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茗夜
根据老爸的说法,王恒潇以前还有个哥哥,两岁时生病死了,算是夭折。后来有了王恒潇,爸爸妈妈就生怕再出意外,根据老家这里的说法,名字取的越难听,就越好养。所以小名取了这么个名字。
在王恒潇的记忆中,一直到十七岁上高中时,父母和亲戚都还是叫小名。
好在新疆本地人不懂这个小名的含义。
王恒潇就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看着外公专心的用竹篾条编背篼,时不时地看自己一眼。慢慢的调整自己的呼吸,按照自己前世整理出的最有效的养生呼吸方法,九呼九吸,调整体内脏腑。
过了一会儿,外婆熬好了药,给王恒潇端过来,外婆也是如及记忆中的那般慈祥,脸上许多皱纹,看着自己满是喜爱和怜惜,说话也温声细气的:“撇娃儿呀,快来吃药了哈……吃了药就给你吃颗糖。”
王恒潇强忍着眼眶的泪水,轻轻答应一声就接过碗喝下熬的漆黑的重要,一股药草味扑鼻而来。外婆以为王恒潇是不想喝药所以才哭,是怕药苦,看着喝完药,急忙将手中准备好的一颗水果糖剥开,把糖果塞到王恒潇嘴边。
王恒潇鼻子抽泣了一下,张开嘴把外婆递过来的糖果含在嘴里。
“待这人坐哈儿就切睡瞌睡哈……”
王恒潇轻轻点头。
晚上吃了晚饭,王恒潇就很听话的上床睡觉,此时外公家这里还没通电,晚上只有点煤油灯,依稀记得好像是明年才会通电,那时王恒潇也刚好和老爸回新疆了。
这里属于四川西南之地,偏僻而闭塞,是开国名将朱爷爷的故乡老家,王恒潇记得,在县城还有朱爷爷巨大的铜像。老爸还经常和自己吹牛说起王家的过去,据说王恒潇爷爷的爷爷和当时的朱爷爷是同学,一起从这里走出去求学。可朱爷爷闹起了革命,自家祖辈跟随了国民党,当时似乎还是四川这边的实权人物,当年大革命失败时,自家祖辈还帮助过朱爷爷逃难。
当时的王家也是这方圆几百里最大的地主,风光一时无两。
后来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王家在这里就倒了大霉了,据说那位祖辈自杀身亡了。当时朱爷爷还来看过,对王家后辈很是照顾,提携了一支直系王家人。
再后来就是特殊时期了,王恒潇清晰地记得,父亲不止一次地说起他的父亲,也就是王恒潇的爷爷就是死于特殊时期。王家祖上是方圆几百里最大的地主,这事儿也是周围人尽皆知的,特殊时期时被翻出来,王恒潇的爷爷被天天拉去批斗,父亲和两个叔叔也备受唾骂,最后爷爷去世,奶奶一个人将父亲三兄弟养大。
据说,当年跟随朱爷爷走的那些王家的人还来帮助过,所以奶奶和父亲三兄弟没有遭毒手。王恒潇听说这些事的时候,还很小,当时是当做故事来听的。
此时很诡异的重生了,并且刚好是在老家这段时间,不由地回想起这些来。
第二章
从前有座山
清早,王恒潇早早起床,在院子里练习一套养身拳法,现在这小身板,不锻炼锻炼的话,还真的是危险,作为医生的王恒潇很清楚。此时也更加的清楚了当年自己小时候的身体是多么的弱。
一直到十五六岁,父母还时不时的操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害怕自己旧病复发,有时还会带着自己去医院大检查一次。
对此,王恒潇都是铭记于心的,父母之情绝对是比山高,比海深。
这一世,就要现在开始锻炼身体,趁早把病根给去了。
八月的清晨已经有些清冷,相隔不远处的几户人家都没动静,这么早都没起来。王恒潇就这么一招一式的练习养生之术。身体还小,也很弱,所以练习的很慢,这套八段锦的养生术也很有些名堂。
从生病不能起床开始,王恒潇就没去过学校了。从外公家里去学校要翻过对面的两座山,走近十里地的山路。那叫做白庙子小学,是方圆十几里地比较大的一所小学。对这所学校,王恒潇已经没多少印象了,前世就在那里上了半学期左右,随后就一直生病,病情稍微好转了,就被父亲带走了。然后再也么回来。
父母回老家也不会带他,说是害怕他的八字命格和老家那个地方不和,去了会出事,小时候生病就是如此。
病情好转,昨天晚上很罕见的没有咳嗽,外公外婆早上起来都很高兴,也没有硬要王恒潇去床上躺着了,只是叮嘱要穿好衣服别着凉。王恒潇自然很乖巧地听话,点点头。吃饭的时候,还看到了大表哥被这书包去上学。
大表哥是大舅舅家的孩子,比王恒潇大五岁,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明年就要上初中。现在这里还是五年制的小学。
