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三戒大师
按说北方有彪悍的军队,应该迅速南下平叛才是,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包袱,不是本就贫困不堪,又遭受连年天灾的北方民众,能背得动的。
但不调遣依然要花钱养兵,北京的太仓转眼告罄,各地催饷的文书,像雪花般涌入京城。皇帝母子俩就是把紫禁城卖了,也发不出一个月二百万两的饷银、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的军需来啊……北方的军队开始发生骚乱,甚至连蒙古人也因为没有人买他们的羊毛,而考虑是不是干回老本行。
但是沈默一封措辞严厉,几乎是连训带骂的亲笔信,就让一干台吉们腿肚子打转。富裕安逸的畜牧生活,已经消磨了他们最后他们只要想起那个一脸笑容、心黑手辣的恶魔,就一点趁火打劫的念头都没了。
刚刚转投南方,急需立功表现的晋商也派上了用场。他们几乎与每一支边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蒙古人的关系更不消说。对于厮杀汉们来说,有奶便是娘,管你是南方还是北方了,所以军人们纷纷表示服从南京朝廷的调遣,随时可以攻打北京。
辽东的李成梁更是早就磨刀霍霍,几次请战要提兵南下山海关,为沈默直捣京师。
所有的请战,都被沈默压住了。
因为他很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军事力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制度框架内约束直至消灭,他们从暴力中成长,也只相信暴力,放这些猛虎出闸,一定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预测的凶险的。
还是那句话,杀鸡不用牛刀,他只需要军队保持安静,静待结果就是。
这也决定了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会生变故。
万历十三年八月,北方天气转凉,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节。
姚长子麾下的东南水师战舰二百艘,民间运输船二百艘,搭载着南方十二万内阁军,未开一枪一炮,便在天津卫登陆。
因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后军都督府都督、东宁侯焦志,率天津两卫三万余名官兵反正。
之后大军一路未遇抵抗,顺利抵到北京城下,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并派遣使者进京谈判,以保护大明皇帝朱常洛安全为由,敦促伪帝朱翊镠投降,并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保留其郡王的封号和待遇。如果三天之内,朱翊镠不开城投降的话,大军则强行攻城,到时候玉石俱焚,大不了再立个姓朱的皇帝。
在考虑了两天三夜之后,朱翊镠决定投降……其实没什么好考虑的,自从当上这个皇帝,朱翊镠就没睡过一宿安生觉,现在还能回去当他的富贵王爷,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那些跟着他紫禁城的潜邸旧人,就像做了几个月的黄粱梦,一醒过来,发现又回到从前,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只有王府长史发了疯,整天朝着府上的一条大黑狗破口大骂:“你害了我姐姐一辈子,又害了我一辈子,我要吃了你才能解恨!”但大黑狗太凶,他不敢靠近,所以只能每天骂骂过过嘴瘾。
李太后倒是心志坚定,她算盘打得精,横竖权力是没了,能享富贵也不错,反正孙子登基,自己还升一级,成了太皇太后呢,还是这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这就属于作她的清秋大梦了,当年十月,新君登基大典前,经过全体内阁会议的长时间磋商,最终决定剥夺她的尊号,降为太妃,南宫居住。只尊陈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万历十三年十一月,不到三岁的新君朱常洛,在王太后的怀抱下登基,宣布次年改元。
在新君的登极诏中——
宣布遣散宫中所有太监,并永不再使用宦官。
宣布锦衣卫改军情司,归兵部所属。并永久取缔特务机构,任何机构任何人,不经法律的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拘禁任何人!
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任何人未经法律的允许,不得剥夺他人的财产。
宣布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必须遵守上述条文,并接受内阁和三级咨议会的监督,如果有违反之处,愿以退位谢天下!
※※※※
这些条文,自然不可能出自三岁孩子之手,而是由沈默代拟。对于他这些大逆不道的条款,已经就任咨议会首任议长的张居正十分不看好。
他对沈默说:“你现在一手遮天,皇帝又是个三岁的孩子,不知道反对是什么意思,但等到他长大了呢?你却差不多要老死了,你以为这些死条文能约束住他?我敢保证,只要他有足够的力量,随时都可能撕毁宪章。”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上半辈子,用力打破了一些东西,下面十年里,再用力让一些东西进入人心里,对我来说,这就足矣了。”沈默望着天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道:“至于将来,反复是一定的,我也可能会被挫骨扬灰……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无知不可怕,知道而不敢去争取才最可怕。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给皇帝跪下去,那就当从来没有我这个人好了……”
“你不怕将来的时代,会比过去还糟糕?”
