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司马迁
秦武王终究去了周都,并死在那里。他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的女子。楚怀王记恨先前秦国在丹阳打败楚国而韩国不来救援,于是发兵围攻韩国雍氏。韩国派公仲侈向秦国求救。秦昭王刚即位,太后又是楚国人,所以不愿意出兵相救。公仲侈通过甘茂,甘茂替韩国向秦昭王进言说:“公仲侈刚刚得到秦国的援助,所以才敢与楚国抗衡。现在雍氏被围,秦军不出殽山,公仲氏将要昂首不来朝见,公叔氏将要把韩国南部并入楚国。楚国、韩国合为一家,魏国不敢不服从,这样攻伐秦国的形势就形成了。难道大王不知道坐着等待被人攻打和主动攻打别人哪个更有利吗?”秦昭王说:“很好。”于是发兵出殽山来救援韩国。楚国军队撤退了。
秦国派向寿平定宜阳,派樗里子、甘茂攻打魏国的皮氏。向寿,是宣太后的娘家亲戚,而且小时候就跟秦昭王很友善,所以被任用。向寿到了楚国,楚人听说向寿在秦国的地位贵重,因而盛情款待他。向寿为秦国镇守宜阳,准备攻打韩国。韩相公仲侈让苏代对向寿说:“禽兽被困在笼中会拼命挣扎而把马车撞翻。您攻破了韩国,侮辱公仲侈,他收十残局再侍奉秦王,自认为一定可以因此受到封赏。现在您把解口地区交给楚国,把秦国的杜阳封给一个小小的令尹。秦国与楚国联合,再一起攻打韩国,韩国一定会灭亡。韩国灭亡了,公仲侈将亲自率领他的部众来抗击秦军。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向寿说:“我联合秦国与楚国并不是为了对付韩国,您替我进见公仲侈,说秦国与韩国是可以和睦交往的。”苏代回答说:“我愿意替公仲氏告诉您这句话。人们说重视自己之所以受重视的缘由才会真正受到重视。秦王对您的宠爱和亲近,比不上公孙奭;在秦王的心目中,您智慧和才能比不上甘茂。现在二人都不能亲自参与谋划秦国的大事,可是您单独与秦王主持和决断国家大事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有失去君王信任的地方。公孙奭偏袒韩国,而甘茂偏袒魏国,所以秦王不信任他们。现在秦国和楚国争强,而您却偏袒楚国,这跟公孙奭和甘茂走的是同一种道路,您跟他们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人们都说楚国是多变无常的国家,而您却说楚国必定不致如此,这是给自己招来罪责。您不如跟秦王分析楚国变卦后的对策,通过亲善韩国来防备楚国,像这样就没有祸患了。韩王一定先把国家大事交给公孙奭,然后再委托给甘茂。韩国,是您的仇敌。现在您说亲善韩国来防备楚国,这是举用外人而不避仇敌。”向寿说:“是这样的,我很想与韩国亲善。”苏代回答说:“甘茂答应公仲侈将武遂归还给韩国,返还宜阳的民众。现在您无故占领这里,太难了。”向寿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武遂终究不能得到了吗?”苏代回答说:“您为什么不凭借秦国的威重,帮韩国向楚国索取颍川呢?颍川是韩国的寄地。您索取并得到,说明您的命令能够在楚国通行,并且因此施恩给韩国。您索取而没有得到,就不能让韩国和楚国的怨恨消除,韩国和楚国就会争相走向秦国。秦国和楚国争强,而您稍加责备楚国来笼络韩国,这样做有利于秦国。”向寿说:“怎么办呢?”苏代回答说:“这是好事。甘茂想通过魏国攻取齐国,公孙奭想通过韩国攻取齐国。现在您凭借夺取宜阳立下功劳,又笼络了楚国和韩国并加以安抚,同时诛讨齐国和魏国的罪过,因此公孙奭和甘茂就无法插足秦国的事情了。”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坂,亡去。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代为齐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容迹:存身,安身。】。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当路:掌握政权。】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于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于齐。甘茂不往。苏代谓齐愍王曰:“夫甘茂,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即位之上卿而处之。秦因复【复:免除赋税、徭役。】甘茂之家以市于齐。
甘茂最终向秦昭王进言,将武遂再次归还给韩国。向寿和公孙奭反对这件事,但是不能改变秦王的决定。向寿和公孙奭从此心生怨恨,进谗言诋毁甘茂。甘茂感到害怕,停止进攻魏国的蒲坂,逃走了。樗里子也跟魏国讲和,退兵了。
甘茂逃离秦国投奔齐国,遇到了苏代。苏代为齐国出使秦国。甘茂说:“我得罪秦国了,因为害怕而逃走了,没有地方容身。我听说穷人的女儿跟富人的女儿一同纺线,穷人的女儿说:‘我没钱买蜡烛,而您的烛光幸好有盈余,您可以分给我一些多余的光亮,在不损失您照明的情况下让我得到这样一丝便利。’现在我走投无路,而您正要出使秦国并要掌权了。我的妻子儿女还在那里,希望您能用多余的光亮接济一下他们。”苏代答应了。于是他到秦国完成了使命。最后,他趁机游说秦王说:“甘茂,不是一般士人。他居住在秦国,已经连续几代受到重用了。从殽山关塞直至鬼谷,其间地形是险阻还是平坦,他都很清楚。他通过齐国,使韩国和魏国交好,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对秦国不是好事。”秦王说:“既然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苏代说:“大王不如用更加贵重的礼物、更加丰厚的俸禄来迎回他,让他回来就安置在鬼谷,一辈子不让他出来。”秦王说:“很好。”就赐予他上卿之位,拿着相印到齐国迎接他。甘茂不愿意前往。苏代对齐愍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现在秦王赐给他上卿之位,拿着相印来迎接他。甘茂感激大王的恩赐,愿意做大王的臣子,所以推辞不去秦国。现在大王如何礼遇他呢?”齐王说:“很好。”就让他当了上卿,来挽留他。秦国因此免除了甘茂家的赋税和徭役,来同齐国争相收买甘茂。
