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富春山居
-------------------------------------------------------
☆
https://.☆
-------------------------------------------------------
内容简介:
一个现代人,成为了崇祯之后,在那个时代做的那些事情。
作品相关
挽明-后宫人物篇
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代皇帝,汉族。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德陵。
熹宗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病重。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8月乙卯日,天启帝驾崩于乾清宫,终其一生。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中国明朝最后一任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同时也是历史上统治全中国的最后一位汉族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熹宗异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年号崇祯。
一位后世项目经理苏长青的灵魂,在朱由检登基之前取代了他的意识,从而成为了本书的主角。旧的世界线被更改了,新的历史进程出现了。
周氏:(1611年-1644年),后生于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虽然出身门第不高,但却是一位聪慧谦逊的女子,只不过固执于封建礼仪,并不愿意抛头露面,干涉政治。
田贵妃:(一六一一至一六四四)礼妃。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其母精音律,善丹青,妃尽得其传。入宫后,大得宠嬖,居承乾宫。尝作群芳图呈御,凡二十四种,合为一本。
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梵天庐丛录》
聪慧多艺不亚于周后,因为懿安皇后张氏的一言而同后位失之交臂,因此对于周后一直耿耿于怀,并不认同周后在宫内的权威。个性活泼,乐于和崇祯出宫游玩。
袁贵妃:淳妃,和周后、田贵妃一样,是崇祯登基之前的侍妾,但是不及前二人受宠,因此在宫内一直谨小慎微,深得周后信任。
崔玉芝:萱妃,崔凝秀女,居永和宫。
伊莎贝拉:如妃,葡萄牙王女,居景仁宫。
海兰珠: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居延禧宫。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也是蒙古各部最终所认可的,皇帝身边的自己人。
朱慈照:1630年生,大皇子,生母田贵妃。
朱慈烺:1631年生,二皇子,生母周后。
朱婷婷:1630年生,大公主,生母周后。
挽明大纲
起点的书也被封了,闲着无聊,就把挽明的后续大纲写一写吧。
这是我原先设想的大纲,不是非正常终结后的大纲。比较粗略,大家将就着了解一下吧。
1642年春,黄台吉派出的间谍挑唆朝鲜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两班地主发起了政变,于宫门内伏兵,欲攻杀王世子和领议政。
虽然这一消息已经提前被社会调查部所侦知,不过负责监视皮岛、朝鲜和济州岛的指挥使并没有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朝鲜王世子和领议政。
因为刚刚回国的朝鲜王世子虽然倾向于改革,但却希望拿回朝鲜的铸币权和海关控制权,并试图将朝鲜新军的指挥权力从明国委任的驻朝鲜大臣手里拿回来。
因此在四海贸易公司董事和军中将领的暗示下,大家决定借助反叛两班之手,干掉不够驯服的王世子。并借平叛的机会清洗一批朝鲜内部不够亲明的顽固势力。在政变当日,社会调查部驻朝鲜官员故意拦住了领议政,使其没有按时入宫。
