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司马迁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虏:奴。】!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白登:山名。】,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询问群臣,群臣都是山东地区的人,他们争着说周王朝统治天下数百年,而秦朝只经历两代就灭亡了,不如在周朝的京城定都。皇上犹豫不决。等到留侯张良明确表示进入函谷关创建都城有利时,高祖当天便动身向西前往关中建都。


    于是皇上说:“原本建议在秦地创建都城的人是娄敬,‘娄’就是‘刘’。”于是他赐娄敬姓刘,任命他为郎中,号称奉春君。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反叛,高帝亲自领兵前去讨伐他。军队到达晋阳时,听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想要合力攻打汉军,皇上大怒,于是派人出使匈奴。匈奴人藏起强壮的士兵和肥硕的牛马,只留下一些年老体弱的士兵和瘦小羸弱的牲畜给汉使看。先后有十几位汉使到来,回去复命时都说可以攻打匈奴。皇上派刘敬再次出使匈奴,他返回后报告说:“在两国相互攻击的时候,应该尽量夸耀显示自己的长处。这次我出使匈奴,却只看到一些瘦小羸弱的牲畜以及年老体弱的士兵,他们这么做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却埋伏奇兵以争取胜利。我认为不可以攻打匈奴。”当时,汉军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多万大军都已经出发了。皇上发怒,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的奴才!你凭借口舌得到官职,现在竟然胡言乱语降低我军士气。”于是下令给刘敬戴上刑具,将他囚禁在广武。于是汉军继续向前进发,到达平城时,匈奴果然派出奇兵,在白登山包围了高帝的军队,过了七天才得以脱险。高帝到达广武后,赦免了刘敬,对他说:“当初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所以被困在平城。我已经把先前说可以攻打匈奴的那十几个使者都斩首了。”于是封给刘敬二千户食邑,赐爵为关内侯,封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鲜:少,紧缺。】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大父:祖父。此处指外祖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长公主:指吕后所生鲁元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高帝从平城返回后,韩王信已经逃到了匈奴那里。当时,冒顿是匈奴的单于,兵力强大,射手多达三十万,多次侵犯汉朝的北部边境。皇上对此事十分担忧,就向刘敬询问对策。刘敬说:“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士兵疲于征战,不宜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害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单于,并且娶庶母为妻,凭借武力逞威风,因此不能用仁义来说服他。只能用长远之计使单于的子孙后代成为汉朝的臣子罢了,然而恐怕陛下做不到这一点。”皇上说:“如果真的可行,我为什么不能做!你说说究竟该怎么办?”刘敬答道:“如果陛下能把皇后亲生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并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们知道汉朝嫁嫡女、送厚礼,那些蛮夷之人必定会爱慕公主,并立她为阏氏,公主所生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接任单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贪图汉朝丰厚的礼物。陛下如果能够每年按时将汉朝多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东西多送给他们几次,并顺便派遣善辩之士用汉朝礼节去劝告、说服冒顿。这样一来,冒顿活着的时候,本来就是汉家的女婿;他死后,陛下的外孙就成了单于。哪里听说过外孙敢与外公分庭抗礼的事呢?这样汉朝军队就可以不必作战而逐渐使匈奴人臣服。假如陛下舍不得派长公主前往,而是让皇室女子或后宫女子冒充公主的话,匈奴人也会知道,如果到时候不会尊宠她,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高帝说:“好。”随即准备派长公主前往匈奴。吕后得知此事日夜哭泣,说:“我只生下太子和这么一个女儿,为什么一定要把她抛弃给匈奴呢!”就这样,皇上最终没能派遣长公主,于是选了一名宫女,让她冒充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派刘敬前去缔结和亲盟约。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