苏辙:“苏秦为诸侯弱秦,而张仪为秦弱诸侯,其说犹可言也。如樗里疾公孙奭党于韩,甘茂党于魏,向寿党于楚,皆借秦之强,以摇动诸侯而成其私,民生其间,其受害可胜言乎!今世虽无战国相倾之势,然士居其间,其以喜怒成败天下事者多矣。人主诚得其情,其罪可胜诛手!”
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夫史举,下蔡之监门【监门:守门的小吏。】也,大不为事君,小不为家室,以苟贱不廉闻于世,甘茂事之顺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张仪之辩,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无罪。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钜:同“巨”,大。】过矣。然则王若欲置相于秦,则莫若向寿者可。夫向寿之于秦王,亲也,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王必相向寿于秦,则楚国之利也。”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甘茂有孙曰甘罗。
齐国派甘茂出使楚国,楚怀王刚与秦国联姻,正感到高兴。而秦国听说甘茂在楚国,就派人对楚王说:“希望楚国把甘茂送回秦国。”楚王向范蜎询问:“我想在秦国安置一个丞相,谁可以胜任?”范蜎回答说:“我才识浅薄,无法识别谁可以胜任。”楚王说:“我想让甘茂去秦国做丞相,可以吗?”范蜎回答说:“不可以。史举,是下蔡的一个看门的小吏,在大的方面不能事奉君王,在小的方面来不能照顾家庭,凭借苟且、卑贱和不廉洁闻名于世,甘茂却事奉得非常恭顺。以秦惠王的贤明,秦武王的明察,张仪的雄辩,而甘茂事奉他们,谋取十个官职却没有犯一点过错。甘茂确实是个贤能的人,然而不能让他到秦国任丞相。秦国有了贤能的丞相,对楚国不是好事。况且大王此前曾经让召滑在越国为官,然后召滑暗地里鼓动章义发难,越国发生动乱,所以楚国向南能够将厉门作为要塞,把江东设为郡县。我认为大王的功绩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就是因为越国发生动乱,而楚国安定。现在大王知道把这个计谋用在越国,却忘记用在秦国,我认为大王犯了严重的过错。既然这样,大王如果想在秦国安置一个丞相,就没有比向寿更合适的了。向寿对于秦王来说,是亲戚,小时候与他同穿一件衣服,长大后与他同乘一辆马车,让他执政。大王一定要让向寿在秦国任丞相,才对楚国有利。”于是楚王派使者请求秦王让向寿在秦国做丞相。秦王最后终于让向寿做了丞相。而甘茂最终也没有重返秦国,死在了魏国。
甘茂有个孙子名叫甘罗。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张卿:即张唐。卿是他的字。】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大项橐:即项橐,尊其德行,故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应侯:即范睢。】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陆陇祺:“从横之习,渐渍于人心已久。至于孺子,亦习为机变之巧。盖唐虞三代之遗化,至是尽矣。视成周之时,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其风气为何如哉?使《曲礼·内则》之教犹存,何至于是?故观苏秦张仪之行,而知大学之不可废;观甘罗之事,而知小学之不可废。”吴见思:“樗里子与甘茂合传,以同为丞相关合,而余事则随处照应,以为章法。中间附一向寿,一甘罗,处处穿插照应,而甘茂、向寿两人又打成一片。史公数人合传,只是一篇文字。”
甘罗,甘茂的孙子。甘茂去世以后,甘罗十二岁,事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三年后,燕王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秦国派张唐到燕国去做丞相,想与燕国一起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之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说:‘抓获张唐的人赏赐百里的土地。’现在我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燕国。”文信侯很不高兴,但是没办法强求。甘罗说:“君侯为什么这样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去燕国为官三年,燕太子丹也已经来做人质,我亲自要求张唐去燕国任丞相,他却不肯去。”甘罗说:“我请求劝他前往燕国。”文信侯叱责他说:“走开!我亲自让他去,他都都不肯,你怎能让他同意?”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已经十二岁了,您可以考验我一下,为什么急着叱责我呢?”于是甘罗就去见张唐说:“先生跟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呢?”张唐说:“武安君向南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威镇燕国和赵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攻破的城邑,不知道有多少,我的功劳不如他大。”甘罗说:“应侯范睢在秦国当政的时候,跟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呢?”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权力大。”甘罗说:“先生真的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权力大吗?”张唐说:“知道。”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却跟他作对,离开咸阳七里后立刻就死在了杜邮。现在文信侯亲自请先生到燕国做丞相而你却不肯去,我不知道先生会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让我依着你这小孩子去燕国吧。”