“撇娃儿,待屋里要乖一些哈……”
大表哥对着王恒潇挥挥手,很关护地说道。
大舅舅自从年轻开始,就一直在外面跑,做建筑工赚钱,每年只有过年才会回来一趟,家里就是舅妈和大表哥在家,还有一个刚出生两年的表妹。和外公家离的不远,就是上去一个坡就到了,平时多有来往。
现在这个小山村已经热闹起来了,耕牛的声音,还有鸡鸭以及小孩子的吵闹声从山上,以及对面的山脚传出来。
外婆给王恒潇熬了药,就去山上割野菜去了。外公在家继续编背篼,一边照看王恒潇。王恒潇就一直在外公身边跳来跳去,外公以为小孩子在玩耍,却不知道这小家伙是在练拳,锻炼身体。
如此一连过了好几天,王恒潇逐渐的适应了重生的生活,也适应了自己现在的身份,病情也的确稳定下来了,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照看也不是那么严了,可以稍微走远一点玩耍了。有时候下午大表哥放学回来了,还会带着王恒潇在周围转转,或者在院子里玩耍,大表哥会翻跟头,能够一直翻着不停下来,以此来吸引表妹和王恒潇的注意力,也逗两个小孩子开心。
大表哥叫做刘光松,外婆喊他松娃子,表妹叫做刘光蓉,以此类推,外婆喊她蓉娃子。王恒潇也叫两岁的小表妹蓉娃子,可是小丫头刚刚学会走路,走起来还摇摇晃晃的,跟着王恒潇玩的时候,就是个拖油瓶,稍不注意就摔倒了,哭的那叫一个惊天动地。
至于王恒潇在这里上学认识的那些同学,可以说真的是很淡漠,一共就上了几个月,而且住的也不近,前世王恒潇上大学之后都不记得老家的小学同学了。所以,现在王恒潇也没有去找他们玩耍的欲望,何况现在已经换了一个成年人的心理。
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那个谭二娃子,距离外婆家有两道湾,以前在放学回来的路上,那家伙说王恒潇是没爹没妈的野娃儿,王恒潇当时就和他打了起来,硬是把那谭二娃子塞到路边的水塘里,浑身都是黑漆漆的泥巴,那小子一路哭着回家去了。
现在想来,那小家伙可能真的害怕自己了,每次从外婆门前路过都是躲着的,不敢和自己面对。
王恒潇笑出来。
“半个多月,身体勉强好了许多。明天就去山上看看……”
山上,住着几户人家,其中有一家姓李,据说是十年前搬过来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过来的。王恒潇至今也不知道,只知道那是李师傅的家,他前世跟着李师傅学了几个月的拳法和养生之术,最后走的时候,还给了王恒潇一本讲针灸的书,以及一套银针。
王恒潇后来长大了,几次想回老家去看看,看看外公外婆,看看李师傅,可是和外公通电话的时候,说那李师傅已经搬走了,房子卖给了别人,一家人都去了北方。然后,王恒潇就再也没有李师傅的消息。
现在,王恒潇自然一定要上去看看李师傅,他前世学中医,其实就是李师傅的那本书带入门的。
第二天一早,王恒潇吃了药,和外公说了一声,就跑出去玩儿了。转了半圈,来到了屋后,顺着一条模糊可见的小路上山去了。
老家四川的山间,给王恒潇最大的印象就是阴森神秘……
树木丛生,草长莺飞,最让王恒潇惧怕的儿时回忆就是这草丛里的蛇。有一次他上山捡柴,见到一根黑色的棍子就捡了起来,没想到抓起来是一条蛇,当时吓的王恒潇尖叫着跑回外公家了。
以后,就再也不敢独自上山捡柴了,就算是玩耍,也是和大表哥一起,生怕自己遇到了毒蛇猛兽。
现在的王恒潇自然不会怕蛇了。
可是看到山崖,以及山沟里飘荡的一些青烟,还有上面摆放的一些神像,诸如土地神,灶王爷,观音娘娘等等的。还是能感觉到这里的人文气息的底蕴,还有一丝丝神秘。
这座山可能有两百多米高,王恒潇一路爬上来,累的气喘吁吁了,不过看到不远处的几座房屋,露出一丝笑意,那边一座房屋前,一个身穿黑衣的老者在练拳,很适合老人家的太极拳。
这就是王恒潇的第一个师傅,李贡全,李师傅。
第三章
山上有位老师傅
李师傅现在还不认识自己,王恒潇就这么站在一边,看着李师傅练拳,小眼睛里满是兴奋。李师傅也如王恒潇记忆中一模一样,五十岁左右,身形健壮,面色红润,头发都没有白一根,虽然打着太极拳,动作缓慢,可王恒潇依旧能够感受到李师傅身上的劲道,步伐走动,就是一阵劲风。
“呼……”
一趟拳法打完,李师傅吐出一口白气,看向王恒潇,露出温和地笑容:“小娃儿,你是哪个屋里滴?”