“不会的。”沈默转过头来,微微一笑道:“一定会更好的……”
【全剧终】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后记之一)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七日,二零一二年六月五日,这是《一品》开始和完结的日子。
三年,一千天,不知多少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不知多少人依旧一成不变;不知多少人的改变无可奈何,不知多少人无可奈何的无法改变,我想哪样都不少。
我把‘三年’作为这篇后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因为我和你们,都被光阴这把无情的刀,狠狠的割去了三年。青春能拆成几个三年呵,而且是绝大多数读者,人生中最宝贵光阴中的三年。不能就这样过去就过去了,我们必须要认认真真的反思一下。这三年里,我们到底是怎样度过的呢?会不会因为虚掷光阴而悔恨?有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悲伤?敢不敢微笑着对自己说声‘干得不错’?
人必须对得起光阴,不然就会对不起自己。
我的生活,自然发生了很大改变,如大家所知,我去年结婚,今年就要当爹了,这自然是最大的变化。还有许多大家不知的,却同样深深的改变着我。所以才会有前几天的一句,‘今夕往昔、面目全非’,但我想,我还是可以对自己说一声,‘干得不错’。
站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回望三年前那个暑热难耐的夏天,我写完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回头看看当时的那篇后记,开篇第一局,就是‘写下后记两个字,心中平静如水,似乎很装逼的说。’
其实这是不对的,至少错了一半。因为我把心情藏起了一半,那就是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惶恐。我想,很多年轻的读者,尤其是要出校门和刚出校门的朋友,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情吧?我觉着自己有必要,先抛开剧情,将这三年里,自己体会到的东西,与年轻的读者分享,与同龄的读者共勉,请年长的读者指教。
首先要相信自己。这句话很俗烂,大家天天喊,但有几个能做到呢?
一品的许多剧情生硬之处,大都是改变大纲后的产物,如果我能早些自信起来,一品就不会留下那么多遗憾了。到了最后结尾的时候,大家能明显感觉出,我已经不再动摇了,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话,而改变自己的思路。
但相信自己,不是盲目自信,对于别人的话,还是要虚心倾听,闻过改之的。相信自己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在你自己hold住的范围呢,要坚决相信自己,做到最好。在你能力之外的范畴里,越是盲目自信,就会死的越惨。
相信自己很难,但认识自己更难,尤其是我们,往往不如我们自以为的优秀,这使认识自己的过程,就像撕开结痂的伤疤一样痛苦。但人生的痛苦,大抵皆来自自不量力的强求,要想让人生避免被失败感淹没,就必须主动去品尝这种痛苦,尽早的了解自己目下的能力范畴。
不做超出能力的事情,是减少失败和避免痛苦的关键。但这不是说,我们可以此为由逃避挑战,还记得那位风华绝代的唐荆川么?他曾经对沈默说过:‘要做跳跳脚能够得着的事情’,也就是你能力范围的上限。在尽我们全力,将这件困难的事做成功后,你的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下次就可以挑战更难的任务了,只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不断的这样挑战,就会不断的进步。几年之后,也许用不了几年,你必定会得到一个,比原先优秀的多的自己,自然也就有资格,获取更大的成功了。
一个‘空杯心态’,一个‘持之以恒’,这两点正是我们普通人成功的关键。今天的我,成功无从谈起,只能说是刚刚上路,但我加入这个行当的四年里,确实在很用心很虚心的学习,而且四年来从不间断,如果没有这两条大梁支撑,我根本不可能写完这本将近六百万字、横跨嘉隆万三朝,全景展示大明朝黄金时代的超长篇小说。
第三就是‘大多数人生的成功,主要是靠情商,智商只能排在第二位。’这一点,我们都要向沈默学习。因为沈默这个人的原形,并不是大家猜测的张居正,而是北宋的司马光。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提起来都夸,这从他的谥号‘文正’就可见一斑。但你研究一下他的历史,就会惊叹,这家伙怎么这么牛?好像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没有不说他好的人,真是半辈子顺顺当当,好像玩的‘简单模式’。
要不是遇见了不在人伦的拗相公,司马光必然风光一辈子,但即使王安石也斗不过他。司马光的退,只不过是在看清神宗已经完全倒向对方,事不可为的情况下,才专心去修如今的官场职场必读教材《资治通鉴》(什么你还没看?赶紧买一套,要实体书哦?看不懂就买白话文的,认真看几遍,用心想一想,保准你受用无穷)。
同样道理,沈默在书中,之所以左右逢源,不是某个和尚开了金手指,而是他情商太高,导致事业难度直线降低。
我们都做不到沈默、司马光那种程度,人家是天赋异禀。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待人接物的真诚亲切,学习他们目光长远,不会只盯着眼前。学习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抑制感情的冲动,及时化解和排除不良的情绪。学习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
这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能做到,你就会集体中有好的人缘,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不就是大家羡慕的左右逢源么?
