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刘同
    我找工作时遇到了点儿问题。每次我都自信满满地去面试,我感觉我的表现还不错。面试老师问的问题,我都能答很多、很出彩,我的专业技能不错,表达能力不是很差的。但是每次面试后,对方给的答复总是让我再等消息。比我表达差、比我专业差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只有我还待在家里没有归宿,请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看完之后,觉得信息量太少。如果真如私信所说,你的回答很出彩,然而又每一次都失败,我想可能你是对自己有误解,也许你并没有听懂别人究竟在问你些什么。


    你听得懂别人在问什么吗?这是一个大问题。


    在大批新人的面试中,首先入选的当然是那些做好了准备,有问必答,且半条腿跨入行内的人。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如每天在微博上转人生道理,天天寻求未来规划的那些同学,他们犹如在玻璃上的蜜蜂,明明看得到光明的前途,却找不到出路。


    每个行业当然都需要第一种人,可哪有那么多的精英分子?我们做不了第一种,起码也要做企业需要的第二种人才。这种人才隐藏得很深,一般面试官即使把你选上了也不会告诉你原因。在这种灰白地带还能够入选的新兵蛋子,多半是因为他们听得懂面试官的话。


    听得懂面试官说话真的那么重要?什么才是听得懂话呢?


    “面试官让我五分钟之后叫下一位面试者进去,于是我站在玻璃墙外,掐表掐了五分钟,果断地在五分零一秒送了下一位面试者进去。我自诩听得懂面试官在说什么,可是为什么我就被刷了呢?”


    我确实遇到过几位处在灰白地带的实习生,因为对以上问题作答不同,所以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其中一位是现在光线大型活动事业部的主力女导演,当时的她文凭一般、表达能力一般,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一般,八位面试官对她没有任何印象。自然,她顺理成章被打入了灰白地带。由于面试了五位选手,八位面试官需要中途讨论一下复选名单,于是顺口让她站在玻璃门外,五分钟之后通知下一位求职者入场。


    有趣的是,这五位选手有几位个性极为突出,被各个事业部的主管们争抢,所以讨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十分钟。我也是面试官之一。以往,一旦时间接近结束,我就会提快语速,期望赶紧把自己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说完。要命的是,那天无论怎么说,我都觉得没说完。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当我噼里啪啦地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之后,这位女同学敲敲门探头说:“那我就叫下一位了。”


    我问:“哦,你的时间卡得很好,我们刚讨论完。不是说五分钟就进来吗?”


    她回答:“你们需要对几位选手进行一轮讨论,告诉我时间大约是五分钟,但由于谈论需要有结果是首位,所以我想五分钟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你们三分钟讨论完,我想我也不会等到五分钟吧。”


    不管你信不信,她因为这几句话而被留了下来做实习生了。是不是很简单?


    在面试官看来,她真的懂我们在说什么。尤其是当70%的人只想着如何把自己表现得像个美少女战士而忘记我们的感受时,这样的“女战士”更显得可爱。


    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这位女导演在面对工作时,懂得从领导的交代中得出重点,一切围绕重点服务。


    刚担任导演三个月的她负责一场大型护肤品发布会的流程。整个发布会需要五位艺人出席,客户要求其中某台湾男艺人要在第一个环节出现。谁知因为天气原因,该男艺人的航班延误40分钟,而这边活动即将开始,无论如何去汇报上级也是无济于事的,通知客户反而会影响客户的情绪。于是,她立即通知主持人把所有的环节提前,然后把第一位男艺人的出场排在最后五分钟,自己撰写台本,同时要求该男艺人做更多的客户配合。男艺人之前不愿意在发言中夸该产品,不愿意承认自己一直在使用该产品,不愿意现场颁发该奖品送给现场观众,不愿意现场分享使用该产品的心得……


    结果正如你想象的那样,因为该艺人差一点儿让这场活动陷入困境,他十分过意不去,所有现场提出的要求他都一一满足。对艺人而言,能尽量减少在场工作人员与客户的不满是最重要的。所以,当他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时,无论是现场还是客户,都十分满意。


    把第一个环节调整到最后一个环节难吗?不算难。


    难的是,如何把握住艺人的心理与客户的心理,做一个相当好的结合。


    这是成功的例子。


    失败的例子其实我在阐述这件事情的同时已经告诉你了,有的人真的五分钟后让下一位面试者进来了,无论我们是不是已经等了两分钟,无论我们是不是还兴高采烈地在进行讨论,总之好尴尬。


