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因革第一
3个月前 作者: 王克昌
殷梦高曰:古今以来,盛衰兴废,势若循环。开辟之初,循蜚疏仡,所纪不可得而知己。若夫《典坟》《丘索》、《禹贡》、《职方》诸书斑斑可考,至于左、史、斑、范百家传记,童而习之。其间惟是天文、地理、星纬、舆图、百世不改。他如帝室、皇居、名都、大邑,虽创造自圣人,且不免麦秀黍离之叹焉。大抵因者什一,革者什九,岂非气运靡常,而人事亦有新故迭乘之势与!保德之在全晋,仅若黑子之著面,然自战国迄今,数为用武之地。明室中衰,边患孔棘,益无宁宇。鼎革时又亟为寇氛所蹂躏,宜其荆棘生而麋鹿游矣。乃城郭宫室尚堪倚庇,井里邑市未尽丘墟。若是者,不独前贤维持补救之功,而亦朝廷休养生息之所致也。享其利者,尚勿为巢幕之安,而益廑厝火之忧。则庶几乎作因革志。
建置一之一 星野一之二 疆域一之三 城垣一之四 公署一之五 学校一之六
街衢一之七 都里一之八 坊表一之九 市集一之十 津梁一之十一 冢墓一之十二
○建置沿革
保德,《禹贡》冀州之域。虞夏为荒服。周初为蕃服。春秋属晋,为林涛寨。晋三分后,为楼烦所据,名曰林胡,又名澹林。战国时,赵武灵王练武收复之,置楼烦郡。《史记赵世家》曰:"赵西有林胡"。《匈奴传》曰:"晋北有林胡,楼烦是也"。秦属太原。汉属雁门郡(今代州)晋刘元海据离石,其地属汉。后拓拔氏据有北方,属魏。高氏篡位,属齐。宇文氏灭齐,属周。唐属岚州(即岢岚州)五代属后唐。后属北汉。宋淳化四年析宪州(即静乐县)置定羌军。景德二年改保德军(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也)寻立为州。管五里。与河西麟州(即神木县)、府州--府谷、丰州(今在河套)相表里,以控制夏人。属河东道。宋室南渡,金置附廓保德县,隶府州历五十余年。至辛卯复升为州。元初至元三年又省并州--河曲、芭州(在河套)隶焉,属太原路。明初亦为州,洪武七年改县,九年复为州,仍辖河曲县,十四年改河曲县隶太原府。国朝因之,附所营各一。初,明宣德七年置守御所千户。成化间西人为患,山西守巡道来驻岢岚州,移太原左右卫,小马儿官军赴保德防御。正德间,边患孔亟,改隶石隰冀宁道。每冬拨冀宁官军防御。嘉靖间边患愈炽,专置兵备道驻岢岚州统理之,是为西路。隆庆三年,移岢岚道驻偏关。罢御冬之役。万历初,偏关置保德仓,移本州同知监其收放。十六年冬,拨八角利民官军三百员名,冬春更戌,岁以为常。崇祯八年,乡官王邵请于朝,始设本州营,罢更戍之役,沿至本朝。顺治初,以本营守兵把总兼管保德所事。十六年所事又归并本州。今止存保德营,所久废。
胡洵阳曰:一保德耳,时而轻则为寨、为县,而且辖于人;时而重则为军、为州,而且辖乎人。其在于今直骈指视之,殊不知自西沦河套,保德无蕃篱之固。嘉靖间,七被蹂躏。破石掠汾之后,由此渡河回巢,岂非以无兵之故哉?目前虽暂偷安,若一旦事变,则河套之锋,保德先试之。而岢岚太汾等处,皆当依次震动矣。鉴往辙而兴思,将何所恃以不恐也。
杨永芳曰:三晋为 神京右臂,而保德居三晋之首,西接秦壤,北临河套,距边垣仅四十里。隆冬河冻,一马可到,今虽设有营兵,而渐次裁减,反不及昔日所兵之数。起天桥迄冯家川,渡口八处。沿河一百四十里,而荷戈者寥寥。每遇隆冬,又拨本营兵七十余人,赴唐家会堡汛守。则此地责任将谁属也?是在当事者未雨绸缪,安保德以安全晋之屏翰耳。
本州旧属太原府,雍正二年巡抚诺,题奏地方冲繁,改升直隶州。分属河曲县、兴县。雍正八年,兴县士民具呈:兴县由州达省,道里迂回,途路危险,往来不便。巡抚石奏请兴县仍归太原府属。止属河曲一县。
○星野
《史记》曰:昴毕冀州。《晋天文志》曰: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赵分野。《唐天文志》曰:胃昴毕大梁也。《天源发微》曰:胃七至毕十一度,酉曰作噩,律姑洗,斗辰赵分。《金史》曰:胃四度二十四分三十三秒外入大梁之次。《前志》曰:保德在昴十度之末,毕初度。
昴宿占 井十一度。下为日月中道天之耳目也。昴第七星为旄头,主北敌。大而尽动若跳跃者,敌兵大起;一星独跳,余不动者,敌欲犯边也;荧惑守其北,燕赵兵起;太白守之,敌兵动。天阿一星在胃东。月一星在昴东。天阴五星在毕柄西。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刍藁六星在苑西。卷舌六星在昴北。天谗一星在卷舌中。砺石四星在五车北。(诸星各有所主,各有占验。其灾祥与保无关系者不载。下二宿仿此)
毕宿占 毕七度主边兵戈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井,主四彝之尉也。明大则远方来贡;失色则边兵乱;动摇边兵起;木犯有军功。昴毕间二星曰天街,主国界。金火守之,彝兵起。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星盛则中国微有盗贼,边堠警动。移则谗佞行,兵大起,边尤甚。天节八星在毕南。诸王六星在五车南,天汉中。天高四星在参旗西北近毕。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共十四星,在毕东北。天潢五星在五车中。咸池三星在天潢南。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亦曰天门,主边事。参旗九星在参西五车之间。天旗也,明而希,则边警不动。流星入,北地兵起。九九星在玉井西南,主边军进退。金火守之,兵乱起。天园十三星在天苑南。
胃星占 胃十五度,天之储藏百谷之仓也。明则四时和平,天下晏然,仓禀实;小则谷少,有输边事;就聚则谷贵人流;暗则凶荒。天廪四星在昴南。天十三星在胃南。明而黄则岁丰。大陵八星在胃北。中有一星曰积尸。不见而暗则吉。天船九星在大陵北,一曰舟星,中一星曰积水。主候水灾。
胡洵阳曰:自星经散佚,黄帝巫咸之书不可得闻。即古昔贤哲亦多附会穿凿之弊矣。况星丽于天,靡野不烛,野奠于地,靡星不临。东西南北固有定位,而天左旋地右旋则星与野恒不相值矣。天运疾,地运缓。则星与野恒不相待矣。且历数岁差不能尽合分疆,建号不能尽同,必谓某野属某星,几十几度而无分抄之误,必不得之理也。惟谓星与人事各有所主,能令人动致祥消之想。庶几春秋书星变,汉儒言事应遗意焉。守土者尚竞竞乎修德修救,毋谓渺渺一夫,无关列宿,区区撮土,无当分野。遂无灾而戏渝有变,而推诿则地方之福也。
○疆域
保德在太原府西北隅。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长一百二十里。周围三百四十里。正东河曲县界。东南正南俱岢岚州界。西南兴县界。正西、正北、东北、西北俱陕西府谷县界。
东由天桥铺至河曲县界三十里。至城六十里。由念村至河曲县交界高地山五十里。至山岔堡一百四十里。从此过雁门关,由紫荆至京师一千四百里。过神池堡,由居庸至京师一千五百里。
东南由胡家庄至岢岚州界七十里。由王家寨至河曲界六十里。又五十里至牛栏村,村系保德地。
