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月关
杨帆赶紧起身谢道:“陛下对臣如此厚爱,令臣惶恐之至、感激之至!”
李显道:“以爱卿的功劳,受之无愧。爱卿不必拘礼。唉,只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爱卿一般公忠体国啊。有些人恃功自傲,不知进退,结党营私,蒙蔽君上,与爱卿一比,真是让朕大失所望!”
到了这个时候杨帆如何还不明白皇帝的用心,皇帝这是要对功臣党下手了,杨帆心中凛凛,面上却作出一副义愤模样,慨然道:“臣食皇家俸禄,忠于李唐社稷,陛下但有所命,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显霍然起身,双手扶案,微微倾身,一脸肃杀地道:“若是朕要你带兵诛杀他们,你也愿意听从朕的旨意吗?”
随着李显这一声喝问,他身后的帷幔突然鼓荡了一下,似乎有一股无形的杀气要破开那靛青色的帷幔。杨帆目芒一缩,惧然道:“臣唯陛下之命是从,愿为陛下效死!”
李显哈哈大笑,欣然道:“好!朕没有看错你,杨帆,你果然是朕的忠臣!”
这时李显身后的帷幔又轻轻波动了一下,似乎李显的杀气一敛,那帷幔也飘垂回去,恢复了原状。
帷幔后面分明是有一排侍卫,不过杨帆自始至终都不曾听到帷幔后面发出呼吸,显然警戒于天子身后帷幔之中的这些侍卫较之匿于别处的那些侍卫武功更高一筹。
李显登基之后,对则天女皇留下的梅花内卫进行了彻底的改组,一班立下大功的女侍卫皆被他下旨开赦允其离宫出嫁了,并赐下房宅田产,立了首功的高莹、兰益清等人更是由他慨慷地许下了诰命身份,一俟出嫁,立即就是诰命之身。
皇帝想要招纳一批身手高明的武士为他所用,自然是易如反掌。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世上哪有那么多不慕名利,甘心把自幼苦练方才拥有的一身绝学与草木同朽的世外高人?都是小说家言罢了。
现在的内卫是由李显一手掌控的,如果杨帆方才不是对阻碍皇帝论功行赏的大臣表现的异常愤懑,如果不是他对李显一再表示忠心,又或者对功臣党稍示欣赏或同情,这仙居殿上恐怕已经是一片刀光剑影了。
杨帆手上毕竟掌握着上万精兵,而且主职就是戍守宫廷,皇帝如果想有什么举动,杨帆的立场和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天子已经对他亲口示恩并做了种种暗示,他还模棱两可立场不明,那就足以成为被诛杀的理由了。
杨帆主动请战地道:“请陛下降旨!”
李显摇摇头,欣然道:“朕方才如此说,只是想明白爱卿的心意,虽然他们得势之后有些忘乎所以,对朕不恭,可毕竟有功于朕、有功于国,朕岂能滥施杀戮呢?”
杨帆暗暗松了口气,忙道:“陛下英明!”
李显道:“朕打算封张柬之、崔玄晖、桓彦范、敬晖、袁恕己五位宰相为王!”
杨帆顿时一呆,他见这仙居殿上明里暗里的埋伏,心中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却不想从李显口中听到的竟然不是诛杀,也不是削官罢爵,而是升官,五功臣居然都要封王了。
杨帆知道五宰相封王必然是有相应条件的,那就是交权,不能再对皇帝指手画脚,可是古往今来江山更替,那些陪着天子一刀一枪打下江山的功臣们又有几人能得封王呢?
江山是李家的,李家不想用这些忘乎所以的功臣了,用赐以王爵的方式让他们荣休,如此看来,比起狡兔死走狗烹的开国明君们,当今圣上算是极为厚道了。
杨帆情不自禁地赞道:“陛下仁慈!”
