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第十个名字
“愿意……”泊珠这次没再低头,她怕再经历那种过电一样的感觉,太强烈了,受不了。
“那我以后要离开这里,去更远的地方闯荡呢?”洪涛并不是色胆包天,除了让自己享受一下之外,他还想和泊珠提前交流交流,免得以后她会后悔。
“疍家男人成家之后就可以找自己的渔场,男人去哪里女人就去哪里……”阿珠并不觉得洪涛所说的问题是问题,疍家人并没有国、家园这两个概念,连排船就是他们的家,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他们天生就是流浪的民族,海上吉普赛不是白叫的。
“那我以后给你造一条大大的连排船,比你阿爷的船大十倍,然后我们开着船去大海的另一头,去看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番人。”洪涛搂着这具热乎乎的身体,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就像当年在辛巴族营地里一样,他们淳朴得让你觉得动心眼都是很可耻的。
“带着阿爷一起去吧……他人很好,我让他以后不许说你了。”阿珠以为洪涛要带着她离开这里,有点舍不得她的家人。
“咱们都一起走,那么大的船可以装下好多人,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个单独的屋子,天天吃大米饭,还有鸡肉,不过以后一切都要听我的。”洪涛又开始画大饼了,这不是想忽悠人,而是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他总喜欢把自己的理想说出来给这些明显听不懂的人听,好像每多说一遍就离理想近了一步似的。
“叔……到鼓岛啦!让我先下网吧!我和阿爷撒过网,他们没有!”洪涛正在享受和泊珠呢呢喃喃的感觉,船头上传来一声大喊,泊蛟跃跃欲试的发出了请求。他上次跟着他阿爷泊小二出海了,没看过用地笼捕鱼的经过,对这个神奇的玩意很好奇。
“好!小蛟下第一个,小鱼小虾排队,降帆喽!”被孩子的喊声从温馨感觉中惊扰出来,洪涛深吸了一口海风,把手从阿珠衣服里抽出来,觉得自己已经有责任感了。让这些喜欢自己的人活得高兴,就是他目前的任务,人无压力轻飘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一个人什么追求都没有时,就会活得没滋没味,当肩膀上有了沉重感时,反倒浑身都是干劲儿了,要不说人都是贱骨头呢。
有了风帆和地笼这两个小玩意,出海捕鱼就不再是个精疲力尽的搏命活计了。洪涛操着帆和舵,让小船缓缓前行,孩子们排着队,把地笼从船舷边上放下去,绑好竹筒,就完成了一半任务。下面就是自由活动时间,想做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再返回沙滩去,反正又不需要人来划船。时间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最不值钱的,只要在傍晚时再来收网就完成了一天的捕鱼任务。
第二十一章
采珠郎
洪涛没驾船返回,他把孩子们全叫到船尾来,从泊珠开始,一个一个的开始教他们如何控制风帆,如何根据桅杆顶部的纱布条和帆面上的纱布条来判断风向、判断帆吃风的强度。小木船离开了下网地,围着这个小岛不停的打转儿,泊珠学一会儿,再换泊蛟,有点像后世里去驾校学车,这艘船就是教练车。
泊珠的学习能力很强,她很快就能熟练操作风帆了,只是对风帆的吃风强度还掌握不太准确,但基本不影响操作。泊蛟由于和他阿爷出过海,对驾船也不陌生,学得也很快,不过他才11岁,力量不太够,升降帆的时候还得站起来双手玩命拉升帆索。泊鱼和泊虾岁数还小,对风帆的掌握稍慢,更拉不动两条绳索,洪涛让泊蛟手把手的教他们俩,不求马上就能独立操作,能大概明白就可以。
“你喜欢珍珠吗?”折腾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孩子们都累了,洪涛干脆把船下了锚,又开始琢磨其它可以玩的东西,反正他是不能闲着。