南由大塔铺至岢岚州界七十里。过水峪观由三道梁至州城西门一百七十里。由头道梁至北门一百八十里。从此至太原府五百里。由太原至京师一千七百里。自州治至科举村八十里。岢岚州界至苍水山一百一十里。地杂岢岚州界。
西南由土门铺至兴县界九十里。至城一百八十里。稍西由冯家川至兴县界九十里。至城一百六十里。河由府谷小木山至神木县一百六十里。
西至韩家川河畔四十里。河由府谷大堡村至永兴堡一百二十里。至窟笼一百里兴县界。
西北至柴家河畔三十里。河由府谷熟芝坪至镇羌堡八十里。
北至河畔一里。河至府谷县城三里。至孤山堡四十里。明时榆林兵马入卫,从此渡河至州。
东北至铁匠铺河畔十五里。河由府谷至木瓜园堡四十里。至清水营七十里。至黄甫川八十里。
旧《志》论曰: 保德逼河而城, 东北至正西皆河也。 河外俱陕西府谷地界, 上下六堡(孤山、木瓜园、清水营、黄甫川、镇羌、永兴)皆兵戈之区,昔日多被侵掠。今内外一家,可幸戢宁无事矣。西南至正南,皆与兴县接壤。身居兴地者遗庸遗调,地为兴产者遗草遗粮。昔日屡烦关督,今徭粮早完。可幸招有法矣。正南至东南,皆与岢岚州接壤。如三道梁诸处,昔日每为盗薮,今道路肃清,可幸防御有人矣。东南至正东皆与河曲县接壤。天桥鱼矶,昔日屡次争夺,今树碑垒石,则经界又大正矣。惟是四顾我疆,皆沙梁陡坡,羊肠鱼脊之形。两边崖岸旱则易干,涝则易溃。旧有河滩数处,久被冲没。故计道路则动称百里,而石渠水沟居其过半。行人盘曲山涧,足不得伸,耕夫上下陵,犁不易插。况地僻而商不通,民朴而仅株守。财无所生,将何所倚以为命也。抚有疆域者,披图警心,悯其苦而恤其生。庶者乃可存活耳。
附 州境内水陆大小路程驿站
正东大路有驿。自州城东关沙河口过河,往北水路三里许至陕西府谷县。自沙河口起,一直往东铁匠铺,陆路十里。自铁匠铺至年延(旧名碾村),陆路二十里。拨设驿站马三十匹。自年延村至高地山,陆路二十里。拨设驿站马二十匹,有营房一座,界牌一座,系河曲西南交界。自铁匠铺分路,从东北小路石梯子至天桥村二十里。有石桥一座,亦系河曲西南交界。自铁匠铺分路,从东南小路梁家圪坨至南峁村二十里。自南峁村转东仍出大路至高地山二十里。
正南大路无驿。自州城南关起,至下流碛,陆路二十里。下流碛至桥头村陆路十里,有资佛寺一座。桥头村至大塔铺,陆路三十里。大塔铺至界牌村,陆路十里,系岢岚州正北交界。
正西小路自州城西滩起,至杨家湾村,陆路二十里。杨家湾村至柴家村,陆路二十里。柴家村至下川坪村,陆路三十里。下川坪村至冯家川村,陆路二十里。冯家川村至窟笼村,陆路二十里。有界牌一座,系兴县东交界。
东北西北过黄河俱陕西府谷县界。
西南小路,自州下流碛起,至石堂村,陆路二十里。石堂村至土门村,陆路二十里。土门村至南河沟村,陆路二十里。南河沟村至刘家村,陆路十里。有界牌一座,系兴县东北界。
○城垣
保德城系宋淳化间因林涛寨旧垣拓而南者,随山削险,颇坚固。独西南临沟,随修随圮。金大定二十一年,知州李晏,退西南城,筑木瓜崖。广五步,袤一百七十步。因宋熙宁间凿井皆淤塞,创开西门(在孙家沟稍北今西门之南五十步),以便民汲(有碑记)。元至正间,署州学正刘章甫重修。明永乐十一年,州同尹惟志重修。宣德八年,知州任泰重修。周围七里二百五十步,高一丈八尺。南大北小,形如葫芦。西南各一门,东北、西北各一角门,各建楼于其上。窝铺六十四座。后西南渐为水啮,弘治十五年奉文调岢岚、兴县、静乐、岚县等夫修之。明年秋,为雨所坏。又明年,知州周山改筑三沟城于堰口,下用石之,分城中水为四渠(一在金沟,水出城西沟;一在铁沟;一在新美街,水俱出火石沟;一在学门东,水出厉坛下沟。)悬扁城楼,东曰"望东",西曰"安西",南曰"治内",北曰"来远"。城制视旧遂不同。嘉靖三十年,东北溃决百丈余,知州兰云鸠工伐石,东北角作一渠,长三十丈,阔二丈,深一丈,水东流。(即今草厂沟)西北角作一渠,长二十余丈,阔深如前,水正北流。(即今厉坛下沟) 正西作二渠, 各长十余丈, 阔深如前,水由西沟曲流。(即今苦水、孙家二沟)门垣女墙,无不完葺。(有碑记)嘉靖四十二年,知洲李春芳砖包南门,移迁西门。(有碑记)万历二十年,巡抚吕阅边至州,勘得本州土城不足恃,拨军壮五千余名,砖包。适遇宁夏兵变,不果。万历二十九年,兵宪赵至州,慨议砖包,委知州韩朝贡估议,应用匠役四千七百二十名,俱于四路原额修工军壮内派拨。应支廪给食米、盐、菜、木植、铁料银八千六十六两二钱,俱支用在官。杂项银两,不费民间一钱一力。转详巡抚白,允拨太、汾、平、潞等州县军壮包完。高三丈五尺,长一千九十三丈六尺,四门各建一楼,东曰"迎恩",西曰"阜成",南曰"南薰",北曰"镇朔"。(有碑记)城外遗土岗四处,势甚凌逼。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削平之。又四十一二年,雨溃水道两处,城圮四十余丈。申允留本州军壮修理,于孙家沟、草厂沟各开一水道,建小楼于上,以凭高御敌,且补风气。国朝顺治六年,牛逆窃据,大兵致讨,炮击坏西南城八十余丈。越岁,知州安世鼎修理。(有碑记)后历年东、北、西三面塌毁六处,城楼俱圮。狼夜入城。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修完三处,城约数十丈。南楼一座,窝铺四座,门房二座。余三处未修去任。二十四年,知州高起凤奉文修城,改东北角。退故城基数武。修完前坏处各十余丈,塞故水道。于草厂沟、州治衙,各凿池贮水,每雨甚水溢,辄从横流。二十八、九年,东、北城基各坏数十丈,修筑未完升去。三十七年六月,大雨,城圮六七十丈,东门外冲成溪壑,行人阻绝。知州唐文德设处修筑,而城尚未修,日久益坏。四十六年,今知州王克昌鸠工修筑北城,自四月起工,至九月止,约长三十六丈,高三丈六尺。又四十九年五月,内修筑东城一丈五尺,重建东城门楼,补修南城门楼,俱焕然一新。
护城楼 一在东门坡下--今存,一在南门外演武场--兵毁,一在西门外和尚围--兵毁,一在北城下--今废。
南关土城 周围里许。明崇祯间,乡官王邵请上创筑,今坏。城中井旧有四:一在西门内,一在大寺内,一在所衙前,一在西营后。西营井废,复凿孙家沟一井,草厂沟四井。水俱苦,不可饮。(今俱废)
军火器械 明旧设枪、刀、钩、鞭、盔甲、弓矢、铳炮、炸炮、铅子之属,共五万一千四百二十件。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置弓二十张,箭二百枝,盔甲四十四副,火药一百三十斤。寇乱之余,荡然无存。今俱久废。(井及军火器械城守必资故附于末)
胡洵阳曰:城南北故长四里有奇,后裁去南城里许,今文昌阁前尚存故址。演武场即昔之儒学也。(见通志)旧城虽土筑,然沿险临深,形如壶字,殊不受敌。自改三沟,城于堰口下,舍高就卑,遂失古人据险意也。砖包非不巍然金汤。乃分理苟且塞责,西、北两面了草尤甚,而城下地邻日肆蚕食,致城基渐颓,蠹城之禁,在寄专城者,特加之意耳。
杨永芳曰:设险守国,城垣甚重。况保德为太原北屏,全晋安危系之,尤当加意者。奈年久坏多在,国家既无动支正项之例,而瘠土贫民又无力可输,今虽多方设处,修完数丈,然尚多颓垣,无米难炊,忧时每廑长虑,且城中苦涸,武备尽弛,不知何日得享完固之乐也。
