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青史尽成灰
    安南虽然朝廷衰弱,但是山多林密,虫蛇遍地,气候极端湿热。他们到了安南一年多的功夫,还适应不过来。


    假如灭了安南的朝廷,残余的势力都退入深山,和明军玩游击战争,到处偷袭,背后下死手。


    明军要多少人才能控制住安南?


    成祖朱棣已经拿下了安南,为何后来有放弃了,就是控制的成本太高,财政承受不住。


    怎么才能用最低的成本,掌控安南,王寅一直在思索,眼下他已经有了办法。就是保留莫朝,让他们替大明治理安南,大明在背后操控。


    “十岳公,我爹可是要安南的土地移民的,莫全会答应吗?”


    “还由得他吗?不答应,再让刘显去放火就是了!”


    说完之后,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


    唐平安见了莫全的使者,向着他拍胸脯保证,可以让明军退出,但是明军出动,消耗军饷花费巨大,必须安南出,而且还要赔礼道歉。再有开疆拓土,可是十足的大功劳,要想让将军们放弃,那可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平安给莫全开了一份详细的账单,一共是四百万银元。


    莫全看到之后,直接昏倒了,真是狮子大开口,把他的骨头都卖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啊?


    平安很体贴,又给他出了一个好办法。


    莫朝全部使用大明银元作为结算货币,书院一律采用四书五经作为教材,并且聘用大明儒者充当教师。


    所有衙门机构都要聘请大明的顾问,海关税收要交给北洋公司打理。


    准许大明的子民在安南游历、办学、建工厂、购置田产。


    安南的军队要采用大明的标准,任用大明的军官训练士兵,引进大明的武器系统。


    明人在安南触犯法律,要交给明廷的驻外机构调查审判,安南无权干涉……


    林林总总,一共不下四十多项条件,比起之前的开关贸易,要更加可怕一万倍。每一条都像是小刀子,直接往身上扎。


    莫全抱着这些条件,泪眼朦胧,足足哭了一个晚上,要是答应了,他连个儿皇帝都不如,可是不答应,他有这个资格吗?


    外面炮声惊天动地,邓子龙已经从登陆,并且运来了二十门重炮,对准了升龙府,每隔两个时辰,开炮一次,一点差错都没有。


    安南就像是大明手里的玩物,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很残酷,可事实就是如此……三天之后,被折磨得精神失常的莫全终于在条约上面痛苦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大印。


    安南落到了大明的手里,虽然只有一半,但是却举国欢腾,这个可恶的小国从历史上就几次投降,几次反叛,寡廉鲜耻,毫无信义,落到了今天的下场,只能说便宜了他们……两个月之后,大明的官员和商人组成了庞大的使团,冲向了安南。


    第1103章


    买下安南


    自从冬天开始,一直到了三月份,从河南等地陆续迁移出80万百姓,有的去了安南,有的去了辽东,效率不可谓不高。可是进入三月份之后,移民的数量锐减,哪怕朝廷想尽办法,也难以向外面移民。


    道理很简单,最难熬的冬天过去了,三月阳春,天气也冻不死人,家里的田地正好耕种,只要几个月的时间,老天爷赏一点脸,就能活下去。


    别看把海外说的和一朵花似的,但是有多少困难,大家心知肚明,这年头别说跋涉万里,漂洋过海,就算是千里贩运,临走的时候,都跟生离死别似的。


    能不走就不走,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几千年来的观念,真是不好改变的。


    “气死我了!”


    吴兑暴跳如雷,把茶壶茶碗都给摔了一地,好些拿了朝廷粮食,还签了约书,答应移民海外,就是因为没急着把他们带走,在开封住了半个月,人就都跑了,两三天的功夫,就走了一半。


    “上个月迁移二十万人,这个月连十万人都保不住,你说说,这可怎么向朝廷交代?”吴兑见申时行走进来,连忙说道:“申大人,我准备派人去村里抓丁,谁不同意移民,就拿着大枷,枷起来!”


    “可别!”


    申时行吓了一跳,“我说君泽兄,你可不能这么干,要是抓人百姓就更怕了,到最后,往外移民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那该如何是好?”吴兑转了转眼珠,笑道:“我听申大人的,反正首辅责怪下来,由你扛着,我放心!”


    申时行差点吐血,敢情这位是给自己挖坑呢!要真是惹火了师相,我这个小身板能扛得住?


