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海宋感恩节
3个月前 作者: 纳尔逊勋爵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方秉生送钱金逸二人出来时,已经晚上六点半了,天色微黑中,就看着邻居阿福门口停着两辆人力车,有两个人站着说话,他还没看见是谁,那边已经喊上了。
“老爷!菜饭都做好了,阿慧这就给您端过去?啊,您有客人啊。”利仔的声音。
“哎呀,七里河的钱老板有些事找我。”正在卑躬屈膝握着钱金逸的手摇来摇去的方秉生立刻扭头叫道,就算微黑的天色看不清脸,也听得出声音里那种喜色。
七里河顾名思义就是离城墙7里的地方,那是这片极速发展地区的核心富裕地区,如同春笋般铺开的工厂、商店、物流以及贫民窟的大脑;所以方秉生特别提到了地名,这也不怪他,每个十里沟的穷人有个七里河的朋友来找都是件有脸面的事。
但是钱金逸看起来真熟悉这里,高声笑道:“老周家的利仔啊,你们两家又做邻居了?还是关心你家老爷啊,真是厚道啊。”
“书店钱先生啊!好久不见,来这边喝口茶吧。”利仔看起来也是大喜。
“回家吃饭了,你弟弟要什么辅导材料、文具,给我说声。”钱金逸摆了摆手,带着跟班学徒走了。
送走钱金逸,方秉生拿到了稿酬,心情不错,背着手溜达过来,想和利仔他们聊会天。
“这不是王芫牧师吗?”看到在周家门口和周利仔谈话的人,方秉生一愣。
“是啊。王牧师要我去听听晚上布道呢。”利仔搓着手笑了起来。
“方先生,好久不见。近日我们教会增开晚上布道,要不要来一起听听?”
王牧师赶紧过来和方秉生打招呼,他年纪不大,看起来比儿子方博文大不了几岁,又瘦又高,长脸,留着一个分头,戴眼镜,身上是破破烂烂的一件布袍子。还打着好几个补丁。看起来是文质彬彬的穷学生模样。
这位年轻人也是几个月前刚刚出现在十里沟。
他是当地秋风教会新来的牧师,听说是教会管理人王心台的远方亲戚,在桂林神学院毕业,有官方颁发的传道人资格。属于科班出身的神学生。在方秉生眼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但按理不应该来找利仔,因为利仔这小子打架斗殴赌博是把好手,十里沟一霸轮不上他。但小流氓中他是铁定占一个名分,没听说他对耶稣有兴趣。
周利仔跳过来,在方秉生面前弓了腰,脸低到方秉生脖子位置才兴高采烈的说道:“老爷,一起去看看呗!再说,不是给少爷做了好吃的吗?我反正要去叫小弟回来吃,补补身子,要不一起去叫?您正好去给他们上上课,视察视察呗。”
原来这个秋风教会还开了一个名为“飞凰凌云书院”的科举补习班,专门收录准备科举的考生。
方秉生儿子方博文和阿福儿子周天恩现在都在里面就读,因为去年科举,两人一个没考,一个算放弃官缺,落榜复读了。
科举竞争从古至今都十分惨烈,整个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都有考试的传统,考生玩命的研究考试技能,能将任何考试达成水准推向极致。
海宋的科举本来是旧瓶装新酒,除了开国那几年没有文化阶层顶自己、弄得皇帝灰头土脸以至于随考随录之外,后面随着帝国霸气外露,那又是千军万马出现了。
即便是因为翻译速度落后于知识吸收,很多科目不得不全外文考试,也挡不住人家自学成才的家伙给你考到满分。
甚至于abc不知道怎么念,但是英文笔试就是给你拿到满分。
而且满清等传统科举考试是三年大考一次,考生云集京城竞争国家官员候补资格,但海宋没那么大啊,它都没有省,由朝廷直接管理单位:府。
要是出个省长,那等于海宋出现了割据政权。
这规模小,海宋的科举相当于满清在各省举办的乡试,皇帝思想又非常先进,所以,每年举行一次。
最让全中国区域热血沸腾的是:海宋科举,奖品直接是官缺。
满清科举按地域划分名额,变相考虑人口和经济,比如也许浙江因为出给洋人的赔款多,今年就多加几个名额嘛。
海宋朝廷因为太过野蛮压根就没算这个,它只统计各府报上来的官缺,有缺才有名额。
在满清是官吏分流制度,考上科举了做官,考不上科举再有能力也是贱吏。
这其实是儒家政教合一的体现。
就如同吃透四书五经考过来的是神甫(举人),神甫拥有绝对的权力,哪怕在一个教堂里狗屁不会、吃喝嫖赌,但人家是神的代言人(孔子的门徒),说话举足轻重;你再有能力,讲道天花乱坠,你当不上神甫(考不上科举),你一辈子听人家的。
通过只要绝对虔诚(科举得中),神(孔子)就给你无边的荣华富贵,儒家牢牢的控制着文化阵地。
若说儒家类似天主教,那么海宋绝对是新教:你能建立起教会来,你牧养信徒很好,那即便你文盲,你就是一个优秀的牧师,你不需要去梵蒂冈搞什么牧师认证!它官吏合流,不分官吏,任何考生都是考初级吏缺,你不大可能刚毕业就去做县长了,但在体制内,你一个小吏也能做官啊。
左宗棠考不上官员资格,做师爷赚钱前前后后3次进京会试落榜;但在海宋,你当那个师爷都要考,官员也可以是师爷升迁起来的――那样的话,左宗棠遇到中举的曾国藩再也不会暗地里羞愧,而是会自信满满的说:“老子做师爷升到封疆大吏怎么了?在座的谁娘的不是考吏缺做起来的?”