雍正五年,知州胡廷琦捐俸修西北城角,砖墙长十二丈。
乾隆二十六年,知州汪如椿,借领繁费银两,补修正东城,土胎长三丈。东南城,土胎长三丈。南城土胎长十三丈。西城土胎长十四丈五尺。西北城土胎长一丈。西北城角垛口墙,长一丈五尺。西城砖墙长十五丈三尺。
乾隆三十二年,知州段汝舟补修西门瓮城,砖墙长十二丈五尺。西城砖墙长五丈。北城砖墙长五丈三尺。
乾隆三十三年,署知州田进升支用乐输银两,补修南门瓮城西角,砖墙长二丈八尺。西城砖墙长五丈。东城砖墙长五十一丈。东城水洞一座,进深三丈。东城外水道一处,长十二丈三尺。三十六年,知州吴名琅,前署州田进升,捐俸修西城,砖墙长四十八丈。
本州城内旧井久废,乾隆五十年,知州王秉韬捐俸凿井,一在化龙桥沟,一在孙家沟。
南门外沟井坏,贡生白为欣,民苏麟等,经修二次。
保德桥在南门外,康熙间筑土城路后,为雨水冲陷,乾隆十一年,州民陈朝干、韩凤等募筑,东偏麻池栽柳,以固土基。
○公署
察院 乃旧按察司地,在州治西南四十余步。明成化间,知州刘昌建。弘治十六年,知州周山改建察院。万历四十一年,知州胡楠重修。--今废
布政司 在城隍庙西,明成化间,知州刘昌移建于州治之东南。弘治十七年,知州周山仍建于旧址。嘉靖四十二年,知州李春芳改草场。--遂废
按察司 旧在州治西南,即察院地。明成化间,知州刘昌建。弘治七年,知州昝凤翔增修。十七年,知州周山移建于州治之东南。万历四十一年,知州胡楠因其废址,改建马明王、文昌、药王庙。又增书院,名曰"见龙"。--遂废
府馆 即城隍庙西布政司地,明弘治七年,知州昝凤翔建。十七年,知州周山仍改为布政司。--遂废
州治 在中街北集贤坊。(初建姓氏年月无考)元至正十三年,知州许仲杰重修,遍植佳木,正堂三间。明永乐元年,知州宋镇建。宣德六年,知州任泰、成化十八年,知州骞璇、弘治十七年,知州周山、嘉靖三十三年,知州兰云,俱重修。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重修。四十八年九月,知州王克昌重修,增高三尺,新建卷棚三间。巍焕闳厂,前此未有。又筑甬道三条。修皂隶班房二间。穿堂三间。在正堂后,扁曰:"思补"。明正德元年建。嘉靖十七年知州王建中,截去二间,移后乐堂建其上。万历三十一年,知州韩朝贡东西各增房三间。国朝顺治七年,牛逆拆毁。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仍旧址建三间。四十六年,今知州王克昌增建卷棚一间。颜其堂曰:"退思"。复于堂右增门房二间。建宅门向东后堂三间,在穿堂后。扁曰:"后乐"。东西各有耳房。明弘治十六年,知州周山建。喜靖十七年,知州王建中移建穿堂。地址年久朽敝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建,四十四年塌毁。
百可轩三间。斋所、书房各一间。在后堂后宅门内。明弘治十六年,知州周山建。喜靖四十二年,知州王世康重修。万历三十八年,知州韩朝贡改为内室。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宅门内建正书房三间,西房三间,小书房二间,外厨房二间。宅门外守门房一间。康熙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改宅门内书房,建卷棚三间。三十七年,知州唐文德建西书房三间。四十六年四月,今知州王克昌增建卷棚三间。迤西又建书房二间。书房后又建新楼三间,题曰"赏心"。南对莲山,北俯黄河,极一州登眺之胜。
正宅 明成化间知州刘昌建。天启间,知州戴元改置东向,时论讥之。国朝顺治七年,牛逆拆毁大半,嗣后官赁民居,殊兹烦扰。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补葺旧舍,建西院书房三间暂居。六年,知州张光岳重修。新建正房五间,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厦房七间,西院小房十间,内外一新。(有碑记)年久圮坏。四十七年,今知州王克昌重修,又建东房三间,南房六间。
安庆楼 在宅内,旧为土台,竖房一间。明成化十年,知州刘昌建。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砖建楼。榜曰:"安庆"。
幕厅 三间,在正堂东,明弘治四年,吏目曹正建。十七年,知州周山重修。喜靖四十三年,知州李春芳改作库房。万历三十八年,知州胡楠仍改正。--后废国朝康熙十二年,吏目钱万芳重建。后改作仓房。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复改正。吏目稽曾贻悬一匾,名曰:"赞政厅"。
吏舍 在兵刑工房之后,明弘治十年。知州周山改建于正堂右,旧库房之西。万历二十八年,知州韩朝贡复建于旧址之南。--久废
东西六房库书房仓书房承发司架阁库 国朝顺治七年,俱为牛逆拆毁。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新建司房一十二间,值勤宿房二间。
戒石亭 在甬道中,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久废国朝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建一小坊。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改建牌楼一座,极高耸壮丽。颜其上曰:"天鉴式临"、"民岩可畏"。
马房 旧在仪门外,东西两处。后改社仓。又改收钱粮之所。--久废国朝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移建于预备仓之前。六年,知州张光岳建马棚十八间,中建马王祠。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以马多毙,改建于旧吏舍之地。去马王祠。
土地祠 在仪门东,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塑像。
寅宾馆 在仪门西,即马神祠旧址。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重修。
捕厅 在库书房后,正厅三间,东厨房一座。明弘治七年,知州昝凤翔建寝室三间,在正厅之东。前厅三间。弘治十六年,知州周山建路,由吏房上首出入。万历四十一年,知州胡楠重修,改路由旧仓门出入。国朝顺治六年,牛逆拆毁。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吏目黄茂新,建正厅三间,书役房四间,后厅三间,东房四间,小书房一间,内住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厨房二间,后马房三间。(有碑记)二十三年,吏目陈肇虞改路,由仪门外宅后小门,遂滋物议。
