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备战计划

3个月前 作者: 荣誉与忠诚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任何国家,不管从事什么事业,想要快速窜升没有人际关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有好的背景加足以让人认同的行动,军人快速晋升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柏林统帅部正在为该给徐阳什么军衔烦恼。一级铁十字,这个当然可以颁发,那个小家伙最近干得不错,值得统帅部给他颁发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勒布晋升为将,被调驻卡塞尔筹建第2集团军,被任命为第2集团军总司令,他需要有心理准备,在战时担任西线作战指挥。他个人认为,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防备法国做出军事行动。勒布在防御的才能被挖掘出来,他命令驻军修建要塞以及火力炮台,认为,野战统帅的神圣使命就是防范敌人的攻击。


    布劳希奇也晋升将,被调回柏林。他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面筹建一支集团军司令部,在将来,他有可能需要在柏林遥控南方集团军的军事行动。


    古德里安的装甲师虽然在这次军事行动表现出色,但是还不能证明装甲部队对战场的作用。无可否认的,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很高,十分适合突袭作战。统帅部考虑到将来必将与法兰西一战,命令古德里安的第一装甲师驻扎在埃森,随时准备进攻法国。


    德意志得到了胜利,国防军得到了胜利。整个国家的意志空前的统一,他们觉得现在是扩充军事力量的时候了,很多将领被利用了起来。国防军不但向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派遣了第11步兵师,还将新筹建的第26空军部队调了过去,他们觉得是时候教训不自量力的波兰了。


    一位人才被重新得到重用;龙德施泰特被任第三师师长及柏林第三军区司令,半年后就任驻柏林的第一集团军司令,下辖4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国防军统帅部经过与政府的商议,决定将龙德施泰特以及他的部队调往斯德丁,与那边的第12步兵师会合,等待命令,他有可能将作为夺回但泽的首批武装力量而被世界关注。


    而就在一连串命令从德国的心脏柏林发出去的时候,徐阳回来了,他只带着两个人;巴巴罗萨-瑞克,魏斯特-约瑟夫。


    此时,徐阳正在统帅部,他将在这里与新司埃里希-曼施坦因见面,然后互相了解对方。以后这两人就要在一起工作了,他们将合力组建一个新的装甲师,原先预计的计划被取消,第二装甲师的番号被龙德施泰特抢去,徐阳将与一个陌生人共同筹建一个中型坦克为主力的装甲师。


    这几年德意志的工业复苏了,兵器技术得到很高的发展。历史从来都是靠战争在推动的,为了军工事业,相应的科技技术高速的发展起来,首先被用在军事,最后受益的还是民生。


    文明一直都在杀戮中进步,在杀戮中毁灭。


    莱茵的胜利刺激了政府和国防军,也让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一种有意的宣传下,人民开始在政府的领导下全民备战。这种备战不是说大吼大叫,他们把热情用在工作面,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德国未来必将有一场战争,现在不准备,未来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政府为了整顿军备,在哈尔的建议下发行了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冶金研究所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机构,它的资本由各主要军火生产厂家提供。德国政府用这种证券偿付军火购置费用,而在德意志银行的担保下,这种证券交到军火生产商手中后将不兑现,或尽量把兑现期延后,利息由政府支付。这就相当于德意志银行向政府提供了一笔规模巨大的信贷。


    这个措施非常的成功,政府整顿军备的钱不是从社会底层征税得来的,而是用未来的利益在与各大军火生产厂家交换。德意志的军备既得到了加强又没有让人民增加负担,相反的,民生的建设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好处,德意志的失业率也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百分比。


    在国社党台之前,也就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制造军火的原料和农产品都发生过短缺情况,军队的汽油储备也即将耗尽,这种物资短缺是德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苛刻条件造成的。国社党台之后,政府既要照顾到军费开支,又要满足民间的经济需求,这实际是做不到的。直到1934年初,德国规定了最高工资限额,国家得以从全国岁入中抽调更多的钱,才得以偿还了日益增加的公众债务。


    魏玛共和国留下的烂摊子无法一时间解决,这很大的影响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初期的策略,若不是帝国有一位好的财政部长,很难说德意志会不会就此沉沦下去。


    哈尔为了解决德国庞大的失业人口问题,不断扩大的军备需要刺激着军火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将熟练的工人进兵工厂,不熟练的工人修筑高速公路,这些失业大军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尽管平均薪金很低,但是社会的总体购买力增加了,人们也不用在饥饿线徘徊。


    人们赞美他们的财政部长,打从心里感激帝,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人,他们终于有一份工作,可以自力更生了。失业率的解决使德意志的治安问题也消失了,有了一份工作,没人愿意再惹事生非,他们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


    当然,国内基本消费品的匮乏使得购买力的增加仅仅停留在帐面。作为解决途径之一,政府提倡人民大众一种朴素的、农民式的简朴生活,求温饱不求奢华。号召人们用鱼代肉,用黑面包替代白面包,用人造黄油替代真正的黄油。高级食品如野味、贝类、鱼子酱、肥鹅肝和进口的高级酒类仅仅在大饭店和高级食品店里出售,享用这些美味被宣传为非德意志的、罪恶的和堕落的行为。普通的中产阶级美味如热带水果、进口肉类、咖啡、白面包和新鲜黄油,在德国的市面也不是经常能够见到。


    总体讲,贫穷的德意志经不起太多的消耗,政府要准备的太多了。人民也理解这种倡导,他们曾经潦倒而饥饿。奢侈?没人愿意。他们现在喜欢大炮多过于黄油!


    原材料是德意志最大的伤痛,缺少原材料的德国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需要的国际社会购买,这也就有了哈尔提倡实行的‘备战计划’,德国将从中国、丹麦、苏联和东欧各国换取了大量农产品和原料,付出的则是先进的工业产品。


    说到中国,哈尔感到非常的头疼。这个遥远的国度有着令人羡慕的资源,可是她的工业却是十分的落后,在那里‘工厂’一个非常令人郁闷的名词,她有着巨大的资源却无力开发。受到徐阳的影响,哈尔对中国很有好感,可是……他现在为难了。


    哈尔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不可能牺牲德意志的利益去帮助心中有好感的国家,他留心观察发现一个非常令人纳闷的情况:那个国家竟然不要德国帮助她建设工业,宁愿用大批资源换成品军械也不愿意花几年的时间建设自己的军工事业。


    越是接触得越多,越是让人无语,哈尔明白这样会有什么后果,他甚至已经看到:这个国度将来……必将遭受磨难!


    备战计划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占领地的资源。工业投资结构将随着经济体系的负担日益加重做出调整,以便使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平衡得到纠正。虽然经济会无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意外的状况,但是人们不能因此推理说,因为军备开支如此之高,德意志人民普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强烈的危机感造成了生产状况的极度紧张,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同时也使战争的诱惑力增大。同样,那种以备战为基础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存在极其危险的局限性。


    所幸社会公众舆论对这种战争经济动员持以支持的态度,各大财阀、资本家、银行家也看到了未来的利益,他们认为想得到利益只有不停的参与建设,何况在备战计划实施的时候,他们还能得到实惠,国家的军械订单和各种优惠政策让他们做梦都会笑醒。


    国际环境在日益变化,为了索回属于德意志的东西,所有人都知道战争是绝对会到来的,不做好准备只有等着被人灭亡。


    一次胜利夺回莱茵让所有德意志人民都看到了希望,他们坚定的认为国际社会对待德国是不公平的,有了自信的人民,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战争……


    准备!光荣属于德意志!,!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