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司马迁
    平原君,选自《东周列国志》。


    秦国军队包围了邯郸,赵王派平原君突围向别的国家求救,想跟楚国制定“合纵”策略,共同对付秦国。平原君决定带着门下食客中有勇力、文武兼备的二十个人一起去楚国。平原君说:“假使凭借和平方式能够完成任务,那是最好不过了。若不然,那只能在华丽的宫殿中胁迫楚王歃血为盟,一定要定下合纵盟约才能返回。贤能之士用不着到外面寻求,从我门下的食客中挑选就足够了。”选出十九个人之后,剩下的都不足取,不能凑满二十人。门下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走上前来,当着平原君的面称赞自己道:“我听别人说您想要与楚国合纵,一起抗拒秦国,决定带着手下的食客二十人一起到楚国去,不在外面寻找。既然如今少一个人,那请求您就把我当成后备人员一起同行吧。”平原君对毛遂说:“先生从来到我赵胜的门下到如今有几年的时间了?”毛遂说:“到如今有三年的时间了。”平原君说:“贤士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如同尖锐的锥子放在布口袋中,锥子的尖头会立刻透出来。如今先生您投到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称赞您的,我赵胜也没有听到过什么关于先生的事迹,这是先生没有可以展现的才能。先生还是别去了,留下来吧。”毛遂说道:“我到今天才被放进布口袋里。假使毛遂早一天能够被放进布口袋里,那么整个锥子的锋利就会全部露出,不会只是锥子的尖显露出来而已。”平原君最终决定带着毛遂一起到楚国去。其余的十九个人相互用眼神交流笑话毛遂,但没有阻止平原君带他去。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历阶:古代礼制,登阶时,每上一层台阶,双脚都要落在台阶上,然后上第二层。如果一只脚踏上第一层,另一只脚跨上第二层,就叫“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县:同“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唯唯:连声答应。】,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录录:通“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毛遂等跟着平原君到了楚国以后,跟十九个人一起商议讨论,这十九个人对他都服气。平原君和楚国商议合纵抗秦的事情,言明了利害关系,但是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一直谈到太阳位于中天都没有定论。那十九个人就对毛遂说道:“毛先生上前去说吧。”毛遂就握着剑柄急促地十阶而上,对平原君说道:“合纵抗秦的益处,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进而决定下来。现在从太阳一出来就开始谈论合纵的问题,到太阳位于中天都没有决定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楚王对平原君说道:“客人是来做什么的?”平原君对楚王说道:“他是我的门客。”楚王大声斥责道:“还不退下!我在跟你的主人交谈,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毛遂按着剑柄走上前说道:“大王之所以斥责我,凭借的是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跟大王的距离在十步以内,大王不能凭借楚国威势,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我主人就在眼前,你为什么要斥责我呢?而且我听说创建商朝的汤凭借方圆七十里的土地而成为天下的帝王,周文王凭借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够令诸侯臣服,哪里是因为手下士兵众多,实际是因为他们能把握住令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形势进而展现他们的威风。现在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手持长戟的士兵有一百多万,这都是楚国在天下称霸称王的资本。凭借楚国如此强大的力量,天下没有哪个诸侯国可以抵挡。白起,只不过是个令人蔑视的小子而已,他带领几万人的军队,出兵来与楚国作战,一战就攻占了楚国的鄢、郢两地,第二战就火烧夷陵,第三战就使大王的祖先受到了侮辱。这些都是楚国人百代都难以忘记的仇恨,连赵国都为此感到羞耻,但大王您却不觉得羞耻。制定合纵抗秦的盟约是为了帮助楚国雪耻,并不是为了赵国。我主人就在您的眼前,为什么要斥责我呢?”楚王听完,说道:“是是,确实如同先生说的那样,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拿出全国的力量来与赵国合纵抗秦。”毛遂说道:“签订合纵盟约之事确定了吗?”楚王说:“确定了。”毛遂对楚王左右两边的人说道:“把鸡、狗、马的血取来。”毛遂手里捧着用铜制成的盘子,跪在地上将它进献到楚王面前说道:“大王您应该以歃血的仪式来表明合纵的盟约已经确定,然后便是我的主人,再后面就是我。”于是合纵的盟约在楚国的宫殿堂上确定下来了。毛遂用左手拿着装着血的铜盘,用右手叫那十九个人说道:“诸公依次在殿堂下面歃血盟誓吧。你们这些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正是所谓的依靠别人成就事业的人。”


