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第十个名字
温家祖孙三代人口不少,但都不下海捕鱼,专门以造船、修船为生,而且只给疍家人造船修船,外人不管。整个海南岛的疍家人里,只有四五家会造船修船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温家是其中最棒的。他家造的连排船坚固、稳当、不漏水。不过他家造的连排船也最贵,要价500贯,全部用山上的油椎木制成,保养得当的话,用上几十年没问题,不能出远海的时候,还可以停在岸边当房子用。一个海南岛的疍家男人,结婚时候买一艘温家制造的连排船,这一辈子就算拿下了,比尼玛后世里那些用水泥钢筋建造的商品房还合算。
黄家和温家也是世交,这一代虽然没有联姻,但上一代有着亲戚关系。其实疍家人近亲结婚的现象很严重,因为大宋官府不许他们和其它民族联姻,他们就只能嫁娶疍家人,这个年代交通又不方便,能相隔百十里的走动就算不近了。也正是因为有了黄海这层关系,温家的老阿爷才勉强同意让自己的小儿子陪着洪涛一起瞎折腾。如果是外人来了,别说一起造船了,就连你多看几眼也不成,交完定钱就等着取船吧,怎么造的你别管,也别看。这门手艺是人家祖辈依仗的活路,让你偷学去了,人家不都饿死啦!
温家小儿子叫温七,他排行第七,就叫温七,他阿爷叫温二,听着和哥俩一样,于是就加了一个老字,叫温老二。宋朝人里,没有文化,不太识字的人家,大多数都用排行当名字,所以一上街你能遇上一大堆王小三、李小四的,不熟悉的人都分不清谁是谁。
温七上面还有2个哥哥2个姐姐,那他咋排行第七呢,很简单,还有两个姐姐被溺死了,家里养不起这么多女孩子!中国自古以来,就重男轻女,这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只有男孩子多才能有更多劳动力,养女孩子,到了十多岁就得准备嫁妆,嫁到别人家就是人家的人了,亏本。所以很多贫困的地区,不光是疍人,陆地上的人也一样,女孩子生多了,养不活,干脆也就别让她到世间来受罪,直接用水溺死完事儿。
可能有人说这些父母太残忍、太冷血,如果要是他或者她,肯定吃糠咽菜也要把孩子养大。这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在他或者她的眼中,吃糠咽菜可能就是最苦了,但是对这个年代的很多人来说,吃糠咽菜已经算幸福生活了。到了清代的时候,很多中国农村的人民一天才只能吃两顿饭,一顿稀饭、一顿干饭,没有任何副食,还全是小米。这样的人家就算温饱,还有很多人连一天两顿都吃不上,你再让他们养好几个女孩子,长大了还得给准备嫁妆,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那又有人说了,养不起就别生啊,生了就要负责任!这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古代中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6、7点钟之后,没电视、电脑可以消遣,收音机、报纸也没有,肚子里没食物,更不能去公园跳广场舞,只能在床上造小人玩了,否则吃饱了睡,睡足了干活,然后再睡,和动物何异?那时候又没计划生育手段,怀了就得生啊,而且不生咋来的男孩呢?你总不能让宋朝孕妇去照一照B超,是男孩就留着,是女孩就去大铁棍子医院找捅主任吧。
温七的实际年龄只有23岁,但看上去就和快40的差不多,为啥?少白头了,一脑袋花白头发,还是长发。洪涛觉得很有范儿,如果披散开,再用各种牛X洗发液洗一洗,吹出造型来,比周星驰那一头花白头发文艺多了。洪涛看着他有意思,他也看着洪涛有意思,估计他也没见过这么高还留着一个寸头的疍家人,说话音调还那么怪,还听不懂疍家话,得让黄海当翻译。
“你要造什么样的船,我先出个样子……”温七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洪涛和黄海进了沙滩上的一个竹楼里,这里没有房间隔断,连墙壁都是半截的,四周堆着、挂着不少工具,合算不是住人用的,而是公棚。到了这个公棚,温七通过黄海告诉洪涛,他要知道洪涛造船的形制。
“你有没有图纸?就是以前造船的图纸,我看看成不?”洪涛那会画造船图纸啊,他只能简单的画个样子,还不能保证比例尺准确,所以他打算借鉴一下,如果有差不多的样子,那就在原有基础上改改呗,多省事。
“这些都是样子!”温七倒是痛快,丝毫没顾忌技术外泄,转身掀开一块破帆布,露出了下面的一排东西。
“啊!模型啊?你们靠这个造船?”洪涛看了一眼,然后就明白了,合算温家造船没图纸,而是用模型代替。这些模型都是他们按照成品船的比例尺缩小的,其中的数据只有他们脑子里明白,别人即使把这个模型拿走也没用,不知道那些关键数据,龙骨用多大、肋条用多粗都是问题,用大用小了这条船都造不出来。