仓 旧在儒学门西。明弘治十八年,知州周山请动公帑银一百八十两修建。(有碑记)后以官吏俸食改折色,遂废。积贮俱归预备仓。
予备仓 在捕厅前。明弘治三年,知州刘渊建大有廒七间。十年,知州昝凤翔同吏目王宏建岁有廒五间,冰窖一处。十七年,知州周山建路,由仓厂房下首出入。万历二十年,知州王甲以原备城砖石,申允修南北廒各九间,东西各四间,门房三间。(有碑记)四十一年,知州胡楠疏通水道,增修墙垣,改门于仪门外,以门首房为羁候所。国朝顺治六年,牛逆尽毁。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建北廒三间。六年,知州张光岳建南廒三间。四十五年,今知州王克昌新建东仓五间。极工坚固,名"万年仓"。
通济仓 明万历三十七年,抚院魏,发银买谷二百七十五石一斗三升五合零,贮仓备赈。--今废
济民仓 明万历三十八年,盐院陈,发银买谷一百二十六石六斗四升六合零,贮仓备赈。--今废
社仓 在城者,始设无考。明万历间,积谷至一千七百二十余石。在乡者,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始于郭家滩、张家滩、铁匠铺及花园、会里、山头等村,尚家、韩家、寺合等塔,各建社仓一座。每仓给谷五十石不等。各佥老人一名,免其现年力差,以司收放。谷即贮本村老人窖内。按:胡公论曰:"谷贵则乡民欲领而不可得,谷贱则不领而不可得。而谷贱之害为尤甚。盖始有勾摄,继有催督,终有补赔。甚有口不沾一粒,而本利取盈者。所赖上之人,量丰欠定行止,不必年年出放。下同于青苗手实而不悟也。"此真仁人之言。今亦遂废。
常平仓 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籴谷三百八十石,分贮冯家川、土门、大塔、王家寨等处,春粜秋籴。四十三年,又请设城中常平仓,谷一百五十石。又布政司发银三百两,籴谷七百八十石,亦名为常平仓。(今俱废) 国朝康熙年间奉宪行,于请援直隶等事案内,分贮谷四千二百五十五石三斗一升九合零。又于严查常平等事案内,捐谷二百石。又于钦奉上谕等事案内,捐谷二百四十四石。今知州王克昌,又自捐谷八石利谷十石九斗三升,俱贮本仓,出纳如例。
库 在正堂西。明弘治四年,知州刘渊建。内有地窖。十六年,知州周山重修。正德元年,又建砖库楼于穿堂后。嘉靖四十三年,知州李春芳撤去库楼,将正堂东幕厅改为大库一间,小库二间,门置堂左壁间。以西库为赞政厅。--今废万历三十八年,知州胡楠将原房三间,仍更为幕厅。另置大库于堂左,制颇完固。其西库所改之赞政厅又改为仪仗军器库。--今废国朝顺治六年,库毁于寇。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于穿堂左新建库三间,库书值宿房一间。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将新库改入宅内,库房仍移于大堂之西。撤建一新。
狱 在旧吏舍西。明弘治间,知州周山改于旧吏舍地,建钦恤厅、--今废萧相国祠、男女监十间。(后止存东西六间)万历间,知州韩朝贡 砖房墙,改祠与女监于铁门外。(有碑记)国朝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重修。(今圮坏)向有修狱银二十两,康熙十四年裁去。今改在予备仓西北。(止存三间)
谯楼 旧在中街(今人犹呼为钟楼巷)楼悬一鼓,钟悬承天寺前(即今承天寺坊基)明弘治十年,知州周山改建于仪门之前。垒石为台,竖楼于上,左鼓右钟,台下为门。(有谯楼记)天启五年,知州戴元改圆洞、屏墙,突出街心。国朝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重修。二十六年,知州高起凤于门外创立八字墙,添设石狮二座。四十八年,今知州王重修,前后悬一匾,南曰:"德洽薰风",北曰:"威制雄边"。
旌善申明二亭 在谯楼东、西。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后改社仓。万历间,知州胡楠附社谷于予备仓。两亭复旧。(今久废)
榜房 在屏墙东、西廊下,各四间。明成化间,知州刘昌建。弘治间,知州周山改建于中街州治前二十步许。--久废今地入关帝庙。
牧爱坊 谯楼前。明嘉靖间知州王朝珍建。
承流坊 在谯楼东。
宣化坊 在谯楼西。
盲民坊 在承流坊东,俱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
集贤坊 在宣化坊西,元至正年间建。明弘治间,知州周山重修。万历四年,知州周埙改为化龙坊。(今俱废)
草厂 旧在东城沟内。(今人犹呼为草厂沟)嘉靖十三年,知州李春芳移于旧布政司。其沟内地,给乡民之愿入城而无栖止者。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移于儒学西州仓旧址。
养济院 旧在教养巷。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后改建于旧州仓之西,房十间。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改建于布政司旧址。三十二年,署州事忻州同知常自修,将院西空地,许徐、郭、高三生输银为业。其银申入养廉仓内。而院东空地,则令杨朝鸾输谷盖房,孤贫栖止。甚隘。三十九年,知州胡楠倍价赎前地,建房四间。兼买朝鸾房二间,筑墙垣,建门楼一座,门房二间。又买张国英儒学前沟东房地三间。悉给帖,令孤贫居住。建先斯亭,立碑以志之。今止存破小房一间,门亭墙垣俱废。
阴阳学 在旧谯楼之东,明弘治十七年建。--久废
医学 在谯楼西--久废万历三十九年,知州胡楠建药局四间,(今亦废)
僧正司 在承天寺。明永乐四年建。--久废
监收同知厅 在偏关。明弘治三年兵备王璇建,一十九间。(有碑记见旧志今废无考)
保德仓 在偏头城内。明洪武年建。草厂在城南关,弘治四年建。
恒羡仓 在河保营城东。明成化年建。草厂在城北。
广积仓 在老营堡城东。 明成化年建。 草厂在城北。后添马站、水泉二仓,俱属广积
仓口。(以上三仓官役俱隶州)
总铺 在州治东二十步。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王甲改为社学。--今废
铁匠铺 在州东北义门都,距城二十里。下流碛铺在州南义合都,距城二十里。石铺在州东南义合都,距州四十里。窝弓铺(后改为大塔铺)在州东南义合都,距州六十里。石堂铺在州南义合都,距州四十里。土门铺在州南静乐都,距州六十里。寺合塔铺在州南长乐都,距州九十里。俱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各房九间,门三间,邮亭一座。红绰屑一座。万历间,知州韩朝贡移铁匠铺于天桥墩前。(有碑记今俱久废)
