口道。


    托后世教育的福,提倡什么全能型人才,所以赵颜也是满肚子的数理化知识,只可惜在大宋这个时代,极少有人会理解那些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赵颜连找个讨论这些知识的人都找不到,当然这个沈括除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沈括才是赵颜真正的知己,当然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适用,也只有赵颜才知道沈括的伟大。


    “这个好办,现在沈括肯定还在军器监,为父这就派人召他前来!”赵曙看到赵颜如此积极,心中也十分高兴,之前他还担心自己这个懒散的儿子会偷懒,现在终于放下心了。


    “爹爹不必了,既然儿臣也是军器监的顾问,现在却还没有去过军器监,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不如您派人带儿臣去一趟军器监,一来认一认门,二来也与那个沈括见一面,商议一些对军器改进的事!”赵颜再次主动说道,他现在的确研究着一种新式武器,只可惜因为工匠不合格,所以一直达不到他的要求,使得那种武器也只能存在于他的想像中,刚好趁着这次去见沈括的机会,向他要几个这方面的工匠来。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就让五德带你去吧,军器监是国之重地,他们皇城司在那里也派了许多人,让他带你去刚好合适。”赵曙看到赵颜对军器监如此上心,也是十分欣慰的道。


    黄五德听到这里也立刻领命,当下和赵颜一起出了寝宫,然后坐上马车边走边聊,从对方的口中赵颜得知,军器监整合了弓弩院和南北两作坊后,整个机构也更大了,光是工匠就有一万两千多人,再加上一些官员、杂役等,那人数可就更多了。


    因为军器监是由弓弩院和南北作坊合并过来的,再加上分离出来的火药武器,所以现在也主要分成四大区域,其中弓弩院改为弓弩署,南作坊改为甲具署,北作坊改为军器署,至于火药署,以前则是弓弩院的火药作,人数只有几百,根本不够资格单独作为一署,但是在赵颜的强烈要求下,还是被单独划分出来,地点依然在城外,规模也扩大了一些,现在主要生产手雷,并且优先供应与西夏人对峙的西军。


    另外黄五德还帮赵颜介绍了一下军器监四大署内部的结构,结果当赵颜听到光是弓弩署就有上百个作,而且每个作都是分工极细,彼此之间配合密切时,也是大为的惊讶,在他看来,整个军器监其实就是一个分工精细的大工厂,源源不断的大宋的军队提供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想要把如此庞大复杂的工厂管理的井井有条,肯定需要过人的管理才能,反正赵颜觉得自己肯定没有这个才能,否则王府里的大事小情也不会全都交给曹颖了。


    弓弩一向是大宋军队最为犀利的武器,也是步兵克制西夏和辽国骑兵最有效的武器,所以弓弩署在军器监中最受重视,军器监的总部也与弓弩署设在一起,就位于踊路街与南门大街之间,东边是太平兴国寺,西边是吴起庙,一个佛法无量,一个杀人盈野,军器监就位于它们中间,说来也十分有趣。


    赵颜的马车来到军器监,结果发现这里是一片占地颇大的建筑群,外面的高大的围墙耸立着,看起来十分的坚固,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但是却可以隐约听到里面铁器击打和工匠们的大声吆喝声,根本不用进去看,就可以想像出里面的热闹景象。不过黄五德告诉他,里面只是弓弩署,真正的军器监并不在这里。


    马车转过弓弩署来到最西边,也就是与吴起庙相对的这一侧,赵颜这时看到有一个不大的院子与弓弩署连在一起,这时黄五德才指着眼前的院子道:“郡王请看,这个院子里才是军器监,掌管军器监的监、丞两位官员都在这里办公,另外还有一些随员,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就只占了这么一个小院子。”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没想到沈括还挺务实,偌大的军器监竟然只占用了这么一个小院子,不过这也不奇怪,作为一个科学家,务实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成就。


    当下赵颜与黄五德下了马车,刚走到军器监门前,立刻有一队禁军上前盘问,毕竟军器监是国之重地,防卫也是十分的严密,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京城除了皇宫外,就数这里的防守最严密,这点光是从刚才弓弩院外面高大的围墙就可以看出来。


    黄五德向守卫出示了自己的令牌,这才被这队守卫放行,而且在进门之时,又被守门的护卫再次盘查了一番,另外赵颜还发现几处暗哨,由此可知这里的防卫是如何的森严。


    不要把古人想的那么弱智,老师傅教徒弟还知道留一手,更何况一个国家的军事部门?比如传之后世的武经总要,有人说这本书的编纂使得宋朝的军事再无机密可言,但其实在北宋一朝,这本书一直都是军事机密,整个大宋也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能看到,而且每人按照职能的不同,也只能看到一部分,像军器监中就保存着一部分武经总要的军器篇,这些都是大宋最高的军事机密,自然是守卫森严。


    经过盘查之后,两人终于进到这座军器监的总部,这时赵颜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当下开口问道:“老黄,刚才爹爹只说了担任军器监的官员是沈括,另外还有一个军器丞,不知这个职位由谁担任?”


