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荆柯守
中年管事见得了大家疑惑,淡淡说着:“我们问这些做甚?只要记住了今日来的是贵客,莫要唐突了便是。”
“小的明白了。”大家都应着。
中年管事缓和了表情,吩咐了几句,继续查看着。
傍晚很快就来临了。
赵远经出了衙门,这时丝丝下着春雨,车夫迎上来扶他上车,笑着:“老爷,您上座,回府吗?”
赵远经怔了一下,想到自己就要出了这金陵,怅然长叹一声,上去坐了,说着:“到河七号码头去!”
“是,老爷!”随着几声吆喝,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行去,后面紧紧跟着两个卫士,二十左右,面无表情,身上有配刀,只是骑马跟随着。
按照朝廷制度,有爵位的人,才可公然养有府兵,具体数字都是有规定。
但官员也有着“防阁”,按照朝廷制度,首相百人,次相八十,以此类推下去,七品官就有二个“防阁”,实际上就是卫士。
车夫是个三十左右汉子,衣裳一看就是府邸下人,手里扬着鞭子,小心翼翼驾驭着马车前进,这一路上,行走着的路人不少,一个疏忽就可能马踏到了行人,这不是昔日乱世,在这里要是马伤了人,就是马主是官员,也要吃着官司。
因此这马车行的并不算快,雨丝也不大,细雨打着油布时紧时慢,一眼看去,只见街衙巷陌满是行人,就算有雨也不见稀少。
人流攒动,商贾生意兴隆,百姓穿戴整齐,这时傍晚时分,商贾店铺挑起了灯笼,每一条商贸繁荣的街道上,都有着另一番美景。
因战事结束,金陵又恢复了十点才宵禁的制度,赵远经暗叹,金陵只享受了数年安康的城市,此时早已经完全恢复了繁荣热闹的格局。
一柱香时间,马车行到了一处街道,经过一座看起来普通的府邸时,赵远经挑起车帘一角,向外静静的望了一眼。
很快马车就行经了此地,放下布帘,赵远经靠坐在车厢里,面容上露出了一抹思索着的神情。
“陛下有何打算呢?又建了一座演武堂……”他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着。
演武堂这个词,对于赵远经来说,既有些陌生,又带着熟悉。
说熟悉是因这词并非闻所未闻,前朝也有类似的机构,说陌生就是虽名字一样,但内涵完全不同。
皇帝亲自所创,渐渐形成了体制,变成了与科举同样性质的一套机构,只是针对的是军人。
就算秘文阁的公文来往,所见得的内容,就让他很是惊讶了。
演武堂的建立,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学习战术战略的内容,使将门之术不再垄断在小部分人手中,并且使安排降将,或者调离军将时有了很好理由,让人不得不叹服一声。
而且这演武堂在之前屡次战役中,放出来的少年军官,虽未必是出色人才,但却牢牢的控制着基层,并且晋升的也在少数,这样的演武堂,能培养出多少能战惯战的年轻将领?
这些将领带兵有着一套独特的规矩,对大成皇帝忠诚相对可靠,赵远经不迂腐,对于这个机构,他一直都是赞叹。
只不过战事已结束了,虽草原和幽州,还有着一股势力未被平定,但平定对于现在大成朝来说,并非难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天下平定,解甲归田,现有一批演武堂对于大成朝已足够了,有些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时,又建了一座。
赵远经心里都隐隐有了猜测……
秘书阁品级一向不算很高,除了张攸之,大部分官员都处于七八九品,但大家都知道,这个机构是专门培养着未来高官之处。
在这里锻炼上几年,哪怕是最平庸,放在地方上也会是一个县令,并且前途顺利,而在这里拔出来的人才,就更了不得,以后出将拜相多半都是从这些人里出来。
哪怕是品级比秘书阁官员高也会十分客气,谁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多年后,有高官做了自己的敌人。
可是这种“小内阁”,终不是能久留之地,赵远经在秘书阁内有一年半,官位到了正七品,已接到了吏部的命令,下放去当一个县令。
虽是平调,能被外派的秘书阁官员,任期后无不立刻得到提拔,这次调任县令,让赵远经在惆怅之余,又有些高兴。
算了,自己都调离秘文阁了,这些演武堂的事,用不着自己操心了,自己要想的是以后到了一县,怎么样治理一方。
正在想着这些时,只觉得车厢一晃,马车停了下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说着:“老爷,到了。”
跟在赵远经马车的两个卫士都停了下来,其中一人翻身下马,立刻走到马车里打开了门,赵远经这时从马车上下来,被这人扶着,双脚落到地面上。