“珍珠!阿爷不让采珠,很容易被海草缠死的!”泊珠显然明白了洪涛要干什么,赶紧把泊福又搬了出来,试图阻止洪涛去冒险。
“别担心,我下去看看,我是死不了的,你看到我后背这个大老鼠头了吗?它是我们那边的神,能保佑我平安!”洪涛才不会听别人劝,三下五除二,就把上衣和裤子都脱了,只留一条内裤,上面还绣着一个LOGO,这玩意是现代产品。
“那……那……”泊珠让洪涛这种无耻的举动弄得有点不知所措了,看又不敢盯着看,不看吧又想看,被头巾包裹着的脸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黑里透着红。
“噗通!”还没等泊珠的第三个那字说出来,洪涛就抱起船舱里的一块大石头,直接跳进了水里,像秤砣一样沉了下去,船上的几个人,全都趴在船舷上,望着海面。
洪涛会采珠吗?他会个屁!不过他会自由潜水,就是不戴任何潜水设备潜水。这玩意是他在金字塔岛时,和大蓝洞那里的潜水爱好者学的。当然了,按照他一贯的作风,也就是学个毛皮而已,大概知道怎么玩了,试过几次之后就算会了。和那些潜水爱好者比起来,他就是个棒槌,连二十米都下不去,在水底顶多憋3分钟左右就得上来。那些人里有牛X的,可以不靠任何器具顺着固定绳潜到7、80米深,一口气能憋10分钟左右,比带着氧气瓶的普通潜水者还厉害。
宋代的南海海底是什么样儿?洪涛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个年代的南海比后世的加勒比海还富饶!平缓的沙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礁石,水质非常清澈,可以看到2、30米以外,成群的小鱼在礁石之间游弋,发现了洪涛这个入侵者之后,唰的一下集体钻到了礁石缝隙里不见了,几秒钟之后又探头探脑的钻了出来,重新聚成一群。
在海底的沙地上,到处都是海星、海胆、海螺和一些不知名的海洋生物,一丛一丛的海藻在阳光的照射下,拼命做着光和作用,时不时就会放出一串气泡。几只黑褐色的海獭在这些水草中间钻来钻去,看到洪涛之后,立马就停住了游动,警惕的盯着洪涛,估计是在琢磨:我艹!又来了一只大耗子!它比咱们大,不是来抢咱们地盘的吧?
洪涛不是来找它们的,仔细观察了一下之后,确定没有大型凶猛鱼类和海蜇、海蛇之类的剧毒生物,这才开始踩水,抱着那块大石头又浮上去了。
“阿珠,把绳子扔下来,背一遍九九歌,如果我还不上来,你就拉!”玩是玩,安全问题还是要注意的。海底看着很美,却暗藏杀机,光自己小心没用,谁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还得有点安全措施。最简单的就是腰上绑上一根绳子,自己上不来了,还有人把自己拉上去。
绑好了绳子,洪涛从船帮上抱起那块大石头,使劲儿倒了几口气,又沉了下去。这次洪涛直接到了海底,踩着沙地开始寻找他的目标,那种表面带沟壑的大扇贝。什么样的贝壳里会长珍珠洪涛并不清楚,反正电影电视里演的都是从这种扇贝里采珠,那就当它是吧,反正就是玩呗,采得到采不到无所谓。
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扇贝捞上来不少,顺手还带上来一些海胆、海螺、海马,当洪涛精疲力尽时,船头上已经堆起一个小山了,那都是洪涛弄回来的战利品。
“拉我一把……”洪涛算是玩痛快了,连自己撑上船的力气都没了,还得靠阿珠和阿蛟把他拽上去。
“呀!”洪涛刚爬上船,阿珠就惊叫了一声,捂着脸转过了头。
“嘿嘿……质量有点次。”洪涛低头一看,得,内裤都跑到膝盖上去了,脸皮厚就是好,他不说他自己不要脸,非说是内裤质量不好。
“阿蛟,去把炭盆点上,我们中午就不回去吃了,叔给你们做海鲜烧烤!”套上自己的裤子,洪涛光着膀子躺在船板上,还把脑袋枕在了阿珠大腿上,开始指挥孩子们干活儿。什么珍珠不珍珠的他早忘了,经过这顿折腾,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与其费时费力跑回去吃午饭,不如就地解决。