说完命人准备行装出发。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欤: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赍:送给,赠送。】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张唐走了几天之后,甘罗就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让我为张唐先通报赵国。”文信侯就进宫把这件事报告给秦始皇说:“从前的甘茂,他的孙子甘罗,年纪很小,然而他是名家的子孙,诸侯都知道他。而今张唐想借口患病不肯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他就出发了。现在甘罗想先去通报赵国,请批准派他前往。”秦始皇召见了甘罗,派甘罗出使赵国。赵襄王在郊外迎接了甘罗。甘罗游说赵王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情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听说张唐到燕国做丞相的事情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做丞相,表示秦国不欺骗燕国。燕国和秦国不相互欺骗的目的,是为了攻打赵国,赵国危险了。燕国和秦国不相互欺骗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之地。大王不如给我五座城来扩大河间之地,秦国就会让燕太子丹回国,与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刻亲自割让五座城来扩大河间之地。秦国遣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攻打燕国,夺取了上谷郡的三十座城,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到秦国汇报情况,秦始皇就封甘罗为上卿,又把当初甘茂的田宅赏赐给他。
太史公曰:樗里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称其智,故颇采焉。甘茂起下蔡闾阎yán,显名诸侯,重强齐楚。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太史公说:樗里子因为血缘关系的原因受到重用,固然是符合常理的,但是秦国人称赞他的智谋,所以记录了他的很多事迹。甘茂出身于下蔡的平民阶层,扬名于诸侯之间,受到强大的齐国和楚国的推崇。甘罗年纪轻轻,然而想出一条奇谋妙计,声名称扬于后世。他们虽然不是品行端正的君子,然而也是战国时期的出谋划策之士。在秦国强大的时候,天下更加趋于追求阴谋诡计之道了。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穰ráng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mǐ氏。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八子:侍妾称号。】,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氏。
秦武王死后,没有子嗣,就立他的弟弟为昭王。昭王的母亲原来的名号叫芈八子,等到昭王即位,芈八子被尊为宣太后。宣太后不是武王的母亲,武王的母亲是惠文后,先于武王去世了。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同母异父的年长的弟弟就是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的弟弟叫芈戎,封为华阳君。而昭王的同母弟弟分别是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冉是最贤能的,从惠王、武王时期就担任官职执掌政事。武王死后,几个弟弟争着继承王位,只有魏冉得力能干,拥立了昭王。昭王即位后,任用魏冉为将军,负责守卫咸阳。在平定季君公子壮的叛乱,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各个心存不善的兄弟都消灭了,威势震动了秦国。当时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任用魏冉执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且:将。】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故:因此。】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谢病:托病谢绝会客或辞职。】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七年(前300年),樗里子去世,就派泾阳君到齐国去做人质。赵国人楼缓来到秦国担任丞相,这对本国不利,就派仇液到秦国,请求任命魏冉担任秦国的丞相。仇液将要出发,他的门客宋公对他说:“就算秦国不听从您的建议,楼缓也一定会怨恨您。您不如对楼缓说‘请让我为您着想而不急于向秦王提出任用魏冉的建议’。秦王见赵国不急于请求让魏冉出任丞相,就不会听从您的建议。您说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就能使楼先生感激;事情如果办成了,魏冉会因此而感激您。”于是仇液听从了他的建议。而秦国果然罢免了楼缓,而让魏冉出任秦国的丞相。
秦国想要杀掉吕礼,吕礼逃亡投奔齐国。昭王十四年(前293年),魏冉起用白起,让他取代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击败了敌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魏国的将军公孙喜。第二年,又攻取了楚国的宛县、叶县。魏冉称病辞去相位,秦王任用客卿寿烛做丞相。第二年,寿烛被免职,魏冉再次被任命为丞相,秦昭王把穰地封给魏冉,又加封陶邑,封号为穰侯。
