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千里迢迢
3个月前 作者: 钓鱼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李辰在电话里,显得很恼火,有一半是他心里真的很恼火,另一半则是故意做出来给彭飞看的,彭飞也很干脆,立马保证要警告尤敬国,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挂掉电话,李辰笑着对陈琳道:“再给这小子一次机会,要是他还不悔改,等我回来,让他好看。”
第二天一大早,李辰与许仪华、陈旭东坐乡里的车,直奔平树州的火车站。
在同意李辰的要求以后,徐平又在全乡遴选人员,参加李辰的“跑市场”队伍,最终,宣传科许仪华、经济办副主任陈旭东主动报名。
乡里让李辰、许仪华与陈旭东三人组成一个小队,去外面为土豆找市场,名义上,身为经济办副主任的陈旭东是队长,但在私底下,徐平交代陈旭东:一切以李辰为主。
陈旭东今年三十一岁,足足比李辰大了十岁,,他中专毕业以后进入乡政府工作,先后在农经站、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办工作,二十四岁担任农经站副站长,二十六岁调到经济办,任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已经蹉跎了五个年头。
陈旭东自认也是有抱负、有想法的,他最看不惯的人就是彭飞,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彭飞差,如果彭飞不是有一个姐夫做乡长,也不见得能爬到他的上面,成为副乡长。
这一次乡里大规模种植的土豆正好遇上滞销行情,陈旭东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如果能够解决,那就可以凸显他的能力,这是谁都不能抹杀的成绩。
就算他出去以后,徒劳无功,但是在别人都退缩的情况下,能够站出来,领导也会记住他的好,并不算失败。
所以,陈旭东这次才主动站出来,要为自己搏一个前途。
这次同行的其他两个人,许仪华、李辰都比陈旭东小好几岁,陈旭东认识许仪华,也专门打听了一些李辰的事情,知道这个年轻人似乎来头不小,有县委书记撑腰,加上徐平的关照,他也没有要与李辰别苗头的意思。
但是他觉得李辰太年轻,刚刚毕业,真要做起事情,肯定没什么经验,三个人当中,论年龄、论职务、论经验,他都当仁不让。
在这件事敲定以后,陈旭东一直都在琢磨,要怎么说服李辰,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
为了取得销售成绩,陈旭东确实花费了不少精力,制订了一套工作计划。
“李辰,听说你是从申城来的,一定去过不少地方吧?”上车后,陈旭东主动跟李辰攀谈起来。
李辰对陈旭东的印象也不错,长坝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大小小上百的干部、工作人员,最后真正愿意站出来的,也就只有许仪华与眼前这个人而已。
许仪华这个文青,冲动一点可以理解,陈旭东一看就是老机关,也能够站出来,不容易。
李辰摇了摇头,微笑道:“陈主任,让你见笑了,我是江海人,在申城读的大学,除了这两个地方,也就在来长坝的途中,在西平停留过两天,领略过大西北的文化风貌,别的地方,还真没有机会见识。”
陈旭东略微有些意外:“申城是大地方,你是见过大世面的,这次出来跑市场,我们可就都指着你的妙计了。”
不管陈旭东如何想,他还是准备先与李辰搞好关系,人家来头大,有背景,不是他这种平头百姓可以冒犯的。
陈旭东在机关里熬了这么多年,虽然看不惯有些事情,但也没傻到要去挑战。
平常他抱怨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背景、没有上面的关系,痛恨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但那是因为他没有,也搭不上,真有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很想抓住。
陈旭东觉得,这次出来,是他最明智的抉择,就算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能和李辰搞好关系,就有可能与党委徐书记,甚至县委宋书记搭上关系。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求。
当然,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拼尽全力,搞出点成绩来,不但是自己有成绩,关键是能够帮李辰做出成绩,对方才会看重自己。
见陈旭东如此客气,李辰也笑着道:“妙计谈不上,总而言之,我们这次出来,一定要齐心协力、要群策群力,想尽一切办法,将土豆卖出去。”
他们这次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并不是平树州,平树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且下辖各区县普遍大种植土豆,原本不大的消费能力,早就饱和,根本不可能找到市场。
李辰选择的第一个去处是邻省巴蜀的省会锦城。
相比西海,巴蜀是西部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而且在地理上,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系更紧密,巴蜀省省会锦城,更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城市,与平树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平树直达锦城的火车,每天只有下午一趟,长坝乡已经通过州里的关系,为他们买好车票,在街上吃过午饭以后,李辰他们三个人就登上了火车。
