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青史尽成灰
    “废话!”王悦影怒道:“当得夫妻离心,当得父子成仇,先帝那么好的人,也含恨而终,死不瞑目!告诉你,咱们家永远不能弄到那个地步!”


    唐二少爷思量半天,庄严点头,“娘亲放心,孩儿可不会犯傻的,不过我大哥就未准了!”


    “少提那个没良心的。”王悦影虎着脸道:“告诉所有家丁,把宅子守住,谁也不准轻易出去,也不许外面的人进来。”


    “娘,不用把外面的人赶走吗?他们吵得心烦!”


    “心烦把耳朵堵上,这时候不能给你爹添乱!”


    府门外的“从龙功臣”闹了不到一刻钟,就有顺天府的人把他们带走,唐家重新恢复了安宁。


    从龙之功得不到了,又有人动了别的心思,戏词上不是说君叫臣死臣得死,臣要是不死,就是不忠,现在内阁带领着百官造反,囚禁君王和太后,以下犯上,罪不容诛,有人跑到午门大骂,跑到太庙痛哭,还有一大帮人满世界折腾,甚至有个乞丐拿着一张黄绢,说什么天子的衣带诏,要奉旨讨贼,愣是聚集起来好几百人,要攻打崇文门。结果被守卫税卡的十名官兵追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可恶!”唐汝楫大声嚷嚷道:“元辅,您可不能手软啊,这些人不杀,早晚会成大祸害!”


    唐毅淡淡一笑,“过虑了,眼下正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新旧交替,鼎故革新,什么怪事都会发生,我们要是满世界抓人,还不累死。抓大放小,也别处死,一律发往海外,正好吕宋、安南那边都缺人。关键是朝中局势,还有各地督抚,兵马不动,地方不乱,就没什么大事。”


    提到这里,唐汝楫平静了不少,“元辅,要说各地的督抚吗,东南就是咱们的大本营,所有督抚都出自心学门下,至于废除九边军镇之后,改用巡抚治理地方,用的也都是咱们的人,另外山东巡抚孙鑨,河南巡抚吴兑,陕西巡抚申时行,也都是咱们的人,肯定能把地方压下去。东南的人马之中,九成都有乡勇的底子,那是令尊的班底儿,九边诸将,也都是您的部下,戚继光、马芳、汤克宽、卢镗这些人啊,他们忠于大明朝,也听您的命令,要是让他们造反,他们未必愿意,可是只要不动朱翊钧,这些人就不会瞎起哄,说起来,现在值得担忧的就是两个方面。”


    “哪里?”


    “一个是西南,殷正茂这家伙刚刚统帅大军,灭了韦银豹,他虽然也是心学门下,可是别忘了,还有一个王崇古,论起打仗的本事,殷正茂比王崇古厉害,可是耍起手段,他就不成了。”


    唐毅点头,“没错,西南十几万大军,一旦乱了,的确不好办。不过西南路途遥远,等到他们知道消息,恐怕要一个月之后了,再反复确认,直到动兵,怕是没有两三个月想都别想。我这就给安南那边写信,让平安他们把人马调到边境,盯紧西南的动向。”


    唐汝楫眼前一亮,这可真是一招妙棋啊。


    当初他还想不通,唐毅怎么就那么心狠,把儿子扔到了鸟不拉屎的安南,历练也不是这个方法啊!现在猛然惊醒,这一招看似没用的闲棋,竟然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等于是在朝廷力量最薄弱方面的后背,插了一把匕首。


    高,实在是高!


    莫非是唐毅早就看到了今天的局面,才早早布子?


    要真是那样,眼前笑呵呵的家伙就不是人了,是个妖啊!


    唐汝楫的脑袋埋得越发深了,连一点不听话的念头都不敢有了。


    “对了,你刚刚说还有一个要担忧的,是什么?”