穰侯受封四年以后,带领秦国的军队攻打魏国。魏国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他又攻占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多座。昭王十九年(前288年),秦王称西帝,齐愍王称东帝。一个多月后,吕礼来到秦国,而齐国和秦国各自收回帝号称王。魏冉再次出任秦国的丞相,六年以后被罢免。罢免两年后,又一次担任秦国的丞相。四年以后,魏冉派白起攻取楚国的郢都,秦国将其设置为南郡。于是就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任用和举荐的,二人相互友善。这时穰侯的财富,甚至超过了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卫,拔故国【故国:指卫国国都楚丘。】,杀子良;卫人不割,而故地复反。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卫、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亲。蚕食魏氏,又尽晋国,战胜暴子【暴子:指暴鸢。】,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劫:威胁,胁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今王背楚、赵而讲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质:人质。】;不然,必见欺。’此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天幸:侥幸,好运。】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穰侯担任相国,领兵攻打魏国,驱逐了魏将芒卯,进入北宅地区,于是包围了魏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游说穰侯道:“我听说魏国的高官对魏王说:‘从前魏惠王进攻赵国,夺取了三梁,攻下了邯郸;赵王不肯割地,反而使邯郸失而复得了。齐国人攻打卫国,攻下了国都楚丘,杀死了卫将子良;卫国人不割地,反而使国都楚丘失而复得了。卫国、赵国之所以能够保全国土、加强战备,并且使国家不会被其他诸侯国兼并,是因为他们能够忍受苦难而重视割地的问题。宋国、中山国屡次遭到攻伐而被迫割让土地,而国家随之灭亡。我认为卫国、赵国的做法值得学习,而宋国、中山国的做法则应该引以为诫。秦国,是一个贪婪暴戾的国家,因此不能同它亲近。秦国蚕食魏国,又完全占有了原来晋国的故地,战胜韩将暴鸢后,割占了八个县,土地还没完全接受,军队又再次出动了。秦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打跑了芒卯,进入北宅地区,这说明他们不是想要进攻大梁,而是要胁迫大王来求得多次割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现在大王背弃楚国和赵国而与秦国讲和,楚国和赵国就会愤怒地抛弃大王,与大王争着事奉秦国,秦国一定会接受的。秦国再协同楚国和赵国的军队再次攻打大梁,那么国家想不灭亡都不可能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讲和。大王如果想要讲和,就要少割让土地而且要互换人质;不这样的话,一定被人欺骗。’这是我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根据我的话考虑这件事。《周书》上说‘天命是不常保有的’,这句话是说不能数次侥幸。战胜了暴鸢,割占了八个县,这并不是因为兵力精良,也不是因为计谋严密,运气要占很大比重。现在又驱逐了芒卯,进北宅地区,来进攻大梁,这是把好运当成常态了,明智的人不会这样。我听说魏国尽数调集了一百个县的精锐甲士来戍守大梁,我认为兵力不少于三十万。用三十万的大军守卫七仞高的城墙,我认为让商汤和周武王重生,也不可能轻易攻下。轻率地背弃楚国和赵国的军队,攀登七仞高的城墙,与三十万大军作战,而且立志一定要占领它,我认为从天地开始形成直到今天,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进攻却不能破城,秦军一定会疲惫,以至于逃亡,陶邑一定保不住,那么前面付出的努力一定白费了。现在魏国正在迟疑,可以趁此机会少割占一些土地稳住魏国。希望您在楚国和赵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大梁的时候,尽快用少割地的方法稳住魏国。魏国正在迟疑的时候就会以少割地为有利条件,只有想这样做,您才可能得到想要的。楚国和赵国对魏国先于自己采取行动的做法感到愤怒,一定会争着事奉秦国,合纵联盟就会因此解散,然后您再从中挑选有利条件。况且您要得到土地难道一定要借助武力吗!割占晋国故地,秦国的军队不用发动进攻,而魏国一定会献上绛邑和安邑。还能为陶邑打开两条信道,几乎完全占有了以前宋国的土地,卫国一定会献上单父。秦国的军队可以保全,而您掌控它,想要什么会得不到,想做什么会办不成呢!希望您深思熟虑而不要冒险行事。”穰侯说:“很好。”于是解除对大梁的围困。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仇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仇,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痈【溃痈:挤破脓疮使之出脓。】也,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走:投奔,投靠。】秦,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啖:喂。】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第二年,魏国背叛秦国,与齐国合纵亲善。秦国派侯攻打魏国,斩首四万,驱逐了魏国将领暴鸢,占领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增加了封地。