    平原君在跟楚国签订了合纵抗秦的盟约之后就返回,到了赵国,说:“我再也不敢察看、判断士人了。被我察看、判断过的士人,往多说有一千人,往少说也有几百人,我自己觉得不会错失天下的贤士,今天从毛先生这件事来看,是我错看他了。毛先生到了楚国,就让赵国的地位比楚国的九鼎和大吕还要尊贵、重要。毛先生凭借三寸长的舌头的威力,强过百万军队的威力。我从此再也不敢查看、判断贤士了。”于是就把毛遂当作上宾。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矫:假借别的名义。】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传舍:古时官府设立的供过往路人住宿的房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被:通“披”,穿。】绮縠【绮縠:高级丝织品。】,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糟糠:恶劣的食物。】不厌【厌:饱。】。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平原君返回赵国后,楚王派春申君率领军队赶赴赵国救援,魏国的信陵君也假借魏王的命令夺过了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都还没有到达。秦国军队更加急切地包围邯郸,邯郸的形势十分危急,即将投降,平原君极为担忧。邯郸一个名叫李同的传舍小官的儿子对平原君进行游说:“您不为赵国即将灭亡感到担忧吗?”平原君说:“赵国如果灭亡,我就会成为秦国的俘虏,为什么说我不担心呢?”李同说:“邯郸城里的平民百姓用已经枯朽的人骨当柴烧,交换子女当作食物来吃,可以说现在的情况已经很紧急了,但是居住在您的后宫中的美丽女子有几百人,奴婢和侍妾身上穿的都是绫罗绸缎,有剩余的粮食和鱼肉,而普通的百姓身上的粗布衣服却是不完整的,就算是糟糠都无法吃饱。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武器用尽,有的人就把树枝削尖来当作长矛和箭,但您日常所使用的物品、乐器都像平常那么多。假如秦国灭亡了赵国,您到哪里去享受这些东西呢?假如令赵国得到保全,您又何必担心不能获得这些东西呢?假如您确实能够把位在夫人之下的人都编入士兵的行列,分担一些工作,将家中一切财物拿出来,用来犒劳士卒,士卒们此时正处于艰难困苦之际,很容易记住您的恩德。”于是平原君听从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愿意效死的士卒三千人。李同于是就率领这三千人朝秦国军队发起冲锋,秦国军队因此撤退了三十里。恰好此时楚、魏两国的救兵也赶到了,秦国军队于是撤兵回国了,邯郸又得以保存。李同在战斗的时候死了,于是封他父亲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右券:古代刻木为契,双方分别执左右两半,作为凭信。左半叫左券,右半叫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信陵君保住了邯郸,是平原君请求信陵君的结果,虞卿因此请求为平原君增加封地。公孙龙听说这件事之后,连夜驾驶马车去见平原君说:“我听说虞卿想要以信陵君保全邯郸的理由来向大王请求增加您的封地,有这回事吗?”平原君说:“是的。”公孙龙说:“千万不能这么做。大王提拔您做了赵国的国相,并不是由于您的智慧和才能在赵国是无人能及的。割出东武城赏赐给您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您对国家有功,百姓对国家没有功劳,而是因为您是大王的亲戚的缘故。您在接受相国的印信时没有推辞自己能力不足,接受分割的封地时没有说自己没有创建功勋,也是由于您觉得自己是大王的亲戚的缘故。如今因为信陵君保全了邯郸而为您请求增加封地,这是凭借大王亲戚的关系来接受封地,但也是凭借国民身份评定功劳而接受赏赐。这就很不应该了。而且虞卿抓住了这件事情成与不成的两个主动权:事情办成了,虞卿就会像拿着债券的债主一样向您索取报酬;事情没有成功,他会借着为您着想的虚名来让您记住他的恩德。您一定不要听取他的建议。”平原君于是没有听取虞卿的意见。


    平原君在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去世。他的子孙代替他继承了封地和爵位,直到最后赵国灭亡,他们的封地和爵位才失去。


    平原君曾给予公孙龙优厚的待遇。公孙龙善于石头坚、白的辩论,等到邹衍途经赵国讲述至道之后,平原君才罢黜了公孙龙。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蹑蹻檐簦:指穿着草鞋,背着斗笠。比喻远行跋涉。蹑,踩,此处指脚上穿着。蹻,草鞋。檐,通“担”,背负。簦,斗笠。】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束甲:卷起甲衣。比喻轻装疾进。】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媾:讲和。】。”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内:通“纳”。】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以为傒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虞卿这个人,是一位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脚穿草鞋,背着斗笠,从远方赶来游说赵孝成王。初次会见之后,赵孝成王就赏赐给他黄金一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会见之后,就做了赵国的上卿,因此被称为虞卿。