    军器监即是机构名也是官职名,算是整个军器监的一把手,但是除了军器监,另外还有一个军器丞,这个职位虽然级别比监要低,但却掌管着军器保养和军器出库的权力,甚至有些军器生产不合格,军器丞也有权力拒绝收入库房,这点连军器监这个一把手也无权插手,可以说是一个极有实权的职位。


    “嘿嘿,启禀郡王,这个军器丞说来也是郡王的熟人,等一下您见到对方就知道了。”黄五德故意卖了个关子道,结果就在他的话音刚落,赵颜就听到前面的主厅那里传来一阵剧烈的争吵声,其中一方的声音十分熟悉。


    第一百零七章


    死对头


    “沈判监,按照之前的规定,弓弩署每月要上交床弩百具,可是现在却只完成了八十具,整整差了二十具,这么大的缺口如何能上交武库?”一个让赵颜感到熟悉的声音高声质问道。


    大宋的官职十分复杂,一般来说都分为寄禄官和职事官,寄禄官只是规定官员的品级和俸禄,而职事官才官员真正要干的活,而且职事官前面一般要加一个“判某某”、“知某某”、“权某某”等等,比如军器监这个职位,一般都是判军器监,简称为判监,沈括自然也就是沈判监。


    “苏判丞,本官之前不是已经解释过了吗?之前因为连日的大雨,使得阴干的弩臂受潮无法使用,这才使得床弩的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甚至下个月还会减少,这是天灾,非是人力所能及!”只听里面一个中年人浑厚的声音为自己争辩道,看来这个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沈括了。


    “这些都是借口,本官负责每月清点武器入库,现在少了二十具床弩,必须让弓弩署把缺口补上,否则等到上头要调拨武器时,本官从哪里找来二十具床弩?”这时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高声道,他也有自己的职责所在,自然不能马虎。


    “苏轼?他怎么在这里?”赵颜这时终于听出来里面的声音是谁了,竟然是之前在西园雅集上有一面之缘的苏轼,只是他记得苏轼好像在登闻鼓院担任一个闲职,现在怎么竟然来到了军器监,难道他就是那个新上任的军器丞?


    看到赵颜已经猜出军器丞的身份,旁边的黄五德也立刻笑道:“启禀郡王,新任的军器丞正是那个以诗词名动京师的苏轼,军器监掌管着军队的武器装备制造,可谓是十分重要,所以重组军器监这件事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前段时间欧阳相公向陛下推荐了苏轼,陛下也觉得该给这位大才子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所以就让他担任了军器丞一职。”


    赵颜听到这里却是心中感慨,他穿越之后对历史的影响已经初见效果,不但让军器监提前重组,同时也影响了沈括和苏轼的命运,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可没有在军器监任过职。不过让赵颜感到有趣的是,原来的历史上沈括与苏轼有关系可并不怎么和睦,甚至可以称之为死对头,把苏轼整的死去活来的乌台诗案,就是沈括最先举报的,这也使得后世人对沈括人品的评价降低了许多。


    大厅里的争吵仍然在继续,赵颜越听越感觉有趣。同时也不禁感到命运的奇妙,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原因,使得沈括和苏轼这对死对头竟然提前在一起共事,而且听刚才他们争吵的样子,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和原来历史上一样糟糕,只是希望他们的私人关系不要影响到军器监的正常运转。


    想到这里,赵颜迈步进到大厅里,只见厅中两个年纪都不大的官员正在争辩的面红耳赤,其中那个年轻一些的长脸青年正是苏轼,而在他的对面则是一个留着短须的官员,只见对方大概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脸色黝黑,额头上已经隐现几丝皱纹,看起来好像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但也更显得成熟稳重,只是现在也被苏轼气的不轻,胸口剧烈的起伏不定,看样子两人已经争吵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哈哈,本王都在外面听了半天了,两位还没有吵完吗?”赵颜刚一进来,立刻大笑着开口调侃道,其实他也听出来了,两人争吵的事情谁都没有错,只是一个遇到了天灾,一个是职责所在,谁都不肯相让,所以才闹成这个样子。