疍家人的渔船上总会带着一个小炭盆,就是为了出海之后在海上吃午饭用的,熬点粥什么的。洪涛不打算用它熬粥,而是要做烧烤,没有铁箅子没关系,找一个最大的扇贝撬开,割下半片贝壳放到炭盆上去当饼铛,然后再把海胆、海螺、扇贝收拾好,啥作料也不用放,稍微撒点盐末儿就OK了。
原生态就是好,这里的扇贝随随便便就有五寸盘大小,有几头直径超过了七寸,海螺和小孩儿脑袋一样,海胆更是鲜美。大家围在船头上,学着洪涛的样子,把这些东西放到贝壳上加热,差不多熟了就开吃,不一会儿就把一堆海鲜吃了个干干净净。
第二十二章
朴素经济学
泊珠原本不想去船头,但是被洪涛直接拽了过去,什么尼玛女人不能坐船头,当着其他疍家人洪涛不会做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离开其他疍家人,洪涛就要慢慢去影响他们的孩子了。这些孩子过几年之后就是自己的好帮手,现在开始引导他们的思想还不晚,能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伙伴,总比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伙伴要可靠的多。
“这几颗珍珠你帮我收着,等攒够了100颗,我就给你串一个珍珠项链。”洪涛在海底折腾了一通,不光弄上来一顿午饭,还真有几颗珍珠。谈不上极品,甚至谈不上好,有几颗都不不怎么圆,但泊珠依旧用自己的头巾小心的包了起来,做为一个疍家女,比这些更好的珍珠也不稀奇,可是这几颗不同,它们是洪涛给她亲自下海采的。
“好啦,吃也吃了,日头也正午了,走,我们去收网去,小蛟,你去操帆!”习惯性的抬手看了看手腕……空空如也,再抬头看了看太阳,估摸着时间差不多,把一堆吃剩下的残渣扔到了海里。
“不是要到回去时才起网吗?”阿珠有点纳闷,这才放下去半天时间,怎么就要收网了呢。
“傻丫头!拖到傍晚,网里那么多鱼,我们几个人抬得上来吗?有多大力气干多少活儿,贪多嚼不烂啊!哈哈哈哈……”这次不光洪涛笑了,连小鱼小虾都跟着笑起来,其实他们也不明白啥时候收网有什么关系,大人笑就跟着笑呗,这个来了没几天的高个子叔叔很好玩,跟着他在一起,总有无尽的快乐。
地笼这个玩意,并不是说扔下去十个小时有十条鱼入笼,一个小时捞起来就有一条鱼,放的时间要合适。时间太短,入笼的鱼就不多,时间太多,入笼的鱼也不会增长许多,因为笼子里太挤了,外面的鱼就不会再往里钻,很多鱼都是有地盘观念的。这次提前起网的效果不太好,三个地笼都拿了上来,才勉强和上次一个地笼里的渔获持平,但是省力气多了,洪涛一个胳膊就能提上来,打开一头的绳结之后,把地笼里的渔获全抖落到中间的海水舱中,再把绳结系上,开着船挪开百十米远,重新把地笼扔下去,开始等待第二次收获。
利用下午这段空闲,洪涛开始用那个沙盆教几个孩子识字了,也包括泊珠,她在洪涛眼里也是个孩子,大孩子而已。洪涛的语文教材就是百家姓,这玩意他也背不全,只能说出前面25个,但这也足够孩子们学好几天的了,而且还有算术课等着呢,足够打发空闲时间的。等他们把加减乘除和这25个字儿学会了,洪涛还有无数的知识要教他们,比如自然课、地理课、物理课、几何课、代数课。
洪涛还要把汉语拼音和拉丁语也传授给他们,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还用不上,早晚还是有用的。洪涛也没光教别人学知识,他也有知识要和这个时代的人学习,比如语言!泊黄陈这三家人里有了陈名恩这个识字的汉人,所以他们能听懂汉话,也会讲两句,遇到了别人,还得用他们疍家人的语言交流。
当太阳西落的时候,又一艘小船挂着一张黑帆由远而近,第一面新帆做好了,被黄海照猫画虎的装在了他的小船上,然后亲自驾驶着来寻洪涛他们来了。一个外乡人带着一个女孩子和三个半大小子出去一天,中午也不回去吃饭,大人们不放心。同船的泊福又是唠唠叨叨的埋怨了一大堆话,但洪涛明白,他不是责备而是担心,这种被人牵扯的滋味对三个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对自己这个孤独的灵魂来讲,是一种很温暖、很甜蜜的慰藉,他不光不烦还很享受。
