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第十个名字
“你小子长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刚几岁啊,就知道出来喝啤酒了,这是你亲妹妹?”短头发给洪涛倒了一杯,然后指了指金月又问了一次,看来她对洪涛和金月在容貌上的巨大反差很怀疑。
“是我邻居,比我小点,来,祝二位越长越漂亮,碰一个!”洪涛也没编瞎话,他和金月的长相确实差距太大了,这种瞎话不好编。
“操!这么小就知道拍婆子了,你是我师傅!”短头发婆子骂了一句,和洪涛碰了碰杯子。
“哎呀……不是太凉,要是再凉点就好了……”洪涛仰头喝了一大口,吧嗒吧嗒嘴,觉得味道很不错,至少不比后世的啤酒差,就是温度没有那么凉。
“小涛哥,你喝什么呢?”金月一直在埋头对付她的奶油水果,用勺子一点一点的往嘴里放,看到洪涛在喝东西,立马又馋了。
“这个你不能喝,等你长到我这么高了,就可以喝了!”洪涛把金月的脑袋又按了回去。
这时楼梯上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一群穿着蓝绿军裤的小伙子从下面上来了,一边和楼上坐着的人打招呼,一边簇拥着一个人往里走,一直走到了那两张空着的桌子上,才坐在其中的一侧。其中有几个小伙子的手里都提着一件上衣,如果你要仔细看的话,他们拿上衣的方式很古怪,总是抓着衣服领子,让衣服自然垂下去。
这时又有一群打扮得差不多的人走了上来,一样也是和楼上的人打着招呼,然后也走到最里面,坐在了那两张桌子的另一侧,和先前那伙人面对面,就好像进行商业谈判似的,他们的人里,也同样有几个提着上衣领子的。
“姐们,他们不会在这里动手吧?!”洪涛很清楚那些衣服里是什么,从形状上看,是一个近一米长的细长东西,这东西肯定不是棍子,也不是刀,是一种很歹毒、很容易携带的武器,管叉!
管叉这种器械,在北京的6、7、80年代里比较常见,它大概有大拇指粗细,从几十厘米到近一米的长度都有。它的制作方式很简单,只需要把一根钢管的一头打磨成斜面就可以,就像放大了的针头,这样就自然出现了一个尖。
这个东西只有一种使用方式,就是扎,被它扎进了身体,血液会从管子里喷出,破坏了人体内部的压力,还会让空气进入身体内部。由于它是中空的,所以不会被人体的肌肉夹住,扎完人之后很容易就能抽出来。那些年代里,死在这种凶器下的人不少。
以前北京有一种212吉普车,车的前脸上有一根旗杆,就是用钢管做的,尾部还逐渐变粗,形成螺旋状。这个东西就成了制作管叉的最好原料,粗细合适,钢口还凑合,而且尾部还有现成的握把。所以那时的212前脸上,总能看到旗杆被弄断的痕迹,就是90年代的奔驰车丢车标一个意思。
“怎么着,你现在知道害怕了?看在你请我们和啤酒的份上,我就不吓唬你了,在这里不会打起来的,这不是正约地儿嘛,你有没有胆子?等他们商量好了地方,姐姐带你去看打架的去!”短头发的婆子打算要忽悠洪涛,一般这种小屁孩,一说到胆子问题,立马就成大英雄了,没胆子也得硬着头皮说有。
“算了吧,我还是不看了,而且我也没钱了,就剩几个钢镚了。您二位慢慢喝着,我和我妹妹先回家了啊,等我毛长齐了再来找你们玩。”洪涛知道这两个婆子是算计他兜里那点钱呢,她们不能硬抢,只能骗。他索性把兜翻出来给她们看看,让她们死了这条心,然后从金月兜里掏出手绢,把她脸上那些奶油擦掉,拉着金月就下楼了。
“哈哈哈哈哈哈,小屁孩还挺逗儿!等你毛长齐了,我都成老太太了。”短头发婆子让洪涛这个大人做派给逗乐了,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整个二楼都看她一个人了,她也不在意。
“小涛哥,咱们明天还来吧,那个奶油比冰棍好吃多了。”金月看来是吃爽了,往汽车站走的时候,还在一步三回头的看着那个二楼,生怕忘掉美食的味道。
“我就快养不起了你了,回家之后不许和你爸说吃奶油的事情啊,也不许说我们来这里了,就说我带你去北新桥商场里玩了,听见没?”洪涛一听金月这个话,立刻感觉到任重道远,钱还是挣得太少了,今天自己都没舍得吃那个奶油水果,不是不想吃,是钱不够,兜里只有2块多钱。