这时天有些黑下来,雨丝还在下着,赵远经环顾四周,发现在不远处的河面上,停着一艘画舫。
画舫很是雅致,此时有着灯笼在外面点起来,在水面上很是好看。
“老爷,人应是来了不少,那里停着七八辆马车呢!小的方才过去问了,其中便是有着秦先生他们府里的人。”
又有个亲兵这时过来,刚才他前去了一下,现在在赵远经面前说着。
赵远经朝他所指的方向看了看,的确空地上停着不少马车,还有着仆人在看管着。
这次下放地方为县令,秘文阁的同僚自然要宴会送行,不仅仅这样,还有别的衙门的官员,以及几个商人。
“既他们在,眼前的画舫,应是了,前去再问一问吧!”赵远经说着。
立刻有一人应诺,过去询问,一人站在赵远经左右四处巡看着。
话说,朝廷派遣着“防阁”(卫士),最重要的责任当然是保护官员的安全,但也是光明正大的监督。
七品才有着专门的亲兵派遣,并且随官品上升而加派,并且每到一省,都会新派,人员是流动性。
但是对秘文阁出身的人来说,这二个亲兵就是固定,无论他去哪里,当到什么官,这两人就始终追随。
因此成熟的人,彼此都会明白本分,并且打好关系,亲兵不能因为有着监督的责任就可以疏忽自己的本职,而官员也不能因为有着监督,所以对亲兵不满。
这是一种很默契的相互关系。
第三百二十六章
消息(下)
赵远经站在原地,鼻子一闻,只觉得这里的空气透着一股清洗,早就在马车里闷了一会,此时觉得胸中畅快了几分。
这样一来,连眼前的景色也在他眼里好看了些。
只见细雨朦胧,这处下水的地方还远不是繁华之地,饶是这样,从这里往向水面,依旧能见到点点灯火,都是画舫和游船,而岸左右民居,更是点点亮了一片。
正等着,画舫已有人迎过来了。
“哎哟,赵大人,让您久等了,快随小的上船吧!秦大人他们都到了!”来人身材中等,肤白细目,一张嘴,声音更带着磁性,颇为悦耳,让人一听,就易生好感,他朝着赵远经行了一礼,笑着说着。
听闻人都已到了,赵远经带着两个亲兵随着此人走向岸边,还不等上着画舫,画舫上已到的人已是朝他迎下来。
“赵兄,这次你可是来迟了,要先罚酒三杯才成!”
“是极是极,赵兄可是让我好等,定要罚酒三杯才成!”这个官员叫纪成,身材魁梧,四方脸,看起来更似武将,实际上是秘文阁八品官。
赵远经忙歉然的说着:“本是打算早来,可是交割职司,有事拖延了,让几位久等,赵某一会定会自罚三杯!”
说话间,这几人上了画舫,赵府的马车停在岸上,由车夫守着,别的马车也差不多。
赵远经一登上画舫,看见要来的人都来齐了,一起拱手为礼,不由有些苦笑,看来今日罚酒三杯都可能不成了。
虽说这次是平调,知道些的人都晓得,赵远经前途无量。
不过此去外地做县令,没有三年,是回不来,故在临行前朋友同僚都赶来和他聚上一聚,话一话离别之情。
他来的不算迟,却是落在了最后,这罚酒是绝少不了。
“嗯,赵兄你来晚了,要罚三杯!”果一上了画舫,就被罚了。
赵远经神采奕奕,沉稳从容,笑着:“我的确要罚,来!”
说着,就接住盘子,毫无矫作之态,用手举杯,就是一饮一干而尽,又举起一杯,顷刻之间三杯就下去。
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暗暗佩服,说着:“好!”
这些人都是官员,此前来又是为赵远经庆贺,当是适可而止,见赵远经自罚三杯后,就笑着迎着入座,并且将话题引开了。
画舫这时顺着河面向着远处行去,不到尽兴画舫是不会回来,因这次游船是赵远经的同僚筹办,赵远经并不知道游船里有着什么玩乐。
此时画舫内有着七八个侍女,跪坐在一旁,谁酒杯空了,会有侍女过来素手斟上。
这些少女年龄在十五六岁,身着春衫,发髻简单疏着,娥眉淡扫,明眸皓齿,可以说是姿色天成。
哪怕是她们低低怯怯的声音,也带着清澈韵味。
有着这些侍女斟酒,画舫内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赵兄,此次你前往担任县令,却是最关键的地方官资历,必满三年才会调任,三年内我们不能相见,实是有些舍不得,不过以赵兄才学,此番赶去任地,定能将那里治理得一派繁荣……”
“秦兄太过抬举了,我初次外调,对地方官并无经验,到时只有尽力而为,上报陛下,下治黎民……”
月光下,画舫在河面上缓缓行着,这时河面上不止是一艘画舫游船,上百条船慢慢开着,两岸有着灯火亮着,画舫上又挑着灯笼,整个河面望过去,星星点点,与夜空交响呼应。
夜里无风,河面不起着波澜,清澈的河水只有在画舫经过时,才会有着浪花翻起,接着消逝下去。
距离赵远经所乘画舫有着一段距离河面上,此时又缓缓的行来一艘船,不过要小了一些,看起来并不特别。
在这艘小船上,有着几个侍女,正在眺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