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汉风雄烈
    遥远的距离阻碍了中原商队与罗斯的联系,中国的各类货物被输送到罗斯来的,十分之稀少。


    第1023章


    看你是借是不借?


    “三郎,去给爹把报纸拿来。”齐鲁登州城内的一处两进的四合院子内,一名头发已有些花白的中年人伸起腰来,右手捶了捶过度劳损的腰肌后,略有些慵散地说道。


    他脚边放着一躺椅,触手可及出就有一小茶几,上面搁了一壶清茶,还有一副眼镜——当年中原之地只有高官显贵才能拥有的一副眼镜,现如今已经在民间普及开也。


    随着陆齐对塞北草原的征服,北地大量的天然碱流入中原来,陆齐的玻璃制造业自是水涨船高,更上一层楼,而眼镜这类物件,就和那早年的玻璃器皿、玻璃镜一样,价格一落再落,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中。


    大量廉价而质高的天然碱还影响到了造纸、纺织、制革等化工行业,那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所谓的天然碱就是天然苏打,不仅在玻璃制造上,还可用于肥皂和去污制造、纸浆和造纸等造纸业,及皮革的处理方面。陆谦就记得后世中原南阳的桐柏,蕴藏着大量的天然碱。早早就使人去勘探了,结果忙碌了三年余,始终没有找到天然碱矿。后世大名鼎鼎的吴城碱矿与安棚碱矿,至今是渺渺无踪影。那可是世界上仅有的四大古天然碱矿之二啊。但叫人意外的是,勘探队在桐柏奔波探寻,天然碱没找到,却寻到了一大型露天金矿,及一超大富银矿。


    这到让陆谦脑海中沉寂了很久的记忆有些泛起,桐柏似乎是一个矿产物资非常丰富的地方,不,是整个南阳盆地都如此。


    因为对桐柏的天然碱矿只是闻其名不知其详,且又有了塞北的天然碱来代替,加之金银矿的被发现,那失落感几乎微乎其微。


    此话略过。就看很快,一名十三四岁的小伙子从屋里蹿了出来,他左手拿了个肉馒头在啃,右手捏了一摞报纸,到了父亲面前很轻率的把报纸投到茶几上,结果哗哗啦散了一地。


    中年人立刻用严厉的目光瞪了过去,说道:“混账东西,这是报纸不是厕所的草纸,这般不知好坏,读书都读进狗肚子里了?”在如今时代里,老辈人物对于报纸的尊敬度还是很高的。报纸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与书籍很有相似处。但年轻一辈呢?就像眼下的这小子。从他记事之日起,报纸就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触手可得的东西。而且二三十年的发展,现如今的中国本土,报纸遍地,各省州县都有报纸,会认为它‘珍贵’才有的鬼。


    中年人一一将散落的报纸捡了起来,拍打去上头的尘土,放在茶几上,这才重回躺回椅子上,拿起一份来细细翻看。


    小伙子则撇了撇嘴,转身回厢房去了。


    作为一名捕鲸船队的老兵,退役后的中年人并没坐吃山空,而是一边将资金并购了土地【使用权】,种植棉花、大豆、烟叶等经济作物,另一边把资金投入到了股市中。虽然他的本钱很少,可这些年陆齐各处的股票就很少又见跌落的,赶上了牛市,猪都能飞。年年有分红,多支股票加在一块,资本和收益之丰富让他不逊那几个在退伍后下到商海里拼搏的战友。


    而作为登州城内的富裕阶级,看报纸也是中年人长久以来的习惯了。这是他早年在捕鲸船队时养成的习惯,因为军中的教习天天都会带着他们看报纸。后来习惯成自然。


    何况这些报纸不仅意味着见闻趣谈,更意味着财富。


    就像他曾经投资的海州磷矿,那就是通过报纸才弄明白了磷矿的意义是什么,从而早早的投入去一笔资金。虽然对比整个磷矿的投入基金只是九牛一毛,但三百块银元也让他拿到了三十股票据。现如今才三年的时间,昔日的三百块银元已经变成了上千资本,更年年都有分红,积累来也有小五百块。