“我还留了一块水果,给你吃吧!”金月从自己的小兜里掏出一块菠萝,上面还沾着一些黏糊糊的奶油。
“下次不许把吃的东西放到兜里,衣服都弄脏了,你吃了吧。”洪涛只能再拿出她的手绢,把她的手里兜里都擦干净,金月在他的影响下已经算同龄孩子里比较干净的了,但是这个碰见好吃的东西就往兜里藏的毛病还没改过来,都是给馋的。
没过2天,大姨夫又偷偷跑到姥姥家,给洪涛送来了一堆零件,这回的零件更杂了,有飞鸽的、永久的、凤凰的、还有广州产五羊牌自行车的零件,看来大姨夫这2天是没少跑自行车商店,把人家老库底子都翻腾出来了,光是26和28车的内胎就是12条。
“这些不是正品,每条便宜1块多钱呢,我全给收过来了,反正以后咱们也得用不是,另外啊,我和西直门自行车店管库房的搭上话了,他家就住高粱桥那里,我答应给他家安一个土暖气,他以后帮我盯着,只要库房里进新零件了,他就给我打电话。”大姨夫个洪涛解释了一下他为什么一次买回这么多内胎来,还在自己这两天的成绩向洪涛汇报了一下,在他眼里,洪涛已经不是小孩了,而是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伙伴。
“还是您本事大,明天早上您来提车,差不多能凑出3辆来吧,不过零件可就不是一个牌子的了,这样您那边没关系吧?要不我这边给您让10块钱,您出手也好出点。”洪涛大概数了数这些零件,个大姨夫报了一个数,其实他百分百确信大姨夫肯定有一个小账本,上面连一颗螺丝钉都记得很清楚。他真是生错了年代,如果晚出生20年,刚上下海经商的浪潮,绝对是一把好手,既能顾到面子,又能顾到里子,办起事来非常圆滑。
“嗨,你还和我算那么清楚干嘛,姨夫不会从你这儿扣钱的,上次那个土暖气你就等于是白送给姨夫了,我心里清楚,我好歹也是个手艺人,知道轻重。而且是不是统一零件根本就不重要,现在等着买车的人都快天天去我们家里蹲点了,我都没敢在单位里声张,只卖给我们所长小舅子一辆,光是我们我认识那几个在毛纺厂上班的人就够咱们卖上一年的,他们厂子在清河,没有自行车光靠挤公用汽车,一个月迟到就得扣他们好几块钱,你放心吧,姨夫这边亏不了,而且保险着呢,不是知根知底的老实人,我根本不和他搭这个茬儿。”看来大姨夫早就想好了后路,照他这么说,还真没什么麻烦,而且销路不愁了,光是清河毛纺厂就得有几千职工,很多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钱他们能凑上,但是自行车票肯定没地方找去,所以贵几块钱、牌子不牌子的对他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买到。
看到大姨夫这么上道,能力和脑子都足够用的,洪涛也就放下心来。其实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大姨夫一家子5个孩子,他如果出了事,这一家人就完了,所以他肯定比自己考虑得多,如果没把握,肯定不会跟着自己这么一个小屁孩瞎闹的,一旦出事,自己顶多就是给家长找了点麻烦,连工读学校都没法送,年纪太小了。
心里踏实了,洪涛也就不慎着了,开足了马力,除了吃晚饭那点时间之外,一刻也没敢浪费,在姥爷屋子里闷了好几个小时,在姥爷的帮助下,把3辆自行车全给攒了出来。然后自己留了一辆,剩下的两辆让大姨夫带着他家的老二和老三,也就是洪涛的两个表姐,第二天一大早就骑走了,兜里也就又多了100多块钱。
照例,洪涛把10张10块的全压到了姥爷褥子下面,然后把几块钱零钱揣到自己兜里。自己留下的那辆车,是打算让姥爷卖给废品收购站刘站长的,零件钱和利润下次大姨夫来会算清楚,洪涛没打算在这辆车上赚刘站长的钱,毕竟以后还有要依赖他的地方,该舍的就得舍,不吃小亏赚不到大便宜。
第45章
大洞
其实如果洪涛的记忆力再好一点的话,他完全能不损失这辆自行车的利润而让那位刘站长照样感谢自己,可惜的是记忆力这个东西是不可控的,很多事情都是发生了之后,才会想起来,然后懊悔的拍着大腿说上一句:嗨,我怎么早没想起来啊!
