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上山打老虎额
朱载垚认真地听着,却是连连点头,是啊,地方上有实力的,不都是那些陈蓉所说的读书人吗,可是其他读书人呢,其他读书人都往哪里去了?
朱载垚带着好奇道:“既然亚父和你提过,他还说了什么?”
陈蓉便道:“鲁王殿下说,若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就只能下一剂猛药了。”
朱载垚知道陈蓉这接下啦的话才是最重要的,便肃然地看着陈蓉道:“什么猛药?”
“废八股!”陈蓉深吸一口气,正色地吐出了三个字。
朱载垚一听,先是一怔,随即目瞪口呆起来。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无利不起早
朱载垚几乎怀疑自己是听错了。
这不得不令朱载垚感到吃惊,竟然废黜八股……
若是废黜了八股,那往后如何开科取士,这不是玩笑吗?
他终于明白为何亚父当初不和自己提这个建议了,这事儿实在太大了,若不是到了不已,实在不好拿出这个来说吧。
废黜八股啊,真不是好玩的。
陈蓉倒是一派泰然自若地正色道:“陛下,当初鲁王殿下说过,想要新政畅通,就要明白一件事,谁是陛下的朋友,谁是陛下的敌人。要知道,这八股取士,受益最大的,就是那些八股作的好的读书人。可是八股作得好,并不代表他其他方面就强,一旦废黜八股取士,那么会如何呢?从前文章作的好的人,一瞬间成了读书人中的末流,而若以其他来取士,那些新晋的举人和进士,势必会遭受士林的疯狂攻击,这些人若是做了官,他们会如何?会和那些以八股而金榜题名的人为伍吗?”
“他们反而会感激陛下,感激这个新政,若是没有陛下,没有新政,或许他们的举业再没有任何的希望,这些人,才是将来新政的基石,若一直单靠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怎么撑得起新政呢?所以唯有让一批不得志的读书人金榜题名,有了更多人的支持,陛下才算真正有了倚仗。”
朱载垚皱着眉,他倒是可以理解陈蓉的话,废黜了八股取士,等于是又让所有的读书人全部重新开始,而士林势必疯狂的攻击,这可以理解,这毕竟是他们旧有的利益。
可是新贵呢?那些本是没有出头之日的落魄读书人,却能借此机会可以金榜题名,可以光宗耀祖,这些人……怎么甘心被人瞧不起,怎么甘心被人取笑是不学无术?这等于是彻底地将读书人割裂了两个群体,原先的廪膳生,还有一部分增广生,这些反对新政最厉害的人,势必要将冒头指向另一部分曾广生,还有附学生员,甚至是那些八股作的并不太好的童生。
本来这些底层的读书人,是没多大希望的,他们确实看不到希望,早就去做别的经营了,所以他们固然是支持新政,可是他们要权没权,话语权更是掌握在那些精通八股的读书人手里,因此他们不反对新政,却也不会极力站出来拥护。
可现在不同了,一旦废黜了八股取士,就等于是给了这些底层的读书人,一个新的希望,人嘛,总是无利不起早,只怕到时,无需任何的督促,这些人便会毫不犹豫地跳出来,即便有人打断他们的腿,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和朝廷一个鼻孔出气了。
朱载垚在脑海里一番深思后,深吸了一口气,便道:“只是,即便如此,新晋的进士和举人终究还是少数,这……”
“那就加大举人的录取数量。”陈蓉看到了朱载垚的犹豫,心里陡然生出了一丝希望,随即又道:“陛下,据我所知,在太祖皇帝开国的时候,那时候天下满目疮痍,读书人并不多,以至于太祖皇帝直接从国子监里取士,一个国子监的监生,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侍郎。到了文皇帝的时候,读书人日益多了起来,不过依旧还无法替补所有官员,因此有人一旦中举,便可以直接授予官身,可到了后来,读书人越来越多了,现在生员的数量已经高达十几万之众,可一场科举,三年也不过取百来个进士,加上举人,也不过数千而已,其实陛下有没有想过,一次开科,录取百来个进士,数千个举人,再设一个曾广举人,一次可录取数万人。”
“数万!”朱载垚呆了一下,显然又感到陈蓉语出惊人,道:“这……不是开玩笑吗?这……是万万不可的,朝廷哪里有这么多的官职?就算是有,朝廷又如何养得起?”