又一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进攻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击破了芒卯的军队,斩首十万,攻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派兵增援赵国,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感到恐惧,派苏代替齐国暗地里给穰侯送信说:“我听往来两国之间的人说‘秦国将要增派四万甲士给赵国来攻打齐国’,我私下一定要回到我们国家的都邑对君王说‘秦王英明而善于用计,穰侯智慧而精于处事,一定不会增派四万甲士给赵国来攻打齐国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属晋国的赵、魏、韩这三个国家相互扶助,是秦国极度仇恶的。三晋之间多次相互背弃,多次相互欺骗,都算不上不讲诚信,也算不上品行不端。现在打败齐国而使赵国变强,赵国是秦国极度仇恶的,赵国变强对秦国不利。这是第一点。秦国的谋士一定会说‘打败齐国,削弱三晋、楚国,然后抑制三晋、楚国的长处’。齐国是弱小的国家,用全天下的力量攻打齐国,就像用千钧的弓弩射穿溃烂的疮伤,必死无疑,怎样才能削弱三晋、楚国?这是第二点。秦国少派些军队,那么三晋、楚国就不会信任秦国;多派些军队,那么三晋、楚国就会被秦国制约。齐国感到恐惧,即使不投奔秦国,也一定会投奔三晋、楚国。这是第三点。秦国分割齐国去喂养三晋、楚国,三晋、楚国就会用军队控制它,秦国反而受到敌视。这是第四点。这样三晋、楚国利用秦国来谋取齐国,再用齐国来谋取秦国,为什么三晋、楚国这样聪明,而秦国和齐国这样愚蠢呢?这是第五点。所以得到了安邑来妥善治理,也就一定没有祸患了。秦国占有安邑,韩国就一定会失掉上党郡了。攻取了天下的肠胃之地,与借出军队又担心它不能返回,哪个更有利呢?所以说秦王英明而善于用计,穰侯智慧而精于处事,一定不会增派四万甲士给赵国来攻打齐国了。”于是穰侯不继续前进了,带着军队回到秦国。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奸:通“干”,求见。】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相国穰侯对客卿灶说,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邑、寿邑,来扩充他的封地陶邑。当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讽穰侯为了讨伐齐国,就越过三晋来攻打齐国,趁此机会得以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说宣太后独断专行,穰侯在诸侯间独揽大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极度奢侈,比王室还富有。于是秦昭王醒悟了,罢免了穰侯的相国之职,命令泾阳君等人都迁出关外,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离开函谷关的时候,辎重车辆超过一千辆。
穰侯最后死在了陶邑,并葬在那里。后来秦国再次收回陶邑,设置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太史公说:穰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方扩张领土,削弱诸侯,一度在天下称帝,天下人面向西方俯首听命,这都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富贵到极点的时候,有一个人开始游说,他最终落得个地位衰落、权势被夺的下场,并因为忧愤而死去,何况是那些寄居在秦国的客卿呢!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左更:爵位名。秦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国尉:秦国掌军政之官。】。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大小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白起,是郿邑人。他善于用兵,事奉秦昭王。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率领军队攻打韩国的新城。这一年,穰侯在秦国出任相国,举用任鄙担任汉中郡守。第二年,白起晋升为左更,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交战,斩首二十四万,又俘虏了魏国的将军公孙喜,攻取了五座城。白起升迁为国尉。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地区,直抵干河。第二年,白起晋升为大良造。他攻打魏国,攻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一座。第二年,白起跟客卿司马错进攻垣城,占领了这个地方。此后五年,白起攻打赵国,攻取了光狼城。此后七年,白起攻打楚国,攻取了鄢邑和邓邑等五城。第二年,继续进攻楚国,攻克了郢都,并火烧夷陵,于是向东进逼到竟陵。楚王逃离郢都,向东逃跑并将国都迁到陈。秦国把郢城设置为南郡。白起晋升为武安君。武安君顺势攻占了楚国大片土地,平定了巫郡和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攻打魏国,占领了华阳,驱逐了守将芒卯,而且还俘虏了很多三晋的将领,斩首十三万。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在黄河里溺死他的士兵两万人。昭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取了五座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前263年),白起进攻南阳太行道,将其切断。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郑道:指通往韩国国都新郑的道路。】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按据:屯兵支持。】上党。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斥兵:斥候,侦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鄣:戍守的城堡。】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让:指责。】。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选自《中国古代百将图说》。