    “君泽兄,还是如实向师相禀报吧,咱们尽力想办法,师相会通情达理的。”


    两个人商量之后,急忙把情况写成手本,送给了唐毅。


    “故土难离,果然如此啊!”唐毅看了半天,摇了摇头。


    他还想着打乱了河南的旧秩序,就能快速向外移民呢,但是他忽视了,秩序会快速恢复的,生存压力一小,百姓就更愿意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难不成再掀起一场大乱,逼迫着百姓出海?


    且不说如此残民之法,唐毅干不出来,就算是他能下狠心,搞不好也会激起民变,惹来一大堆的麻烦。


    这条路绝对走不通,那该用什么办法呢?


    唐毅思索了一阵,顺手拿起刚刚从安南送来的两国约书文本,看了一阵,唐毅脸上露出了笑容。


    办法来了!


    唐毅立刻下令户部,着手拟定一个粮食法案。


    内容很简单,就是为了应付大明的粮食紧张,规定日后从海外进口粮食一律免除关税,同时每一万石粮食,给予三百元路费补贴。鼓励商人从海外贩运粮食回大明。


    再有,凡是贩运五十万石以上,可以成为功勋商人,凡是得到朝廷认定的功勋商人,都可以参与经营食盐。


    唐毅改革了一大堆的东西,唯独食盐还没碰,不过他也早有腹案,两淮盐业肯定要改革,要废除盐商的垄断,把盐价降低,把盐税收上来。


    本着这两条,肯定要引入其他商人的力量,但是总要有个名堂,不能说随便什么人都能经营食盐吧!


    从海外运粮,对朝廷有贡献,获得特许经营权,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这个购粮法案一出,许多聚集在京城的商人得到了消息,都一股脑跑到了雷七的住处,一个个嬉皮笑脸,点头哈腰。


    “七爷,七哥,七伯……”称呼不一样,可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这个法案有什么玄机!


    “哈哈哈,诸位,盐业有多大的暴利,我不多说,你们心知肚明,做生意的,要是不想成为盐商,那就不是生意人!”


    大家伙一起伸出了大拇指,一针见血,说得太对了!


    “元辅的意思很明白,要想经营盐业,就要从海外运粮,这些年北方灾害不断,南方又广种桑树棉花,产粮越来越少。粮食少了,可人口却多了。我刚刚看到户部的统计,眼下大明在籍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九千万,加上隐匿的黑户,只要要超过一万万人!”


    大明的人口究竟有多少,争论很多,按照官方记载,峰值出现在永乐元年,大约是一千一百多万户,六千六百多万人丁。


    显然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且不说大明有复杂的户籍制度,光是黑户就数量众多,难以计算。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在籍的户口就都是真的,比如九边的军户,里面就有非常大的缺额,实际人数只是记载的五六成,甚至三四成。


    有增有减,总体估算,明朝的人口还是不断增加的。


    随着唐毅大力改革,废除军户,推行清丈田亩,减轻税负,种种措施下来,朝廷的户口增加了到了一千五百万左右,拥有人口九千万人,比起永乐元年,还多了两千多万。


    但是这绝不是大明人口的峰值,实际估算,至少在一亿三千万左右。


    一人一张嘴,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简直不敢想象,遇上了灾年,上千万人受灾,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要操多少心,费多少力气,这个家真的不好当……


    雷七感慨了一阵,话锋一转,“这些事情都是元辅要操心的,和咱们关系不大,值得大家伙在乎的就是商机!”


    “七爷说的有理,只是我们不懂海外的情况,怎么向海外各国买粮,又如何贩运回来?”


    “错了,大错特错了!”


    雷七哈哈一笑,“那些南洋小国他们有多少粮食,怎么会轻易卖给大明?你们去了,就不怕被狠狠宰一刀?”


    吸!


    大家的脸色一变。


    雷七不等大家忧心,又笑道:“大家伙知道开中法吗?”


    “当然知道,不就是向西北边镇运输粮草,换取盐引,经营食盐吗!”


    “那诸位知道商屯吗?”


    也有人点头,“有人觉得从内地运粮实在是麻烦,就在边地租用土地,屯田耕种,把粮食交到军中,来换取盐引。”


    说完之后,有脑袋转得快的,忙就一拍大腿。


    “七爷。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也仿效商屯,跑到海外屯田?”


    “聪明!”


    雷七抚掌大笑,在海外屯,南洋土地肥沃,一年三熟,一亩地产水稻三石,扣除各种消耗,至少能有一石卖出。


    假如一万亩田,一年运回大明一万石粮食,就能拿到补贴金三百元。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