有两个大人来了,收网的事情自然由他们代劳,看着地笼里那些活蹦乱跳的鱼虾蟹,泊福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不像洪涛那样把渔获全都一股脑的倒在海水舱中,而是一只一只、一条一条的小心从笼子里把那些鱼虾蟹拿出来,该扔到海水舱里养着的才扔进去,而且鱼虾都分开放,螃蟹和海胆则被他用细麻绳麻利的把大夹子绑好,整齐的码在木盆中。他说这样才不会伤到渔获的外表,让它们能活得时间更长,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这是一个细心的老人。
“唉……福哥,咱们老啦,涛伢子带着几个孩子出来,就比我们四五条船奔忙一天的渔获还多,这是妈祖给您的福气啊,如果当初不是您把涛伢子捞回来,哪儿能天天吃上白米饭呢。等那些螃蟹笼子和滚钩做好了,我们的前舱里恐怕就养不下这么多活鱼了,到时候都死了也是可惜啊!”陈名恩和黄海一家子看着各家媳妇忙着从两条小船里往外捞鱼,一盆又一盆的倒进了连排船的前舱,又开始嘬牙花子。鱼少了发愁,多了还得发愁,这个穷人啊,就是愁苦多。
“要不我们回振州去?那里虽然鱼少,但有了涛伢子这个帆,我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在振州才不愁鱼卖不出去!”泊福对陈名恩的担心深以为然,宁远河下游那个崖城镇只不过是个百十户人家的小镇子,就算有附近的黎人,购买力依旧很弱,渔获太多根本卖不出去。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懂,眼看着好不容到手的渔获有打水漂的危险,老泊福一咬牙一跺脚,打算换牧场了。
“不成,不能去振州,那边人多嘴杂,用不了几天我们的风帆和捕鱼工具就会被别人学走,大家都能捕那么多鱼,振州也一样卖不出去的,到时候价格一降低,我们还不是白忙活了!”黄海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去的地方比泊福多,整个海南岛都快转遍了,见识多了之后头脑自然灵活,简单的道理难不住他。
第二十三章
分工合作
“没错,黄伯说的对,我们还在起步阶段,不能马上把技术传给别人。等以后我们有了更好、更高的技术,才可以把旧技术传授出去,这叫代差!只有保持住代差,我们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才能咬到最肥的一口肉吃。”洪涛觉得古代人一点儿都不傻,经济学原理他们没学过,甚至没听说过,但是他们懂。
“那咋办?”泊福虽然每天都在叨唠洪涛,但心里还是看重洪涛的意见,不看重也不成,人家就是捞鱼多。而且也不是外人,看到自己女儿那个眼神,老人就明白了,早晚这个大个子会成为自己的女婿。
“我是这么想的,咱们不是一个合作社吗?就是一家人了,算一个整体。这样的话,我们在生产中不用再分泊家、黄家、陈家,应该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脑袋想问题、有手拿东西、有脚来走路,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如果一个人有两个脑袋、四只脚、一只手那不成怪物了,您们说是不是?”洪涛对陈名恩提出的这个问题早就有计划,不过不能直接说,一定要等他们自己琢磨出来,然后再引诱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想,这就叫洗脑。
“涛伢子,有话你就说,我们疍家人不像土人一样那么多讲究,谁有本事谁就做话事人!”黄海反应最快,他已经有点明白洪涛的意思了,陈名恩和泊福还楞戳戳的没琢磨过味道呢。
“我的意思嘛,就是我们大家分工合作!有专门出海捕鱼的人,有专门运输渔获去振州出售的人,有专门在家给大家做饭、织补渔网、制作工具的人,有专门和土人联络买卖货物的人,这样就像一个人了,有头有手有脚,哪儿都不多、哪儿也都不少。”得到了黄海的支持,洪涛又把话挑明了一些。
“谁当脑袋谁当手脚呢?这个东西怎么分?”陈名恩好像明白了,不过他没吱声,只是笑眯眯的看着洪涛。泊福话密,性格最直,他没全听懂洪涛的话,不明白就要问清楚。