    一年翻一倍还多,这般的好生意就来自报纸啊。


    所以,他的身价一点也不比那几个凑钱投入商界中拼搏的昔日战友要差。在这登州城内,属于绝对的富裕阶层。


    时间一晃就到了半晌午。中年人起身回屋,换了一身体面的衣服,家中的仆人则已经为他备好了马,是的,马,而不是马车。


    齐鲁是陆齐的发祥地,也是现今时候中土各行省中参军积极性最高的一省。在这里,以中年人退伍兵的身份和现今的岁数,出入若乘坐马车,那是会被他的朋友亲戚笑话的。


    等到中午时候,中年人归来,女主人早已经备好了饭菜。


    午餐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齐鲁小有资产阶层的生活水平,一盘白面馒头,两荤两素,外带一锅炖的发白的鱼汤,再加一壶烧酒,非常不错了。


    登州之地近海,水汽湿重,尤其是中年人这种水军里混迹过的退伍兵,饮用烧酒可活血通脉,驱寒祛湿,老早就离不得了。就像他们对鲸肉和海鲜的依赖性一样。


    而至于粮食,国内的粮价都已经稳定了多少年,无论是灾害还是丰收,始终保持一大致不差的价格。


    陆谦很羡慕英国人杰文斯的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现在的陆齐真的可以与当年的大英帝国比肩了,而且论统治基础之稳固,更是甩约翰牛三条街。


    约翰牛牛逼的时候的确是世界霸主,然后他们的霸权是建立在无人敢挑衅大英帝国的基础上的。可陆谦的大齐帝国呢?那是真正的要统治世界了。


    偌大的美洲是陆家皇室的自留地,广袤但干旱的澳洲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牧场,南洋、日本、印度,帝国的粮仓、林场、金银矿和香料基地,中国的统治力自然能在今后的时间里稳固下来,这个地球的历史将会与原时空变得全然不同。


    午饭后,小伙子受不了老爹的‘不争气’之注视,拿着借读卡跑去了就近的图书馆消遣。而中年人则在饭后拿出一袋烟丝,抽了几口解解乏。


    烟草,这已经是在中土越发普及的一种“修仙模式”了。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高昂的利润是百姓们热衷种植的最根本出发点。


    直到临近傍晚,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孩成群结队放学了。登州乃是府城,不止有男校,更有一所女校,中年人最好的女儿就是其中的学生。


    学校有专属的公共马车,将走读的小女生一一送回家里。很是方便,也很安全。


    “爹,爹,我听有消息说今年贫困人口标准又提高了一大截……”


    小伙子回到家,对笑脸相迎的妹妹一点头,就急匆匆向着老爹大叫道。


    就看中年人脸色果然一变,人都不由得站了起来,“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是白栎!”小伙子张口就道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却是叫中年人的脸色更见沉重。因为他知道这白栎是谁。白家子弟,放在整个天下,甚至是陆齐都不算甚大人物,但白家在登州境内可是有一席之地的。


    “还要提高,朝廷莫不是要把人都迁出去?”女主人恼道。


    “妇人之见。陛下远征天方,扫荡罗斯,天下四海归心,八荒一统,乃古今三千年未有之大功业。”


    “迁移百姓,分封诸子为帝国之藩篱,此功在千秋之事。”中年人狠是瞪了婆娘一眼,皇帝老子的儿子不也移民了么,况乎是底下的草头百姓?“移民局纵然凶狠,亦也是为长久计。横竖我家中略有资产,大郎虽已成年,亦无须忧心。”


    “咱家不用忧心,咱家的亲戚要忧心。一遭事起,一个个伸手借钱,我倒要看你是借是不借……”


    第1024章


    蚂蚁拗不过巨龙


    改变了历史的中国人就犹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皎洁的光芒遮盖住了整整一个世界。


    一发而不可收拾的陆齐王朝,在地球上建立起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广袤、庞大的帝国。


    无论是后世的哪个国家,什么民族,他们全都要承认这个辉煌的不可思议的帝国的强大和宏伟。可如此辉煌的帝国,掀开那光鲜亮丽的外表,华丽之下却也遮盖了太多的丑恶和痛苦。


    前者被陆齐的无敌大军赋予了世界上一个个其他的国家,后者在被陆齐洒向全世界的同时,也一样捎带上了他们自己。


    例如,今后千百年中持续不断的‘寻根问祖’热,那就是来自这一时期的产物。


    而作为一个非权力部门,移民局以其恶劣到极致的坏名声名垂青史数百年,被几百年中数以千万计的人唾骂,那也是中国史书所未见的。


    陆齐帝国的辉煌掩盖了太多其他的东西。


    就像那移民局,那就是陆谦向外移民的一败手套——为了尽可能的扩张,并夯实藩国、属国的根基,那就需要一茬茬的移民嘛。但改制之后的中国哪里又有那么多的移民呢?