如果说他方才那句“陛下英明”有拍马屁的意思,这句话却是说得情真意切了。
李显喟然道:“虽然他们得意猖狂,可是毕竟有功于国,朕也不忍过度苛责。赐他们一个王爵,让他们世袭罔替,子子孙孙荣华富贵,与国同休。朕再赐他们一道丹书铁券,如非十恶不赦之罪,可免死十次,这么做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李显得到了杨帆尽忠的承诺,心情大好,欣然又道:“明日大朝会时,朕会当场下旨分封五功臣为王。只是朕的这番苦心他们未必理解。一旦他们恋栈权位当庭抗旨,难免会生出祸乱来,是以还要爱卿早做准备才是。”
李显说着,举起手来“啪啪啪”三击掌,帷幔一分,霍然从后边走出一个人来,杨帆定睛一看,正是武三思。杨帆心中又是一惊,看来皇帝早已有所准备了啊。
武三思本人虽不统兵,但武家子侄中却多有统率兵马的,李显作为皇帝要罢黜大臣本就是理所应当的,再有武家以武力撑腰,足以保证旨意的贯彻。如此看来,如果不是因为他杨帆控制的玄武门太过重要,而调开千骑又势必会引起大臣们的戒备,因此只能对他实施拉拢的话,这次连他也要被蒙在鼓里。
武三思已经带了多少兵进宫?他们又是怎么进来的?
杨帆心思连转,突然想到隶属金吾卫的大角手,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李显道:“梁王、杨将军,如今五功臣把持着将相大权,朕也不得不忌惮三分,朝中如今尽是他等耳目,事机不可不慎,所以这桩大事,朕只吩咐你二人知道,再无他人与闻。朕的生死前程,如今就托付给你们了!”
李显说着,向武三思和杨帆郑重地长揖一礼。
……
翌日早朝,皇帝于太极宫的正殿太极殿上举行大朝会。
百官一早就赶到了宫城,自承天门鱼贯而入,穿过太极门,直入太极殿,面君见驾。
殿上金瓜武士以及皇帝身边的近身侍卫,平时都是挑选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高矮胖瘦都一般无二的卫士们充任,但是今日全部换了卖相虽然不是那么好,却个个都有一身绝技的内卫高手。
“封锁永安门!”
百官刚刚进入太极殿,左千牛卫将军曹胜便沉声下令,一队官兵从早先埋伏藏身的将作监里冲出来,直奔永安门。与此同时,横街上又有几队官兵抢出,分别封锁了长乐门和承天门,这是从外朝进入太极宫的三个重要门户。
与此同时,内卫大将军武攸暨率领左右卫的兵马控制了分别通往东宫和掖庭宫的通训门和通明门。
自从李显登基,对武则天忠心耿耿的武攸宜就被剥夺了大将军职位,只保留了王爵,改由武三思一党的武重规统率右羽林卫,武重规率领右羽林卫此时也控制了安礼门和嘉庆门,再加上杨帆控制的玄武门,整个太极宫已被困得水泄不通。
大将军李多祚如今是羽林卫的最高统帅,但他与功臣党关系相对来说太过密切,而且在神龙政变后他已封王,获益极大,李显没有把握把他争取过来,所以对他封锁了消息,是以李多祚对这番突如其来的变动竟一无所知。
而太极宫内各处要道上,则由全副披挂的武懿宗率领金吾卫控制起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这些金吾卫精锐是以大角手换防的名义秘密调入宫城的。
金殿之上,大臣们听着对外面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三茅钟鸣,皇帝驾兴,李显戴幞头、玉带、锦袍,转过玉屏,于御座就坐,皇后韦氏也同时升殿,在垂帘后面止步,落座。
四名身着铠甲的镇殿将军分站殿角,金吾军执大仗黄旗站在大殿内外,朝会开始了。文武百官耸列殿上,朝仪整肃,齐齐捧笏向皇帝施礼,高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一个小太监自玉屏后面悄然转出,凑到韦后耳边悄声低语了几句,韦后听罢,一双明眸穿过珠帘,冷冷地投到长揖到地的百官身上,唇角一翘,漾出一丝娇美而冷厉的笑意!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捧杀(一)
御前太监刚刚宣罢“有本早奏”,张柬之便闪身出列,捧笏向李显道:“陛下,自武后秉政以来,杀戮之多,冤狱之繁,不可胜数。神龙革命后,陛下屡颁大赦,然仍有获罪者遗漏于外,未曾蒙受陛下的恩典。
老臣着三法司检索之后,发现仍有下列人等需陛下隆恩特赦:一、为周、来、索、丘等酷吏所枉者,应咸令清雪;二、其子女配没者,应赦自由;三、昔日蒙冤今朝得雪之官宦子孙皆应恢复资荫(继承先辈应该传下来的特权和爵位);四、蟒氏(王皇后)与枭氏(萧淑妃)家人应尽复旧姓,还请陛下恩准!”