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向秦国投降,导致韩国通往上党的信道断绝。上党郡守冯亭与当地民众谋议说:“通往都城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了,我们肯定不能再做韩国的臣民了。秦军日益逼进,韩国不能应付,不如携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就会恼怒,一定会攻打赵国。赵国遭受兵祸,一定会亲近韩国。韩国和赵国结为一体,就能够抵挡秦国的进攻。”于是就派人通报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商议这件事。平阳君说:“不如不接受。接受了上党,祸害比得到的利益要大。”平原君说:“无缘无故就得到了一个郡,接受会更好。”赵国接受了上党,于是就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前261年),秦国进攻韩国的缑氏、蔺,占领了那里。
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占领了上党。上党的民众逃往赵国。赵国驻军长平,据守此地来支持上党的民众。四月,王龁顺势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领兵迎战。赵国军队的士兵遭遇秦国的侦察兵,秦国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副将茄。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占领了两座城堡,俘虏了四个尉官。七月,赵军修筑壁垒来防守阵地。秦军又进攻他们的壁垒,俘虏了两个尉官,击溃了他们的阵地,夺取了西边的壁垒。廉颇坚守壁垒来等待秦军的进攻,秦军多次挑战,赵军也不出来应战。因此赵王多次责备廉颇。秦国的丞相应侯范睢又派人拿着千金到赵国行贿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厌恶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前来罢了,廉颇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赵王已经为廉颇的军队有诸多伤亡感到愤怒,军队屡次战败,又坚守壁垒不敢出战,而且又听说了秦国施行反间计的言论,就派赵括取代廉颇来抗击秦军。秦国听说马服君的儿子领兵,就暗中派武安君白起出任上将军,而由王龁担任尉官做副将,宣布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担任将军这个消息的就处以斩首之刑。赵括来到军中,就发兵进攻秦军。秦军佯装战败而逃跑,又布置了两支奇兵来劫杀赵军。赵军乘胜追击,追到秦军的壁垒前。壁垒坚固而牢不可破,这时秦军的奇兵二万五千人断绝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部队的五千骑兵将赵军拦截在他们与本方壁垒之间,赵军被一分为二,运粮的道路也被切断了。这时秦军出动装备轻便的部队对赵军实施打击。赵军主动出战局势不利,就地修筑壁垒坚守,来等待援兵的到来。秦王听说赵军的粮道被切断,他亲自赶到河内,赏赐当地民众爵位各一级,征发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壮丁奔赴长平,堵截赵国的援兵和粮食送输。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首虏:所获敌人的首级。】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禽:战胜。】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到了九月,赵国士兵已断粮四十六天了,都暗中残杀相食。赵军来攻打秦军的壁垒,打算突围。分成四个小分队,反复冲击四五次,始终不能突围。赵国的将军赵括亲自带领精锐部队搏杀,秦军射杀赵括。赵括的军队战败,四十万士兵投降了武安君。武安君谋划说:“此前秦军已经攻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做秦国子民而归附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不把他们全部杀掉,恐怕会作乱。”于是就采取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坑杀,留下年纪小的二百四十人归还赵国。秦军先后斩杀赵军士卒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异常震惊。