“我是这么打算的,我阿爷懂的汉话和汉家规矩最多,他最适合当这个对外联络的人,福伯您做事儿最认真,黄伯在疍家人里交往最广,我的表哥们都是出海的好手,嫂子们都是缝缝补补的好手,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我阿爷和福伯负责去振州卖货买货,黄伯负责去联络更多的疍家人加入咱们的合作社,人数先不要多,最好找大家都信得过的人。我和表哥们出海负责打渔,嫂子们在家负责做饭和制作工具,这样分配成不成?”既然黄海和陈名恩都默认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洪涛就不怕泊福一个人不同意了,于是就把自己的计划合盘托了出来。
“你个伢子脑子灵活,还是你和你阿爷去振州吧,我带着他们出海,下海苦啊!”泊福这回算是全明白了,他果然有意见,不过这个意见让洪涛有点意外,他并不是嫌自己分配不公,而是要照顾自己,话里话外还是不愿意自己出远海去受罪。
“福伯,我是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再苦也比您能抗。看看您的手和膝盖,刮风下雨阴天就会疼吧?就别去和大海讨生活了。您和我阿爷、黄伯操劳了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把孩子们拉扯大。现在我表哥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您们几位也该过几天舒服日子了。再说我是个外乡人,既听不太懂大家的话,又不懂这里的很多规矩,到了振州平白给我阿爷添麻烦,您说是不是?”洪涛不是不想享福,但是在宋代的贫民阶层,能享到什么福儿?还不如自己出海劳累劳累舒服呢。再说了,洪涛想出海还有另外的打算,他想试试自己在后世学到的那些航海知识管用不,能不能在宋朝活舒服喽,这些技能必须要弄明白,否则自己的计划就是镜花水月,根本无从谈起。
“好伢子!就听你的!小二、小三!以后你们俩出海的时候一定看好你们弟弟,把他弄没了,我拆了你们的排船!”泊福让洪涛这一顿暖心窝的话彻底打败了,眼窝里都有水花了,借着回头喊自己儿子的机会,老人伸手抹了抹脸,用一顿怒骂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哦……”蹲在后面的泊小二和泊小三到现在为止都不明白自己咋又挨了阿爷骂,不过他们并不辩解,都被骂习惯了。
“福哥,要不我去把翁家也叫回来?他们窝在振州连芋头都快吃不上了,我过来的时候没叫上他们,怕你这边鱼也不多。”黄海对洪涛的分配没有什么意见,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嗯……他家女人多,日子也苦……涛伢子,翁家是你小三哥和沙哥的亲家,全家只靠他一个人下海,要不让他们过来?”泊福这次没自己做主,特意给洪涛解释了解释翁家的情况,把定夺的权利让给了洪涛。
“嘿嘿嘿,这事儿您和黄伯做主就成,先别叫太多人来,等我们试试新方法到底好不好用再拿主意。”洪涛赶紧谦让了一下,自己虽然距离董事长的位置越来越近了,但这几位老人还是主心骨,必须不能急着抛开他们,自己在这里根基太浅。
“开饭!拿我泡的海龙酒来,明天咱们就走一趟振州,给伢子们奔一条出路去!”泊福看到洪涛还这么尊敬自己,心情大好,吼着让儿媳妇端饭端菜端酒。洪涛到来这几天是他过得最舒服的日子,每天都有白米饭吃,还有酒喝,那些被风湿病折磨着的骨头节好像都不那么疼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名恩、泊福和黄海就驾着一艘小船,带着所有的渔获,张开黑帆沿着海岸线向东而去。他们此去的目的不光是要卖鱼,也不光是要把翁家叫回来一起加入合作社,还要按照洪涛的提议,看看能不能在振州找到可以大量收购海产品的固定客户,哪怕价格稍微低一些都可以,这样以后就不用再发愁渔获的出路了。批发、零售这对词儿又从洪涛嘴里蹦了出来,当泊福问他为啥要降低自己渔获的价格时,洪涛给了他这么一个答案,听着也挺有道理的。
第二十四章
帆船能跑多快?