    “啊,是这样的。”唐汝楫忙说道:“刚刚内阁收到了几十封辞呈。”


    “辞呈?”唐毅放下了毛笔,“都有谁的,又为什么辞官。”


    “人可不少哩,有户部侍郎李幼滋,仓场总督张学颜,大理寺少卿耿定向,詹事府少詹事马自强,还有几位郎中,御史,给事中,这是名单。”


    唐毅接过来看了看,这些人他一点不意外,李幼滋,张学颜都是张居正提拔的,至于耿定向,之前辽王叛乱,他掺和其中,丢官罢职,后来又投靠了张居正,重新回到了官场。马自强等人则是晋党的残余,本来他们都依附在葛守礼周围,这一次很明显葛守礼彻底倒向了唐毅,他们留在京城也没有什么滋味,正好借机赶快辞官。


    当然,他们嘴上不会承认,只说骤然遭逢剧变,心力交瘁,难以承受,还有人说,他们生是大明朝的人,死是大明朝的鬼,断然不能背叛朝廷,只许天子对臣子不仁,不许臣子不义,他们没有脸面留在朝堂之上!


    “荒唐,荒唐!”


    唐毅匆匆看了几封辞呈,气得摔在桌子上。唐汝楫咬牙切齿,怒骂道:“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才几天的时间,他们就忘了,李氏调集人马,若非元辅力挽狂澜,他们早就成了刀下鬼!当时怎么不去抢着挨刀,做大明朝的忠臣,现在活命了,又反过来装相,简直可耻!”


    他建议道:“元辅,我看不能客气,这些家伙要一律打入天牢,严惩不贷!您要是不愿意动手,下官不在乎,就让我去处置!”


    反正唐汝楫是想开了,他一个严党残余,能混到今天的地位,还不是抱对了大腿,无论如何,也要紧跟着唐毅的步伐。


    “算了吧!”


    唐毅淡淡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咱们管不着。立刻提拔官员递补。”


    刚把这些人的辞呈批准了,转过天,又来了四十几封辞呈,口气都差不多,唐毅看都没看,一律批准。


    前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已经走了三百多人,京城好些衙门的职位都空了下来,再这么下去,连日常的事务都没法处理了。


    唐毅看在眼里,只有浓浓的失望,老牌士人的虚伪,让他厌恶透顶。


    想当年朱棣篡夺侄子的皇位,也有一大帮文官辞官回乡,不给朱棣干活儿,以示他们的高古和与众不同。可是你们真的那么忠心,为什么不辅佐建文帝,奋死一战,拼个玉石俱焚?为什么要在打完仗了,天下太平了,才一个个往家里跑,还不是看透了朱老四不会杀他们,更何况后来大多数人又回朝当官了,摆明了是在撒娇讨赏耍声望吗!


    他们的作为和八大胡同,秦淮河上的姑娘,自抬身价的方法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他们既要卖,又要名,更加无耻而已!


    “传我的命令,所有空缺官职,立刻依次递补,再调五百名国子监生,顺天府学,大兴宛平县学,以及天津,保定等处生员,进入衙门实习,另外再由吏部挑选一批经验丰富,人品操守上佳的吏员,晋升官职,接替衙门事务。告诉所有人,朝廷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没了那几个臭鸡子,就不信做不成槽子糕!”


    唐毅的命令,快速落实下去,说起来讽刺,换上来一大批的吏员,又充实了一帮年轻的生员,他们要么经验丰富,要么冲劲十足,行政效率竟然大为提高,让内阁都瞠目结舌。


    京城的纷乱,在八月中秋之前,戛然而止,由海瑞领衔的三法司,要正式公开审讯李氏暗害隆庆一案,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了小小的水潭,地动山摇……


    第1080章


    决战公堂(上)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审问李氏,要调查隆庆死亡之原因,前前后后,不光是案子,更是纲常伦理,千百年来陈陈相因,积累下来的无数规矩。


    孔老夫子修春秋的时候,尚且要为尊者讳,隆庆刚死,就把诸般事情掀出来,有人说是大不敬,有人说欺负孤儿寡母,还有人说是图谋篡位,一帮逆臣贼子,陷害皇后……总而言之,天下纷乱,简直一言难尽。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赵贞吉,高拱一般的大家,在关键时候,都想拥立唐毅登基,干脆了事算了。他们实在是没有勇气去挑战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唯独唐毅,他觉得必须要办,而且还要办得漂漂亮亮,公允而得体,让谁也说不出什么。从嘉靖三十年算起,他奋斗了二十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场决战!


    要是贪图那张龙椅,他早就起兵造反了,还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无论如何,一定要审,还要让天下人都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要把这个案子办成前所未有的铁案!