    刘敬从匈奴归来,就对皇上说“匈奴河套以南地区的白羊王、楼烦王所统辖的部族,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轻骑兵只要奔袭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关中地区刚刚经历战乱,还很破败,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可以向这里移民以便逐渐充实人力。当初诸侯刚刚起兵的时候,齐国如果没有田氏家族,楚国如果没有昭、屈、景三家王族,是不可能兴起的。如今陛下虽然已经定都关中,但实际上依然缺少人力。我们的都城北边靠近匈奴,东边又有六国诸侯的宗族,那些宗族势力强大,假如有一天发生变故,陛下也不能高枕无忧。我希望陛下把齐国的田氏宗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姓,燕、赵、韩、魏等国诸侯的后人,以及地方上的豪强大族全部迁入关中。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可以借助他们防备匈奴入侵;如果诸侯发生变乱,也足以统率他们向东讨伐叛逆。这就是强化主干而削弱枝节的策略”。皇上说:“好!”于是派刘敬前往把他所提及的十多万人迁入关中居住。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楚戍卒:指陈胜等人。】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铄:熔化。】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叔孙通,是薛县人。在秦朝时,他凭借文学才能被征召为待诏博士。过了几年,陈胜在山东地区起兵反秦,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秦二世召集博士、儒生问道:“楚地的戍边士兵攻占蕲县进入陈地,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博士、儒生三十多人上前回答说:“身为臣子,不能私下拥兵聚众,否则就是反叛,应该判处死罪,不可赦免。希望陛下即刻发兵消灭他们。”秦二世听了以后顿时大怒,变了脸色。这时叔孙通走上前去,说道:“各位儒生的话都错了。如今天下统一,朝廷已经拆毁郡县的城堡,销熔了各地的兵器,向世人表示以后不再用兵。更何况现在上有英明的君主,下有完善的法令,使人人都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附,哪有胆敢反叛的人!那些违抗命令的戍卒只不过是一些偷鸡摸狗的盗贼罢了,又何足挂齿、郡守、郡尉如今正在将他们捉拿归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秦二世听了以后高兴地说:“很好。”然后又遍问儒生,众儒生有的说那些人是反叛,有的说是普通的盗贼。这时秦二世下令,让御史把那些说是反叛的儒生交给狱吏治罪,因为这不是他们应该说的;而对于那些说是盗贼的儒生则不予追究。秦二世随即赐给叔孙通布帛二十匹、衣服一套,并且正式任命他为博士。叔孙通从宫殿出来以后,返回馆舍,这时儒生们对他说:“先生为什么说话如此阿谀奉承呢?”叔孙通说:“诸位有所不知,我险些没从虎口里逃出来!”于是他逃离都城,前往薛郡,此时薛郡已经投降了楚军。等到项梁抵达薛郡,叔孙通就投靠了他。项梁在定陶败亡,叔孙通便转而跟随楚怀王。楚怀王被尊为义帝,移居长沙,叔孙通便留下来为项王做事。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支诸侯的军队进入彭城,叔孙通便投降了汉王。后来汉王兵败向西撤退,叔孙通也跟着撤退,就这样一直跟随汉军。


    叔孙通身穿儒生的服装,汉王很讨厌他。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装束,换上了短衣,遵照楚地的习俗,汉王见了很是高兴。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搴:拔。】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当初叔孙通投降汉王刘邦的时候,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孙通并未向汉王推荐谁,却专门举荐那些过去的盗匪、壮士。他的那些弟子私下里都骂他说:“我们追随先生数年,有幸能与他一起投靠汉王,可是如今他并不推荐我们,只是专门举荐那些凶恶、奸猾之徒,这是为什么呢?”叔孙通听到这些话,就对他们说:“汉王正冒着箭镞石头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难道能参加战斗吗?因此我先推荐那些能够斩将拔旗的武士。诸位暂且等待时机,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这时汉王任命叔孙通为博士,赐号稷嗣君。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因:承袭。】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王已经统一了天下,诸侯在定陶共尊汉王为皇帝,叔孙通则制定了朝廷的礼仪与官职名号。高帝将秦朝繁琐严苛的礼仪制度全部废除,力求简洁。当时,群臣在朝堂上喝酒,并相互争功,有的人喝醉以后就胡乱喊叫,甚至拔剑击打屋柱,高帝对此十分担忧。叔孙通知道皇上越来越讨厌他们的行为,便劝他说:“那些儒生,虽然难以和他们一起图进取,但是却可以与他们共同守住已经取得的成就。请让我把鲁地的儒生征召过来,让他们与我的那些弟子共同起草朝廷的礼仪制度。”高帝说:“这不会太过繁琐难行吧?”叔孙通说:“五帝、三王各自有不同的礼乐制度。所谓礼制,就是适应时代、人情而制定的或节制、或修饰的行为准则。因此,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各有什么承袭和增损,都是可知的,也就是使不同时代的礼仪彼此之间不重复。我大致参照古代礼制以及秦朝的礼仪,制定汉朝的礼仪。”皇上说:“你可以试着去做,一定要容易学习,估计我能够做到再去施行。”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习肄:练习。】,会十月。


