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上山打老虎额
那侍候在旁的小太监很快就将座椅搬了来,叶春秋倒也不客气,大喇喇地坐下。
此时,朱载垚才提高声音道:“今次朕召诸卿要议的只有一件事,此事,朕早就有所交代,曾说过朝廷有功要赏,有过要罚,这一次亚父对朝廷,对朕,都有着天大的功劳,若没有亚父,朕早已死于乱贼之手,岂有今日,朕而今克继大统,心怀感恩之心,已命内阁拟定出一个恩赏的章程,可是这章程哪,朕看了看,不好!”
他摇头,皱眉的样子,接着道:“立了什么功劳,就给予什么赏赐,这是规矩,总不能因为亚父位极人臣,就不该赐,不该赏了,朕甚为不满意,所以有些话,还是觉得将大家招来,好生和你们议一议为好。”
听朱载垚这说话的口气,倒真有几分居于高位者的气势,只是……
叶春秋这个侍候也终于明白朱载垚为何要让自己入朝了,原来竟是为了这论功行赏的事。
当日朱载垚确实提过赏赐的事,而叶春秋呢,其实也并不是太在乎,所以也早忘了这事,倒是内阁那儿拟定出了章程,报入了宫里,可是朱载垚对这件事却是不同他人的在乎,他看了之后,确实很不满。
这其实可以理解的,内阁的首辅大学士王华乃是叶春秋的泰山呢,可这事儿是他定的,他得避嫌啊,总不能给太多的赏赐,招人话柄吧。
朱载垚看了所有人一眼,接着道:“好吧,今日就议这个,诸公,可有什么想法?王师傅,你先来说。”
王华出班,不免感到有些为难,我是叶春秋的岳父,又是内阁大学士,能怎么说?
他沉吟了片刻,道:“陛下对内阁的章程不满意,这是老臣的疏失,不过老臣以为,鲁王殿下深受皇恩,勤王本是应有之义,而今他已是贵为亲王,实在不宜重赏了。”
朱载垚抿着嘴,久久没有说话,却是看向别处,须臾才道:“爱卿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只是,百官默然。
其实近来的一些廷议,百官都不敢出声,其原因估计只有一个,就是怕枪打出头鸟。
朱载垚倒是很满意大家的安静,便笑道:“哎,其实王师傅说的也没有错,可是啊……这一句贵为亲王,不宜重赏,朕还是不认同,亚父乃朕的义父,不立功劳,朕尚且要给他恩赏,怎的现在立了功劳,大家反而忌讳了!”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闹笑话了
显然,朱载垚虽年少,但是经历了这次变故后,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更别说今儿就是有备而来的,看那些往日最会来事的百官依旧一脸木然,朱载垚反而镇定自若。
此时,朱载垚接着道:“没什么忌讳的,既然你们不敢说,那就朕来说说吧,亚父眼下出关在即,朕几次想要挽留,可亚父非要走不可,哎……朕哪,也就不好继续强留了,朕的心里,有两个父亲,可是这天底下,哪里有做父亲的,给儿子称臣的道理?朕以为……这一次赏,就不赐予什么封地,封什么官儿了,就一条:鲁王叶春秋,与朕情同父子,朕念其大功于朝,依旧请他还鲁国,敕鲁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加九锡,准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语出惊人,估计就是形容这种状况的,此言一出,便连原本沉默的百官,顿时也哗然了起来。
所谓的九锡,可不是好玩的啊。
这九锡乃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的特殊殊荣,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等等,这九种礼器,便是位极人臣的象征,汉朝的时候,王莽、曹操就曾加过九锡,再之后,司马昭还有此后宋、齐、梁、陈的开国皇帝都曾加过九锡,此后的李渊、王世充,还有北齐的皇帝高欢,以及创建了北齐的儿子高洋。
到了后来,这九锡几乎就形同于谋朝篡位的象征。
为何?因为九锡隐含有上承天命的象征,什么人可以上承天命呢?唯有天子!
而作为臣子,本来这所谓的承天命乃是一种殊荣,可是大臣与天子一样,都承了天命,用的乃是这九件礼器,这即意味着,臣子的地位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以至于这加了九锡的大臣,无一不是最后都成了开国的天子。
到了现在,这加九锡,可以说是形同于是骂你是乱臣了。
一开始,大家倒是有点以为这是朱载垚的某种暗示,莫非是暗示鲁王殿下乃是乱臣贼子,所以用九锡来羞辱鲁王殿下吗?
难道……陛下与鲁王已经反目了吗?
可是细细一想,大家却很快否决了这个想法。
很简单,这不符合逻辑啊!就算是反目了,这鲁王殿下马上就要出关就国了,陛下何须要借此来羞辱鲁王呢?何况,天子现在的地位还未必稳固,朝野内外,有不少心怀不满的,现在陛下本来就靠鲁王殿下的威信在撑着,在这个节骨眼上,会故意来羞辱鲁王,这对陛下有什么好处?
可说起来加九锡,在这大明朝,还真从未有过有此殊荣之人,甚至一度,相当于将加九锡的制度算是废黜了。
现在突然提了出来,怎么能不让人开始带起各种的猜测来?
可是这越猜测,越是令人感到猜不透。
反而是朱载垚看着大家各异的脸色,不禁觉得奇怪,忍不住道:“诸卿家,莫非以为朕的亚父配不上九锡吗?何以如此?朕在周礼中读过,朕在《春秋》、《周礼》中读过,九锡之礼,乃天子至高的厚赐,受封之人,乃天子代赐其天命,怎么,若是诸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呼……
那王华本来憋着脸,有点儿紧张,现在却是长松了口气,他忍不住道:“陛下,敢问陛下如何有这样的想法?”