    秦、赵两国在长平进行战斗,赵国没有取胜,还死了一位都尉。赵孝成王召唤楼昌和虞卿前来,对他们说道:“军队交战却没有取胜,都尉又死了,我想让军队轻装疾进,尽力追赶敌军,怎么样?”楼昌说:“没有用啊,不如派一位地位尊贵的使臣与秦军讲和。”虞卿说道:“楼昌说要与对方讲和的原因,是觉得如果不跟对方讲和,我军就必然被打败。可是是否讲和的决定权掌握在秦人手中。况且我想问大王认为秦国的目的是要打败赵军呢?还是不想打败呢?”赵孝成王说道:“秦国没有留下一点余力,一定是想打败赵军了。”虞卿说:“大王您听我的,就派遣使者带贵重的宝物去亲附楚、魏两国,这两个国家想着得到大王您贵重的宝物,肯定愿意接纳我们的使者。赵国使者到了楚、魏两国,秦国必然会怀疑天下诸侯将要合纵抗秦,而且必然会恐惧。像这样的话,就可以与秦国讲和了。”赵王没有听虞卿的意见,跟平阳君商量与秦国讲和的事情,派遣郑朱出使秦国。秦国接纳他进入国内。赵孝成王召见虞卿,对他说道:“寡人让平阳君主持与秦国讲和的事情,秦国已经接纳了郑朱,您觉得如何?”虞卿回答道:“大王达不到讲和的目的,赵军必然会被打败。天下诸侯庆贺秦国取得战争胜利的人都到秦国去了,郑朱在赵国是尊贵的人,进入秦国以后,秦王和应侯必然会尊重他,并且昭示给天下人。楚、魏两国由于赵国与秦国讲和的原因,必然不会来救援大王。秦国要是知道天下诸侯不去救援大王的话,您想讲和,也不可能成功了。”应侯果然像虞卿所说的那样尊重郑朱,并向天下诸侯派去秦国祝贺战争胜利的人昭示,最终也不肯讲和。长平之战赵军惨败,秦国就继续进兵包围邯郸,赵国受到天下人的耻笑。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shì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通币:致送钱财。】,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秦军已经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赵王上朝,派赵郝到秦国去签订合约,割让六个县给秦国,同秦国讲和。虞卿对赵王说:“秦国军队攻打大王,是由于士卒疲累才撤兵的吗?大王觉得秦军的实力尚且可以进攻,但由于爱惜大王才没有进攻吗?”赵王说:“秦军在攻打我们赵国时,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力量了,所以必然是由于疲惫不堪才撤兵的。”虞卿说:“秦国军队凭借自身力量来攻打他无法夺取的地方,由于士卒疲惫才撤兵,大王还将秦国用全力都无法夺取的土地送给对方,这就是在帮着秦军打自己啊。明年秦国军队还来攻打大王的话,大王就没救了。”赵王把虞卿所说的话说给赵郝听。赵郝说道:“虞卿确实完全知晓秦国兵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吗?如果确实知道秦国的兵力是无法持续下去,那么这像弹丸一样小的地方就不给秦国,秦军明年还来进攻大王的话,大王能不割让土地来求和吗?”赵王说:“我愿意听您的意见,割地讲和,可是您能够让秦国在明年必然不会再次进攻我们吗?”赵郝回答赵王说:“这件事不是我敢担保的。以前韩、赵、魏三个国家与秦国交往,大家都很友善。如今秦国与韩国、魏国友善却进攻大王,原因是大王侍奉秦国必然有不如韩、魏两国的地方。现在我为您解除由于不与秦国亲善而招致的进攻,打开边境的关口,致送钱财,用与韩国、魏国齐平的态度与秦国交往,到第二年,假如只有大王被秦国攻打的话,这就肯定是因为大王在侍奉秦国方面落在韩国、魏国之后。这个责任不是我敢担当的。”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赵王将赵郝所说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回答道:“赵郝对您说:‘如果不讲和的话,假如秦军明年还来进攻大王的话,大王不是还要割让土地来求和吗?’现在讲和的话,赵郝又用不能保证不让秦国再来进攻赵国的话来回答您。现在即使割让六座城给秦国,又有什么益处呢!如果明年秦国再来攻打赵国,那就要割让秦国兵力无法夺取的土地来讲和,这是自己令自己灭亡的方法,还不如不与秦国讲和呢。秦国军队虽然善于进攻,也不可能夺取六座城;赵国虽然不善于防守,最终也不至于失去六座城。秦军因为觉得疲惫不堪而撤兵,士兵肯定疲敝。如果我们能够用六座城的代价聚集天下诸侯来进攻已经感到疲惫不堪的秦国,那我们失去六个县落在天下诸侯手里,也可以从秦国那里获得报偿。我国还可以得到利益,这与坐等割地,使自己削弱而让秦国的实力增强相比较,哪个更有好处呢?现在赵郝对您说‘秦国与韩、魏两国友善却进攻赵国,必然是由于大王侍奉秦国有不如韩、魏两国的地方’,如果像这样每年都让大王用六座城来侍奉秦国,那就只能坐在那里眼看着赵国的城邑全都割让给秦国。如果明年秦国还要您割地,大王打算给它吗?如果不给,那就舍弃了之前功劳而惹来秦兵攻打的灾祸;如果给它,那最终将没有土地可以割让给它。古话说‘强大的人擅长进攻,弱小的人却不能防守’。如果坐在那里听从秦国的要求,秦国军队不至于疲劳,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这是使秦国变得更强而使赵国变得更弱。由越发强大的秦国来宰割越发弱小的赵国,秦国侵略赵国的野心因此更加不会停止了。况且大王可以割让的土地总会有穷尽的时候,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满足的时候,用有限的土地来应付无止境的贪求,最终赵国必然灭亡。”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相室:古代替卿大夫管理家务的人。男称家老,女称傅母,通称家臣。】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王昚【昚:同“慎”,谨慎。】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jí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赵王的计谋还没有确定,楼缓从秦国回来了,赵王和楼缓商量此事,说:“给秦国土地还是不给秦国土地,哪个更好?”楼缓向赵王推辞说:“这不是我能知道的。”赵王说:“即便是这样,还是希望您说出个人意见。”楼缓答道:“大王也听说过那位公甫文伯的母亲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出仕当官,他病死的时候,有两个妻妾在房间里自杀。公甫文伯的母亲听说儿子病死之后,没有哭泣。他们家的保姆说:‘怎么会有儿子死了母亲却不哭的道理呢?’公甫文伯的母亲说道:‘孔子,是贤人啊,他被鲁国国君驱逐,但我儿子没有跟着孔子一起离开。现在他死后为他自杀的妻妾有两个,一定是因为他对长辈刻薄,而厚爱妻妾。’就他的母亲的来说,他的母亲是贤德的;就他妻妾的来说,一定是位嫉妒的妻子。因此虽然人们所说的话是一样的,但因为说话者的身份不同,人们心里所想的也就不同了。如今我刚刚从秦国归来,假如说不割让土地给秦国,就不算什么办法;假如说把土地给秦国吧,恐怕大王会觉得我是在帮助秦国:因此我不敢回答你的问题。假如我必须要替大王考虑的话,我觉得不如把土地给它。”赵王说:“好的。”