    于是叔孙通奉命前往征召鲁地的三十多名儒生。鲁地有两位儒生不肯跟他一起走,说:“您侍奉过的君主有将近十位,你完全是靠当面阿谀奉承才得到君主的亲近以及荣华富贵。如今天下刚刚太平,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没有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有康复,又想制定礼乐。礼乐的制定,需要积德上百年然后才可以兴起。我们不忍心去干您所做的事。您的所作所为不合古道,我们不会跟您前去。您走吧,不要再玷污我们!”叔孙通笑道:“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读书人,不懂得时势变化的道理。”


    于是叔孙通与所征召的三十个人一同向西来到长安,而后与皇上身边治学的人,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一起在郊外树立茅草,拉起绳索。演练了一个多月后,叔孙通说:“现在皇上可以试看一下了。”皇上前来观礼,便让他们演练仪式,说:“我可以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练习,并且准备在十月朝会时使用。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谒者:官名,属郎中令,典礼时任司仪。】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跸:戒严,禁止通行。】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长乐宫建成,诸侯及群臣都到此参加十月的朝会。仪式是:天亮前,由谒者主持仪式,引导群臣依次走进殿门,宫中里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以及宫廷的侍卫官员,还摆设了各种兵器,张挂旗帜。谒者传命“趋”。殿下的郎中在台阶上两边排成两列站立,台阶上有数百人。功臣、列侯、众将军和军吏,按照地位的高低依次在西边站立,面向东边;文官从丞相以下,都在东边站立,面向西边。大行令安排了九个礼宾官,从上至下传达命令。这时,皇帝乘坐辇车从寝宫出来,百官高举旗帜传呼警戒,引导从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员,按照等级依次朝贺。从诸侯王往下,各级官员没有不敬畏而庄重的。典礼完毕之后,又按礼法安排酒宴。陪同皇上坐在殿上的官员们,个个俯身低头,按级别高低依次起立向皇上敬酒祝寿。酒斟过九次以后,谒者宣布“酒宴结束”。御史负责监管纪律,发现有违反礼制的就把他带走。在朝会和宴会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敢喧哗失礼。于是高帝说:“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于是任命叔孙通为太常,并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赵王如意:生母为刘邦宠妃戚夫人。】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傒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叔孙通趁机进言说:“我的那些儒生弟子已经跟随我很久了,他们和我共同制定朝仪,希望陛下给他们官做。”于是高帝把他们全部封为郎官。叔孙通出宫以后,把五百斤黄金全部赏赐给那些儒生。众儒生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一位圣人,知道什么才是当代最重要的事务!”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高帝调任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高祖想让赵王如意取代刘盈为太子,叔孙通劝谏说:“从前晋献公由于宠爱骊姬的缘故而废掉了太子申生,改立傒齐为太子,使晋国动乱长达数十年,被天下人所耻笑。秦始皇由于没有尽早确立扶苏为太子,使赵高得以假传圣旨立胡亥为帝,最终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如今太子仁慈孝顺,天下人都知道这一点;吕后与陛下同甘共苦,您难道可以背弃她吗!陛下如果一定要废掉太子改立幼子,我请求先受死刑,就让我脖子里的血流在地上!”高帝说:“先生算了吧,我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就会震动,陛下怎么能拿天下大事来开玩笑呢!”高帝说:“好,我就听从您的意见。”等到皇上安排好酒宴,看到留侯张良招来的几位著名的隐士都陪着太子进宫朝见,他也就没有改立太子的打算了。