在宫变发生之后,他们携带领议政出城进入新军军营,并召集了朝鲜新军入城平乱。叛乱虽然被平息了,但是朝鲜王和王世子都在乱中丧生。领议政不得不要求大明送回王次子继位,并开始大批清洗国内的两班士族。
朝鲜政变虽然持续了不到三日,但是因改革而带来的稍许复兴气象却被完全打断了。为了保证朝鲜的局面不继续恶化下去,东江镇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朝鲜。这样一来,黄台吉终于可以将原来放在朝鲜边境的军队抽调回了沈阳,暂时解除了东面的威胁。
虽然大明的军队和政治经过改革之后,保密制度已经渐渐成型,使得黄台吉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易的获得情报。不过因为大明新闻报刊事业的繁荣,和明清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系,黄台吉依然还是能够从报纸和商人口中搜集到大明的各类情报的。
通过这些情报,黄台吉意识到大明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过去三年里的自然灾害虽然给与了大明经济沉重的打击,但是凭借着从海外属国流入的大量粮食和财富,加上海外殖民地和新兴工厂对于灾民的吸收,使得大明的社会秩序始终处于崩坏的临界点之上。
反观沈阳,因为汗位继承权的问题,八旗的亲贵重臣们各个心怀鬼胎;而蒙古王公们见到明国重新强盛后也开始首鼠两端,不断的派人同西面草原的亲戚们联络;因为几次出征无果,无法从明国获得战争红利,国内的满人不仅变本加厉的压榨汉人,更是连一些蒙古小部族也不肯放过了,满人和其他民族的矛盾正日益激化。
更糟糕的是,自从春节过后,黄台吉几乎三天两头的流鼻血,并且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至此黄台吉终于意识到,他已经不能继续等待下去了。
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等下去,国内各个团体日趋分裂的趋势不允许他等下去,大明日新月异的进步不允许他等下去,甚至于那些投降了满人的汉官的人心也不容许他等下去了。
黄台吉于是秘密召集满、蒙、汉的高官显贵,想要再打一场萨尔浒之战出来,以挫败大明蒸蒸日上的国势。不过参与会议的两位蒙古台吉却并不认为此时向明国开战的机会是恰当的,但是他们的发言却遭到了黄台吉的指责。
有鉴于之前黄台吉对于政敌的狠辣手段,这两位蒙古台吉在恐惧之下,干脆逃出了沈阳。得到消息的黄台吉一时大怒,不过他很快又冷静了下来,令长子豪格出兵追捕两位台吉,并授意豪格将两位台吉和他们的部族驱往察汉浩特,然后围察汉浩特要人。
黄台吉又令多尔衮、济尔哈朗监视锦州、义州之明军,令阿巴泰镇守营口,而他亲自率领八旗主力在辽河源召集蒙古各部会盟。做出了明人若是不归还蒙古逃人,便要率部攻打察汉浩特的意思。
黄台吉意图开战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士林和商人们第一次站在了同一条战壕,认为不应该为了几个蒙古逃人坏了同满清的和平大局。
大明士子对于皇帝借助战争再次集中权力的担忧,比远在察汉浩特爆发的战争更为担心。眼下大家都知道满人打不进义—锦防线,至于满人打进草原去,他们总抢不到汉人头上来的。
商人们则是觉得同满清开战不划算,东北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气候实在是过于恶劣了,想要开发这里的土地,还不如去南方温暖的岛屿大陆占上一片土地更为划算。而且东北不是南洋外藩,这里打下来之后,皇帝肯定不允许他们把当地百姓当外国人奴役。那么现在用满人压榨这些清国的百姓,其实才是效益最高的。
内阁及地方官员也不愿意同满清现在开战,他们刚刚顶过了自然灾害和瘟疫,还指望着过上两天舒心的日子,不希望又面对一场倾国之战。即便这十余年大明和满人打了个不上不下,但是当初满人在东北打的四场大胜仗,还是让他们感到心有余悸,因此总希望先休养生息几年,待到大明完全恢复了元气再说。
士兵、工厂主和城市平民倒是士气高昂,纷纷向皇帝写信,认为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报仇雪恨,一口气打败满人,收复东北地区。
