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施耐庵
    玉爪龙都总管成贵


    锦鳞龙副总管翟源


    冲波龙左副管乔正


    戏珠龙右副管谢福


    这四个总管,却是方腊加封的绰号。这四人原是钱塘江里梢公,投奔方腊,却受三品职事


    (35)


    。


    当日,阮小二等乘驾船只,从急流下水,摇上滩去。南军水寨里,四个总管已自知了,准备下五十连火排。原来这火排只是大松杉木穿成,排上都堆草把,草把内暗藏着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编住,排在滩头。


    这里阮小二和孟康、童威、童猛四个,只顾摇上滩去。那四个水军总管在上面看见了,各打一面干红号旗,驾四只快船,顺水下来。四个都一般打扮。但见:


    万字头巾发半笼,白罗衫绣系腰红。


    手执长枪悬雪刃,钱塘江上四条龙。


    那四只快船顺水摇将下来,渐近,阮小二看见,喝令水手放箭。那四只快船便回,阮小二便叫乘势赶上滩去。四只快船傍滩住了,四个总管却跳上岸,许多水手们也都走了。


    阮小二望见滩上水寨里船广,不敢上去,只在下水头望


    (36)


    。只见乌龙岭上把旗一招,金鼓齐鸣,火排一齐点着,望下滩顺风冲将下来。背后大船,一齐喊起,都是长枪挠钩,尽随火排下来,只顾乱杀敌军。


    童威、童猛见势大难近,便把船傍岸,弃了船只,爬过山边,步行上山,寻路回寨。


    阮小二和孟康,兀自在船上迎敌,火排连烧将来。阮小二急下水时,后船赶上,一挠钩搭住。阮小二心慌,怕吃他拿去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孟康见不是头,急要下水时,火排上火炮齐发,一炮正打中孟康头盔,透顶打做肉泥。四个水军总管,却上火船,杀将下来。


    李俊和阮小五、阮小七都在后船,见前船失利,沿江岸杀来,只得急忙转船,便随顺水,只放下桐庐岸来。


    再说乌龙岭上宝光国师并元帅石宝,见水军总管得胜,乘势引军杀下岭来。水深不能相赶,路远不能相追,宋兵复退在桐庐驻扎,南兵也收军上乌龙岭去了。有诗为证:


    计拙谋疏事不成,宝光兵术更难名。


    火船火炮连天起,杀得孤军太不情。


    宋江在桐庐扎驻寨栅,又见折了阮小二、孟康,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吴用与众将苦劝不得。阮小五、阮小七挂孝已了,自来谏劝宋江道:“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先锋主兵,不须烦恼,且请理国家大事。我弟兄两个自去复仇!”宋江听了,稍稍回颜


    (37)


    。


    次日,仍复整点军马,再要进兵。吴用谏道:“兄长未可急性,且再寻思计策,渡岭未迟。”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弟兄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38)


    。我两个装做此间猎户,扒上山去,放起一把火来,教那贼兵大惊,必然弃了关去。”吴用道:“此计虽好,只恐这山险峻,难以进步,倘或失脚,性命难保。”解珍、解宝便道:“我弟兄两个,自登州越狱上梁山泊,托哥哥福荫,做了许多年好汉,又受了国家诰命,穿了锦袄子,今日为朝廷,便粉骨碎身,报答仁兄,也不为多。”宋江道:“贤弟休说这凶话


    (39)


    !只愿早早干了大功回京,朝廷不肯亏负我们。你只顾尽心竭力,与国家出力。”


    解珍、解宝便去拴束,穿了虎皮套袄,腰里各挎一口快刀,提了钢叉。两个来辞了宋江,便取小路,望乌龙岭上来。


    此时才有一更天气。路上撞着两个伏路小军,二人结果了两个。到得岭下时,已有二更。听得岭上寨内,更鼓分明。两个不敢从大路走,攀藤揽葛,一步步爬上岭来。是夜,月光星朗,如同白日。两个三停爬了二停之上,望见岭上灯光闪闪。两个伏在岭凹边听时,上面更鼓已打四更。解珍暗暗地叫兄弟道:“夜又短,天色无多时了,我两个上去罢。”