    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长乐宫:当时为太后住所。】,及间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信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愿陛下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原庙起,以复道故。


    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尝果:用新鲜果品祭神。】。方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


    高帝去世后,孝惠帝即位,对叔孙通说:“对于先帝陵园和祠庙的礼仪,群臣都不懂。”于是调他担任太常,负责制定宗庙的礼仪规范。后来又相继制定了汉朝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这些都是叔孙通担任太常时著录确定下来的。


    孝惠帝到东边的长乐宫朝拜吕太后,以及平时来往,每次都要清道戒严,给人们带来麻烦,于是便修造了架空的阁道,正好建在未央宫武库的南边。叔孙通在奏请公事的时候,乘机请求与惠帝密谈,说道:“陛下为什么要私自在那里修建阁道呢?那里可是高帝陵寝的衣冠每月出游到高帝庙去时的信道啊!高帝庙,是我们汉朝开国始祖的宗庙,怎么能让后世子孙在在通往宗庙的要道上方行走呢?”孝惠帝听后十分恐惧,便说:“赶快拆了它。”叔孙通说:“作为一国之君不能有过失。如今既然已经做了这件事,而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件事,如果现在拆毁它,就等于向人表示陛下有过失。我希望陛下在渭水北岸再修建一座原庙,让高帝陵寝的衣冠每月出游到那里,扩大、增加宗庙,这是大孝的根本啊。”皇上于是下诏命令主管官员修建原庙。原庙的兴起,就是因那条阁道引起的。