陈蓉显然对朱载垚的疑虑是早有准备的,含笑道:“其实鲁国也开科取士,他们每年招募的士人,也是不少,陛下,其实这曾广举人,未必就要做官,这些人可以做文吏之类,在各县都有六房,都需司吏去打理,到了知府和布政使司,文吏几乎都是官员自己录用,这些人就成了官员的幕友,可若是陛下将这各房统统设为各司,再在这司上设以司吏长,许其为从九品的末流官,又有什么不可呢?反正就算是朝廷不任免司吏长,地方的官员也要自行招募,其实这只不过是将录用的权利收归了朝廷而已,可如此一来,朝廷便可以借此安置大量的读书人了,这有何不可呢?”
陈蓉说到这里,笑了笑,又继续道:“陛下想想看,若是这些人都有了官身,虽是从九品的末流,可却都是凭着新政才有的今日,他们到了各府各县,难道还不会积极推行朝廷的旨意吗?”
朱载垚还是有着余虑,不禁道:“他们肯去做这末流官?”
朱载垚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读书人都心高气傲,有的人考了举人,甚至都不肯去县里做县丞或是主簿呢。
陈蓉胸有成竹地道:“若是家里富贵的人,或是学业极好的人,肯定是不愿意去的,可是陛下忘了,学生方才说过,这大明,读书人已经日渐增多了,他们有学问,都读过书,可是不少人却因为举业无望,生活并不好,这民间就有穷秀才的说法,不少人,为了生计,只好去给人做账房,甚至有人不得不去教馆,有的人甚至食不果腹,若是陛下给像这些的读书人如此机会,他们不但不会不肯去,反而是趋之若鹜,心里一定惦记着陛下的大恩大德,而对陛下来说,这曾广举人,本就是靠着新政才得以出现的,一旦新政废止,势必又要恢复八股取士,甚至他们此前取得的功名,极有可能一笔勾销,如此一来,他们才是真正支持新政的力量啊。”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青云直上
关于废八股这点,叶春秋之前一直没有向朱载垚提及,知道现在,关内因为新政出现了这么多的麻烦,才是将这拿了出来,显然是将其作为能实施新政的最后手段了。
读书人当真是铁板一块吗?
若你将他们视作是铁板一块,这就等于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什么叫做读书人?读书人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读了书,方才能掌握社会资源,方才能行政管理,这是基本的尝试。
所以某种意义来说,无论任何一个社会,上等人都是读书人,这是因为,任何统治者都是没有选择的,难道让大字不识的丘八来治理天下?只怕用不了多久,天下就非要大乱不可。
正因为如此,大明的士绅阶层,垄断了教育的资源,方才有了皇帝与读书人共治天下的说法。
那么,当今陛下的新政,就绝不是和所有读书人为敌,从祖宗之法那里获得了巨大利益的读书人,对于他们来说,任何的新政,他们都是不喜欢的,现在既然就可以躺着吃喝,为什么要改变?
可是除了这些人,这群体里,还有那些穷苦的读书人呢?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读书人呢?
明初的时候,太祖皇帝动辄就要杀读书人的头,可是读书人却不敢反,这不只是因为这些人被杀怕了,还因为当初的读书人实在太少,无论太祖对于这些读书人多么厌恶,可终究,大明这套体制里,是需要读书人的,以至于,举人就开以入翰林,国子监的监生也不需再进行考试了,直接被拉出来就可以做官。
可是现在,读书人却是明初时的十倍百倍,十几万的生员,再加上数十上百万的童生,这么多人挤着一个小小的独木桥上。三年中进士百余人,就算格外开恩,那也不过是三两百之数,绝大多数人读了半辈子书,却最后是两手空空,这些人,才是对当下体制抱怨最大的人。
听完陈蓉一气呵成地分析清楚,朱载垚似乎有所觉悟,他忍不住道:“听了爱卿的话,朕倒是有了一些眉目了,可是……朕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既然未必就是所有人反对新政,可为何那些对新政抱有好感的人,却个个缄默不言呢?”
