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柏林奥运会
3个月前 作者: 小柯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9-24
日本从地球上消失之后,北起库页岛,南到南海诸岛的广大区域就完全成了中国的天下,没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中国迈向海洋大国的步伐了。
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完成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向荷兰国以九千万中国元的价格买下荷属印尼;第二是和第二兰芳共和国完成了合并。要做成这两件事,阻力有多大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当时世界各国都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潭里,对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根本没有切实有效地掣肘措施。因此,英法美在得到中国承诺保护它们在华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只能把荷兰给出卖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造就经济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相反,德国虽然要对外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国内社会动荡,却依靠巨额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重新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
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府的慈善组织去处理,危机很快会过去,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据当事人回忆,1只羊的售价是1美元,但送到市场上的费用需要1.1美元。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没人收割,大批牲畜被活埋或被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里。
金融危机是20世纪一次空前的大灾难,也催生了日后的变革。
首先是红色巨人开始站起来了。
由于经济危机,2万多家美国企业投资以前的苏俄,现在的苏联。1928年10月﹐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年苏联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从1913年的2.6%提高到4.7%。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金属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农业灌溉工程、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截至1931年,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据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其次,是纳粹德国开始复兴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fuehrer:这个词一直被错误地翻译成“元首”。这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身的希特勒给自己取的新称呼,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不要像“主席”或“总统”那样,显得太贵族化。在上任后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国力的迅猛增强,大大提升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理念。1935年1月13日,萨尔州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同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带着秦始皇“帝万世”的豪情壮志,希特勒信心十足地宣称:“在以后至少一千年中,德国将不会再爆发什么革命了!”
正如尼采所说,上帝死了,因为他希特勒已经诞生。
1936年7月20日,柏林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希腊人康斯但丁成为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历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火炬接力活动历时12天,穿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抵达德国柏林。此后,火炬接力成为每届奥运会的一部分,成为奥运会的一个传统。
事实上,想出火炬接力的正是希特勒,由于希特勒一直都非常崇拜宙斯等希腊诸神强健有力的形象,因此他希望将1936年柏林奥运会变成纳粹第三帝国的庆典,借此宣扬他“雅利安人至上”的信念。于是,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圣火传递”这一构思渐渐成型。据美国历史学家大卫?c?亚恩研究发现,该构思的始作俑者是德国运动学专家卡尔?迪姆,他在一战前曾策划了1916年柏林奥运会,并受命于希特勒担任1936奥运组委会的秘书长。迪姆从一只古董花瓶上发现了火炬传递的彩绘图案,于是将此项目继续深入下去.。
此次奥运会,中国共派出69名运动员(男67人,女2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除符保卢一人通过撑杆跳高及格赛(决赛中也被淘汰)外,其余均在预赛中遭淘汰。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男6人,女3人)和一个体育考察团(男35人,女2人)。这个考察团曾赴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考察。中国运动员尽管在正式竞赛项目中战绩不佳,但武术表演令西方人看得发呆,特别是双人对练深受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