“嗨!亏了亏了!我怎么早没想起来啊!”洪涛这时正举着一把雨伞,站在胡同口,看着地面上那个巨大的洞口懊悔呢。
今年夏天的雨水很大,老天像不要钱一样往下泼水,很多老房子的屋顶都开始漏水了,刘站长家里的房子也在其中。房管所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用油毡、苫布之类的东西,趁着晴天先给铺设到屋顶上,然后调来材料和人手,准备等雨季过后把这一片的老房子重新修缮修缮。
刘站长一家去年也跟着洪涛的姥爷去地坛里弄了一批建筑材料,就堆在胡同口的空地上,但是他家人手少,就一个儿子还在家,大女儿早嫁出去了,劳力不够,所以小厨房一直都没盖起来。现在赶上房管所派人修缮老房子了,还拉了不少白灰和沙子过来,和他家的建筑材料堆在一起,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于是他找到了工程队的负责人,塞了一条大前门,请人家抽空帮他把小厨房也给搭起来。
眼看雨季就要过去了,谁想到这天下午胡同口的空地上突然发生了状况。连日的大雨和空地上堆放的那些建筑材料,把地面给压塌了,一声闷响之后,空地上出现了一个直径接近10米的大坑,深到不是很深,但是刘站长家里那些建筑材料算是报销了。
地面怎么会无缘无故塌下去呢?这个年代也没地铁,又不会有什么地下水抽取过多的情况,下面怎么会有空间呢?确实,如果放在别的城市里,这种情况可能不太严重,但是放在北京,这种事儿就不奇怪,因为北京二环以后的地下都是空的,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工挖掘的,名字叫做防空洞。
备战备荒这个词儿可能很多生于80年代以后的人都没听说过,它大概从60年文革始,就成为全中国的一个主要工作。具体在国家层面上怎么备,老百姓肯定不知道,唯一能亲眼看到的,就是挖防空洞,全国很多大城市都挖,但是北京挖得最厉害、最系统也最全面。
到了70年代初,北京的防空洞达到了一个什么规模呢?总长度、总容纳人口数什么的具体数据咱肯定没地方搞去,但是可以用大白话说清楚,一句话就能说透:二环路以内,只要地面上有建筑的地方,地底下就有防空洞!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这些防空洞还不是孤立的,绝大部分都是连通的,地面什么样、有什么,地下就什么样有什么。这不是作者在这里瞎编呢,当年作者那个倒霉小舅舅曾经为了骗作者5分钱,不辞劳苦的要带着好奇心极重的作者去下面探险,结果4个人举着2个手电筒,走了4个多小时,手电筒都没电了,才找到了一个出口,钻出来一看,已经从姥姥家的大杂院下面,走到了北京火车站对面。
幸亏那个院子里的人把防空洞当成了库房,当天正打开洞口搬东西呢,这样有了亮光,洪涛和小舅舅才找到了出口,否则饿死在下面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时北京城的地下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地下城,有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有一间一间的小屋子、还有四通八达的通道和隔断门,有些地方还通了电,有照明设备。
几乎是每个院子里、单位里、机关里、学校里都有防空洞的入口,有的就是一块石板盖着,有的讲究一些,还用砖什么的砌了一个建筑,弄一个可以活动的门,有些会锁上,有些就那么随意关着。
当时的孩子也没什么游戏可以玩,于是防空洞就成了一个可以玩藏猫猫、探险的绝好场所,尤其被男孩子们喜爱。但是这个庞大的地下城内部通道太复杂了,有些地方还会塌方或者被水淹没,大部分地区也没有电力供应,光靠孩子们手里的手电筒或者用油毡做的小火把根本不管用。一旦迷路,就很危险,很可能会被困在地下,永远也出不来了。
至于这种塌方,也不是头一次,经过长年的雨水侵泡,有些地方本来就已经不太结实了,正巧赶上堆放重物,不塌就不科学了。其实这个地方在洪涛上辈子里也塌过,当时是因为空地上停着一辆抽大粪的卡车,虽然原因改变了,但是结果却丝毫没变,历史这个玩意还真执拗。