    虞卿听说之后,入宫求见赵王说道:“楼缓说的都是用来装饰的漂亮话,大王要谨慎,别把土地割让给秦国!”楼缓听说虞卿去见赵王,也入宫求见赵王。赵王又将虞卿所说的告诉了楼缓。楼缓回答道:“不是这样的。虞卿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秦、赵两国制造了战争的灾难,但天下诸侯都很高兴,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会想‘我将要依靠强国来欺负弱国了’。现在赵国的军队受到秦军的围困,天下诸侯一定会派遣使者前往秦国祝贺赢得战争胜利。因此不如赶紧割让土地,与秦军讲和,从而使天下诸侯疑惑,而且能够安慰秦国。如果不这样做,天下诸侯就会趁着强大的秦国发怒、赵国处于弱势的机会,像切瓜一样分割赵国。赵国都要灭亡了,还怎么图谋抵抗秦国呢?因此说虞卿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请大王据此作出决定,别再考虑了。”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虞卿听说以后,赶到赵王那里说道:“楼先生用来帮助秦国的这个计谋实在是太危险了!这样做只能让天下的诸侯更加疑惑,怎么能够安慰秦国呢?为什么他唯独没说这样做将赵国的弱点全都展示在天下人面前了呢?而且我主张不割让土地的原因,不只是不割地而已。秦国向赵国索要六座城池,但大王却把六座城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最大的仇敌,得到大王的六座城池,就会与赵国联合起来向西攻打秦国,齐王听到您的意见,等不到您把话说完就会从命的。这便是大王在齐国那里失去六座城池,但又能在秦国那儿得到报偿。齐国、赵国的仇恨都可以报了,而且还能向天下展示赵国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大王您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军队还没有窥探到边境,我就能看到秦国的使者带着贵重礼物赶到赵国,反而会向大王请求讲和。大王顺从秦国的意思与他讲和,韩、魏两国听说以后,必然全都敬重大王;敬重大王,必然会拿出贵重的财宝争先恐后地献给大王。如果是这样的话,大王一下子就可以跟齐、韩、魏三个国家结为亲善之国,从而赵、秦两国之间的情势也发生改变。”赵王说:“好。”于是派虞卿为使者到东方去拜见齐王,和齐王谋划抗拒秦国的计策。虞卿还没有从齐国返回,秦国派来送礼物的使者已经到了赵国。楼缓听到这件事,就从赵国逃走了。赵王因此赐给虞卿一座城邑。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过:拜访。】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刺讥:嘲笑讽刺。】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没过多久,魏国就派人来请求跟赵国合纵抗秦。赵孝成王召来虞卿谋划。虞卿先去拜访了平原君,平原君说:“希望您多说说合纵的好处。”虞卿入朝拜见赵王。赵王说:“魏国向我发出合纵抗秦的请求。”虞卿的回答是:“魏国犯了过错。”赵王说道:“我本来也没想答应他。”虞卿的回答是:“大王您也犯了过错。”赵王说道:“魏国向寡人请求合纵抗秦,您说魏国犯了过错,我不答应魏国的请求,您又说我犯了过错。既然这样,那么合纵的盟约最终可不可以签订呢?”虞卿回答赵王说:“我听说小国在跟大国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如果获得胜利,大国就能得到它带来的好处;如果失败,小国就要遭受它带来的灾难。现在魏国愿意以小国的身份接受遭受灾难的危险,大王却想以大国的身份来推却它带来的好处,所以我说大王有过错,魏国也有过错。但我私下里觉得合纵对赵国更加有利。”赵王说道:说得太好了。”于是就和魏国签订了合纵的盟约。