    孝惠帝曾在春季到离宫出游,叔孙通说:“古时候有在春天向宗庙敬献鲜果的祭祀之礼。如今樱桃已经成熟了,可以用它来敬献,希望陛下在出游时,顺便采些樱桃敬献宗庙。”孝惠帝答应了。汉朝用各种果品敬献宗庙的礼仪就是由此兴起的。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榱:椽子。】,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屈,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太史公说:俗语说“价值千金的裘皮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就能制成的;楼台亭榭上面的椽子,也不是用一棵树的枝条就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兴盛,也不是只凭借一个人的智慧就可以成就的”。的确如此啊!汉高祖出身卑微,却能够平定海内,他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已经达到极致了。然而刘敬双手松开车前横木的一次进言,就为汉朝创建了世代安定的局面,如此看来,才智难道是可以垄断的吗!叔孙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度量事务,制定礼仪规范,并随着时代潮流而变化,最终成为汉朝儒家的宗师。老子说的“最直的事物看上去好像是弯曲的,大道原本就是曲折发展的”,这说的大概就是叔孙通这样的人吧?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为气任侠:逞意气,讲侠义。】,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数:屡次。】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购:用金钱收买。】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髡:剃去头发。】钳【钳:用金属的夹具束在犯人的颈上。髡和钳都是古代的刑罚。】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雒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是楚地人。他为人很讲义气,有侠义精神,在楚国很有名声。项籍曾派他率领军队,多次令汉王陷入窘境。等到项羽被灭掉以后,汉高祖便悬赏千金通缉季布,并下达命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必将株连三族。季布躲在濮阳周氏家中。周氏对他说:“如今汉朝悬赏捉拿将军,形势非常紧急,很快就要追踪到我家里,如果将军能听我的,我就愿意为您出个主意;假如您不肯听我的,那么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氏于是为季布剃光头,脖子套上颈箍,换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送棺柩大车中,然后与家僮几十人一起被送到鲁地的朱家那里卖掉。朱家心里知道此人是季布,把他买下,安排他在田里劳作。朱家还告诫他的儿子说:“凡是田地里的事,都要听从这个家奴的,一定要与他吃相同的饭食。”随后,朱家便坐着马车来到雒阳,拜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他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此机会对滕公说:“季布究竟犯了什么大罪,皇上竟然追捕得如此急切?”滕公说:“当初季布为项羽领兵作战的时候,曾经多次把皇上逼入困境,皇上怨恨他,因此一定要抓获他。”朱家说:“那么您看季布是个怎样的人呢?”滕公回答:“他是个贤能的人。”朱家说:“臣下都要各自替君主效劳,当初季布为项籍效力,那只不过是他的职责罢了。难道项籍的臣子可以全部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夺取天下,只为自己的私人恩怨抓捕一个人,这难道不是向天下人显示他竟然如此没有度量吗!况且,像季布这样贤能的人才,而朝廷的追捕又是如此紧急,那么他不是向北投靠匈奴,就是向南归附南越。忌恨壮士而使他帮助敌国,这就是当年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所在。您为什么不好好劝劝皇上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有名的大侠,他料想季布一定藏在他家里,于是答应说:“好!”等有机会时,滕公果然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当时,人们都称赞季布能够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由此闻名当世。后来季布得到召见,向皇上谢罪,皇上任命他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嫚:侮辱。】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股肱郡:指起拱卫京师作用的大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孝惠帝在位时,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冒顿单于曾写信侮辱吕太后,出言不逊,吕太后极为恼怒,召集众将领商量对策。上将军樊哙说:“我愿率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全境。”众将领都主动迎合吕后的意思,说“应该这样”。可是季布却说:“樊哙该被斩首!当年高帝曾统兵四十多万,尚且被匈奴人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够凭借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呢?这简直是当面欺君!况且,当初秦朝就是因为对匈奴用兵,才使得陈胜等人乘机起兵反叛。直到现在,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没有痊愈,可是樊哙又当面阿谀奉承,他其实是想让天下陷入动荡。”这时,宫殿上的官员都十分惊恐,吕太后便宣布退朝,于是不再商讨攻打匈奴的事了。


    后来季布担任河东郡守,到了孝文帝时期,有人说季布是贤能的人,孝文帝便召见他,想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只是酗酒任性,令人难以与之亲近。季布到长安后,在客馆里居住了一个月,皇上召见他以后就让他返回原郡。季布于是进言说:“我没有立过什么功劳,却承蒙陛下恩宠,得以在河东担任郡守。陛下无缘无故地把我召来,这一定是有人说我的好话欺骗陛下;如今我已经来到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任务就返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诋毁我。陛下因为一个人的称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诋毁就让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以后,就可以据此来窥视陛下为人处事水平的深浅了。”皇上听后沉默不语,十分惭愧,过了许久才说:“河东是我的股肱之郡,因此而特地召见您啊!”季布向皇上告辞,返回任上。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赵同:即赵谈,文帝时宦官。司马迁为避父讳,将“谈”改为“同”。】等,与窦长君【窦长君: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兄长。】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季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尝杀人,亡之吴,从袁丝匿。长事袁丝,弟畜灌夫、籍福之属。尝为中司马,中尉郅都不敢不加礼。少年多时时窃籍其名以行。当是时,季心以勇,布以诺,着闻关中。


    季布母弟【母弟:母亲的弟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楚地有位曹丘先生,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曾多次攀附权贵,获得钱财。曹丘先生曾经为权贵赵谈等人做事,又与窦长君关系很好。季布听说以后,就写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这个人并不忠厚,您还是不要与他交往了。”等到曹丘先生回到故乡,想请窦长君写信介绍他与季布会面。窦长君便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还是不要去了。”可是曹丘先生依然坚持请求窦长君写信,最后窦长君终于为他写了一封信,于是他就出发了。他派人事先将这封信送给季布,季布果然大怒,便等着曹丘先生到来。曹丘先生一到,便向季布作揖说:“楚地人有句俗语说得好‘得到黄金百镒,也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您为什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美名呢?况且我是楚人,您也是楚人。我在到处宣扬您的美名,这难道不重要吗?可是您为什么要如此坚定地拒绝我呢!”季布听了以后很高兴,于是把曹丘先生带进内室,留他住了好几个月,把他奉为上宾,并在送他走时赠以厚礼。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越来越大,都是曹丘先生替他宣扬的结果。