    两个又攀援上去。正爬到岩壁崎岖之处、悬崖险峻之中,两个只顾爬上去,手脚都不闲,却把搭膊拴住钢叉,拖在背后,刮得竹藤乱响,山岭上早吃人看见了


    (40)


    。


    解珍正爬在山凹处,只听得上面叫声:“着!”一挠钩正搭住解珍头髻。解珍急去腰里拔得刀出来时,上面已把他提得脚悬了。解珍心慌,连忙一刀砍断挠钩,却从空里坠下来。可怜解珍做了半世好汉,从这百十丈高崖上倒撞下来,死于非命。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粉碎了身躯。


    解宝见哥哥


    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可怜解宝为了一世猎户


    (41)


    ,做一块儿射死在乌龙岭边竹藤丛里。两个身死。


    天明,岭上差人下来,将解珍、解宝尸首,就风化在岭上


    (42)


    。探子体得备细


    (43)


    ,报与宋先锋知道,解珍、解宝已死在乌龙岭。有诗为证:


    千尺悬崖峻渺茫,古藤高树乱苍苍。


    夜深欲作幽探计,两将谁知顷刻亡。


    宋江听得又折了解珍、解宝,哭得几番昏晕,便唤关胜、花荣点兵取乌龙岭关隘,与四个兄弟报仇。吴用谏道:“仁兄不可性急!已死者皆是天命。若要取关,不可造次,须用神机妙策,智取其关,方可调兵遣将。”宋江怒道:“谁想把我弟兄们手足三停损了一停!不忍那贼们把我兄弟风化在岭上。今夜必须提兵,先去夺尸首回来,具棺椁埋葬!”吴用阻道:“贼兵将尸风化,诚恐有计,兄长未可造次!”


    宋江哪里肯听军师谏劝,随即点起三千精兵,带领关胜、花荣、吕方、郭盛四将,连夜进兵。到乌龙岭时,已是二更时分。小校报道:“前面风化起两个人在那里,敢是解珍、解宝的尸首?”宋江纵马亲自来看时,见两株树上,把竹竿挑起两个尸首。树上削去了一片皮,写两行大字在上,月黑不见分晓。宋江令讨放炮火种吹起灯来看时,上面写道:“宋江早晚也号令在此处。”宋江看了大怒,却传令人上树去取尸首。


    只见四下里火把齐起,金鼓乱鸣,团团军马围住。当前岭上,早乱箭射来。江里船内水军,都纷纷上岸来。宋江见了,叫声苦,不知高低。急退军时,石宝当先截住去路;转过侧首,又是邓元觉杀将下来。可怜宋江平生义气,高如不老之天;今日遭殃,死无葬身之地。直使规模有似马陵道


    (44)


    ,光景浑如落凤坡


    (45)


    。


    毕竟宋江军马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了六员将佐:


    侯


    健


    段景住


    阮小二


    孟


    康


    解


    珍


    解


    宝


    患病寄留杭州并看视,共八员将佐:


    张


    横


    穆


    弘


    孔


    明


    朱


    贵


    杨


    林


    白


    胜


    穆


    春


    朱


    富


    --------------------


    (1)


    乌龙岭——此指浙江省建德县之乌龙山(宋宣和中改名仁安山)旁的乌龙岭。


    (2)


    七里滩——即七里濑。在浙江省桐卢县南。南岸之严山与北岸之富春山夹峙之间,有东阳江奔流其间,水流急喘,绵延七里,故名。相传此地乃东汉严光(子陵)耕作垂钓之处。


    (3)


    白旄黄钺——古时竿头装饰有牦牛尾用以指挥全军的军旗,和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头用以征伐时的天子仪仗。以此比喻即将展开的大战。


    (4)