满朝文武,听着新政都摇头,地方官吏们,对于新政便是阳奉阴违,士林里,所谓的名士大儒,都对新政嬉笑怒骂,这些,朱载垚已经听得多了,甚至锦衣卫里积累的卷宗,足足有数沓厚,可他不明白,为什么就没有人叫好呢?这么多的读书人,他就不相信这里头是所有人都不认同新政的。
听着朱载垚问到这个,陈蓉倒不意外,很是耐心地道:“陛下,认同新政的人还是有的,可是……在一些人看来,新政固然好,可是那些在祖宗之法那儿得不到好处的读书人,也没有从新政这儿得到好处啊,鲁王殿下也曾和学生谈过这件事,他当时就说到,任何变革,除了打压那些肥头大耳,从中得到巨大好处的人,可单纯如此,变革是不能成功的,想要成功,就必须让一部分人从中得到好处,只有有人得到了好处,才会有人为之唱赞歌,为之推行新政。”
“就拿商鞅变法来说,这里伤害的乃是旧有勋贵的利益,却也让一批靠着军功的人,从而得到巨大的好处,所以即便秦孝公死后,旧有的勋贵们对商鞅深痛恶绝,治死了商鞅,可是……这商鞅的新法,依旧还是秦国之法,这便是因为,无数人因为靠着军功成为了新贵,旧有的勋贵可以铲除商鞅,却无法废黜新法。”
“现在,陛下要推行新政,显而易见,许多人得到了坏处,可是能得到好处的读书人,又有几人呢?”
朱载垚不禁恍然大悟,一直暗含疑窦的眼眸顿然明亮起来,带着几分激动地道:“这的确在理,为何不早说呢?早知如此,朕改八股取士就是了。”
陈蓉却是露出一抹苦笑,道:“这也是鲁王殿下忧心的地方,八股取士,已历经了这么多年,突然更改,只怕便是地动山摇,所以殿下以为,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只是到了如今,眼看无计可施的地步了,自是非改不可了。”
朱载垚听罢,神情也变得肃然起来,沉默了一下,才道:“那么,既然不能靠八股取士,又该靠什么取士呢?”
“问题就在这里。”陈蓉道:“据说鲁国也即将要开科举取士了,何不如效法鲁国,若陛下委派钦差数员,与鲁王殿下择定,岂不是好?”
朱载垚听罢,倒是来了兴趣,道:“听了卿等的话,朕犹如茅塞顿开,只是眼下是多事之秋,这件事,还是先不要大张旗鼓张扬为好,朕就命两位爱卿为朕的钦差,先去鲁国,拜见朕的亚父,议一议此事吧。”
陈蓉和张晋的心里却是明白,一旦陛下当真要改八股取士,那么他们二人势必会青云直上了,不只是如此,他们背后的太白诗社也将会扶摇直上。
太白诗社的读书人不少,可是这些读书人,若是以八股而论,或许只是读书人中的失败者,可正因为他的失败,某种意义来说,这些人在杂学方面却多有建树,一旦改八股取士,那么从前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从前的劣势,就成了优势。
他们现在就可以预想到,一场考试下来,反而这太白诗社的生员会有为数不少的人将成为人生赢家了。
可同时可以预想的是,若是大量太白诗社的人进入了官场,即便许多人都是所谓的九品末流官,可是这几千上万个地方州县的司吏长,能量也是巨大的,这司吏长,某种意义,便是一府一县中的局长和处长啊。
陈蓉和张晋不由自主地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期待和惊喜,他们也万万料想不到,自己无心科举,最终却碰到了这个运气。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了不得了
陈蓉和张晋,在此之前,倒没想到,经过这一次的面圣,便成了钦差,但是都深知二人以诗社头目的名义受到陛下信重,未来的前途,只怕是要不可限量的。
既然和陛下商谈的结果达成的一直,他们便没有太多的杂念,只想好好为陛下办事,而现在他们所能做的,便是尽快前去鲁国,拜谒二人的老朋友叶春秋,这一趟差使,其实并不难。