    后来虞卿由于魏齐的原因,不看重封邑万户的侯爵和卿相的高位,与魏齐从小路逃走,最终离开了赵国,但却在魏国受困。魏齐死了以后,虞卿不得志,于是就写书,他从前代的《春秋》中采集史实,又考察近代的历史,写成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文章中讽刺国家政治措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本书世代流传,后人称它为《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太史公说:平原君这个人,可以说是那个混乱的时代里的一位洒脱、贤能的公子,但他却不能识大体。民间俚俗之语说“利益让聪明的头脑发昏”,平原君相信冯亭的邪说,令赵国在长平一战中损失四十多万人,邯郸几乎沦陷。虞卿预计事态和情势的发展,为赵国出谋划策,多么巧妙啊!等到不忍看到魏齐被杀死,最终被困在了大梁,一般人都明白虞卿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何况贤能的人呢?但若不是虞卿处于穷困愁苦的地步,也不会因为写书而使自己名垂后世。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李白:“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之好士也,以存魏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hōng,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博:古代的一种棋戏。】,而北境传举烽【举烽:点燃报警烽火。】,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公子名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昭王去世,魏安厘王即位做了国君,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这个时候范睢从魏国逃走,到秦国做了宰相,因为怀恨魏齐的原因,所以派秦国的军队围攻大梁,打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魏军主将芒卯逃走。魏王和公子无忌非常担心。


    公子无忌做人仁德,能够委屈自己结交贤士,士人无论是贤能的还是不贤能的,他都会恭谦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有、尊贵而轻视那些士人。士人们因为这个缘故,争相从数千里远的地方赶来归附他,招纳在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在这个时候,诸侯因为公子无忌贤能、手下宾客众多的缘故,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敢出兵图谋魏国。


    公子无忌正在和魏王下棋,北方边境传来了烽火被点燃的消息,说“赵国进犯的军队到了,将要进入魏国的边界”。魏王放下棋子,想要召集大臣们一起商量对策。公子无忌阻止魏王说道:“赵王是在打猎,并不是要侵犯魏国。”又像之前那样下棋。魏王很惊慌,心思没有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方传来了消息说:“赵王只是打猎罢了,不是要侵犯魏国。”魏王非常吃惊,说:“您凭借什么知道这件事的。”公子无忌说:“我的门客中有能潜入赵国探听赵王秘密的人,赵王有什么行动,那门客就会报告给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这件事情之后,魏王忌惮公子无忌的贤能,不敢把魏国的政事交给公子无忌来处理。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虚左:古代以左为尊。】,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摄:整理。】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俾倪:同“睥睨”,歇着眼睛侧目而视,有高傲之意。】,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抱关:守门。】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里非常贫穷,是大梁的东城门的守门小吏。公子无忌听说后,前往聘请,想要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侯嬴不肯接受礼物,对公子无忌说:“我修养身心、洁净品行已经几十年了,终究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生活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无忌于是置办酒席,请宾客聚会。众人都坐好之后,公子无忌就带着随从和车马,空出马车左边的座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请侯生。侯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服和帽子,直接就登上马车坐在了公子无忌空出来的尊位上,没有谦让的表现,想要借此观察公子无忌的神色。公子无忌手里拉着马缰绳,神色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无忌说道:“我有个好朋友在集市上的屠宰场,希望您的马车能够绕道,让我去拜访他。”公子无忌驾着马车进入了集市,侯生下车去看他的朋友朱亥,侯生一边斜着眼睛看公子无忌,一边故意长时间地站着跟他的朋友说话,暗地里观察公子无忌的表现。公子无忌脸上的神色更加谦和。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大将、卿相,与魏王同宗、同室的人,在公子无忌家的厅堂里都坐满了,等待公子无忌劝酒。而集市上的人都在观看公子无忌在那里手拿缰绳等待侯生。骑马随从公子无忌的人都暗地里骂侯生。侯生见公子无忌的脸色始终都没有改变,于是告别朋友上了马车。到了公子无忌的家里,公子领着侯生坐到了尊贵的座位上,并且当着每一个宾客的面赞扬了侯生,宾客全都感到惊讶。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公子无忌站起来,端着酒杯来到侯生面前为他祝寿。侯生于是对公子无忌说:“今天我为您所做的事情也足够了。我是看守城门的人,但是您亲自屈尊驾着马车,在大庭广众之中来迎接我,这时我不该再去拜访自己的朋友,现在您却能特意为我去拜访朋友。然而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所以长久地让您和车马、仆从站在集市中,拜访朋友来观察您,而您的态度更加恭敬、谦和。集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但却认为您是一位高尚的、甘愿委屈自己来结交士人的长者。”公子无忌在听了侯嬴的话之后,就撤去了酒宴,侯生成了公子无忌的上宾。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冠盖相属:形容使节或官员在路上往来不绝。冠盖,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车盖,代指官吏。】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侯生对公子无忌说:“我所拜访的那位屠户朱亥,他是一个贤能的人,世上没有了解他的人,所以他才隐藏在屠宰场里。”公子无忌到屠宰场多次邀请朱亥,朱亥故意不回答也不表示感谢,公子无忌觉得非常奇怪。