借鉴不了人家的图纸咋办?洪涛也有办法,不就是做船模嘛,算个屁,老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能做航母模型了。来吧,不靠嘴说,咱给你们露两把刷子!当下,洪涛和温七拿上制作模型的小工具,就开始在公棚里干上了。温七虽然不会说汉话,但是他能听懂很多,洪涛只需要和他说好,用多宽、多长、多厚的板子、木条,他那双巧手就会用几把宽窄不同的刻刀把那些质地很软的桐木修刻出来,洪涛只管拼装就可以,配合得还挺默契,这就叫高手之间的心有灵犀。
第四十九章
造新船
只用了一天时间,洪涛和温七一起,就把他想要建造的船只模型给做了出来,很漂亮、很轻盈,也很让温七挠头。因为他从来没弄过这种比例的船只,只好抱着模型去找他阿爷询问。
“为何要在船底加上一片竖立的木头?”手艺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同样的手艺好奇,无比好奇!如果不搞懂了,他就吃不香睡不着。温老二原本并看不上洪涛这个外乡仔,也不打算插手洪涛造船的事情,让自己小儿子去帮手,已经算是给了黄海天大的面子。可是当他看到这个模型之后没一会儿,老人家就把之前的想法改了,这艘怪模怪样的小船让他觉得既合理又不合理,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不问清楚了就不踏实。
“这是我们家乡的船型,适合去远海航行,为什么我也不清楚。”这个温家到底是什么状况,最终能不能拉到自己的利益集团里来,现在还不清楚,洪涛不会明言相告的。这种叫做稳定板的东西是有比例和重量限制的,如果不知道明确比例,就算安上了也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说不定还是个累赘,所以洪涛不怕别人模仿。在这一点上来说,和温家用模型船当图纸的原理很像,随便看,不怕模仿!
“此种木板必须是百年大木,很金贵的,用在此种小船上糟蹋了!”黄海又把温老二的意思转达了过来。
“不怕,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洪涛觉得这个温老二在和自己耍心眼,不告诉他稳定板的数据就拿价格来压自己,哥们有钱啦!一百多贯呢!有了滚钩、地笼和蟹笼,钱还会源源不断的涌来,造不起40英尺长的大船,做个20英尺的小船还不成?
“涛伢子,温伯说了,这艘船船体太薄了,隔断板就得密致,还要用上好的油椎木来做,需要70贯钱!”黄海和温老二絮叨了半天,最终给了洪涛一个报价。
“黄伯,他会不会坑咱们?”洪涛觉得70贯是有点多,疍家那种摇橹的小木船也有四五米长,才30贯左右。自己这艘船也就六米多长,除了龙骨、稳定板、桅杆要求比较高之外,并不用什么大料,怎么造价就翻了一倍啊。
“不会,温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一分钱一分货!他说你的船用料越薄就越需要好木料。你看他岸上堆的那些木头了嘛,有些都是他阿爷年轻时候从山里黎民哪儿买来的,要放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好用。大料更是稀少,所以价格会贵一些,要不还是造两艘尖头船吧。”黄海倒是挺信任温家的,不过他也对这个价格有点呲牙。70贯钱啊,能买30多石大米了,够一个成年人吃十年的。
“先造一艘试试,如果成功了,我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好过,相信我!”这70贯钱并不是洪涛一个人的,合作社嘛,大家都有股份,不能他一个人说了算。
“涛伢子,你这么说就让我这张老脸没地方放了,这些钱都是你挣来的,你说咋花就咋花!”黄海生怕洪涛烦了,赶紧表了态,虽然70贯钱不少,但和洪涛这个人比起来,他还是能算出轻重的。
定好了价格和模型,就该选合适的木料开始建造了,温老二说是要用油椎木,洪涛也不清楚这个油椎木是啥玩意,反正他是没听说过,那些木材还都是在岸边堆放了好几年的老木头,连树叶都没有,辨认都无法辨认。不过温老二说了,上等的油椎木不变形、耐腐蚀,是非常好的造船材料,那洪涛也就放心了,每天就跟着黄七在木料堆里忙活。他虽然不会木匠活,但搬来挪去的是把好手,身子骨壮实啊。
“黄伯,您回去把那个大秦国的家伙接过来,我帮他出的赎金,他就该帮我干活儿,天经地义!他也不会打渔,放家里不方便。”搬了一天木头,洪涛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奴隶呢,不用白不用啊!