火车准点到达锦城是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十五分,也就是要开行二十多个小时,途径西平、金城等地,并且要绕行甘陇等省,全程一千多公里。
铁路途径并非最近的方向,平树州最南边本与巴蜀省接壤,也有公路连通,只是那个方向地形复杂,路况较差,旅行极为不便,所以李辰他们还是选择了最省心的火车。
州里出面买的车票,是两张软卧下铺、一张上铺,都在同一个车厢里,李辰将下铺让给许仪华、陈旭东,他睡上铺,对面的上铺暂时还没有人,他们三个说话也方便。
李辰就问起陈旭东的工作:“陈主任,我刚来,对长坝的情况还不了解,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咱们乡的经济情况。”
陈旭东所在的经济办主管乡里的经济工作,他对这一块也确实下了功夫,当即说道:“长坝乡的经济情况其实很不理想,主要还是农业这一块,过去以小麦、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还有油菜、蚕豆、豌豆等,种植规模都不大,今年推广土豆种植,没想到就遇到全国性的产品过剩,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种植业,长坝乡也有一些养殖业、畜牧业,但是规模都不大。
“主要制约因素还是市场太小,乡下养猪、养鸡、养牛,一般只能在乡里,最多送到县城,需求量有限,到县里又竞争不过人家,但靠本地,规模上不去,也没有人愿意搞。”
“除了这些,乡里的工业几乎等于零,只有一家砖瓦厂、一家面粉厂、一家工艺制品厂,几个小作坊,产值都很低。”
“没有工业,本地的商业也就很萧条,基本就是长坝街上那几家铺子,每到逢集的时候,街上才会热闹一点,每年收获的时候,下来倒卖粮食的,也是些外地人。”
“乡里也有些农民外出打工的,一般都是去西平,也有去金城、锦城等地的,但是总数并不多,出去也只能打小工,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要说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位置太偏,距离大城市的距离太远,出去的交通又很不方便,坐个火车还要跑到几百里外的平树。”
李辰一边听,一边点头。
陈旭东说的这些,很全面,又条理清楚。听他这么说以后,李辰对长坝的经济情况,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佳,这都是制约长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很难改变的客观条件。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就决定了本地的商品很难运出去,就算运出来了,成本也很高,在竞争中没有优势,还是会被淘汰。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陈旭东并没有提到,那就是“人”。
温州人会做生意在华夏很出名,温州人的生意不但做到了全国的各个省市,还做到了国外,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就是温州制造。
温州人很厉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温州山多地少,单靠种田,温州人养活不了自己,所以他们才逼不得已要做生意,结果将生意越做越大。
这种说法,肯定有所偏颇,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华夏这么多地方、这么多人,条件比温州艰难的地方,比比皆是,除了温州,却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做出温州人的事业。
说到底,还是与人有关。
温州人的精明、温州人的团结、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乃至温州人的艰苦奋斗,所有这一切加起来,才造就了温州人这个天下第一商帮。
长坝的条件不好,更重要的是长坝的人思想不开放,也没有走出去的勇气,所以经济一直都发展不起来。
许仪华觉得不服气:“温州在东部,交通比我们长坝发达多了。”
“温州人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交通也很不发达,当然,我不是说温州的条件比西部更差,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走出来,长坝也是有机会发展起来的,”李辰解释道。
听了李辰的话,许仪华觉得不好反驳。
别的不说,单是这次出来卖土豆,除了他们三个人,长坝乡居然找不出第四个人,这样的情况,经济如何能够发展?
列车比预计的晚了半个小时,下午一点半才到锦城火车站。
一下车,出了车站,面对汹涌的人流,还有热情上来招呼住宿、吃饭的大叔大妈,许仪华、陈旭东都有些不知所措。
原本,陈旭东觉得自己年龄最长,应该照顾好李辰他们,他停了下脚步,想问问具体情况,李辰见势不妙,拉了他就走。
没想到,这时候已经晚了,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妈,跟在他们后面,向他们热情地推荐她的小旅馆:“哎,我们那还有小姐的,很漂亮的!”