洪涛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他记忆里有这次塌方,可惜他没想起来,如果能想起来的话,早些劝说刘站长家把那些建筑材料挪开,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人情啊,估计就用不上再搭上自己这辆自行车的利润了。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不过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姥爷去探望探望,顺便把自行车的事情透露给他,这也算是雪中送炭了吧,当他们家都沉浸在材料尽毁的悲痛中时,自行车喜讯起到的效果应该更强烈一些。
“胡哥啊,您就是我亲哥哥了,本来想给老二盖个小厨房,让他结婚之后也住得松快点,谁想到还赶上天灾人祸了!咱这一辈子没做过啥缺德事儿啊,怎么就轮到我脑袋上了呢!”刘站长听了洪涛姥爷的意思,拉着老头的手半天没撒开,小厨房虽然没了,但是突然冒出一辆自行车,对于他的二儿子来说,恐怕应该算是好消息了。
“嗨,说那个玄乎的玩意都没用,早年间饿死的人那个是做缺德事儿了?该饿死还得饿死,这就是命啊,赶上就算倒霉,没赶上也不能在一边瞧笑话,你说是不。这个车啊,也不是我给你弄的,是小涛他妈妈单位里内部分的,估计也是处理品,你可别嫌弃。”洪涛的姥爷现在和洪涛学的也开始撒谎了,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
“嘿呦,瞧您把我说的,我还挑什么牌子啊,有一辆就得求爷爷告奶奶了,你说现在的孩子也是,还非得要自行车、手表才结婚,咱们那会儿不就是买几块糖嘛!”刘店长赶紧又把姥爷的手拉了起来,玩命晃悠着,好像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真的不嫌弃。
“话也不能这么说,时代变了嘛,别人家的孩子啥样,咱也得差不多喽,要不以后孩子埋怨咱们啊,您说是不!成了,你什么时候有功夫就去我那儿拿车吧,哦,对了,我这个小外孙没事喜欢捣鼓各种乱七八糟的玩意,你说我那儿给他找去啊,我看你那个收购站里零七碎八的玩意不少,以后能不能卖给我点,也省了我去四处给他受累去了。”姥爷也跟着刘店长发了两句牢骚,然后就拉着洪涛准备告辞,临走的时候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随口这么一提。
“还买什么,看上什么就拿什么,那本来就是废品,又没个准数,上次那个暖气片是太多了,普通小东西还花什么钱啊!”刘店长这时才明白,自己这辆自行车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但是他没觉得自己吃亏,如果他知道能用废品换自行车,早就去找洪涛的姥爷了。
“别,你那个是工作,咱不能占公家便宜,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一分都不能差,赶明儿我这个小外孙去了,你帮着照看照看,不听话你就直接揍他!”姥爷说得很大度。
“您饶了我吧,到时候您还不和我玩命啊!胡哥您慢走啊,一会我就取钱去,晚上我上您家找您去啊!”刘店长赶紧摇着手,表示不敢揍洪涛,顺便把拿车的时间也给定了下来,对他来说,这才是正经事。
到此为止,洪涛算是把自己的短期计划全都完成了,先是摆脱了托儿所的精神折磨,然后又能补充一下缺乏的蛋白质,还有了自己的小空间,再找到一个可以藏在背后赚钱的行当,最后把废品收购站也给拿下了,他觉得按照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的基本已经都做了,至于以后到底会不会管用,能管多大用,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现在洪涛可算是一个大忙人,一天到晚都不闲着,除了上学校停课、给金月补习、教小姨裁剪之外,他还得隔三差五的跑到姥爷的小屋里折腾几个小时的自行车零件,一旦有了闲工夫,他就会跑到家后面的那个废品收购站里去和刘站长下棋,顺便踅摸踅摸收购站里有什么自己能用的东西,然后按照收购价买回家去,藏在自己小屋的床底下。