李显淡漠地瞥了他一眼,换作以前,张柬之这番话不会引起他特别的联想,但是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生恶感之后,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揣摩对方的动机,而且绝不会往高尚的方向去想。
张柬之这番话说罢,李显便想:“自神龙政变以来,迄今百余日了,这位以周公自诩的宰相主持朝政,于国计民生、外交军事方面并无一策一令之建树,每日里奏到御前的都是还有何人应该封赏、还有何人应该昭雪,这是宰相该干的事吗?”
其实,那个时代国家运行效率本就迟缓,神龙政变又发生在正月,如今才过了百余天,刚刚到了春天,除了着令户部关注春耕外,这段时间里也确实没有什么国家大政方针需要制订。
再者说,李显不是顺利继位的,而是采用政变的方式强行登位,以这种方式推翻旧的统治者,本就应该在赏与罚上好生做一番文章,清洗旧党,建立新党,让政权稳固下来,张柬之这段时间着重关注这方面的事本也无可厚非。
但李显已经对张柬之有了成见,他便不这么想了,他认为周兴、来俊臣等一班酷吏所陷害的人都是朝中重臣,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张柬之为他们平反,目的是示之以恩,拉拢他们为己所用,进一步扩大他在朝廷中的控制力,达到一手遮天的目的。
李显暗暗冷笑:“今日朕便收回你的权力,叫你回家做个无所事事的富家翁去,你便是市恩于他们,也休想让这些人为你所用了。”
李显淡淡地应了一声,道:“爱卿所言甚是,准奏!”
李显这一准奏,倒把张柬之弄得一愣。
旁的还好说,他估计皇帝会答应,不过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家人的家人贬为蟒姓和枭雄是武则天下的旨意。近来皇帝的态度明显转变,有心淡化神龙政变的影响,不愿对武周朝的一切为了推翻而推翻了。
所以他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只等皇帝推脱不允时便说出来说服皇帝,却不想李显急于施展“捧杀”的杀手锏,无心在这个问题上与他纠缠,倒弄得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张柬之愣了愣,只好咽下精心准备的一套说辞,郁闷地应道:“陛下仁慈!”便退回班中。
李显一见又有大臣要出班奏事,有些迫不及待了,不等那人进言,李显便咳嗽一声,朗声道:“诸位臣工,自文明以来蒙冤受害的忠臣及其家眷子嗣早应平反,为何自朕登基以来已三次大赦天下,迄今仍有遗漏的人呢?”
李显环顾众臣,见大家相顾愕然,微微一笑,又道:“因为二张心怀叵测,趁朕的母亲病重之机把持朝政,朕迫不得已诛杀二张,母亲病情严重,已无法料理国事,仓促之间禅位于朕!”
李显这番话早已做了精心准备,所以说来铿锵有力,说到“朕”字时他刻意地顿了一顿,金殿上拢音放大的效果极好,一个“朕”字在众人耳中回荡了好几遍。
李显先后两次坐朝称帝,还从来没有像今天一般意气风发,眼见群臣噤语,愈发的底气十足,他高声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朕为母亲分忧,仓促继承大宝,急于平复因二张之乱给国家造成的混乱,因之诸般国策施行都不够缜密。”
武三思马上捧笏高声道:“陛下所言甚是!”