    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年),秦昭王打败了赵国驻扎在长平的军队,继续派兵围攻邯郸。公子无忌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无忌送去书信,请求魏国出兵相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人去救援赵国。秦王派使者对魏王说道:“我攻打赵国,早晚之间就能攻下来,如果诸侯中有人敢救援赵国,等我消灭赵国之后,一定先派兵攻打他。”魏王害怕,派人阻止晋鄙,在邺县安营驻扎军队,表面上是救援赵国,实际上,采取首鼠两端的态度来观望形势的变化。平原君派往魏国的使者在路上连续不绝,信中责备公子无忌说:“我之所以要亲附魏国,与魏国联姻,是因为公子品行高尚而有义气,能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急事来办。现在邯郸早晚之间就会投降秦国,但是魏国却不救援,您那种把别人困难当作自己急事来办的精神在哪里呢!况且您纵然轻视我,要抛弃我,不管我是否投降秦国,难道也不怜惜您的姐姐吗?”公子无忌非常担心这件事,多次请求魏王,而且让手下的宾客、善于辩论的人士想方设法地劝说魏王。但因为魏王畏惧秦国,终究不听公子无忌的意见。公子无忌揣度自己的意见最终不会得到魏王的同意,认为自己不能独活于世而让赵国灭亡,就请来自己的宾客,约集了一百多辆车马,打算率领门客到赵国去与秦国军队决一死战,跟赵国一起灭亡。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馁虎:饿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间语:小声说话。】,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他们从东门经过的时候,看到了侯生,公子无忌详细地告诉侯生自己如何与秦军拼死决战的情况。告辞诀别之后,公子无忌就要继续赶路,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跟您一起去。”公子无忌走了几里路,心里不高兴,说:“我那么周到地对待侯生,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现在我将要死了,而侯生却连一句半句有用的话都没有对我说,难道是因为我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公子无忌于是又驾着马车回来,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您会回来。”侯生接着说:“您喜欢结交贤能的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困难,没有别的办法却要去跟秦国军队拼命,就如同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用呢?还要我们这些宾客有什么用呢?但是您厚待我,您离开这里,我却不为您送行,我因此知道您肯定会觉得遗憾而返回。”公子无忌向侯生拜了两次,借机向侯生请教。侯生于是屏退旁边的人,与公子无忌小声说话,侯生说:“我听说调动晋鄙兵马的虎符常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面,而如姬是最受大王宠幸的妃子,经常进出大王的卧室,如果尽力,一定能够偷到手。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重金悬赏了三年,从大王以下,都想帮着她为父亲报仇,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如姬向您哭泣,您就派遣手下的宾客砍掉了她的仇人的脑袋,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您去死,不会有什么推辞,只是没有报答您的途径。公子如果开口向如姬请求帮忙,如姬一定会答应,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晋鄙手下的军队,向北可以救援赵国,向西可以抗拒秦国,这就是春秋时期五位霸主所进行的正义的战争那样。”公子无忌听从了侯生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偷出调动晋鄙军队的兵符,交给公子无忌。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huò唶zé【嚄唶:雄武刚健的样子。】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存:恤问。】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lán【韊:盛弩箭的皮革袋子。】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公子将要出发,侯生对他说:“大将在外领兵征战,君主的号令有时可以不必接受,这样才有益于国家。即便您手中兵符与晋鄙手中的兵符相合,但晋鄙也可能不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您,而是再次向魏王请示,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和您一起去,这个人是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您的号令,那就太好了;如果他不听从您的号令,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无忌在听到侯生的话之后就哭了。侯生说:“公子您是怕死吗?为什么要哭泣呢?”公子无忌说:“晋鄙是魏国一位勇勐善战的老将,到了那里之后恐怕他不会听从我,必然要杀掉他,所以哭泣,难道我会怕死吗?”公子无忌就去请求朱亥帮忙。朱亥笑着说:“我只是集市上的一个操刀的屠夫,而您多次亲自登门拜访我,之所以没有报答感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的礼节不用拘守。现在您遇到危急情况,正是我为您效力的时候。”于是和公子无忌同行。公子无忌拜访侯生并向他辞行,侯生说:“我理应跟您一起去,但因为年老而不能成行。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进的日期,在您到达晋鄙军营之日,我会面向北方自刎而死,就算是为公子送行了。”公子无忌于是出发了。