    就算一开始穷人还较多,经过南洋各处的稀释后还能剩下多少?等到他的儿子成年时候,国内的穷人还能有多少,愿意对外移民的人又能有多少?


    大家都有吃的有喝的,饿不死,冻不死,鬼才愿意背井离乡哦。


    所以,他很需要一个‘工具’,来一茬茬如割韭菜一样的收割果实。而那就是移民局!


    须知道,当人的最基本生活保障得到了满足之后,人口发展是很快速的。至少在中国是如此!看看历史上吃糠喝稀的康麻子盛世,看看兔子建国后的人口增长速度……


    千万别小瞧了中国人的繁育能力。


    现如今的中国本土人口,可不是姆斯季斯拉娃·弗拉基米罗芙娜那对母女所认为的一万万人,而是一万万三千万犹多。这还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汉土。


    移民局就是建立在如此庞大的一个人口基数之上。所以,他们稍微的动了动标准型,可就能收割去好大一批‘人头’的。


    现在陆皇帝的亲儿子封建国家了,至少需要大批的移民去填补空白,中土各省州县人等都很理解贫困线上调的事情,就像兔子搞计划生育的时候也被很多老百姓所理解一样。但理解归理解,事情真正落到他们身上的时候,一个个就咬牙切齿了。


    当贫困线普遍上调的结论在北地各行省都被确立之后,其所产生的影响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也已经显露出了作用。


    就以前文出现过的刘大海一家为例,一年一年流逝,当初十二三岁的少年,现在已经成家立业多时,儿女都有三个了。刘家也早早的一分为三,三兄弟各立门户也。


    因为谁也不想带累赘不是?


    金陵是天子脚下,此地的贫困线本就很高,一大家人若都记在一个户口本上,一遭收入不够,倒霉遭遇的可就是一户口本。


    所以啊,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儿子儿孙年岁一到就各立门户的现象就越普遍。


    移民局还有限制宗族势力发展的神奇作用,这可是一大意外之喜,是陆谦之前想都没有想到的‘无心插柳柳成荫’。


    ——行,你不分家不是?你还抱着宗族不撒手不是?今年俺收入不够,您看,要不要支持俺俩钱?


    支持,那好,俺认这个宗族。只是年复一年的,乡村镇里头的小宗族,又有几个有资本支撑的?


    而不支持,你都不支持了,俺还认个毛线啊?


    总之,很给人一意外惊喜。


    刘家就是这样。刘老汉虽然还健在,但三兄弟却早就已经分家。老大刘大江早年从军,退伍后分到了北方做警长,那人实质上都是外乡人了。


    老二刘大山是个憨厚的本分人,老三刘大海则自小就吃不得苦,爱刁滑偷懒,如只是刘大山一个人,且还能忍受,横竖是他兄弟。可他还有媳妇和孩子的。他媳妇也是有娘家的,没那丈人大舅哥的爱看自家姑爷被姑爷的兄弟给拖累死。


    刘老汉倒是可以强行不分家,但留来留去,有危险不说,还把兄弟留成了仇人——妯娌见吵嘴,一次不说,两次不提,三次、四次、五次呢?次数一多终会伤感情的。


    刘大海小的时候就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货,好逸恶劳,且好颜面,长大后也一样踏实不下。性格决定命运,那混的是不怎么样的。


    常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这次金陵贫困线提升,刘大海一下就落进红线里了。这日里刘大海家来了官府的差人,那可是了不得了。


    村子里都是乡亲父老的,刘大海的遭遇立刻就被人告诉了刘老汉。刘老汉知道后,当下拄着拐杖就飞奔去了刘大海家。让刘大山直以为自己老爹陡然年轻了十岁呢。


    刘老汉与刘大山人还没有到刘大海家,就听到刘大海院子里一片哭喊声和怒骂声传了出来。


    是的,刘大海常年是挣扎在贫困线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吃不饱穿不暖。贫困线与贫困线也是不一样的,就像迪拜的土豪们。中国能跟他们比吗?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