    邵俊——未详。相传建德县乌龙山上有唐隐者邵知祥祠,宋神宗时封仁安灵应王,因其于唐贞观中以处士为建德令周光敏所害,后为乌龙山神,卜宅之基,甚为灵验。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记有此事,但只云邵氏,未及姓名。


    (5)


    闾阎——本指里巷内外的门。此借指民间百姓。


    (6)


    赭(zh


    ě者)山门——宋时浙江之口有两山,南曰龛山、北曰赭山,并峙于江海两侧,谓之海门。其地在萧山东北。后江流北移改道,此山遂与龛山同处在江南一侧,已不能形成门户。


    (7)


    漾——此乃冲荡之意。


    (8)


    祭赛——指祭祀酬神。


    (9)


    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祭祀,享受祭飨。


    (10)


    判施斛食——分别给予小食品。斛,量器。比喻物小。


    (11)


    济拔沉冥——拯救已故之亡灵。沉冥,犹幽冥,佛教语,指幽冥中的人。


    (12)


    好事——此指打醮、超越亡灵之类的宗教法事活动。


    (13)


    主席——此指筵席中的主人席位。


    (14)


    二十九员——上文卢先锋部领乃二十八员,加上其本人才是二十九员。


    (15)


    三十七员——上文宋江带领乃三十六员,加上其本人才是三十七员。


    (16)


    秀士——指德行才艺皆出众的人。


    (17)


    阴阳——谓星相、占卜、看风水之类的方术。


    (18)


    六甲风云——用天干地支相配,来计算时世之风云变换。


    (19)


    三光气色——指日、月、星之景象。


    (20)


    九流三教——泛指宗教、学术的各种流派。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三教,指儒、佛、道。此亦泛指各色人物或各种行当,乃至猎户、渔人、屠夫、刽子之类。


    (21)


    五府——古时中央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历代相沿,大多是指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


    六部——古时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最高为尚书。此乃形容方腊称帝,政权建制齐备。实际上宋时以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国家之政务与军务。


    (22)


    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各朝名称不尽相同,司职亦不同。


    四相——此乃以三国时的诸葛亮等四名相,借喻宰相。亦是形容方腊之伪政权样样俱全。


    (23)


    诸子百家——指先秦两汉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诸如孔、孟、老、庄、墨等等。百家,乃举成数言其繁杂。


    (24)


    白衣——此当指素服。


    (25)


    乾象——指天象。


    (26)


    乘——犹登。


    黄屋——此指帝王所居宫室。


    (27)


    唐虞之乐——喻指太平盛世之乐。上古时,唐尧、虞舜皆以谦让有天下,史称其时为太平盛世。


    (28)


    炎汉——即汉代。因汉自称以火德王,故称。


    (29)


    中书侍郎——官名。中书省长官之副职。


    (30)


    主爵都尉——汉景帝时官名,唐以后已废除此官称。


    (31)


    爱将——指亲信之武将。


    (32)


    漏泄——喻指破绽。


    (33)


    至处——犹言最关键的时候。


    (34)


    棹——即划船。


    (35)


    三品职事——犹言三品官职的工作。


    (36)


    下水头——指河川的下水方向。


    (37)


    回颜——犹谓回心转意。


    (38)


    巴山度岭——即攀山越岭。巴、度,皆动词,四川方言。


    (39)


    凶话——指不祥的话。


    (40)


    吃——此犹被,让。


    (41)


    为——此乃平白、白干之意。


    一世——一辈子。


    (42)


    风化——此指暴尸于光天化日之下。


    (43)


    体得——犹探察了解。


    (44)


    规模——此谓场面,气势。


    马陵道——古地名,春秋时属卫,战国时属齐,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以此地名借喻东周末期,齐将孙膑伏兵杀魏将庞涓之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叙颇为生动:“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


    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供赏。


    (45)


    光景——景象,景况。


    落凤坡——汉末襄阳人庞统(字士元),其叔德公称其为凤雏。此即指庞统为佐刘备取蜀,进军雒县,中流矢身亡之地。并非实有落凤坡之地名。事见《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