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的真诚,我不是想要说教什么,小说之外,我没那个资格,我只是真诚的盼望,我的读者能和我一起进步,然后早点发财,早点正版订阅支持我,好让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我们一起加油了,希望下一个三年,每个人都对自己说,我做的不错!然后打赏和尚个盟主啥的……
和尚就是这么俗,但俗人的话才对俗人有用。
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后记之二)(上)
关于剧情,不少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其实从故事性讲,万历登基,沈默成为首辅,这本书便可以结束。但穿越历史小说,不能单纯以文学性而论,而要看它的立意,是否已经得到完整的体现。
故事性与目的性,并非不能兼容。在本书中期以前,还是很漂亮的将两者结合起来。然而到了后期,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沈默在朝野,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了,他的敌人,从有形转向无形,从一个个帝王将相,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心天道……要是玄幻和仙侠小说,完全可以幻化出一个鸿钧之类的超级boss,掀起一波接一波的高潮。但是历史小说,哪怕是穿越类的,要受到逻辑的限制,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写出来书就完蛋了。
我记得似乎在写权柄时,便说过‘主角无敌了,书也就该结束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没有活生生的强大对手,主角再厉害,也不过就是在玩单机版。当然大家会说,新局面、新时代下,会有新的对手涌现出来。但一来,对手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二来沈默只有十年的任期,大大抑制了对手对付他的冲动,可以预见的是,他当政的十年里,反对的力量肯定会有,但能对他造成真正威胁的,没有——皇帝朱常洛太小,辽东李成梁深受沈默恩典,天下皆知,没有造反的借口。
将来肯定会有强大的敌人诞生,亦会有反复出现,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的范畴了。
其实我想在沈默和若菡喝茶的那个场景结束,然而感觉这样太不负,因此才有了沈默回上海平定金融危机,并在码头上讲了那样一番话……在这里结尾,还能称得上漂亮。
但是编辑对我说,国家分裂的状态,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才有了后面几百字的统一过程。像个补丁一样,完整了,却也刺眼了。
但总之,这是个令我感到骄傲的故事,我理出来一个时代的完整脉络,并基本靠谱的推导出了加入一个变量后的新状况。
这又回到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推演那个时代的华夏民族,到底是必然会坠入地狱,还是只是运气不佳。
边学习边思考边写作,我想三年之后,我有了一定发言权。明朝确实是自取灭亡,根子在朱元璋和朱棣已经种下了,就像书中说的,商税、宗室、卫所、漕运、驿递,乃至更深层的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南方离心主义。这个国家就像百病缠身,如没有逆天的领袖和强大的执行力,败亡自是必然。
领袖是有的,高拱、张居正,都是经世致用的卓越政治家,其能力放眼千年,无出其右。明朝在这两位伟人的推动下,竟渐渐摆脱了危机——两人最成功之处,不是经济、军事上的改革,而是奇迹般解决了,官员尸位素餐,政府低效无能的千古痼疾。
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后记之二)(下)
政府有了执行力,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从这一点上说,高拱和张居正,足以令千年以降的帝王将相汗颜。
然而两人再强大,也无法与他们的权力来源抗争。就像书里说的‘内阁是云,宫里是风,云可以遮天蔽日,却抵不过一阵风’。所以权势滔天如高拱,被孤儿寡母一道旨意就贬为庶民。张居正要厉害些,但那是他仗着和冯保的私谊,以及与李太后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形成了皇帝也无可奈何的铁三角。但是他一死,铁三角轰然崩塌,万历立即展开清算,大明就在那一刻,断绝了生还的可能,这也是皇权社会的死结。
所以,万历皇帝必须要为明朝的灭亡负总责,他发动无底线的政治斗争,秉承着传统的‘只要是敌人坚持的,就必须要摧毁’的原则,废除了张居正的‘考成法’,恢复了张居正得罪士林才削减下去的冗官。到了后期,更是为了赌气,奏章不批、缺官不补,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令不行、人浮于事,皇帝只能管太监,中央地方没人管’的彻底行政缺位。
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万历,因为他接受了最优秀的帝王教育,张居正几乎披肝沥胆,为帝国培养了一位高深莫测的君王,当这种能力与极端自私的个性结合在一起,不仅令张居正自食其果,还给大明敲响了丧钟。
我承认历史上的万历,要比本书中优秀的多,他取得了三大征的胜利,他二十多年深居内宫,依然牢牢握住权柄,这都是能力的体现。然而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如果他不能以江山社稷为重,而是只看重自己的权威,或者为了让宠妃的儿子当上太子,就跟大臣对抗二十年不上朝,那么我只能说,这种能力越强,对国家造成的伤害也就越深。所以他和他那个能力极强的爷爷,远不如他那个平庸的爹爹称职。
不能将天下的兴衰,系于一人之身,帝王思想是要不得的。
书写完了,但书中的故事还在继续,读者很想让我讲讲,十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大明,会是个什么样子?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哪怕最简单的推理,也需要做变量分析,难度不啻于再写一本官居一品。
当然希望中的未来大明,就如沈默所讲,它应该是王在法下,政府理性、民众不顺从的。只要我们的国家有了这样的内核,国富民强,称雄民族之林,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曹公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谨以此,作为本书的曲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