朱载垚道:“朕在书里看到的,方才不是说了,春秋和礼记里都有记载,朕特意问过谷伴伴的,谷伴伴也觉得好。”
一下子,所有人都忍不住哭笑不得起来。
原来……
这是闹了笑话了。
陛下年纪太小,虽然肯读书,也肯花心思,可毕竟年轻,他现在虽然熟读春秋、左传、礼记,可在经史方面,估计翰林的筳讲还没有给他说透,故而便闹出了今儿的这么个笑话。
至于谷大用,谷大用肯定在内书房读过书的,不过这太监读书,却往往学的不深,他估计觉得这样很牛逼,却不知道这内里的另一层深意,何况又是陛下问起,那自然是什么都肯点头答应。
王华绷着脸,不知该不该解释一下。
朱载垚却道:“朕自登基以来,封赏的事,一直当作头等大事,朕思来想去,便加九锡最好,你们就不要再说了,这九锡之礼,朕是铁了心了,朕已命司礼监筹备,亚父,你来听旨。”
其实……叶春秋也有点懵逼了,他一听到九锡,就立即想到了王莽和曹操,心里也咯噔一下,等到陛下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免跟其他人一样感到哭笑不得了。
可想了一下,也知道朱载垚这是一番心意,只好出班如实道:“臣不敢接受。”
朱载垚皱眉道:“如何接受不得?”
叶春秋道:“陛下,九锡之礼,王莽、曹操、司马昭、李渊等人,俱都接受过。”
这意思够明显了吧,朱载垚虽然对经史没有学透,可是王莽曹操是什么人,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吧!
朱载垚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道:“可是亚父非曹操,也非王莽,他们接受过,亚父难道就不可接受吗?”
朱载垚显得有些小小的任性了,其实也可以理解,在这件事上,他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结果呢,却突然间发现错了,这可是自己做天子第一件事啊,当然是不能承认的,一旦承认,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朱载垚接着道:“正因为王莽、曹操这些人加了九锡,朕才下定了决心,因为朕知道亚父绝非乱臣,所以自然不受他们的影响,此事,朕心意已决了。”
叶春秋倒没有气,反而忍不住有点给朱载垚给逗乐了,他自然晓得朱载垚是有点下不来台,只能死鸭子嘴硬了,可是换个角度,若是自己新官上任,犯了一个错误,而且是当着所有的人的面,铸下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若是承认自己连这错误都会犯,往后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叶春秋想了想,最后道:“臣领旨。”
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功成名就
“臣领旨。”
叶春秋这情切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好吧,就看这孩子的这番用心,这个九锡的名声有点不好听,可我叶春秋加了。
朱载垚这才露出了轻松之色,脸上露出了笑容。
其实对叶春秋来说,叶春秋决心出关的时候,就不可能是曹操了。
换句话来说,就算叶春秋要做曹操,那一夜宫变的时候,早已做了,因为他完全可以领着新军挟持住太子和百官,以平息朱厚熜叛乱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
既然早已证明了的事实……
加了这九锡有如何?
获得这样的殊荣,其实也有巨大的好处,九锡的另一层意思叫承天命,承了天命,叶春秋在关外,就更有作为了,以大明天子的名义,继续西进,扩张鲁国,同时派出商队,与大明的各藩属国通商贸易。
可这满朝文武,却都是诧异非常。
叶春秋还真敢接受啊……
细细一想,却发现人家接受得光明磊落,确实是无可挑剔的,人家马上就要出关了,心思压根就不在朝中,加了九锡又如何?
只是这九锡的意义,却是极为重大的,大明还从未有过加九锡的,这等于是叶春秋这个鲁王,又一下子奔上了更高级的层数了。
既然叶春秋已经领旨了,最近做事谨慎有加的大臣们更不会冒出来搞事了,一场廷议下来,终于算是完满地结束了。
而司礼监与礼部,不得不开始回去翻阅春秋和礼记,还有经史,好生研究一下,而后便是举行加九锡的典礼。
叶春秋至今汗颜,从太和殿告辞而出,他走在前,百官无一人走在他跟前,这地位自然是一目了然,而叶春秋现在也懒得客气和谦虚了,倒是自己的泰山王华追了上来,道:“春秋。”
叶春秋驻足等他,回头一看,自己停了脚步,其他人也纷纷驻足。
王华快步上前来,与叶春秋并肩而行,王华不禁露出了几分不淡定之色,道:“方才真真是吓了老夫一跳啊,哎,你怎么说接受就接受了呢,这只怕会被人所诟病吧。”
叶春秋却是笑了,道:“诟病我的人,无论我接不接受,他们也会诟病,而信服我的人,也同样,无论我有没有接受,也都会赞赏,其实……泰山大人,到了今天,世人诽我谤我,或是将我敬若神明,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王华听着,不禁觉得很有道理,忍不住失笑道:“是啊,真没想到你会有今日,不过若是被和曹操这些人相提并论……只怕也不好吧。”
叶春秋倒没有王华那么多的纠结,反而露出轻松的样子道:“九锡之所以臭名昭著,不在于九锡,而在于王莽、司马昭,只要我不做王莽和司马昭,这九锡又怎么会有恶名呢?”
王华神情一怔,随即点头,开始认同起叶春秋来,他这时候不得不承认,叶春秋这个门生加女婿的想法确实比自己透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