“妈呀,锦城人民太热情了!”好不容易摆脱热情的大妈,明白过来的陈旭东擦了把汗,心有余悸地说道。
在来锦城之前,李辰已经做好功课,在网上订了如家酒店的房间,那间店距离火车站比较远,但只要坐一路公交车就能到达,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李辰就对陈旭东、许仪华道:“陈哥、许姐,我们这就去当地的菜市场、超市看一看,如何?地里的土豆不等人,我们的时间不多。”
“行!”陈旭东、许仪华都没有意见。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虽然是卧铺,车上也能休息,但是人的精神免不了有些疲累,李辰他们却完全顾不上这些,正如李辰所说的那样,地里的土豆不等人,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
按照李辰的计划,今天下午和晚上,他们三个人分开行动,到锦城的菜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看一看当地的蔬菜、特别是土豆的行情,做一个简单的市场调研。
三个人进行分工,许仪华去超市、陈旭东去菜市场,李辰则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锦城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止一个,城南批发市场的历史最长,规模也最大,李辰赶到的时候,已经四点多钟,一些商贩从外地运菜回来的货车,陆续到达。
一辆货车到了以后,立马围上来很多商贩,等着卸货,当场就将卸下来的蔬菜瓜果装进三轮车、皮卡车运走。
之前,李辰对蔬菜流通的环节大致做了一些了解,蔬菜从农民的田头到消费者的桌上,通常要经过好几道环节。
首先就是农民将地里的蔬菜摘下来,卖给收菜的菜贩子,菜贩子将菜集中送到当地的批发市场,或者集散中心。
菜农一般没有那个能力直送批发市场,因为他们的规模不大,自己送的话,成本会比较高,市场风险也会比较大。
锦城这边的批发商则到外地的批发市场拿货,再运到本地的批发市场,也就是眼前这个地方,卖给菜贩子,菜贩子再拿到菜市场,卖给消费者。
菜农-收菜的菜贩子-批发市场-批发商-批发市场-菜贩子-消费者,这是一个基本的流通过程,有的菜贩子可能直接从地头收菜,然后直接运到锦城的菜市场,有的菜贩子拿货时,中间可能过了几道手,流转的环节越多,中间的加价越高,除了运费之外,每个环节都要从中赚取利润。
看到一辆货车装满土豆,李辰上去打探:“大姐,你们这个土豆是哪里产的?”
看到李辰的面孔比较陌生,卖土豆的妇女有些警惕:“这个是江堰的吧!”
“我是甘陇来的,我们那今年产了很多土豆,想问问你们这里的土豆现在卖多少钱一斤?”李辰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身份。
中年妇女看了看李辰,有些不太相信,主要李辰的年纪放在那里,不像搞蔬菜批发,更像记者或者政府里的办事人员。
“甘陇啊,我们这也有甘陇的土豆,今年土豆多,不值钱,我们往外批都只有三五毛。”
听到这个价钱,李辰心都凉了,长坝乡几万斤土豆,不可能直接进菜市场零卖,甚至不能进批发市场,卖给菜贩子,因为这些菜贩子常年做蔬菜生意,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不可能为了这些土豆,得罪原来的老客户。
比较可行的就是卖给眼前这些做蔬菜批发生意的,经由他们,再卖给菜贩子,进入菜市场。
如今这些批发商卖出去的价格只有三五毛,他们的进货价,充其量就在两三毛钱左右,这个价格,在长坝的地头收购都嫌低,再千里迢迢运到锦城,不但赚不到,可能还要贴钱。
李辰逐一拜访这些批发商,得到的价格都差不多,他们最多愿意以每斤两毛的价格收购,这是运抵价。
这个价钱,对于长坝来说,根本就不实际。
“大兄弟,我们省的江堰等地,今年土豆也丰收,都消化不掉,你们那边千里迢迢,运过来也不划算。”
李辰点了点头,又打听了一些市场情况,才离开批发市场。
回到酒店,陈旭东与许仪华都还没有回来,李辰给他们打电话,问了问情况,菜市场零卖的土豆在每斤一块到一块五,大超市里卖一块,或者九毛九,社区超市、便利店卖到一块二、一块五。
许仪华感觉比较乐观:“如果卖给超市八毛钱一斤,减掉路费,农民的土豆也能卖上五毛一斤吧?”
五毛一斤,对长坝的农民来说,不但可以保本,还能赚一点。
许仪华是搞文字工作的,不会算经济账,陈旭东就比较忧心:“小李,情况不是太好,菜贩子的毛利一般都比较高,一斤菜卖一块钱,进价最多五毛,我们将土豆运过来,每斤的运费就得五毛,五毛钱卖出去,还有什么必要?”
“好了,你先回来,我们再一起商量!”挂掉电话,李辰不由对着打开的笔记本开始发呆,土豆行情这么差,要怎么才能将土豆卖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