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崔瑞德
桓帝统治时期还以某些内部动乱为其特点。154年公孙举在山东领导反叛,叛乱中杀死了几名地方官。中央政府作出的反应是减免动乱地区灾民的税收,但在156年被平息以前,叛乱已经大范围蔓延,有3万人被卷了进去;其中有些人被迫离开了家园。部分地由于一位开明官员采取了几项救济措施,那里恢复了秩序。[93]第二年(157年),边远南方(九真郡)的非汉族部落也闹事反抗朝廷,同时在106年,南方和山东又都发生了其他麻烦的事。长沙、桂阳和零陵据报也发生了同样的叛乱,它们一直持续到公元165年。[94]
胡志宏 译
*
*
*
[1]见本书第3章《政治派系》。
[2]《后汉书》卷四九,第1657页;白乐日:《汉末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危机》,载《中国文明和官僚:一个主题思想的变异形式》(纽黑文和伦敦,1964),第218页;摘自仲长统《昌言》(弗兰克注)。
[3]用历史的精确性解释光武帝时期的变化,见王先谦:《后汉书集解》(长沙,1915;台北,1955)49,第19—20页。光武帝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4卷,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51(1979),第53—71页。
[4]《后汉书》卷四一,第1400页;《资治通鉴》卷四六,第1482页确定日期为公元77年。第五伦任司空,见《后汉书》卷三,第130页。
[5]《后汉书》卷三一,第1406页;毕汉斯:《东汉的洛阳》,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48,(1976)第33页。
[6]《后汉书》卷四一,第1409页。
[7]见本书第3章《新皇室》。
[8]《后汉书》卷八一,第2682页。
[9]《后汉书》卷四六,第1549页。
[10]《后汉书》卷三,第146页;何四维:《汉法律残简》(莱顿,1955),第76页。
[11]《后汉书》卷四一,第1412页为宋均。《后汉书集解》卷四一,第13—14页注释及《资治通鉴》卷四五,第1445页改为宗均。宗均在光武帝末年稍前一段时间任职于九江。
[12]《资治通鉴》卷四五,第1445—1446页。
[13]《后汉书》卷二,第124页。
[14]《后汉书》卷四一,第1398、1401—1402页。
[15]《汉书》卷九六,第3928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公元前125—公元23年的早期阶段,附鲁惟一的导言》(莱顿,1979),第200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伦敦,1974),第159、193页;本书第2章《经济》。
[16]文帝的想法,见《汉书》卷六,第134—135页(德效骞:《〈汉书〉译注》〔巴尔的摩,1938—1955〕第1卷,第272页);《汉书》卷三六,第1951页;《潜夫论》卷十二,第130页。
[17]《后汉书》卷二,第123页。
[18]《后汉书》卷十,第411页。
[19]《后汉书》卷二四,第857页;《资治通鉴》卷四六,第1492页。
[20]《后汉书》卷四三,第1484页;《资治通鉴》卷四七,第1520—1521页。
[21]《后汉书》卷三五,第1203页。
[22]《后汉书》卷七六,第2464—2465页。王景,见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剑桥,1954— )第4卷,第3部分,第270、281、346页。
[23]《后汉书》卷二,第115页。
[24]《后汉书》卷十六,卷608页。
[25]《后汉书》卷三三,第1156页。东冶的闭塞,见毕汉斯《唐末前中国在福建的移民活动》,载埃盖罗德与格拉赫恩编:《高本汉汉学纪念文集》(哥本哈根,1959),第101页。
[26]见本书第3章《边境和邻邦》。
[27]《后汉书》卷四五,第1519页。
[28]《后汉书》卷二五,第875页。
[29]《后汉书》卷四三,第1484页;又见本章以上有关部分。
[30]《后汉书》卷四,第189页;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第134页;本书第8章《文职官员的吸收》。
[31]《后汉书》卷四四,第1500页。
[32]即“永平”,明帝的年号,公元57—75年。
[33]《后汉书》卷三二,第1125页;《后汉书》卷七九,第2546页;《资治通鉴》卷四一,第1567页注明这个奏折产生于公元106年。
[34]《后汉书》卷十,第428页。
[35]《后汉书》卷五,第226页;《后汉书》卷三九,第1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