    大理寺正堂经过七天的紧张改造,把两边打通,围着大堂之上,能摆三面座位,容得下上千人。


    就在审讯之前,天下间稍微有点名声的人物,全都赶来了,最令人意外的是曲圣魏良辅,老头子已经快九十了,却还精神矍铄,他坐船到了天津,琉莹和平凡两个亲自到了码头,把老爷子接上了马车,一路送到京城。


    魏良辅满脸笑容,扶着平凡的头儿。


    “你爹当年拜在我的门下,差不多也这么大,当初老夫就算准了,他是要干大事的人,只是没有想到,手笔竟然如此之大,真是了不起啊!”


    琉莹反倒神色惊慌,惴惴不安。


    “师父,您老经得多,见得广,我真怕一个不好,会伤损到老爷的威望,祸及唐家一门,这心里头毛毛的。”


    魏良辅眯缝着老眼,摇了摇头,“琉莹丫头,别害怕,不会的,宏远输了,就是心学输了,所以心学上下,不会让他输的!”


    老头撩开了车帘,举目眺望,京城和天津的直道,满是四轮马车,车上的士子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全都匆匆而来。他们也知道自己无缘大理寺的问案现场,可是能在京城,最早听到审案的情况,也足慰平生。


    魏良辅,钱德洪,季本,王畿,王襞……心学的巨擘,能数得着的悉数赶来,盛况空前。


    除了他们之外,东南的商帮,苏商、浙商、闽商、徽商、盐商、粤商,湖广,四川,几乎能赶到的,全都来了。


    有人要问了,一帮商人凑什么热闹?


    他们可不是随便来的,审讯李氏,代表的意义太重大了,经商要求稳定的环境,要求保护财富,这些年大家定了许多的规矩,有朝廷的法度,也有行业规范。


    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原则上皇帝富有四海,天下财富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他们再努力赚钱,最后也只能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隆庆南巡让大家倍受鼓舞,可是他突然死了,新的皇帝会如何,万一是个暴虐的君王,像是正德,嘉靖一般,唆使他们的爪牙,大肆盘剥,敲诈勒索,又该如何呢?


    听到审讯李氏的消息之后,大家好像在无边的黑夜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李氏身为太后,代表皇权,她只要被审讯,就代表着哪怕皇帝也要遵守规矩,不能逾越法度,最后一个人也被约束起来,最大的漏洞被弥补上了。


    从此之后,法令的权威压过个人的权力,经商致富,再也没有威胁。


    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又如何能够错过!


    怀着法律至上的商人,还有怀着虚君实相梦想的年轻人,还有许许多多,认识到皇权危害的官吏,一同云集京城,竟然要比会试科考,还要热闹。


    最令人关注的是媒体也正式加入其中,以东南商报为代表,一共十家报社获准,一起旁听审案,他们以最快的时间,将案件的进度公诸于众,让天下人尽快知道案情,接受天下人的检验……


    方方面面,几乎都准备停当。


    正式审讯的日子到来了。


    天还没亮,所有人都涌到了大理寺的外面,锦衣卫从三天前就在这里戒备森严,西洋种点,八点正好,大门开放,只有拿到了邀请函,才能进入其中。


    一共三大片旁听席,东边是在朝的官吏,西边是鸿儒名流,南边是农工商界代表,还有报社记者。


    大家怀着不一样的心情,焦急地等待,差不多九点左右,高拱率领着一干朝臣,坐到了东边,魏良辅等鸿儒也都落座。


    九点一刻,海瑞穿着二品官服,正式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他面色严肃,先是冲着四周抱拳,然后高声说道:“在不久之前,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件,孰是孰非,今天就开始审讯,还公道与天下!”


    简短的几句话说完,海瑞坐了下来,大家都屏息凝神。


    代表原告一方的正是王用汲,经过这些日子的调查,他已经拿到了足够的证据,信誓旦旦。


    王用汲站起身,先是抱拳施礼,然后朗声说道:“先帝突然突然驾崩在乾清宫,根据询问,之前陛下身体状况良好,虽然患有疾病,却不至于猝然宾天,其中疑点重重,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服侍在先帝身边的和尚海云,恳请将他带上来。”


    海瑞点头,很快有人押着海云和尚到了大堂之上。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