王恒潇低声道:“我是山下的,我未婆屋里在那。”
“噢,你是老刘屋里滴撒,说你身体病怏怏滴呀,过来给我看看……”
李师傅恍然一下,对王恒潇招招手。
王恒潇上前两步,李师傅抓着王恒潇的手腕,把了一下脉,轻轻点头,看着再次上下打量了一下,点头笑道:“你娃儿命大呀,病已经控制下来了,没的事了。就是你这个小身板儿要多锻炼哈呀。”
“我就是听未婆说山上有会打拳滴师傅,我才来看看……”王恒潇学着小孩子的口吻,看着李师傅,继续道:“爷爷你教我嘛。”
李师傅身形一震,看着王恒潇愣住了,双眼之中闪烁了诸多色彩,几个呼吸之后,哈哈一笑,点头道:“好……哈哈……那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你每天来跟我学习打拳。”
“嗯……”王恒潇急忙狠狠地点头:“要得,我每天一早就过来。”
这山顶上,能修房子主人的地方不多,除了李师傅的房子,还有两栋房子,只有李师傅一个人在。其他两栋房子的主人家好像一家子都去南方打工赚钱了,现在正是南下热潮,很多人谣传着南方遍地都是钱,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捡。
现在看来,李师傅的家里亲人可能也都南下了。
王恒潇很乖巧的没有去问那些伤感的话题,就是坐在李师傅家的院门前和李师傅说话,逗着李师傅开心。
看得出,李师傅对王恒潇很喜欢,给他讲故事。
“那武松喝了三碗酒,扛着一根棍子,摇摇晃晃的上山……走到半山腰上,就听到一声声虎吼,这一哈就把酒劲弄没了一般,武松清醒了大半……”
李师傅给王恒潇讲着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
这个故事,王恒潇前世小时候就听李师傅讲过许多遍,现在听来,还是很好听。李师傅讲的很有气势,有感觉。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王恒潇现在听水浒就是犯了禁。
少年心性没有定性,看水浒容易效仿里面的那些好汉们,一些人就会走上歧途,误了一辈子。三国之中最多的就是权谋,老人闲来无事,一生经验也十分的丰富,或许会尝试使用三国之中的权谋手段,后患无穷。
对少年的教育上,李师傅绝对不会如此认为。
王恒潇记得,李师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儿娃子就是要有胆气,有血性。遇事不要怕,打捶不要退,管他三七二十一,上切打了再说。
这话对王恒潇的影响是很大的。几乎就是他前世生活当中的行事准则,胆子大,有担当,该出手时就出手。
以前,王恒潇小的时候,听到这些话就是乖乖的点头,并且记在心上。此时的王恒潇虽然也是很乖巧的点头,也是如此的记在心上,可是更多了一份怀念和感动。
以后的时间,王恒潇每天早上都会上山来跟随李师傅练拳,听李师傅讲故事,王恒潇的心也真的回到了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心情,每天对李师傅的故事也很期待。虽然那些故事早就熟悉无比了,可是从李师傅的口中听来的就是不一样。
外公外婆专门来了李师傅家里一趟,听李师傅是真的要带王恒潇一段时间,就真的放心了。王恒潇外公称呼李师傅老李,算年纪,李师傅比外公还大一些。可是面相上却是李师傅年轻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