    季布的弟弟季心,勇气在关中无人能比,他待人还十分谦恭谨慎,喜欢行侠仗义,方圆几千里之内的士人,都争相为他卖命。季心曾经杀人,因此逃亡到吴国,藏在袁丝家里。季心就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袁丝,像抚育弟弟一样照顾灌夫、籍福等人。季心曾担任过中尉下属的司马,就连中尉郅都也不敢对他失礼。当地很多年轻人经常借他的名义办事。当时,季心凭借其勇敢,季布凭借其信用,都在关中很有名声。


    季布的舅舅丁公,曾经是楚王项羽手下的将领。丁公曾为项羽在彭城以西追击汉高祖,双方短兵相接,高祖这边的情况十分危急,于是他回过头来对丁公说:“我们两个都是好汉,怎么能相互残害呢!”于是丁公率军撤退,汉王这才脱身逃走。等到项王被灭掉以后,丁公拜见高祖。高祖当即下令将丁公逮捕,并在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作为项王的大臣却不忠诚,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这个人。”于是杀了丁公,然后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不敢效仿丁公!”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臧荼:原为燕王韩广部将,后被项羽封为燕王。】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栾布,是梁地人。起初梁王彭越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与栾布来往。栾布家里贫穷,于是被齐国人雇佣,在一家酒馆里当雇工。几年以后,彭越到巨野一带做强盗,栾布被人强行劫持并出卖,在燕国做奴仆。后来,栾布为他的主人报仇,于是燕国将领藏荼举荐他做了都尉。后来藏荼当上了燕王,就任命栾布为将军。等到藏荼造反的时候,汉朝攻打燕国,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说后,就向皇上进言,花钱赎回栾布让他当梁国的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雒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趣:速。】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后来栾布奉命出使齐国,尚未返回,朝廷便征召彭越,指责他图谋造反,并诛灭其三族。随后,皇帝便将彭越的头颅悬挂在雒阳城门下示众,并下令说:“如果有人敢收葬彭越,就立刻逮捕他。”栾布从齐国归来,便到彭越的头颅下面汇报出使情况,并且一边祭祀一边痛哭。官吏将栾布逮捕,并将此事报告给皇上。皇上召见了栾布,骂道:“你是想与彭越一起造反吗?我已经下令禁止任何人为他收尸,而你偏偏要为他祭祀,哭他,你与彭越共同谋反已经很明显了。快把栾布烹杀掉!”正当栾布被人提起走向汤镬的时候,他回过头来说道:“希望陛下让我说一句话然后再将我处死!”皇上说:“你要说什么?”栾布说:“当初皇上被困于彭城,在荥阳、成皋一带作战失利的时候,项王之所以无法顺利向西进发,只因为彭王据守梁地,与汉军联合而令楚军受到牵制。当时,彭王只要一改变倾向,与楚军联合,汉军就会失败;与汉军联合,楚军就会失败。况且在垓下会战的时候,如果没有彭王,项羽就不会灭亡。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朝廷剖符分封彭王,彭王受封之后也想把爵位传至万代。如今陛下一声令下向梁国征兵,彭王由于患病不能前来,陛下就怀疑他想造反。彭王谋反的形迹尚未显露出来,陛下却极为苛刻地凭借一点很小的过失就诛杀了他,我担心朝中有功的大臣会人人自危。如今彭王已经死了,我生不如死,请把我烹了吧。”于是皇上赦免了栾布的罪过,任命他为都尉。