那个年代的废品收购站都是国营的,每片居民区里都会设一个,一般就是一间临街的房子,房子里有一个大柜台,上面放着一架称,后院就是仓库,收来的废品都放在那里。你家里如果有什么废铜烂铁、破衣服破纸之类的东西,你就得自己送到收购站里去,然后过称按斤算钱。
第46章
废物利用
当时的废品回收站几乎什么都收,普通的废纸、废铁、废铜、废塑料、旧衣服、旧鞋、破瓶子废玻璃都要,另外像头发、电池、牙膏皮之类的也收。洪涛小时候就记得父母会把用完的牙膏筒卷成一小卷留着,等攒多了之后,就会和其它废品一起送到废品收购站里去换几个钢镚回来。当时的牙膏筒都是用铝皮做的,后世的牙膏筒都是塑料的。
洪涛之所以非要混到废品收购站里来,主要不是冲着那些破铜烂铁,而是奔着那些废纸来的。他在后世里从电视上听过几个搞收藏的大家聊过他们当初刚玩收藏的时候,好多都是从废品收购站起步的,于是他也想试试。反正这玩意也没什么成本,没事搜罗搜罗,说不定能赶上那么一件半件的,放到以后不就发财了,这叫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要问洪涛懂不懂古董收藏的知识,他懂个屁,他连上周造的和西周造的瓷器都分不出来。不过这不是问题,这里也没瓷器可以买,主要都是废书废纸之类的东西,他只需要找那些看着像古代书画的玩意,即使找错了也无所谓,放到家里收着总会有可以分辨真假的机会,总比全变成纸浆强。
除了这些书画之外,洪涛还瞄准了另一样东西,就是半导体零件。收购站里有时会有人拿着破旧的收音机来卖,外壳算废塑料,里面的电路板和元器件就算是杂物了,值不了几个钱。
在洪涛眼里,这玩意很稀缺,虽然这些收音机都是坏的,有些都被砸烂了,但是里面的元器件大部分还是可以用的。洪涛不懂古董字画,但是对无线电还是有一些基础的,他上初中的时候比较喜欢无线电,还和父亲的一个教师朋友专门学过这东西。水平虽然很一般,但攒个来福再生式四管收音机还是没问题的,最成功的时候弄过一台6管三波段收音机,可以在夜里收到台湾的电台和米国之音的广播,还曾经用这个玩意诱惑同班的女生和他晚上一起去后海边上偷听敌台。
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年代的家用电器就是收音机和手电筒,其中听收音机是一家人唯一的娱乐项目。老人们用它听样板戏,父母用它听新闻,哥哥姐姐用它听评书,小朋友们用它听孙敬修爷爷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同自行车、缝纫机比起来,手表和收音机的货源还算是略微充足一些。因为前两样属于生活必须品,后面这两样没有也不会影响生活,顶多是枯燥一些罢了。不过也只是略微充足一些,还达不到谁想买谁买的程度,也是需要工业卷的。
如果洪涛能自己攒收音机去卖,应该也是一个赚钱的买卖,利润率甚至比自行车还高,但是洪涛还真没有这个能力。最难的地方就是配件,这时候没有中关村,也没有平安里电子配件市场,普通的电容、电阻还买得到,像一些放大电路上用的三极管就很难买了,尤其是硅三极管,非常非常难找。
三极管是晶体管收音机里的核心,后世里已经被大规模集成电路所代替,但是90年代以前的电器,不管是收音机还是电视机,都得靠它来整流、滤波、放大。当时中国的电子工业还不太发达,用的大多是锗三极管,这种管子漏电大、热稳定性也差、放大倍数小,用它做的电路噪声比较明显,总体上说没有硅管好用。
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低电压性能很好,用在低放电路上声音比较浑厚,一直到90年代,还有那种发烧友,特意去找锗管来做低放,硅管做中放和高放,专门要它那种特殊的电子声。不过这都是发烧友级别的耳朵才能听出来,普通人听什么管子做的放大电路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顶多是觉得硅管比较嘹亮。
洪涛不会玩锗管,他学无线电那会儿已经是硅管的天下了,由于硅管的导通电压在0.65V,而锗管的导通电压在0.3V,所以一般会不把它们混用,因为你还得增加额外的稳压电路,很麻烦。