也即是海宋考中即做官。没有满清那种因为录取名额与官缺数量不一致,即便考中也要等补缺、花钱买缺的陋习。
一个萝卜一个坑!
频率高、直接做官(吏),虽然官吏合流让缺很多,这仍然导致竞争空前惨烈。
即便是最强的培德系统应届生,这中学学历在后世相当于海帝大、天帝大、哈佛、剑桥本科学历,也不能保证第一次科举就能高中。
因为应届生的对手,往往都是吃透科举考试的自己师兄。
并且海宋科举增加了殿试,这殿试刚开始没两年,规矩让满清儒家笑得满地打滚,甚至直接笑死了几个上了年纪的儒生。这殿试完全符合了海宋皇帝赵阔是个粗人的特征。
1871年突然开始实行的新殿试:科举前一百二十名。环城五公里长跑(有跨江游泳),限定时间内,前一百名或者不足一百时通过者算殿试及格。
之所以有“或者”是因为可想而知,虽然时间标准放的极宽、极宽。比走路走五公里也少不了多少。但仍然很多考生无法跑出来。半途口吐白沫累瘫痪或者就猝死都有可能,撑死取100,却让120个考生参加。为的就是补缺。
第一次殿试就跑死三个。
对于皇帝而言:死三个算屁!怕死不要来!
但对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族来讲:为了当官,跑死算个屁!你腿断了也得给我爬过去!
因此尽管连海宋自己的文人都觉得斯文扫地至极,“所有殿试及格的家伙跑得快啊,可以当金兀术了!我们伟大的帝国真娘的是金朝啊!”
然而自己孩子要是进了殿试,那要乐疯掉。
这殿试及格的诱人之处在于这些考生将按跑步成绩顺序选缺:长跑冠军就是状元,状元先挑,他要了外交部办事员,那么榜眼只能挑内务部行政助理,以此类推。同时抵达终点的,那才以两人文比成绩分先后。
也即是他们有权捞光最热门的肥缺。
当然好处远不止这样,前面的人,会被誉为文武双全的帝国栋梁,由皇帝组织一些他随心所欲的考试,比如1870年他让前22名考生分队踢了球赛,1871年,他让考生组队辩论《豆腐脑应该是咸还是甜》。
但这无所谓,不管球赛还是辩论,都会被安排参加皇帝的赐宴、舞会、社交沙龙,排名靠前的考生不管怎么被玩,实质都是直接和皇帝认识,好处不言而喻。甚至是你讨了皇帝欢心,他随手点派你做什么职务,乃至于为你点门婚姻。
至于海游士名额啊、新翰林院名额啊,所有好处随便挑,基本上前三十名的考生可以为所欲为,并且一夜之间就会成为报界宠儿,假如不是海京那么巨大的城市,还会成为自己家乡的明星,市长都会上门慰问。
但这种殿试方式,委实是赵阔没有办法了:他眼睁睁的看着随着国家强盛、经济发展,飘荡在帝国上面不走的孔子鬼魂又开始还魂,和新式思想争夺着阵地,**、小妾二奶、贪腐、贩卖人口、重男轻女、宗族势力又努力的卷土重来,甚至于开始在教育领域反攻,比如报纸上开始鼓吹废除体育课程这舶来品;军校报考人数始终上不去,导致精英在军事领域的质量下降,顽强的朝着他熟悉的那个民**阀放放枪看对方吓跑没有的方向前进。
皇报也刊登了自己的抄袭题目找枪手的社论《超凡入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等等,但没屁用,人家臣民对你顶礼膜拜,但就是不听你的,当你是放屁。
一怒之下,赵阔再次吼叫着:“给脸不要脸!那就把药插进屎里,看你吃不吃?!”改变殿试模式,强行以长跑、游泳体育成绩划分精英考生的层次。
考生需要以长跑、游泳跑过五公里距离,没有自行车,赵阔对此很遗憾:不能冠以铁人三项赛的头衔了。