    “郡王殿下,您……您怎么来了?”苏轼看到进来的赵颜也是一愣,旁边的沈括并不认识赵颜,听到进来的这个少年竟然是一位郡王时,也同样十分惊讶,他们两人虽然知道军器监有一位未露面的顾问,但并不知道顾问其实就是赵颜。


    “陛下有旨,广阳郡王从今日起担任军器监的顾问一职,希望两位多多配合殿下,勿使陛下失望!”这时黄五德开口把之前赵曙对赵颜的任命传达出来,然后向赵颜行了一礼就离开了,毕竟他这个大间谍头子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原来传说中的顾问竟然是郡王殿下,那可太好了,您快来帮我们评一下理,看这件事我们谁对谁错?”苏轼没想到顾问就是赵颜,当下也是大喜道,虽然两人仅仅见过一面,但苏轼却对赵颜的画技十分推崇,虽说那天赵颜殴打王诜的事情有些莽撞,但却也不失为性情中人,可惜他没有李公麟的脸皮那么厚,这段时间一直没敢冒昧去拜访。


    “下官沈括拜见郡王殿下!”沈括这时也明白过来,当下上前向赵颜行了一礼,然后又看了一眼旁边气呼呼的苏轼道,“之前的连日大雨导致晾晒的弩臂受潮无法使用,这是天灾非是人祸,弓弩署中的工匠们已经尽力了,但这个月也只能拿出八十具床弩,下个月可能还会更少,所以还请郡王体谅!”


    “呵呵,你们两也不必再吵了,刚才本王已经在外面听了半天了,你们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就算是闹到官家那里,也是分不出什么对错。”赵颜笑呵呵的让两人停下争吵道。


    “郡王,非是我故意与沈判监争吵,而是武库那里每月入库的各种兵器都有定额,若是少了一些,到时上面调拨武器发现不够,肯定会怪罪到下官的头上,所以也请郡王为下官做主!”苏轼也十分的无奈,之前在登闻鼓院担任的只是一个闲职,这并非他的本愿,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拥有实权的职位,也能让他借此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理想,可是这才上任没几天,就遇到这样的事,所以他自然不肯轻易同意。


    赵颜也知道苏轼的难处,当下考虑了一下然后又对旁边的沈括问道:“沈判监,刚才你说弩臂受潮无法使用,难道就不可以烘干使用吗?”


    赵颜句话问的就有些外行了,不过沈括却还是耐心的回答道:“郡王有所不知,床弩最复杂的就是弩臂,而弩臂的制作其实和弓臂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需要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之后还要把弩臂在弓匣中定型等等,可以说一张弩臂最少也需要两到三年,期间每个时节做什么事,都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会损伤弩臂的弹性,可是今年夏天反常的连日大雨,整个开封城淹了大半,弓弩院也同样遭了灾,那些弩臂受潮之后,之前做的准备也全都白费了,一切都需要从头再开始做一遍,而没有弩臂,就算是工匠位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平白造出床弩来。”


    赵颜之前在参观岳父曹诱的武器收藏时,也曾经听对方讲过弩臂的制造十分不容易,可是现在才知道,原来一张弩臂竟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而且还要与天时相配合,否则就无法让一张弓或弩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不过赵颜对床弩这件事却不着急,因为他正在设计的那个武器也与床弩有关,只可惜因为他找来的工匠不专业,所以才迟迟没有进展,若是能够从弓弩署中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应该可以很快把那件新式武器搞出来。


    想到这里,赵颜向彼此都看不顺眼的沈括和苏轼微微一笑道:“两位不必再争吵了,本王之所以担任军器监的顾问,主要就是因为本王对军械一道也颇有专长,比如这段时间我就在设计一种新武器,若是能够成功,应该可以弥补一些床弩的缺陷,从而大量装备军队,到时军队对床弩的需求也就会下降许多,所以你们现在的争吵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听到赵颜的话,沈括和苏轼都是一愣,然后同时转头用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沈括这才有些怀疑的开口道:“郡王,床弩虽然笨重了一些,但它的威力极其惊人,无论是野战还是守城,都可以称的上是无上的利器,这样的武器会有什么缺陷?”