驿递 本州旧非驿路,额设里马十八匹,传送文书。后并奉文裁减。康熙三十六年,圣驾西巡,由本州往宁夏,命于一带经过地方,安设驿站。本州东关因设正站一,驿马三十匹。念村(今名延年村)设腰站一,驿马二十匹。凡有使命经临应副不给,又所设驿马俱在别州县协济。不时替代,人马奔命,公私不便。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条议,请令各州县应行协济之处,将驿递钱粮拔付本州,代为顾募夫役,置买马匹等项。上不费公家库帑,下不至各州县替换烦扰,甚属便宜。已奉府宪俞允转详。有原议,见公移。
演武场 在城外东南,本宋时儒学旧址,正厅五间。(见通志)明弘治十五年建。崇祯八年,设立营伍守备衙门。后毁
国朝顺治十六年,署守备郭衍嗣建演武厅三间。康熙元年,守备王在镐增卷棚,建关帝庙并火神、马王庙于厅东,筑将台一座。(有碑记)
胡洵阳曰:署以公名,皆必不容缺者。土木之兴,讵曰得已。惟是征夫于市,民苦实甚,况偕称修衙动辄罚赎,是且因为利薮矣。年来,房夫尽蠲,载在石碣,乃公署亦未尝坐视其圮,岂神力鬼工哉。如无大兴作,则安享代耕者,足以辨此也,敢以是为用民力者告。
杨永芳曰:州署之圮也,官居里巷,民为蹴赁,既费且扰。又每日莅事,往来街衢,体亦稍亵。今张公葺旧建新,前庭后寝,规模颇具。后之跻此堂者,勿传舍视之,则相继有攸宁之庆矣。
白君琳曰:张公修署当时,民亦尝苦之。啧有烦言,卒之,享攸宁之庆,迄今永赖焉。所谓长城厉秦而利后也,传舍视者,固非然信而后劳,则于仁人有厚望耳。
州治 旧有"安庆"、"赏心"二楼,今俱无。乾隆三十九年,知州虔礼宝借领养廉银两,补修大堂、二堂、会客庭三间。住房五间。
乾隆四十八年,知州黄因,借各庙贮谷领捐建大堂、西仓十三间。
乾隆十八年,吏目陆廷捐俸增修大堂后东屋三间。三十四年修内室四间。四十六年,吏目郭炳重修二堂并大门、土地祠。
本州旧设老号马五十匹。夫二十五名。东关正站马三十匹。年延马二十匹。后因应副不给,奉派别州县夫马协济,不时更替,公私不便。康熙四十八年,知州王克昌详请:协济之永宁州、祁县等十六处驿递钱粮,拨付本州。代为雇觅夫役,置买马匹。共改本州马九十二匹。夫四十六名。后奉文陆续拨驿马七十八匹。夫三十九名。实存额马六十四匹。夫三十二名。
东关马号,旧在大街北,租赁民地。乾隆三十八年,为河水漂没。署知州苏泰,卖街南民地改修。
保德向无考院,雍正六年,知州王清详请建立考院于文庙之西。生员白为诚、王瑗等募阖学公建。本州旧入学八名,升直隶州入学十二名。廪生三十名。
保德营都司,旧无衙署,乾隆三年,知州薛子璋奉文买置民宅一所,前后三院。在南门西大街。并建千总衙署于旧所遗址。
○学校
儒学 在旧城东南隅(见通志)宋熙宁初,知保德军高焕创建。后毁于兵火。金大定年,剌史高怀贞改创于州治之西。明昌年,刺史王嘉言、泰和年,刺史张令臣,俱重修。(有砷记)元大德年,知州王济、至正年,达鲁花赤慎得斤、知州许仲杰,俱重修。(有碑记)明知州任泰、陆庸、朱黄裳、胡楠、李胜之、张世熙,俱重修(有碑记)国朝顺治十年,知州杨士、学正刘衍民重修。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捐俸募金重修。二十年,知州高起凤,学正卫大衡重修。三十二年,学正刘瀚捐募增修,积工数年,焕然更新。
先师殿五间,康熙二十三年, 御制 先师及四配、十哲赞,命大学士张玉书书,颁发直省学校刊刻。今书扁悬殿上各神座。
两庑各七间。
戟门三间。康熙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今悬门上。又门墩石左石上有古迹镌字,云:"池中古柏凌空翠"。康熙间,进士刘祖舜对:"城外长河接地灵"。今并刻于石。
棂星门三座 以上俱元皇庆元年重修。明成化十年,知州骞璇重建。国朝康熙四十三年,学正刘瀚补修。
启圣祠三间 旧在明伦堂右。
敬一亭三间 在堂左。俱明嘉靖十三年建。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改建西斋之后。天启元年,改敬一亭于尊经阁左,启圣祠于尊经阁右。国朝康熙四十二年,学正刘瀚重修。
尊经阁三间 在明伦堂后。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胡楠重修。国朝康熙四十一年学正刘瀚刻御制《训饬士子文》,竖碑其中。又四十三年,知州唐文德增前后上下门窗。
文昌祠 旧在东庑下。明弘治十七年,知州周山改为名宦祠。祀文昌于尊经阁下。--后废国朝康熙十年,学正张凤羽于东斋之北募建正祠三间,厩厦一间。四十二年,学正刘瀚重修。又开神路于东斋房后,建门楼、化龙坊,并立屏墙一座,移蛟龙云雨碑置其中。前竖旧龙鳞石。
魁星楼 旧在儒学门外。后改建于学之西。明万历间,知州王甲又改建于先师殿东。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学正刘瀚于尊经阁后,接小楼一间,移魁星祀其上。又一在儒学南观音阁。又一在南关文昌阁南。(系新建)
名宦祠 旧在东庑下。明弘治间,知州周山改文昌祠建。--后废改戟门外,神厨为之。
乡贤祠 旧在西庑下,明弘治间,知州周山改致斋所建。--后废改戟门外宰牲所为之。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以两祠南向非制,申请修改。国朝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改东向西,西向东,始协规制。
致斋所 旧在西庑下,明弘治间,改为乡贤祠,遂废。国朝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建于乡贤祠下。四十四年学正刘瀚重修。
祭器库 即东斋下截地。后通名进德斋。--遂废国朝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建于名宦祠下。四十四年,学正刘瀚重修。
神厨三间向在名宦祠地。--久废今改置启圣祠西。
宰牲所三间,向在乡贤祠地。--久废今改置《玉振坊》西。
泮池 明天启元年,知州张世熙创开(有碑记)
尊贤育才二坊 在棂星门外东西两边。明成化间,知州骞璇重修。弘治间,知州周山改"尊贤坊"为"德配天地","育才坊"为"道贯古今"。(后复废)国朝顺治七年寇毁。十一年,诸生醵金新建。颜曰"金声"、"玉振"。两围砖砌花墙与屏墙合抱。屏墙外大墙一面。明万历二十八年,知州韩朝贡建。四十二年,知州胡楠重修。天启间,诸生呈请所兵层筑沟,千户杨世乡督工修理。(有碑记)相传此墙蔽前沟冲风,于庠最利。三十五年,学正刘瀚捐俸增修,并将庙西旧学宅空地,周修土墙七十余丈,断行路往来,学宫肃清。