可是洪涛现在没地方买那么合适的硅管去,只能在这些破旧收音机里找,而且自己动手DIY这个玩意吧,动手程度越高,就越有意思,什么东西都靠买,拿回来一组装,根本就体现不出DIY的精神来,也涨不了什么技术,学不到什么经验。
除了玩之外,洪涛还想做一个性能好一点的收音机自己用,没事儿听听敌台什么的,不说那些政治性的宣传吧,至少还能听到一些外国歌曲,总比整天听样板戏舒服吧。
为了这个目的,他还给自己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想玩无线电怎么也得有趁手的家伙,电烙铁肯定是离不开的,这个东西他已经在废铁堆里找到了几个,虽然都是坏的,但是凑一凑还是能凑出一个完整的来,再去买一个新的烙铁芯换上,就可以用了。
焊锡、松香、小镊子很好找,父母的单位里都有这个玩意,随便拿一点回来就能用好久。尖嘴钳、钢锉、不太好弄,得去买新的,最麻烦的就是万用表,如果没有这个仪器,很多原件都无法检测出到底是好还是坏,制作完的电路也无法测试。这玩意洪涛自己做不了,既没那个技术,也没那个精确的测量仪器,所以只能去买了。
北新桥商场的机电柜台就有卖的,洪涛看了好几次没舍得出手,一块上海第四仪表厂出产的MF30万用表要50多块钱,顶洪涛攒一辆自行车的钱了,更顶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洪涛到不是掏不起这个钱,主要是拿回家去没法和父母交代,总不能说借来一块十成新的万用表吧,傻子都不信。
新表不能卖,没有表又不成,那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买旧表。上哪儿去买呢?委托商店呗。就在北新桥商场南边,过了十字路口走上100米,马路东侧就有一个委托商店,里面卖什么的都有。为什么叫委托商店呢?这玩意有点像当铺,21世纪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在90年代以前,还有不少这种商店。
委托商店,顾名思义,里面的货物都不是商店的,而是别人委托放在这里卖的。只要是有正规手续的东西,基本上什么都可以放到这里卖,大到成套的家具,小到一个耳环。那具体怎么委托售卖呢?大概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由商店出钱,先把你拿来的商品收购,然后你就别管人家再卖多少钱了。
第二种就是由你和商店的工作人员共同对商品进行一个评估,最终定下一个价格来,然后放到商店里卖,卖出去了,你要交一定的费用给商店,卖不出去你们再重新商量新的售出价格。
一般拿到这里卖的东西都是比较贵重或者量大的,否则卖了半天还不够手续费钱,没人和你捣这个乱。洪涛在北新桥商场的机电柜台前转了好几圈,最终还是没舍得掏钱,于是带着跟屁虫金月,推着那辆小竹车,晃晃悠悠的又跑到委托商店里碰运气了。
为啥说是碰运气呢?因为这里经常有一些比较超值的货物出售,大概是某家人由于急用钱,不得不把家里的值钱东西拿来卖,还有就是不知道其实际价值,也拿出来卖了。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天天有,来这里淘宝的也不是你一个人,所以能不能赶上,就得看命了。
洪涛基本上隔几天就会来这里转一圈,原来是兜里没钱,瞎转,还真看到过几件好货色,比如说一块40年产的五根火柴头(劳力士)的男表,全钢表链,保养得还不错,只卖70块钱。由于洪涛岁数太小,兜里也没钱,自然不敢让售货员拿出来给他看,只能趴在玻璃柜台上瞅了瞅,结果不一会儿就被一个中年人买走了。
这些日子他兜里子弹充足了,但是好东西却碰不到了,只看到了2件裘皮大衣不错,但是他不懂毛皮,不敢轻易下手。就算他懂也不敢买,买回去没法和父母交代,而且家里也没人能穿,你总不能让母亲穿着裘皮大衣、蹬着自行车去上班吧,这不成笑话了。再说这种东西也很难保管,怕潮湿、怕干燥、还怕生虫,没有特别大的房子,专门有衣帽间的,买了也是浪费,几年之后就成光板没毛、破皮烂袄一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