李显把声音又拔高了一截,道:“对于诛杀二张的功臣们,朕的赏赐于仓促之中,也有许多不够缜密之处,这些天来,朕反复思量,决定对一些居功甚伟的大臣要重新进行封赏。”
此言一出,众人更加惊讶,听皇帝这话音儿,似乎还嫌赏得不够?扶保皇帝登基的几位主要大臣,如今都位列国公官至宰相了,再往上封岂不封无可封了?
张柬之等人却隐隐有种不祥的感觉,他们并不清楚皇帝有何打算,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皇帝要用明升暗降的法子,不惜一下子抛出五个王位给他们这些异姓大臣以换取皇权的集中。不过此事皇帝事先没有跟他们通过半点消息,这就足以引起他们的警惕了。
李显说到这里,身子往御椅上一靠,双手搭在龙形的扶手上,朗声宣道:“上官昭容,宣圣旨!”
此言一出,殿上顿时又是一阵骚动,皇帝连圣旨都拟好了?直接就要宣旨,根本没有通过中书门下!自从李显登基以来,除了半遮半掩的封过几个皇亲国戚斜封官儿,还从来不曾这么乾纲独断过呢。
九龙玉屏后面闪出一道倩丽苗条的身影,甫一出现,便向站于武臣班中的杨帆投以关切的一瞥。昨夜婉儿也被留在宫中,拟了一夜的圣旨,虽然圣旨中没有提到杨帆,可杨帆与功臣党多少也有一些瓜葛,婉儿不知郎君会不会受到牵连,着实地牵挂了许久。
而杨帆自昨夜向李显表白忠心之后,就和武三思形影不离了,还有一班内卫武士始终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他根本没有机会去见婉儿,是以也是担了一夜的心事。
见到杨帆投来的示意安心的目光,婉儿才轻松下来。她站在御前,一名宫娥捧着一个黄绢托盘紧随其后,婉儿的目光向群臣微微一扫,伸手取过一轴圣旨,徐徐地展开。
这位上官昭容在宫里做官,在宫外有府邸,享受皇妃品禄,担任的却是大臣职务,与那位女皇帝一样,也算是古往今来独一份儿了。满朝文武都明白这位昭容的真实身份,对她宣旨自然没有什么疑虑。
婉儿宣的第一道圣旨是针对相王府的。相王本人已经加封安国相王,食邑万户,仪仗警卫如同天子,实在是升无可升了,李显就把这赏赐加在了相王的五个儿子身上。
李成器任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衔,食邑三百户;李成义任司农少卿,加银青光禄大夫,加赐实封食邑两百户;李隆基、李隆范等三子分封地方,开府建署,设置僚属,正式成为一郡长官。
相王的长子和次子之所以没有外放地方,却是因为相王尚在,为人子的必须有人在身前尽孝,所以不能将五子尽数分封地方,不过这一下相王府有三子分封地方,立即掌握了三郡之地,这可是真真切切的实惠。
这道圣旨宣布已毕,众臣工都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李显对他这位同样当过皇帝也当过太子的兄弟满怀戒备,这事瞒不了人,如今他突然加恩,难道天子转了性儿?
这道圣旨宣罢,上官婉儿又拿起第二道圣旨,因为她站在丹陛之上,群臣在下面看不到那托盘中是否还有圣旨,只能耐着性子听着。
这第二道圣旨却是对太平公主的加恩。太平公主当初与薛绍成亲后,本有两子两女,与武攸暨成亲后,因自己与杨帆有私,便也放任武攸暨纳妾聘女,武攸暨如今生有两子两女,也都归在太平名下,所以太平如今算是有四个儿子。
四子之中,除了一个年幼,其余三个皆封三品,次子薛崇简更是受封为郢国公,拜太中大夫司礼丞,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李显之所以对太平公主次子格外施恩,是因为太平公主的长子将来要继承武攸暨的王位,现在封他一个国公也不算给了实惠。
至于太平公主的几个女儿,圣旨一下,也都加封为县主了,而这县主本是亲王之女才可以得到的封号,公主之女原本没有这项特权,皇帝此举分明是把太平公主视同一位皇室亲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