祭器 旧储帐幔五副。铜爵一百四十九只。铜香炉一座。铁香炉大小七八座。铁花瓶三对。磁香炉大小三十二座。烛架六副。年久敝损,所存无几。明万历三十九年,知州胡楠各制新幛旧规,凡笾豆簋之属,每祭迫令磁户办送。胡公令生员耿毓英往五寨如式制木器大者四十八件,小者一百五十四件。立案发学给祭图一轴。令为式止留磁台一座,磁型三座,永除磁户苦累。又查出祭器虚冒价银。增入祭烛内大烛四枝,枝五斤。中烛六十枝,枝四两。小烛一百二十枝,枝二两。祭毕验跋。后木器复废无存,仍用磁器。崇祯八年,学正利万钟铸大鼎一座。国朝顺治间,添造帐幔五副,铜爵四十七件,铁香炉一十七座。--今存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虔设祭品,督诸生肃将祗事,时称盛典。三十四年,学正刘瀚正殿内增制新帐十副。生员张溥、阎泰、佾礼生白庆,制铁灯台二座,铁火盆二座。--今存附康熙三十八年,礼部复准每学设乐舞生六十四名,歌章四人,乐生二十二人,执麾一人,引节一人,舞生三十六人。(今俱全设)
明伦堂三间 明弘治间,知州刘渊重建。东"进德"、"修业"两斋,西"成贤斋"祭器库。东"治化本源",西"文章渊薮"二栅,俱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王甲将"明伦堂"增筑台基重修。又撤去"成贤斋"、祭器库,改为东西两斋各五间。东曰"进德",西曰"修业"。又改东西二栅曰"礼门"、"义路"。顺治间,知州杨士、学正刘衍民修补。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二十七年学正卫大衡俱重修。四十二年,学正刘瀚,东栅建"元魁坊"。中道建"治化本源"、"文章渊薮"坊一座。两边砖砌小墙,留小侧门。
儒学门三间 在文庙东。前有"青云得路坊","化龙坊"树其左。万历间,知州胡楠石水道,改而新之。国朝顺治六年,寇毁。十年,学正刘衍民修葺门楼。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门内增甬道。三十三年,学正刘瀚增建屏墙。四十二年,又建宫墙,大门一座。
龙鳞石 (州东卧龙沟石)初置州宅,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移置明伦堂左侧。建蛟龙云雨碑一通。二十八年,知州韩朝贡移置礼门外。康熙四十一年,学正刘瀚竖于蛟龙云雨璧前。
儒官门 在棂星门之西。--久废
学正宅 旧在文庙西,儒官门里,训导宅之中,久废不修,官止赁居。明万历间,知州胡楠创建于明伦堂后,尊经阁两傍。天启间,乡官(王所用、陈嘉荩)生员(王邵、马上行)复建文庙西。(有碑记)后毁,今仍赁居民房。
训导宅 在文庙西,学正宅之两傍。(后训导裁久废)
号房 旧在先师殿两傍,知州昝凤翔改建于明伦堂两傍。--久废
射圃 在明伦堂号房之西。长二十五丈,阔四丈。内有"观德亭"三间。明知州周山建。后知州李春芳废,给乡民之愿入城者。知州高冈凤又移州治后,乐籍居之。殊属非体。
典籍 前代颁《尚书》、《毛诗》、《礼记注疏》、《礼乐书》、《贞观政要》、《朱子语录》、《真西山读书录》、《刑统》、《列女传》;--久缺明颁《四书大全》、《书诗礼记》、《春秋大全》、《性理大全》、《为善》、《阴骘》、《孝顺事实》、《劝善书》、《五伦书》、《冠服图》、《正祀通考》、《通鉴摘题》、《圣门人物志》;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续添《四书主意二三场》、《程墨翰苑》。内《春秋传大全》知州刘希皋携去。余俱散失,今止存《制诰》、《为善》、《阴骘》,共三册。又《乡饮读律》二本,《乡饮图》一轴。
石碑 旧存殿前四通。敬一亭内九通。戟门内外十二通。明伦堂内五通。尊经阁下御制训饬士子碑文一通。魁阁后檐前底一通。文昌祠门外一通。学门外一通。
树 柏十九株。榆、柳四十余株。牛逆砍伐殆尽,后学正张凤羽、刘瀚多栽植。今止存柏树十株。榆树三株。青杨树二株。桃树一株。杏树一株。柳树二十余株。
学田 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用价二十三两二钱,买西庄贾名都等神堂峁、烟墩梁、上下梁家、窑峁、车道坪、陈家塔、嫂嫂峁、小塔子、小黄石峁、王书儿峁、榆林坪,共地一十二段。载粮四斗九升五勺。每年除完粮外,纳租谷六石。又用价银二十四两三钱,买陈乾济道沟上葫芦旦、井峁后截、李家坪上下截、李家坪桥头梁、斜岭子、秦地曲、陈家舍窠。又用银三两五钱,买王旌下葫芦旦。又用银一两,麦三斗,谷二石,买陈自登舍窠相连地,并桃树,共地一十二段,载粮七斗四升九合。后清出余粮抵除外,实粮二斗八升三合七勺九抄五撮。每年除完粮外,纳租谷一十二石六斗六升三合。载在石碑。今地荒,学户赔粮。
附 廪粮存裁数目
本州廪生三十名。旧每名支饩粮、膳夫银十两八钱。顺治十五年,奉文裁三分之二。康熙元年尽裁。止存膳夫银四钱二分。二十四年,饩粮、膳夫复支三分之一。在州领一半,在兴县领一半。
学仓 在明伦堂西。明弘治十年,知州昝凤翔更建号房。十七年,知州周山建于训导宅后。--久废又万历庚戍,学道王公行,令动学仓支剩银,买谷一百五石二斗。令减价而粜,增价而籴。为诸生荒年之需,名常平仓。--今废
养廉仓 明万历辛丑,按院赵公发银三十两,令春放秋收,加二行息。利给诸生,本仍收放。三十二年,署篆忻州同知常自修,增卖养济院空地,银一两一钱六分。三十八年,按院刘增银十两。四十二年知州胡南增谷五十石,亦加二取息给诸生。(今俱废)
社学 一在太平巷。(见通志久废)一在教养巷。--久废明嘉靖间,知州高冈凤于城中、乡外,遍建社学。立章程、撰诗歌,躬为督率。在城者,一在西门内,匾曰"育才"。(即今土地庙)一在宝积寺东,匾曰"化龙"。(后改为赵公韩公祠)一在城隍庙西,匾曰"启蒙"。万历间独此尚存。知州胡楠延师教课。(后亦寻废)后改为固山刑部生祠。(今祠亦废)顺治间,署州事学正刘衍民,以药王庙前街房,申请为社学。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十七年,许国柱俱延师教课。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改芦公生祠为义学,在大寺胡同口北。后三十三年,知州唐文德、四十五年,今知州王克昌俱延师设教。
胡洵阳曰:庙以妥圣贤,学以储英俊也。姑无论宋室右文加意修茸,而金元高、王、张、许四公亦皆声施于今。乃本朝二百年,自任公泰、陆公镛、骞公璇、周公山、王公甲而外,未见其人焉。殿庑倾圯,学博赁任民间,敝之极矣。今申请上台,一大治之。后之君子垂念本源,而增修未备,则斯文之幸也。
王瑞庭曰:士者,凡民之俊秀也。保德自古风气淳朴,人文迭兴。上以名节为雅化,士亦以名节自砥砺。历稽往牒,若子玉之豪侠,东山之刚正,伯顺之蔚为儒宗,凛凛高风,光照史册。岂非士林之翘楚而后进之法程乎。不然丧心秽行,总掇巍登,犹之凡民焉耳。奚俊之有然,则士贵自勖哉。
高鹏南曰:保德缙绅尽出,坊市村疃寥寥,盖由社学久废,村疃子弟不知读书,是以每试童不满百,颇知行文者才一二十人而已。嗟夫,薪之源不广,又何望科目多得人哉。野处者不昵秀,岂村疃无美质耶。诚酌地远近,延师教训,我郡人才庶几乎斌斌矣!