于是,振州港西边这个沙滩上就热闹了起来,一个汉人、一个大秦人、几个疍家人从早忙到晚,除了疍家话、汉话之外,时不时还能传来几声叽里咕噜的古拉丁文和古德语。惹得附近的疍家孩子没事儿就跑到这里来看西洋景,顺便评论一下洪涛后背上那个大老鼠脑袋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能纹的如此精美,那些线条是用何种颜料涂上去的,为何色彩如此鲜艳。
这根龙骨恐怕是温老二和温七兄弟几个做得最辛苦的一根龙骨了,它不是条状的,而是一个两头尖、中间突出的板状,猛一看有点像切肉的菜刀。六片隔板都嵌在这根龙骨的上面,两头不光要弯曲起来,还要向内有一个略微收缩的弧度。就为了这个摸样,洪涛不得不又给温老二加了十贯钱,因为这么弄隔断板太费工夫,需要把这些木料用蒸汽蒸过之后拿木楔子固定,一点一点的弯曲过来,六七天才能成型。
整整25天,这根龙骨才把隔断板上完,到了敷副龙骨的时候,洪涛又出幺蛾子了,他非要在两侧水线的位置再用两根通长的副龙骨,还得突出船体一扎宽。温老二瞪着通红的眼睛又和洪涛通过黄海翻译吵了一顿,还亲自坐着小船去振州港里看了一圈,这才勉强同意洪涛的主意,安上了这两根怪模怪样的副龙骨。
这到不是洪涛突发奇想,这玩意叫减摇龙骨,也叫梗水木,其实在大宋已经开始使用了,罗有德那艘大鸟船上就有,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船只侧摆,增加稳定性。别小看突出来这一扎宽的木边儿,实际作用非常明显,后世的很多船只也在使用这种技术。可能目前这种技术应用得还不特别广泛,像温老二这样的私人小作坊还没学到,一般的高新技术应该都在大宋朝的国营造船厂里,那里的工匠全是从全国抽调的,不光有南方船匠,还有北方登州那边的船匠,融会贯通之后,就容易发明出新技术来。
第五十章
技术融合
要说在这个年代当造船匠可真不容易,光会木工还不够,你还得会铁匠活儿,造船所用的那些金属连接件,全得自己一锤一锤凿出来,洪涛轮着大锤当了半天小工,就觉得这80贯钱花的真不冤,温家挣这份钱也真不轻松。
当这艘小船的最后一根桅杆支索被固定好,时间已经到了农历的7月底,算起来洪涛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快三个月了,其中多一半的时间他都泡在温家这家临时船厂里当小工。现在看上去,洪涛更像一个疍家男人,原本还不算特别黑的皮肤已经晒得黑又亮,手上脚上都是一层茧子,为啥脚上还长茧子呢?因为没鞋可穿。洪涛也不是没想过要去买双鞋,可是一双麻鞋鞋买来了,穿着也挺舒服,结果没穿三天,就咧嘴了,这时候的布鞋都是缝制的,禁不住他整天高强度的劳动,怪不得码头上那些搬运工都是赤脚呢,不是人家傻不知道穿鞋,而是穿不起,太费!