    到了邺县,公子无忌假传魏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晋鄙见兵符相合,心里却怀疑,就抬起手来盯着公子无忌说道:“现在我统领十万人兵马,驻扎在边境,担负着守卫国家的重大责任,现在您乘着一辆马车来到这里,想要接替军队的指挥权,这是什么道理呢?”想要不听公子无忌的命令。朱亥在袖子里藏着一只四十斤的铁锤,就锤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成了晋鄙军队的统领。整顿军队时,公子发布命令说:“父亲和儿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长和弟弟都在军队里的,哥哥回家;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的,回家去奉养双亲。”得到精选出来的士兵八万人,公子无忌率领这些士兵攻打秦国的军队。秦国军队解除了对赵国的包围,于是邯郸得救,赵国也得以保存。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邯郸城的郊外迎接公子无忌,平原君身上背着装满箭的箭囊为公子无忌带路。赵王对着公子无忌拜了两次,说道:“自古以来的贤德之人,没有能赶得上您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拿自己跟公子无忌相比。公子无忌和侯生诀别之后,在他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刎而死。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自功:自认为有功绩。】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西阶:指堂西台阶。示尊礼之位。】。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魏王对公子无忌偷他的兵符、假传王命杀死晋鄙的行为非常生气,公子无忌自己也知道,等到打退秦军保全赵国之后,便派将领率领魏国军队回到了魏国,他自己则与宾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对公子假传王命杀晋鄙、救援赵国的恩德非常感激,于是和平原君商量,想把五座城池封给公子无忌。公子听说之后,心中有了骄傲自满的意思,脸上也带有一种认为自己功劳很大的神色。宾客中有人劝说公子说:“事情有的不可以忘记,也有的不可以不忘掉。如果是别人对公子有恩德,那么公子您是不能忘掉的;如果是公子对别人有恩德,那么希望公子能够忘掉。况且假传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手下军队来救援赵国,对赵国来说是功劳,对魏王来说却不是忠臣。公子您竟然为自己感到骄傲,并且觉得功劳很大,我私下里认为公子不应当这样。”公子无忌听了这些话以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没有地方可以让他容身一样。赵王亲自打扫宫殿,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带着公子无忌走西边的台阶。公子无忌侧着身子,一再地推辞谦让,走东边的台阶。他说自己有罪,犯了过错,因为辜负了魏国,对赵国也没有功劳。赵王陪着公子无忌喝酒,直到天黑,始终没有开口说要给公子无忌五座城池做封邑的事情,因为公子无忌一直都在谦让、责备自己。公子无忌最终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地封赏给公子无忌,作为汤沐邑,魏王又把信陵封给了公子无忌。公子无忌还是留在了赵国。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豪举:豪侠之人互相称赞,借此炫耀。】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从游:与之相游处,即交往。】。”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苏辙:“无忌之名废于侯生,而全于毛薛。侯生之奇,毛薛之正,废一不可,而正之所全者多矣。”凌约言:“不可忘者,以德报德也;不可不忘者,庶乎无施劳矣。四豪之客若唐睢者,其言之近理者欤?而公子能听之,至使赵王不忍献五城,亦庶乎改过不吝者。”


    公子无忌听说赵国有贤能的隐士毛公隐藏在了赌徒之中,薛公隐藏在了卖酒的地方,公子无忌想要拜见这两个人,但这两个人却自己藏起来不愿意见公子无忌。公子听说这两个人的住处之后,就偷偷地步行去与这两个人交往,非常亲近。平原君听说之后,对他的夫人说道:“以前我听说您的弟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胡乱地跟赌徒、卖酒的人交往,不过是一个胡作非为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这话告诉了公子无忌。公子于是向平原君夫人辞别,想要离开赵国,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宁可辜负魏王也要救援赵国,借此来满足平原君的要求。平原君与士人的交游,只不过是豪侠之人互相称赞罢了,并不是为了求得贤士。我还在大梁的时候,就经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后,恐怕不能见到他们。以我的品德跟他们交往,尚且害怕他们不愿意跟我交往,现在平原君竟然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可见他不值得交往。”于是收十行装准备离开。夫人把公子无忌的话详尽地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于是摘掉帽子,向公子无忌谢罪,坚持要让公子留下。平原君的门客听说这件事之后,有一半离开平原君而归附了公子无忌,天下各国的士人也纷纷来归附公子无忌,公子无忌让平原君的门客感到倾慕。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趣驾:驾驭车马速行。】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行金:行贿。】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公子无忌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无忌在赵国,日夜不停地向东方派兵攻打魏国。魏王十分担心,派使者到赵国去请公子无忌。公子怕魏王生气怪罪自己,就告诫门下的宾客说:“如果有人敢为魏王的使者通报,就杀死他。”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人敢劝说公子无忌返回魏国。毛公和薛公两个人到公子无忌那里去拜见说:“公子之所以受到赵国的尊重,名声传遍了诸侯的原因,只是因为还有魏国存在啊。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危急而公子却不体恤,假如秦国攻破大梁而踏平先王的宗庙,公子您还有什么脸面立足于天下呢?”话还没有说完,公子马上就变了脸色,命人赶紧准备好马车回去救援魏国。