张绛州曰:学宫设有专官,则署之不可缺也。必矣。乃数年来莅是任者,僦居民屋,朔望瞻拜,奔走道路,宫墙门户,阒其无人。呜呼!州虽小,岂力独啬于学校乎,当事者若肯加意于斯,岂惟青毡享安宅之乐,其有裨于圣庙岂浅鲜哉。
附 书院
见龙书院 明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为诸生雷起蛟因按察司旧址,建文昌祠三间,后书房十间,前书房四间,--今废中门一间,前门一间,俱入关帝庙。
白眉精舍 明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为诸生马上觐建于关帝庙后。前后两院共九间。--今存
文庙 年久未修,乾隆八年,学正梁溥,捐俸修补尊经阁。九年,知州邵其德,重修棂星门。十九年,学正白浚修补正殿院、明堂、泮池,及周围墙垣,焕然一新。
州南城上文星阁,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言如泗,偕本州绅士创建。四十七年,署知州严庆云,偕绅士移建于城北城隍庙后。
州东门外坡间文昌洞阁,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言如泗建。贡生徐安现、生员闫介和、王以震、白乡约陈朝干等督修。
节孝祠,旧在城隍庙西,乾隆二十三年,知州言如泗改建于文庙之省牲所遗址。为养局。
学正宅,乾隆十九年,学正白浚增修东书房五间。仪门一间。
现藏典籍:《廿一史》一部。《十三经》一部。《康熙字典》一部。《四书讲义》一部。《朱子全书》一部。《书经传说》一部。《诗经传说》二部。《春秋传说》二部。《性理》二部。《周易折中》二部。《明史》一部。〈驳吕诸义》二部。《周易述义》一部。《诗义折中》一部。《春秋直解》一部。《斯文精萃》一部。《纲目三编》一部。《圣谕广训》二本。《宪皇帝上谕》二十四本。《御制文初集》一部。《诗初集》一部。《诗二部》一部。《钦定四书文》一部。
○街巷
中街 自州治抵南门。
东街 自州治抵东门。
西街 自州治抵儒学门。
新街 南口通东街,折而西通州治后,抵北门。在州治后者,旧名弦歌街,为乐籍所居。明嘉靖间,知州高冈凤移于通和、亲贤等街。此为民居,因包城退后,街道甚隘。
长春巷 在儒学西北。在西者,旧亲贤街;在北者,旧通和街。嘉靖间移乐籍居此,改今名。
辛家胡同 旧名教养巷。西口通中街,东抵草厂沟。
草厂胡同 旧名吉士巷。西口通中街,东抵草厂沟。
张家胡同 西口通中街。东抵承天寺后台。
钟楼巷 旧钟楼在此,故名。西口通中街。东抵乔家坝。中有一小巷,至承天寺前。
东营 西口通中街,东抵三清观。
所营 中巷通东营,西抵所治左,东抵掬圪沱。
戴家台 旧名铁山,在草厂之南,西通钟楼巷。
大寺胡同 旧名里仁巷。东口通中街,西抵西页巷。
观音巷 中有阁,塑观音,故名。今改塑文昌、魁星像,以其与文庙对建也。南通西页巷,东抵大寺后,西抵土地庙,北抵苦水沟,迤西洒乐坡抵西门。
西页巷 旧名富民巷。东通大寺胡同,北抵文昌阁,西有何家台,南通西胡同。
西胡同 旧名世宦巷。东口通中街,西抵孙家沟 。
崔家胡同 旧名格心巷,东口通中街,西抵孙家沟。
仓巷 旧名多士巷,东口通中街,西抵冯家十字巷。
孙家营 南通冯家十字巷,西有下营坡,抵孙家沟。
冯家十字巷 东通仓巷,西抵臭水坑,北抵孙家营,南抵白家胡同。
白家胡同 旧名太平巷。东口通中街,西抵西营。
娘娘庙胡同 旧名修文巷。东口通中街,西抵娘娘庙。
西营 东口通中街,折而西抵白家胡同。
胡洵阳曰:街巷在城中,譬人之血脉,各有名号。在人口碑强有力者,塞而专之,今已去其五六矣。街居者,壅阳沟而不行疏决,巷处者,且垒土以自固其墙基。致水冲街巷之中,日趋于下。有司者不问将谁诿也。杨永芳曰:州城,仅一派山岗耳,自南而北,中街差成衢市,其余街巷,长者百步,短者数武。然闻在昔,居民栉比,货市鳞次,犹有可观。自逆贼盘踞,逾冬历夏拆屋为薪,高楼大厦尽于爨下。迄今铺房或存或废,墙户或有或无,虽休养有年,而未复也。况三沟水溃,日就崩颓,而尤甚者:乔家坝、掬圪坨、孙家营,横成溪壑,究无底止。浸及城垣,岌岌将倾矣。居民蹙额无计,每逢天雨,夜不安枕,与民同忧者,将何以处此也!