崇祯一一听取了这些团体的声音,然后同自己的军官团进行了长达数日的探讨。最终还是听取了李岩的意见,屯重兵于义锦一线,摆出和满人决战的气势,但却出精兵支援察汉浩特,以察汉浩特为诱饵,吸引黄台吉的主力去攻。黄台吉主力不动,则义锦重兵不动;黄台吉主力若是真的进攻察汉浩特,那么义锦重兵则步步为营,一路平推沈阳。
黄台吉和明军都指望着,调动对方的兵力向自己进攻,然后乘隙一战定胜负。只不过明军以察汉浩特为诱饵,而黄台吉以沈阳为诱饵。
当双方的将领水平处于一个差不多的层次时,战争就从军队的竞争变成了国力的竞争。即便满人这两年并没有遇到什么灾害,而大明连续三年遇到了大范围的灾害,一个控制了东亚近海航路的局部工业化国家,所动员起来的物质资源也不是一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小国能够比拟的。
在丰富的海外资源输入下,这场明清之间的战争,如黄台吉和崇祯所愿的打成了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只不过这场战争是以明军的节奏而展开的。
虽然明军的热武器还有着诸多的毛病,但是近代军队的组织和后勤,加上火炮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威力。使得黄台吉、多尔衮等人的智谋,满洲将领常年战争积累下来的丰富作战经验,最终都在战场上失去了用武之地。
于是在战争持续到1643年5月时,胜势越来越明显的明军终于转守为攻,首先在义锦一线发起了反击,卢象升亲自指挥大军于广宁到西平堡之间击败多尔衮、济尔哈朗率领的三旗主力,把战线推到了辽河一线。
明军在野战击败清军的消息传开之后,各路明军的士气顿时大涨。五月中旬,毛文龙指挥旅顺、大连诸军一路打到了营口,迫使阿巴泰退守至牛庄和多尔衮等人会和。
六月初,毛文龙、卢象升两军合击,击败牛庄之敌,迫使多尔衮等人退到了辽阳。黄台吉不得不放弃围攻察汉浩特,带领主力南下。不过黄台吉刚走不到三天,阿敏已经抓住机会解了察汉浩特之围,迫降了来不及逃亡的辽东蒙古部族,并顺势打通了进入辽东的门户。
这样一来,满清的局势就更岌岌可危了。黄台吉驻军于沈阳北,下令多尔衮带两白旗撤至沈阳城西面的沙岭墩,济尔哈朗、阿巴泰撤至沈阳南面的白塔铺,把辽阳等地的人员物资也搬进了沈阳,做出了死守沈阳的态势。
清军的弱势,自然引起了毛文龙、卢象升两人的攻击欲望,他们都不理睬李岩的建议,即驻守辽阳以待后援,修建营口到辽阳的铁路,然后继续步步为营的向前进攻。
卢象升的部队倒还好,因为李岩代表着总参,卢象升即便想要不听李岩的建议,他也指挥不动手下的部队。倒是毛文龙的东江旧部,还留有许多旧封建习气,于是在毛文龙的命令下,偷偷向沈阳进攻,试图夺取平复辽东的首功。
耿仲明、孔有德为前锋,结果却在距离沈阳城20里处的浑河遇伏。耿仲明死,孔有德伤,东江军于是大溃,多铎、鳌拜驱东江败兵冲垮了毛文龙自带的中军,毛部随大败。李岩在柳条寨设伏,救下了毛文龙残部。不过黄台吉已经带着清军主力南下,将卢象升、毛文龙所部包围在了辽阳。
这一仗对于黄台吉来说,既是胜利也是失败。清军用尽了一切手段和资源,最终也没能把卢象升、毛文龙两部明军吃下来,反而丢失了辽河以西的土地和人口。而实力未损的卢象升所部所据守的辽阳,显然不是已经用尽了一切力气的清军能够攻下来的。
到了此时,黄台吉已然明白,满人的气数已尽。这场战争如果再打下去,满人要面对的敌人已经不仅是明军,还要加上蒙古诸部和东北各民族了。
黄台吉于是派人向崇祯求和,表示愿意将东北各地全部还给明国,自己自去汗位,只求赫图阿拉之旧地存身。
崇祯收到黄台吉的手信后大怒,称诸夏一体,中外一家,中华之土岂有满人之旧地。满人自去国号,忏悔前罪,天子尚可宽恕。否则,粉碎矣。至于辽阳之军,他自会带兵解之,不需黄台吉释之。
崇祯带大军出关直驱锦州;又令阿敏带蒙古诸军入辽东攻科尔沁草原,并逼迫科尔沁部向大明臣服;而周三畏则出兵辽河套,威胁沈阳西北。
明军大军云集辽东,将除了沈阳之外的地区一一征服,清军主力虽然围住了辽阳明军,但是明、蒙联军却又将整个沈阳包围了起来。清军将士开始恐惧动摇,当崇祯的天子旗飘扬在辽河边时,清军内部的蒙、汉士兵和民夫就开始出现逃亡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