    魏王看到公子无忌回国,与他面对面地互相哭了起来,把上将军的印信授予了公子无忌,公子无忌于是就当上了魏国的主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年),公子无忌派遣使者通告所有诸侯。诸侯听说公子无忌成了魏国军队的主将,各自派遣将领带领军队救援魏国。公子无忌统率五个国家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打败了秦国的军队,击退秦军主将蒙骜。于是借着胜利的势头追击秦国军队到了函谷关,把秦军压制在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函谷关。在这个时候,公子无忌的威名震动了天下,诸侯的门客纷纷向公子无忌献上兵法,公子无忌把它们合在一起署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的人俗称这本书为《魏公子兵法》。


    秦王为此感到担心,于是拿出大量钱财到魏国去行贿,他们找到晋鄙原来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诽谤公子无忌说:“公子无忌在外国流亡了十年,现在做了魏国的主将,诸侯派来的将领都听他的号令,诸侯们也只是知道魏国有个公子无忌,而不知道有魏王。公子无忌也会想着借这样的机会南面称王,诸侯们畏惧公子的威名,现在也正打算拥立公子做魏王。”秦国多次派人到魏国使用反间计,假装不知情,向人打听公子无忌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每天都听到诽谤公子的言论,不由得不相信,后来果然派人取代公子无忌统率军队。公子知道自己再次因为受到谗言陷害而被废黜,于是就说自己有病,再也不上朝,跟自己的宾客整夜整夜地饮酒,而且喝的都是浓厚的酒,经常亲近美女。不分昼夜饮酒作乐的生活持续了四年,他最终因为长期酗酒而得病去世。这一年,魏安厘王也死了。


    秦国听说公子无忌死了,派蒙骜带军队攻打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池,开始设置东郡。后来秦国逐渐地像蚕吃桑叶一样侵占魏国的土地,十八年之后俘虏了魏王,屠杀了大梁的百姓。


    汉高祖刘邦最初身份低微的时候,多次听说公子无忌贤明。等到登上天子之位以后,每次路过大梁,经常要祭祀公子无忌。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从击败黥布的前线回来,路过大梁,为公子无忌的坟墓专门安排了五户看守的人家,世世代代每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按时祭祀公子无忌。


    茅坤:“信陵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得意文。”陈仁锡:“四君传,信陵篇为最,一篇中凡言‘公子’者一百四十七,大奇大奇!”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太史公说:我从大梁的废墟路过时,曾经向别人打听所谓的那座夷门。夷门,就是城池的东门。天下诸侯的公子也有喜欢供养食客的,但是只有信陵君能够与那些隐居在山林洞穴中的人交往,不认为降低身份与他们结交为耻辱,也是有原因的。信陵君的名气远远地超过了诸侯,的确不是虚假的。高祖每次经过大梁命令百姓祭祀信陵君,至今没有断绝。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禽:通“擒”。】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yān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壹:同“一”。】举兵而灭楚。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氏。他四处游历学习,拥有广博的见闻,事奉楚顷襄王。顷襄王觉得黄歇善于辩论,就派他出使秦国。秦昭王命令白起率领军队攻打韩、魏两国,在华阳打败韩、魏两国,并且俘虏了魏国主将芒卯,韩、魏两国臣服并且事奉秦国。秦昭王正向白起发布与韩、魏两国共同攻打楚国的命令,秦军还没有起程,作为楚国使者的黄歇就正好到了秦国,听说了秦国攻打楚国的计谋。在这个时候,秦国因为之前就已经派白起攻打楚国,占领了巫郡、黔中郡,攻克了鄢城、郢都,一直向东攻到了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国都向东迁到了陈县。黄歇见到了楚怀王受到秦国引诱而到秦国的朝堂去商谈,于是受到欺骗,被秦国扣留并且死在了那里。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看不起他,黄歇忧虑秦国一旦发动战争就会灭亡楚国。


    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二垂:指西方与北方边界。垂,通“陲”,边境。】,此从生民已来【已:通“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之身【文王、庄王之身:文王指惠文王,庄王应为武王,身指当今秦王,即昭王。】,三世不妄【妄:通“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守事:奉行公务。】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信:通“伸”,伸展,伸张。】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救:同“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yuán,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磿之北,注【注:打通,贯通。】齐秦之要,绝楚赵之嵴,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单:通“殚”,尽的意思。】矣。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