船只的主体建造完毕,但还不能下水,温七兄弟还得用贝壳烧过之后研磨出来的细粉,拌上麻丝和桐油,把每一道细缝都塞满,塞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再往船体外面刷上四五遍生漆,这才算完活儿,可以交船了。
这么一折腾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不过洪涛也没闲着,他现在已经不给温家当小工了,而是跟着黄海去了一趟山里,找到黎家寨子,花了十贯钱,订做了两套、六张厚黎布风帆。这次不用再拿回来让疍家妇女缝制,直接让黎家女人按照自己的要求缝好,拿过来就是成品。之所以这么贵,完全是那两张球帆造成的,一张球帆几乎就是主帆和前三角帆面积的总和。
温家帮自己的小船舾装,黎族寨子里帮自己缝制风帆,洪涛自己拉着温七又开始捣鼓起一堆硬木疙瘩来,每天不是刮就是钻,很快就弄出来十几个大小不同,上面有窟窿有凹槽的玩意来,看着和小香瓜似的。
“这也是船上用的?”这回不光黄海不认识,连温老二也是一脸的迷茫。
“嘿嘿嘿……您几位就等着瞧好吧,这叫单眼滑车、这叫三眼滑车、这叫节孔板。有了它们,我一个人就能把帆船开得飞快,哈哈哈哈哈……”洪涛看着那些被温七磨得溜光水滑的硬木疙瘩,心里很得意。虽然这个年代造不出绞车和绞盘来,但是用这些简陋的滑车也能代替,当年自己的航海课还是真没白上,艺不压身啊,谁知道哪个学问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
八月十五这天,振州的百姓们都在忙着准备晚上的灯会以及拜月神、潮神活动,就连到此地中转停靠的商船上的活计也都换了新衣服,准备过节。按照大宋的习惯,过节这几天应该去街上买几朵花插在衣领和脑袋上,然后逛一逛瓦舍,看看杂耍。大宋的节日比较多,各种名目的放假,中秋节休息三天,谁都不许上班,唯一的节目就是吃喝玩乐赌,不到天亮不罢休。就算是小门小户不太富裕的人家,也得换件干净衣服,然后做一顿拨鱼儿吃。
没错,宋朝人在中秋节并不怎么重视吃月饼,他们在中秋节吃的是蝌蚪粉。就是用面粉或者藕粉和成面糊,然后放到一个漏勺里去,下面是滚开的热水,一边漏一边抖落,让漏下去的粉团均匀一些。掉在滚水里的粉团瞬间就凝固住了,一头大来一头细,很像是小蝌蚪,就叫蛤蟆蝌蚪,或者蝌蚪粉。
把蝌蚪粉捞上来,葱姜蒜、香油、醋啥的一调配,呼噜呼噜就下肚了,懒点的人都不用嚼。后世里北方也有类似的面食,北京叫拨鱼儿,做法和摸样都和宋代差不多。
洪涛却没心思去捣鼓什么吃的东西,他的第一艘仿现代木帆船就要出航了,虽然看外表有八分相似,但它到了海里性能如何,洪涛还真不太敢下定论。现代帆船之所以跑得快、适航性强,多一半是取决于现代的材料技术,船体轻、帆轻、帆面积大,现在这艘纯木制帆船,船体比后世的玻璃钢帆船重了快一倍,帆面积也略小,能不能跑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嘛。不光洪涛这样想,温老二和他那几个儿子也有点跃跃欲试,每天听洪涛在他们耳边吹牛如何如何是船只设计师已经成了惯例,哪天不说就等于没活着,已经把众人都听烦了。合算设计师就是个口贩子啊?连弯船板这么简单的活儿都不会干,还好意思说是啥设计师?现在正好让大家看看,你到底是设计师还是吹牛皮的!
一同前来观看启航仪式的还有泊福他们,这艘船耗费了整整一百贯钱,不光泊福心疼得好几天没吃好饭,就连洪涛的干阿爷陈名恩也着急上火的把牙弄肿了。疍家人挣点钱多难啊,刚攒了不到150贯,一下子就让洪涛花出去三分之二,搁谁谁不着急?