    凌约言:“太史公于凡士之隐忍而不死者,必啧啧不容口,岂其本志哉!无非欲以自明,且舒其愤闷无聊之情耳。”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至将军:转至朝廷担任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孝文帝在位时,栾布担任燕国的丞相,后又转至朝廷担任将军。于是栾布声称:“在穷困的时候,如果承受不了身心的屈辱,就不是好汉;在富贵的时候,如果不能痛快地实现抱负,就不是贤人。”于是栾布对那些过去对自己有恩的人,优厚地加以回报,而对那些和自己有仇的人,就必定利用法律予以报复。吴楚七国造反的时候,栾布因立下战功而被封为俞侯,后来又再次担任燕国的丞相。燕、齐之间的人都为栾布立了生祠,号称栾公社。


    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栾布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侯爵之位,并担任太常一职。后来由于祭祀时选用的牲畜不合规定,侯国被废除。


    太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被刑戮:指忍受“髡钳”、“衣褐”,有如受刑。】,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划无复之耳。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太史公说:以项羽那样的气概,季布还能凭借勇气在楚军中扬名。他多次亲身投入战斗,斩将拔旗,称得上是壮士。可是到了遭受刑罚,给人家当奴仆的时候,他却不肯死,这是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对自己的才干有十足的把握,所以遭受屈辱也不感到羞耻,因为他想让那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才能得到发挥,因此他最终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都比较看重自己的生命。而奴婢、侍妾这些地位卑贱的人,遇到一点事情就会冲动自杀的,并不是勇敢,是因为再也没有什么办法罢了。栾布为彭越痛哭,赴汤镬就刑的时候视死如归,那是因为他确实知道自己死得其所,因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即便是古时候那些重义轻生的烈士,又怎能超过栾布呢!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任:保举。】盎为中郎。


    绛侯【绛侯:指周勃。】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上:皇帝。指汉文帝。】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庄:庄重,威严。】,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而:你,你的。】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征:通“惩”,惩治。】系清室【清室:请罪之室。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狱。】,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是楚人,字丝。他的父亲原本与一群强盗为伍,后来移居到安陵。高后执政时期,袁盎曾做过吕禄的舍人。等到汉文帝即位时,袁盎的哥哥袁哙便保举袁盎做了中郎。


    当时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每次退朝时他都快速走出来,很是得意。皇帝对他以礼相待,十分恭敬,还经常亲自送他。袁盎向皇帝进言说:“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一个人?”皇帝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只能称为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所谓国家的重臣,是指那些君主在就与之同在,君主败亡就与之共亡的人。吕后执政期间,吕氏宗族掌权,擅自封王拜相,尽管刘家的命脉还没有断绝,但也只是像丝带一样勉强维系着。当时,绛侯任太尉一职,主管兵权,却无法匡扶汉室。等到吕后去世,大臣们一起反叛吕氏宗族,太尉执掌兵权,刚好碰到这个机遇才取得成功,所以说绛侯是功臣,但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君主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对他谦虚退让,这样一来,臣下与主上都有失礼节,我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采取这样的态度。”从此以后,皇上在朝会上愈发威严,丞相也逐渐对皇上有所敬畏。不久之后,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的哥哥关系很好,可是如今你小子竟然在朝廷上诋毁我!”袁盎最终没有赔礼道歉。