    跨专业找工作真的很困难吗?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


    同样也是一条私信:


    我大学学的是法律,大四毕业的时候,我想从事编导行业的工作。因为我觉得很多节目的解说词漏洞百出,我的中文水平不会比现在很多节目的编导差,但我的逻辑能力又比他们要好,所以我想做一个好的编导。那时,我的同学都在嘲笑我,觉得我把编导这个工作想得太简单了。后来,我又觉得既然编导做不了,那我干脆去做销售也可以,因为我也发现很多销售员的口才和理解能力并不好,我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很有信心,所以想去从事销售工作。同学又劝我在法律行业发展。可是,我本人并不喜欢法律,难道我的转型就那么难吗?


    其实,现在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不是新闻系毕业的了。正如私信里所说,其他专业的人带着各自专业的优势进入传媒这一行,反而让这个行业有了一些新的气象。我们不用把编导这个岗位想象得多么神秘,编导做出来的节目就是给大众看的。每个人都是观众,只要你能做出你自己看得懂且有兴趣的东西,我想观众应该不会太排斥。而你说到销售的那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也没有问题。


    这条私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其实我们选A没有错,选B也没有错,错就错在A和B都不选。我们可以选择放弃,但是我们不能放弃选择。不想当好销售员的律师不是一个好编导,这是发私信的这位同学现在的处境。也许乍看起来会觉得很好笑,但我个人一点儿也不觉得好笑。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三者之间的共通性,只有找到了职业共通性,才有可能迈出一只脚华丽转身还不至于闪着腰。


    我们常常用“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一个好司机”来讽刺一个胡乱做职业规划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厨子转行裁缝,再转行成司机,这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更多的人只是一拍脑门说我想做厨子。做了一段时间后,又觉得裁缝好。这山看着那山高,每一份工作都没有积累,自然会被人骂喜欢做白日梦。


    但是,如果你这样说:“裁缝需要对时尚充分了解,对色彩搭配充分了解,需要手工的精巧、细致、有耐心,这样才是一个好裁缝。而厨师其实也是这样,需要过硬的手上功夫,像我这样拿惯了剪刀、尺子、针线的裁缝,如果花时间去学习刀工的话,一定很容易上手。加上厨师也需要讲究菜色的搭配,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作为一个有资历的裁缝一定是有优势的。司机就更不用说了,裁缝和厨子都需要严肃、认真,不能有任何差池,这样的特点难道不能使我成为一个司机吗?”


    我敢相信,如果你这样表述完厨子、裁缝和司机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面试官会嘲笑你的,因为你把握住了每一个工种之间转变的可能性。


    话说回来,当初我也是在做了记者,参与了很多大型活动的讨论之后,才能转行做策划的;在做策划时,帮助了很多导演进行策划并引导他们,培养了一定的领导能力,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主编的;在做主编的过程中,常常和客户见面谈判,常常对部门的盈利进行监控,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掌控整个节目组的制片人的;也正是在做制片人的过程中,自己邀约嘉宾上节目,才能成为艺人关系部的总监的。貌似每个岗位都是360度的转变,其实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不过只有180度罢了,稳当得很。


    美国极负盛名的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在Discovery


    (《探索》)频道播出,由特效专家亚当·沙维奇和杰米·海纳曼主持,这两个人并非播音主持系毕业,甚至连幕后导演都不是,但他们会制造模型、道具。他们是机械师,能说会道,也是电视名人。亚当·沙维奇小时候演过不少电视广告和音乐电视节目。十几岁起,他陆续做过动画师、玩具设计师、木匠、平面造型师、电影放映师,还做过背景绘画、舞台设计,甚至电焊工。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些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其日后做《流言终结者》时将起到重要作用。


    杰米·海纳曼总是戴着帽子,而最常戴的就是贝雷帽。他是位潜水高手、野外生存专家、驯兽师、厨师,还通晓多门语言。他大学时读的是俄语专业,后来在加勒比海地区经营潜水和航海旅行生意。海纳曼的确是位多面手,说他样样精通也不为过。离开加勒比海后,海纳曼开始从事视觉特效方面的工作。他负责管理模型制作,协助拍摄电视广告和电影。事业成功以后,海纳曼开办了M5


    Industries特技制作公司。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