另外还有两位贵客,就是罗有德和那个罗大财。自从洪涛离开振州港之后,基本就没怎么回去过,整天忙着造船,都快把罗有德这个人给忘了。幸好陈名恩还隔三差五的去那座振海楼里送海鲜,罗有德就通过酒楼掌柜的打听洪涛的去向。当听说他在自己造船时,立刻就想来看看,只是因为造船的是疍家人,他才忍住了这个好奇心。
前几天他又托陈名恩给洪涛带话儿,说是要邀请洪涛参加晚上的灯会,洪涛是盛情难却啊。说起来自己啥也没给过人家,还占了人家便宜,老这么爱答不理的也不太礼貌,至于晚上去不去灯会,洪涛还没拿定主意。他此时全部心思都放在这条船上了,不过他邀请罗有德先来参加自己的新船启航仪式,船都造完了,也就不存在秘密不秘密的问题,温家人也不能反对。
第五十一章
竞速赛
“罗兄!抱歉抱歉,这两个多月我真是走不开,做为补偿,我邀请罗兄当我船上的第一位客人可好?”罗有德是坐着一艘细长的车船来的,就是两边各有两排木轮子,靠人力踩踏转动划水的一种船只,有点像后世公园里的鸭子船,不过轮子是在船体两边,踩动轮子的人数也有点多,一边四位!
“哦,求之不得啊!洪兄家乡的船只真是独特,为何甲板上空无一物,只有一个圆盘?”罗有德也不顾新船上面的油漆味道浓重,三步两步就踩着简易码头登了上来,好奇看着这艘小船,眼睛里全是问题。
“这艘船不善载货,却善速度,这个圆盘叫舵轮,是操纵船舵用的。”洪涛向卡尔使了一个颜色,卡尔立马把跳板撤开,然后拿起一根长长的竹竿,把船撑离了码头,让船头冲着大海的方向,准备出航了。
“善速?不知洪兄这艘船有几引之速?”罗有德还是没想明白,一个大圆盘如何去控制尾舵,不过他对这个善速更加好奇。
“几引嘛,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估计、差不多应该有10节以上的速度吧,半个时辰跑40里左右。”引这个航海单位洪涛一直没闹明白,它不是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比值,每次出海都要重新测量,所以还是换算成里数告诉罗有德比较清晰。
“一个时辰80里!岂不是飞鸟了?”这次罗有德还没出声,他身边的罗大财倒先喊了起来,看哪个样子他也把洪涛当牛皮贩子了。
“试试不就知道了,这有何难?”洪涛不想和任何人争辩,船都下了海了,说这么多废话何用。
“且慢!洪兄,今日是中秋,我们不如把晚间的博戏提前一些,也好有个乐子。此去西瑁洲20里也,我用那艘车船和你这艘船做博,倘若车船快,此船就归为兄了,如此船快,车船就归洪兄如何?”罗有德伸手虚拦了一下要去掌舵的洪涛,提出一个赌局来。
“嘿!……赌了!”都说宋人好赌,吃个饭都开赌局,这回算是让洪涛开了眼了,真是逢赌不过啊!一百贯,对目前的自己来说有点多,不过洪涛对新船还是有信心的。
他先抬头看了看桅杆顶端的风向标和简易风速计,正好是南风,风力大概4级左右。罗有德所说的西瑁洲是个小岛,就在振州港的正西,如果这艘新船在4级侧风的情况下,还跑不出十节航速,要不要还真不太吃劲了。而且船已经造好,就算拆了也做不了别的,又不能运载太多货物,放在自己手里也是白瞎,不如用它去搏一搏,能赢一艘车船也不错,看它那个做工精细劲儿,卖出去也得值个百八十贯的。
“阿财,去告诉船上的人,赢了有赏,输了不罚!洪兄,那就开始吧,你先升帆!”罗有德还挺仗义,知道帆船提速慢,特意让洪涛先启航。
“卡尔!这次要是输了,你回国的计划还得拖五年,自己看着办啊!升主帆!”洪涛也不和罗有德多废话,往舵轮后面一站,拉起操帆索,用德语吼了一句。
卡尔和洪涛待了两个多月,已经熟悉了洪涛的现代德语,大体上能够互相交流。洪涛还教会了他一些操帆的知识,并答应他五年之内就能送他回国。这个身处异乡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亲、贵族、骑士老爷立马就成了洪涛忠实的仆人,让干啥干啥,绝无二话。