    等到绛侯周勃被免掉丞相返回自己的封国以后,封国内有人上书告他图谋造反,于是绛侯遭到惩治,被囚禁在牢狱之中,各位宗室公卿没有人敢为他求情,只有袁盎明确指出绛侯无罪。后来绛侯得以释放,袁盎为此颇费心力。从此以后绛侯便开始与袁盎亲密交往。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居处:指起居,处世。】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适:通“谪”,谴责,责罚。】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轞车【轞车:囚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辍:停止。】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交睫:不合眼,这里指不睡觉。】,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虽贲育【贲育:指孟贲、夏育,古代著名勇士。】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淮南厉王刘长入京朝见,杀死了辟阳侯,他处世十分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如果过于骄横,势必会引发祸患,应当予以责罚并削减其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淮南王变得更加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的太子谋反一事被朝廷发觉,在治罪的过程中,牵连到淮南王,淮南王因此受到惩治,皇帝就把他放逐到蜀地,用囚车传送。当时袁盎担任中郎将,于是进谏说:“陛下向来任由淮南王骄横,而不稍加禁止,以致达到今天这个地步,如今陛下又突然惩治他。淮南王这个人刚愎自用,他如果遇到雾气露水遭受风寒而病死在路上,陛下最终就会被别人认为能容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一人,从而背负杀弟的恶名,这该如何是好呢?”皇上没有听从,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理。


    淮南王抵达雍县,患病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后,皇上不吃不喝,哭得十分悲伤。袁盎走了进来,当即叩头请罪。皇上说:“由于我当初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以至于酿成这样的后果。”袁盎说:“请皇上自己放宽心,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又怎么能追悔呢!况且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还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皇上问道:“我那高出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袁盎说:“当年陛下在代国居住的时候,太后曾经患病,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陛下不合眼、不脱衣,汤药如果不经陛下亲口品尝就不能给太后服用。曾参作为一介平民,尚且很难做到这一点,如今陛下以君王的身份亲自践行孝道,超出曾参很远了。吕氏宗族当权的时候,权臣独断专行,然而陛下却从代国出发,乘坐六辆传车,奔赴吉凶未卜的京城,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赶不上陛下。陛下到了代王的官邸以后,向西两次辞让天子之位,向南三次辞让天子之位。当初许由也只是辞让了一次,而陛下五次辞让天下,已经超过许由四次了。况且陛下放逐淮南王,是希望他的心志经受一些劳苦,从而使他改过自新,由于主管人员监护不够谨慎,他才因病而死。”直到这时,皇上才稍稍解脱,说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现在只能听从陛下安排了。”于是文帝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从此以后,袁盎在朝廷当中名声大振。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忼慨:同“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坂。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袁盎经常将一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当时宦官赵同由于多次受到皇帝的宠幸,又经常谗害袁盎,袁盎为此深感忧虑。袁盎的侄子袁种担任常侍骑一职,手持符节在皇帝车驾左右护卫,袁种劝袁盎说:“您跟他斗,要在朝堂上侮辱他,使他的诽谤发挥不了作用。”有一次孝文帝出行,赵同陪乘,袁盎便伏在车前进言:“我听说与天子同乘六尺高大车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朝虽然缺少人才,可是陛下为何竟然与受过宫刑的人同乘一辆车呢!”这时皇上笑了起来,随即让赵同下车。赵同便流着眼泪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纵马从西边賓士下山。袁盎骑在马上,靠着车边挽住了缰绳。皇上问:“将军害怕了吗?”袁盎回答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不坐在屋檐下面,家有百金的人不倚靠楼台边的栏杆,圣明的君主不会在危险之地希求幸运。现在陛下驾驭六匹马,从高山上賓士而下,如果发生马受惊、车毁坏的事故,陛下纵然看轻自己,可是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于是停止了这次冒险行动。


    有一次皇上到上林苑巡视,由皇后和慎夫人陪同前往。皇后和慎夫人在宫中的时候,经常坐在同一条席子上。待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负责布置座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座席向后拉了一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之后起身,回到宫中。袁盎于是上前劝道:“我听说只有尊卑有序,上下才能和睦相处。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立了皇后,而慎夫人只不过是个侍妾,侍妾与主上岂能坐在同一张席子上!正是因为这样,便失去尊卑次序了。况且陛下宠爱慎夫人,便加倍赏赐她。陛下宠爱慎夫人的方法,恰恰成了祸害她的源头。陛下难道没有见过‘人彘’吗?”直到这时,皇上才高兴起来,于是召见慎夫人,把刚才袁盎所说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便赏赐给袁盎五十斤黄金。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为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