    “没错,我大宋对外一直采取守势,正需要床弩这样威力巨大的武器,各个军中都向朝廷伸手索要床弩,而且是越多越好,武库中根本存不住床弩,怎么可能会被别的武器所取代?”苏轼这时也同样不太相信的开口道,这也是他第一次赞同沈括的话。


    “哈哈,既然两位不信,那不如你们跟本王走一趟,现在那种武器就在城外的别院里,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是理论上却绝对可行,以两位的聪明才智,只需要见到实物就会发现这东西的好处,到时你们就明白本王刚才的话绝无虚言!”赵颜也是一脸神秘的道,之前他向曹诱索要那架样子货的床弩,为的就是用来做研究,现在除了工匠不过关,其它方面都证实他的想法是绝对可行的。


    第一百零八章


    与众不同的“床弩”


    一辆马车穿过繁华的东十字大街和旧曹门街后,终于从拥挤的人群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出了旧曹门后,车夫更是把马车赶的飞快,倒不是马车的主人催的急,而是马车里的两位客人已经三五次的催促,所以车夫也只好使出全身的本领,让马车跑的更快一些,可是这却让两侧跟随的护卫苦不堪言,一个个跟在马车后面死命的跑,累的像死狗似的。


    “行了,跑不动的兄弟都休息一下,反正马上就要到别院了!”赵颜打开车窗向后面那些狂奔的护卫喊了一声,说起来这些护卫也都是死心眼,两条腿的人怎么可能跑的过四条腿的马?更何况赵颜座的还是四匹马拉的郡王车驾,跑起来速度更快。


    “郡王放心,虽然林老大不在,但是我们兄弟也不能丢他的人,弟兄们跟的上!”距离赵颜最近的一个年轻护卫高声喊道,后面的护卫也都是轰然应诺。开口说话这个小子名叫杜七,是林虎以前的老部下,据说曾经从死人堆里把林虎背了出来,同样他也在战场被林虎救过许多次,两人平时虽然打打闹闹,但感情却比亲兄弟还亲,现在林虎不在,他自然也担负起指挥郡王府护卫的重任。


    看到那些护卫的士气如此旺盛,赵颜也只好不再劝说,他倒是想让车夫慢下来,可是马车里的沈括和苏轼都一直在催着赶路,因为他们都在怀疑赵颜之前说的那些话是否真实,更不相信有什么武器可以替代现在使用的床弩,所以这才急着想要亲眼见识一番。


    马车飞奔着穿过上水庄,越过清水河直接来到别院的门前,然后赵颜与苏轼、沈括三人一起下车,至于刚才喊着豪言壮语的杜七等护卫,却是连个人影子都没见到,这倒不怪杜七这些护卫,毕竟人力终有穷时,无论再怎么有决心,人的双腿也绝对跑不过四匹马拉着的马车。


    老福这时刚好在府门前,当看到赵颜的马车周围竟然连一个护卫也没有,刚想骂那些护卫懈怠,但没想到赵颜直接吩咐道:“老福,一会给今天出去的护卫每人赏百文钱,这次我回来的有些急了,倒是辛苦他们了。”


    老福虽然搞不懂是怎么一回事,但却十分恭敬的点头称是,然后送赵颜三人进到府中。沈括和苏轼看到赵颜对自己身边的护卫都如此关心,当下也都是心中惊讶,同时他们也更加怀疑以前对赵颜的传言有误,按照现在赵颜的表现出来看,绝对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贤王。


    赵颜带着沈括与苏轼来到前院最东边的一处院子,刚一来到院门前,就听到里面传来“咚咚咣咣”的敲木头声,这让沈括和苏轼都有些奇怪,当他们跟在赵颜后面进到院子里时,却发现这个院子其实是一个干木工活的地方,有一个老匠人带着几个年轻的匠人正在打造东西,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的木质家具,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有些连沈括和苏轼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朱宏,先把手里的活放一下,我带人来看那东西了!”赵颜高声冲着那个正在专心干活的老木匠高声喊道。


    这个老头正是之前因水灾逃到他这里的朱宏,那些年轻的木匠也都是朱宏的儿子和女婿,上次肥皂作坊需要做一批工具和模子,所以就让朱宏他们一家动手,后来赵颜看朱宏的手艺不错,刚好府上又缺一个好手艺的木匠,所以他就让老福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愿意留在府上,平时只负责做一些木工活,而且待遇与管事看平,结果朱宏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说起来朱宏虽然是个小有名气的木匠,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手艺人,以前也去过不少达官贵人家干活,但动不动就受人白眼呵斥,毕竟手艺人的地位本来就很低,甚至有时候还会被一些贵人府上的管事故意刁难,以至于活干完了,工钱却被那些管事给吞了,而且他也根本不敢去告。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