“吱嘎……吱嘎……吱嘎……”随着主帆越拉越高,船体和桅杆上都传来了刺耳的摩擦声,这是木料之间在不同方向的拉力作用下较劲儿呢,并不算异常,多使用几次之后,木料就会咬合紧密,只有遇到更大拉力时,才会再互相摩擦。
这艘20英尺长的小帆船在风帆的带动下,好像比疍家人那种尖头小木船还轻盈,突然抖了一下,瞬间就从静止不动的状态开始提速了。随着洪涛用操帆索一点一点把帆向调合适,提速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不能说是有推背感吧,反正站在甲板上必须扶着点东西,要不会被晃倒。
“咦……怪异的很!”罗有德虽然不是船工,但他乘坐过的帆船估计比洪涛坐过的一点都不少,如此迅捷的反应,让他不由得感叹了一声,然后扶着帆船后甲板上的木制扶手固定住身体,开始仔细观察洪涛和卡尔的动作。
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了泊珠的尖叫声,洪涛回头看了看,原来是那艘车船搅动着浪花追了上来。如果比启动速度的话,帆船永远也赶不上这种人力驱动的车船。它的爆发力很好,可惜耐久力差了些,要是把这些人换成蒸汽机,洪涛打死也不敢和它比试速度,不管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除非给自己一艘竞赛帆船。
两艘船一前一后的驶出了小港湾,短短半公里距离,车船就超过了洪涛的帆船,像一条蜈蚣,两边搅动着海水,一窜一窜的往前冲去,两艘船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长了,很快就超过了4、5个船身。
第五十二章
技术上的碾压
“不过如此耳……”站在后面的罗大财看到自家的车船跑到了第一,而且形势占优,又开始出言挤兑洪涛了。
“不妨、不妨!路还远!”罗有德显然比他这个管家要有气度的多,还在安慰洪涛。其实他现在已经有点相信洪涛会造船了,这艘小船虽然形状怪异,风帆也怪异,但确实很灵敏,不是一个不懂造船的人能随意捣鼓出来的。
“卡尔,他们俩在说咱们俩是笨蛋,你说该怎么办?”洪涛没搭理身后的两个人,而是仔细留意了一下新帆船的整体情况,感觉行驶还算平稳之后,才对卡尔用德语说着。
“他们不懂航海,我们还有两张帆没用呢。船舱里我看过了,进水情况很正常,现在是不是可以升前三角帆了?”卡尔在他的国家就是半陆军半海军的职务,否则也不会开船带着先头部队被敌人击沉。对于洪涛的航海知识,他虽然没学到太多,却已经完全折服了。面对一个能在沙滩上随意画出地中海摸样的东方人,不服也不成啊,如果那副地图不是画在沙滩上,卡尔甚至想偷偷描下来,他觉得洪涛画得比他们国家的皇家地图还准确。
“来吧,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帆船!如果赢了,这艘船就叫卡尔号了,你是第一任船长!”洪涛忽悠这个德国傻大个比忽悠宋人狠多了,虚无缥缈的玩意一股脑扔过去,想都不用想。拉尔还就吃这一套,一听自己有升职船长的机会,立马像上了发条一般,往手心里吐了一口吐沫,拉着缆绳就是一顿猛拽,几十斤重的前三角帆让他一个人在十几秒钟之内就给拉起来了。随后又像个大猴子似的,连蹦带跳躲过横七竖八的缆绳,把三角帆熟练的固定在了前支帆索上,还不忘冲着洪涛伸出一根大拇指。
“哦,洪兄果然厉害,看来胜负难定啊!”罗有德一看又一面风帆像变戏法一样升了起来,而且很快就找到了帆向,不由自主的夸赞了洪涛一句。这句话可不是客气,在大宋的那种硬帆船上,升帆和调整帆向是很困难的,没有十几个熟练的水手协同操作,根本完不成,而固定合适的帆向更是一门技术活儿,非老船工不能。可是洪涛和卡尔两个人就把这件事儿给办了,前后也就一分钟的时间,就算这个帆不太大,但洪涛的技术表露无遗。
“扶好啊,船体要倾斜了!”洪涛又抬头看了看桅杆顶上的风向标,然后向左打了打舵轮,顺便提醒了一下罗有德和罗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