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上党郡。秦军将兵力分成两部分:王龁进攻皮牢,占领了那里;司马梗平定了太原。韩国、赵国感到恐惧,派苏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游说秦国的丞相应侯说:“武安君打败了马服君的儿子吗?”应侯说:“是的。”苏代又说:“秦军即将围攻邯郸吗?”应侯说:“是的。”苏代说:“赵国灭亡了,那么秦王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了,武安君位列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打胜仗攻占了七十多座城,向南平定了鄢、郢、汉中,向北打败了赵括的军队,即使是周公、召公、太公望的功绩也不会超过他。现在赵国灭亡了,秦王称王于天下,那么武安君一定位列三公,您能够位居他之下吗?即使不想在他下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秦国曾经进攻韩国,围攻邢丘,围困上党,上党的民众都转而成为赵国的子民,天下人不愿意做秦国的百姓已经很久了。现在灭亡赵国,北方的土地划入燕国的版图,东方的土地划入齐国的版图,南方的土地划入韩国和魏国的版图,那么您所得到的民众就没有多少人了。所以不如趁机割占些土地,不要让武安君获得灭亡赵国的功绩。”于是应侯对秦王说:“秦国的军队太劳累了,请批准韩国和赵国割让土地来讲和,将要让士兵休整一下。”秦王听从了这一建议,割占了韩国的垣雍、赵国的六座城来讲和。正月,双方都收兵了。武安君听说了这件事,从此与应侯结下仇怨。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遣:遣送。】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怏怏:不高兴,不满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自裁:自杀。】。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当年九月,秦国再次发兵,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这时候武安君生病了,不能赴任同行。昭王四十九年(前258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很少能占优势,秦国增派军队援助王陵。王陵损失了五个校官及其下辖的士卒。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想派武安君取代王陵带兵。武安君进言说:“邯郸真的不容易攻打。况且诸侯的援兵每天都有到达的,那些诸侯怨恨秦国已经很久了。现在秦国虽然击破了长平的赵军,然而秦国士兵战死的数量也超过了一半,国内空虚。远隔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国在里面接应,诸侯从外面进攻,打败秦军是必然的了。不可以这样做。”秦王亲自下命令,也不能让他出发;于是秦王就派应侯去请武安君,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出发,于是托言生病。
秦王派王龁取代王陵带兵,在八月和九月围攻邯郸,不能攻克。楚国派春申君和魏公子信陵君带领数十万士兵进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武安君进言说:“秦王不听从我的建议,现在怎么样了!”秦王听说这件事,感到愤怒,强行起用武安君,武安君就说自己病情严重。应侯去请他,也不赴任。于是免去武安君的官职,降为普通士兵,把他迁往阴密。武安君因为生病,没能出发。过了三个月,诸侯联军进攻秦军,战况紧急,秦军多次后退,每天都有汇报军情的使者到来。秦王就派人遣送白起,不许他留在咸阳城里。武安君出发后,离开咸阳城西门十里,到了杜邮。秦昭王与应侯和大臣们商议说:“白起被迁走,他心里很不高兴,不服气,总说些不该说的话。”秦王就赐给他一把剑让使者带去,命令他自杀。武安君拔剑就要自刎,说:“我对上天犯下什么罪过而落得这样的下场呢?”过了很久,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中,赵国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坑杀,这一点足以让我死了。”说完就自杀了。武安君自杀一事,发生在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他并不是因为犯罪而死,所以秦国人都怜悯他,乡里城邑都祭祀他。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贤勇:贤能勇敢。】。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势:或作“断”。】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归老:辞官养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王翦,频阳东乡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兵法,事奉秦始皇。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攻克了那里,占领了九座城。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一年多以后,终于攻破赵国,赵王投降,完全平定了赵地,设置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到辽东,王翦就平定了燕国都城蓟城,然后回国。秦国派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楚国,楚军战败。王贲在回师途中进攻魏国,魏王投降,于是平定了魏地。
秦始皇已经攻灭了原属晋国的赵、魏、韩三国,赶走了燕王,而且多次击败楚国的军队。秦国的将领李信,年纪不大,强壮勇敢,曾经凭借几千士兵将燕太子丹追逐到衍水流域,终于打败对方得到了太子丹的人头。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敢。当时秦始皇问李信:“我想攻取楚国,在将军看来要用多少人才足够?”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人。”秦始皇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就不可能取胜。”秦始皇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胆怯了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说的对。”于是派李信和蒙恬带兵二十万南下攻打楚国。