此去振州单程据说要百余里,关于里这个问题,洪涛和陈名恩探讨过好几次,也没搞明白宋朝这个里到底有多长。因为里这个单位在宋朝就没一个明确的官方规定,在宋朝的计量衡单位里,最高就到引。一引等于十丈、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再往上往下都没了。这种单位还是秦朝制定的,自秦之后就没怎么改动过,至少在宋朝没有变,官方规定的就是这么五个单位。
洪涛自己换算了一下,如果十引等于一里的话,才300多米,有点短了,按照十六进制,由16引为一里,应该是480多米,差不多和现代的一市里相符。其实如果洪涛把历史学好点的话,就应该知道他算错了,古书里曾经有记载,在清代重新修订长度单位之前,各个朝代都是以十八引为一里的,至于为啥,不清楚,反正就是这么记载的。也就是说,宋代的里要比现代的市里稍长一些,550米左右。
不管是480米还是550米吧,反正差不太多,对于洪涛也没啥大影响,也就是说从宁远河扣到振州要50公里左右的海路。按照目前这个小木船的速度,3、4级风的时候满帆可以跑到3节左右,也就是每小时5.5公里,基本上和成人快步行走差不多。
可别小看这个步行的速度,人走路是要付出体力的,你能走一个小时快步,能走十个小时快步吗?别快步了,你能一分钟不停的走十个小时吗?帆船就成,别说十个小时了,只要不进入无风带,不管顶风顺风,它都能走,一天24小时、连续十几天、几十天的走。所以说别看速度不快,实际上它还是比人走路快很多倍,还是驮着负重走。
说起帆船的速度问题,洪涛谁也不用问,心里门清。这件事儿他学习过,就在考帆船执照期间,他去图书馆查了不少资料,连现代带古代是一顿看啊,可见他为了玩能下多少功夫,生怕别人把他问住。如果问他懂不懂上市公司,他脸不变色心不跳就能回答两个字儿:不会!但是要被人家在玩的问题上问住,尤其他正在玩的项目上问住了,那他会觉得自己非常没面子。
唐宋时期的帆船能跑多快呢?历史记载中给出过答案。郑和宝船日行大概100海里,平均下来只有4节多。有准确记载的实例还有一个,清末有一条远洋帆船叫耆英号,从波士顿出发,用了21天抵达伦敦,总行程5264公里,平均每小时航速10.44公里,也就是5.7节。别说6级侧后风的极端情况,那样算的话还有1级风直顶的时候呢。
明代文献《使琉球录》里有嘉靖、万历年间出使琉球的记录,从福建到首里(即现在的那霸)需要七昼夜,慢则十日可达,可以推算出当时帆船的航速大约在一昼夜行八十多公里到一百二十公里之间。
上面都是中国硬帆船的航速,是不是欧洲软帆船就能跑快一些呢?这还得分析,有记载的就是1660年7月巴达维亚总督派遣范德兰率12艘帆船到湾湾用时65天;1661年驰援湾湾的雅科布.考乌率领10艘军舰经38天于7月18日到达湾湾,这样就可以可推算出欧洲软帆船一昼夜航行约六十到一百公里之间。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帆船速度不快,其实大航海时代欧洲帆船照样快不到哪儿去。盖伦帆船的平均航速也就是7节左右,地中海排浆帆船快速航行也只能在8节左右,而且只能保持一整天,时间再长桨手就划不动了。就算是极端冲刺能跑出11节以上的航速,但也只能保持20分钟,不在远洋航船之列。
这里所说的都是远洋商船和武装商船,如果换成战舰的话,船速还能上升一些,但是不会太多。别说清末的英国战舰,那时候都是19世纪了,平均航速也就不到10节,否则也不会被航速能保持11节的蒸汽船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