他认为:能考入全国前120名的家伙那绝对文化精英,智商都一样牛。说大了:这种人谁当宰相都不是大事,就能看能不能加入强健体魄了,这看似轻巧,但其实属于改变文化――重文轻武的倾向,非常艰难,希望能以科举为导向,潜地里改变文化。
这事得到了大部分权贵的支持,因为科举对他们子弟也很重要,但权贵教养子弟的模式比平民的恰恰就强在身体素质上:吃得好、全西式学校绝对重视体育。
假如这种科举体系实施,那么一个在油灯下每天拼命学习的穷孩子。你作为一个儒家式的寒门精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一辈子也别想当状元了:殿试时候,别说跑不了几米,敢跟上去。人家一胳膊就杵飞你了。
当然。唯一缺点还是太丢人。包括权贵在内大家心目里的状元都是那种白面书生、文质彬彬,现在看来是个跑步极快、游泳如飞的黑毛大汉了,当然跑到终点后。还要高高举起一块写着《文武双全》的大匾,环顾四周,口里大叫着“yeah!yeah!yeah!”,那时候,胸口黑毛上湿答答的全是汗。
但是,既然对自己有好处,皇帝又不嫌丢人,我们当然要支持啊;即便他嫌弃丢人,因为对我们儿子有好处,我们也要拧着干!
仅仅是自己太文雅了,没有像皇帝这么成功还保持金田精神那么粗野而已,所以没想到这一个好主意呢。
于是有的权贵主动上书皇帝:不要殿试以体育论名次,干脆把体育成绩列入科举科目内,这样对所有人都公平,民间阻力会小。
可惜皇帝虽然粗野,却贼精。
一眼就看穿了这封所有过目大臣都激动的点“赞”的奏折,他不屑的把这封奏折扔在桌子上,冷笑道:“殿试铁人三项赛(他自己的真正想法)可是举国轰动的大事,众目睽睽、围观如墙,哪怕是晚上跑,记者那照明药都能把路一直照亮,你怎么作弊!全考?体育可不能把考生聚拢到一起考试,成本有多高?而且要是这样,你们小崽子体育成绩都是满分!明年《体育老师》就变成大宋第一大肥缺了!殿试考体育,目的已经达到了!你们想耍我?玩蛋去吧!”
权贵不反对,那推行的助力就小了,百姓从来都是不需要考虑的,而是要牧养的――反对体育的那伙人都是儒家余孽,恰恰是最需要牧养的,就是会跪下来吓得口齿不清的小声说:“爹,您不能强机我。”
你都跪了,爹就“强机”你怎么地?
因此这个悖论在民间只敢讥讽,也没有太多阻力。
大家还都想着:“我儿子跑这么快,说不定文比考了120名却武比99名呢!哈,一下赚了21名呢!”
主要反对的是前几年屡次接近目标而差一点的高材生,他们这些年读书都读垮身体了,本来文比成绩铁定打入前一百,但假如殿试完全武比分名次的话,他们必死无疑;
以及没有开办体育的海宋本土科举学校,结果,从增加新殿试开始,儒雅的老师们只能喘着粗气,踉踉跄跄的领着一群考生沿河跑步,高喊:“神佑大宋、跑步得中!1、2、3、4!”
为此,海皇赵阔颁发圣旨:从1871年开始,将每年的科举季定为大宋的感恩节。
科举日全国放假一周,一个月后,殿试放假三天,科举三天的时候百姓为自己子弟当官祷告,一个月后,就是来京城围观帝国今年最牛的120个精英累得死狗一样在两边人墙的欢呼呐喊声中踉踉跄跄的前进。
在社交场合,皇帝这么对列强外交官说:“每个国家,上帝给予的恩典不同:开拓美洲,神赐予食物,美利坚将其命定为感恩节;我国人民则希望上帝垂青他们的子弟,能够让他们为国效力。所以,朕将科举季定为我国的感恩节。”
很快,这个节日重要程度与春节不相上下。国民自发的。(未完待续。。)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