王翦的建议没有被采用,就推辞说有病,辞官回到故乡频阳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进攻寝地,大败楚军。李信又攻打鄢、郢二地,击破了敌军,于是带兵向西进军,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顺势尾随秦军,三天三夜没有停下休息,大败李信的军队,攻入两个壁垒,杀死了七个都尉,秦军败逃。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罢:通“疲”。】病悖乱【悖乱:昏乱,不明事理。】,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五辈:五次。】。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怚:通“粗”,粗疏,鲁莽。】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秦始皇听说这件事,十分生气,亲自驱车前往频阳,见到王翦后道歉说:“我没有采用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国军队每天都在向西挺进,将军虽然有病在身,难道忍心不管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疲弱多病,头脑煳涂,希望大王另选贤能的将军。”秦始皇道歉说:“好了,将军不要再推辞了!”王翦说:“大王非要任用我,那么没有六十万人就不行。”秦始皇说:“就听从将军的建议好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发,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王翦临走前,请求赏赐的良田、美宅、园林、池塘有很多。秦始皇说:“将军快走了,怎么还担心贫穷呢?”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却到最后也没有封侯,所以在大王还信任我的时候,我也要抓住时机请求些园林、池塘作为子孙的产业罢了。”秦始皇大笑。王翦已经到了函谷关,又五次派使者回国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说:“将军乞求财货,也太过分了。”王翦说:“不是这样。秦王粗暴而不信任他人,现在抽调了秦国所有的精锐武装而专门交给我指挥,我不多请求良田、美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难道反过来要让秦王怀疑我吗?”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抚循:安抚。】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超距:古代练习武功的一种跳跃动作。】。”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王翦果然取代李信攻打楚国。楚国听说王翦增加兵力前来,就倾尽国内的军队来抵抗秦军。王翦到达前线,就加固壁垒防守,不肯出战。楚国军队多次出兵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而且改善饮食来抚慰他们,自己与士兵吃同样的饭菜。过了很长时间,王翦派人问:“军中在玩游戏吗?”回答说:“正在进行扔石头和跳跃比赛。”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使用了。”楚军多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战,于是领兵向东撤退。王翦趁机出动军队追赶敌人,命令壮士攻击,大败楚军。来到蕲县以南,杀死了楚军的将军项燕,楚军战败逃跑了。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境内的城邑。一年多以后,俘虏了楚王负刍,完全平定了楚国的土地,设置为秦的郡县。接着向南征讨百越的君主。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占和平定了燕国、齐国的土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全兼并了天下诸侯,王氏、蒙氏的功劳很多,声名得以流传于后世。
秦二世在位时,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经去世了,而且又诛灭了蒙氏。陈胜反秦时,秦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去攻打赵国,把赵王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有人说:“王离,是秦国的名将。现在他带领秦国强大的军队,进攻刚刚创建的赵国,占领那里是必然的了。”有门客说:“不是这样。连续三代任将军的一定会失败。一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定是他们杀人太多了,他们的后代就会遭受不祥之灾。现在王离已经是第三代将军了。”过了没多久,项羽援救赵国,进击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反秦的诸侯。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偷合取容:苟且迎合,取悦他人,以求容身。】,以至殁身【殁身:终生。】。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也有长的时候”。白起预料敌情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变化无穷,声威震动天下,然而却不能挽救来自应侯的灾难。王翦作为秦国的将领,扫平六国,在那个时候,王翦身为老将,连秦始皇都拜他为师,但是他不能辅佐秦国创建德政,巩固国家的根本,却刻意迎合始皇来换取容身之地,一直到死。直到他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他们都有各自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