时间的确是紧迫的,次日一早,他们便很低调地出发了,因为不想引来太多的瞩目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需要这趟而去,必然是保密的,便只推说是前去鲁国负责太白集销售的事宜,所以一切从简,在山海关出了关,接着便一路北上。
算起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去关外,这一路的风光,倒也令二人为之称奇。
在这里,更有一条铁路,直接修到了山海关,只要出关,直接随着蜂拥的人群上车,只需一两个时辰,便可直抵青龙。
车厢里的水晶窗外,无数的集镇掠过,那繁华已是初露,而在车中,有大量是出关的移民,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心里早已被这蒸汽火车所震撼,一个个透着水晶窗,好奇地打量着车外的世界,那车厢的震动,还有巨大的轰鸣声,在他们耳里,反而并非是嘈杂之音,更多的,是一种新奇。
车厢里很挤,因为许多人是携家带口而来,所以都提着包袱,甚至是箱子,孩子们的哭闹声极大,可是车里却洋溢着不错的气氛。
一般的移民,都是村里有亲戚先出了关,在青龙站稳了脚跟之后,便呼朋唤友而来,因此不少人在来之前,虽然到处听说青龙的好处,可有不少人,心里多少还是带着几分彷徨,这其实可以理解的,所谓人离乡贱,多数人,其实离开家乡,是用了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家乡里有宗族,有亲朋好友,绝大多数人托庇在那宗族之下,无论过得好与坏,心里总有一种依赖,而离开了家乡,便真正的成了孤家寡人,此前听到的种种美好,终究只是耳闻,未必是真,所以来之前,则非要下大决心不可。
可真正来了这里,见到这一路的繁华和光怪,心里既有一种不可测的滋味,却也多了一些兴奋。
美好的生活,自登上了蒸汽火车开始,到火车停下,下了月台,便见这车站的铁栅栏之外,无数攒动的人头,彼此用各种的乡音在吆喝着,见到了在青龙的亲戚和朋友,顿时最后一点悬着的心放下,疾冲上去,用天南地北的腔调,各自诉说着什么,紧接着,走出了月台,出了这里,方才知道,原来自己来的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自己并不懂的规矩,似乎连习俗也变得不太一样。
陈蓉和张晋穿梭在人群中,挥汗如雨,这个时候,他们才后悔当初没有先修一封书信给叶春秋,现在二人带着使命匆匆忙忙而来,虽看到了很多往日没有见识过的景物,却是没有太多的心思去观赏,反而懊恼着自己接下来该如何做。
最后,他们只好唤了一个路上的巡捕,指手画脚地告诉他们,自己是来寻鲁王殿下的,鲁王宫哪里走?
那巡捕则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二人,一脸的警惕和狐疑,一双眼珠子乱转,陈蓉还想说什么,却是被张晋扯一扯袖子,拉了开来。
“你傻呀,你若在关内,想去见陛下,你去问官差,紫禁城怎么走?你觉得会怎样?”张晋吹胡子瞪眼,一副看傻瓜一眼看着陈蓉。
陈蓉不禁苦笑道:“那么,该如何?”
张晋便道:“还是先去书社吧,咱们在这里有分社,让他们想办法递条子带话,总会有办法的。”
“哎,这叶春秋现在是了不得了啊,如今是鲁王殿下,一国的国君,现在回想当初,那时和我们玩闹一起,还是小秀才呢,现在啊,真是了不得了啊。”
张晋一声叹息,忍不住蹉跎起来,当初在一起吃酒吃鱼,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一齐办诗社,可十年之后,如今连面都难以见到了。
陈蓉也是唏嘘,突然感觉叶春秋距离他们太遥远了,他看着这喧闹的青龙,看着无数车水马龙,看着数不尽的人群,还有人群中的巡捕,有无数的华贵车马川流而过,这些……是叶春秋的子民?
想一想,真如梦幻一般。
“可无论如何,我们和他,会一直是朋友。”陈蓉苦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