○都里
宣化坊
城东三里 康家塔 康家滩 俱六甲
五里 贾家梁 二甲 樊 庄 五申
十里 大黄坡 八甲 十五里 铁匠铺(七甲内有静乐都五甲义合都八甲)
三十里 西 庄 二甲俱陈家寨
东南三十里 贾家峁--有一二三九甲 董家梁--二甲
四十里 太峪沟--一甲 六十里 窑圪台--九甲
一百二十里 杨家圪台--八甲俱王家寨 七十里 白家梁--八甲庙沟寨
十里 吴家梁--十甲
城南五里 西南沟--三甲 二十里 学 塔--一甲
十五里 高家沟--三甲 刘家圪台--七甲
崔家湾--八甲 杨家湾--五甲
杨家塔--一甲 三十里 赵家庄--四甲
城西二里 下园头--六甲有长乐二甲-- 四里 王家滩--四甲内有义门都六甲
十里 牛圈村--八甲 十五里 段家沟--七甲内有义合都五甲俱秦峁寨
四十里 小圪都--四甲 五十里 孙家--三甲俱新畦寨
十五里 霍家沙坡--一甲 六十里 林遮峪--三甲又云静乐二甲
七十里 围儿梁--七甲 八十里 舍儿塔--七甲俱寨
西南八十里 刘家梁--九甲 一百二十里 庙上张家村--四甲俱禅房寨
杨家圪台--八甲丛林沟寨 雷家湾--见旧志今无
--十里 太平村--见旧志今无今太头或是太平头五甲
长乐都
城南十五里 王家梁--十甲秦峁寨
城西六十里 杏 林 古楼圪堆--俱六甲
九十里 子梨坪--六甲 孙家岭
西山头--俱五甲--〖DW3〗八十里 圪辽塔
杨家岭--俱一甲--〖DW3〗八十里 沙梁上
曹家庄 禅 房--俱一甲
八十里 扒楼沟 李家梁
皮花岭 南河沟
丁家塔 寨里
杨家 杨家梁
枣林儿 杨家沟--俱二甲
八十里 东庄 乔家塔--俱三甲
大 塔 王家里--俱五甲
八十里 蒿榭塔 神树梁--俱五甲
九十里 甘草焉--一甲 安家山--二甲
九十里 榆树岭 八十里 红花岭--二甲
一百里 高家寨 寨里村--俱五甲
九十里 石桥塔--五甲 偏桥塔--六甲
龙 堂--七甲 宋家塔--九甲
九十里 南 沟--二甲 蒿则塔
袁家沟--三甲 一百里 韩家塔
寺合塔 柳树沟
寨 峁--俱八甲 南
雷家峁--俱二甲 一百一十里 尚家塔--三甲
长绳--五甲 马家--八甲
上下赵家--二甲 一百二十里 杨家山
拾人坡--俱三甲 野人山--五甲
姜家庄--六甲
西南八十里 神 山--二甲 九十里 前冯家川--即鸭头川
后冯家川--俱四甲 一百里 高家沟--四甲
武家塔 韩家岭--俱七甲
田家塔 武家沟
沙 坪 党家岭
翟家塔 土崖塔
衣谢塔 冯家--俱九甲
高家寨--五甲 高家塔--十甲
一百二十里 松树围--四甲 张家--五甲
窟笼--五甲 武家梁--九甲俱属禅房寨
水 泉--今无 长城村--今无
静乐都
城东七十里 界 牌 后 --俱七甲
一百二十里 王家河 冯家河--俱三甲
城南四十里 杨士坪--三甲 傅家圪台--十甲
五十五里 赵家庄--一甲 秦家寨--六甲
桃朴嘴--七甲 新 畦
化树塔--俱十甲 袁家庄--一甲
土 门--义合都二甲 王家里
张家沟 郝家塔--俱四甲
桑 林--六甲 罗家塔
北 山 沟地塔--俱八甲
七十里 白草梁 潘家
郭家偏梁--俱二甲 雷家山--七甲
赵家山--寄庄 --八十里 衣 村--七甲
南 沟--八甲 --九十里 王家梁--四甲
一百里 泉 沟--二甲 秦家河--四甲
贺家山 涧 坑--俱八甲
后山里--八甲 --一百二十里 上下苍水--八甲俱新畦寨
牛 栏--三甲属丛林沟寨
(西南四十五里) 头 豆 塔--一甲
曲八塔 窝--俱七甲
五十里 桑园塔 寨沟里--俱一甲
沙 坪 大连沟--俱三甲
暮雨塔--六甲 --六十里 黄金山--二甲
下川坪--四甲 水元塔
六十五里 南 岭--二甲 大 塔--三甲
柏 树--二甲 --七十里 林遮峪
四井头 西蔓岭
潘家 元家山--俱二甲
刘家塔 霍家塔--俱三甲
郝家庄 玉龙嘴
郝家沟 沙 岭--俱四甲
刘家梁--六甲 大 岭--七甲
高家岭--四甲 宜 村--七甲俱铲铲寨
城西十里 王家--九甲 二十里 山 头
王儿塔--俱五甲 崔家
柴家--俱五甲 花 园--五甲九甲有义合都八甲
礼贤--九甲 前 会--四甲九甲
中 会--九甲十甲 岳家湾--三甲
三十里 下 塔 官 局--俱一甲
四十里 杜家滩--五甲俱花园寨 阳阳村--见旧志今无
义合都
城东四里 郭家滩--一甲 十里 梁家山--一甲
陈家梁--五甲 楼子坪--十甲
二十里 产 燠--五甲 腰 庄--五甲
三十里 刘家畔--十甲俱属陈家寨 二十里 高家沟--五甲
二十五里 白家庄--一甲 桑园儿--三甲
三十里 桥 头--五甲 崔家
崔家 岳家沟--俱七甲
吴家--八甲 冀家沟
山庄头 张家峁
念 赵家沟--俱九甲
四十里 井儿--五甲 崔家梁--九甲
芦子坪--十甲 刘家沟
王家沟 郭家沟--俱三甲
柴家沟--四甲 后 --七甲俱属庙沟寨
城南三十里 韦树脚--三甲 崔家峁--十甲
三十五里 青草滩 果塔子
东 角--俱二甲 上崔家甲
下崔家甲--俱十甲 四十里 王家偏梁
馀林峁 石 塘
马廷献村 庄立村
岭 上--俱二甲 四十五里 牧 塔--四甲
六十里 土 门--二甲 青草沟--四甲
七十里 白草梁--二甲 郭家偏梁--二甲俱新畦寨
二十里 东 里 孙家沟
下流碛 马蒲头--俱五甲
南 坡 苏家岭--俱一甲
刘家沟--十甲 二十五里 韩家塔--二甲
三十里 白家庄 郝家里--俱一甲
余铁沟 寨 上
桥 沟--俱七甲属秦峁寨
西南四十里 赵家庄--三甲属寨
城西二十里 故 城--三甲属花园寨 赤泥村
全家坪 头子村
羊头村 松林村
马头村 李家
菜 地--旧有今无
义门都
城东十里 张家滩--四甲 二十里 前芦子沟--四甲
后芦子沟--八甲 二十五里 卧龙沟--八甲
三十里 狄家沟 狄家
天桥子--俱一甲 青石盘--七甲
义 门--五甲内有七甲 柏 森--六甲
白榆泉--八甲俱陈家寨 路家圪台--一甲
窑 峁 余家沟
袁家岭--俱二甲 武家沟--三甲
凡地咀 刘家峁
南 峁 王家峁--俱六甲
赵家寨--八甲 岳家梁--十甲
五十里 姜家山 田家沟
六十里 王家寨 王家坪--俱十甲
一百一十里 马家坡 龙尾咀--俱十甲属王家寨
六十里 王家寨--十甲
城南十五里 刘家--六甲属秦峁寨
城西五里 上王家滩 关家沟--俱六甲
胡洵阳曰:昔五都,共九十村。今二百九十一村。非和市日久,生齿渐繁之一验欤。初不知每村不过二三家,多亦不过一二十家。相距俱五七里,或一二十里,号召不相及,声势不相倚,且岩居穴处,一望不见人踪,尽一片荒凉境界也。观曰沟、曰、曰塔、曰峁、曰岭、曰,别无美称焉。情见乎名矣
杨永芳曰:旧志二百九十一村。今不甚减、亦迩来时和年丰,乃渐复其旧也。考之崇祯初年,王嘉胤倡乱,保德实为首难地。城虽未陷,而四乡劫掠,村落丘墟。加之王刚、短毛子、棒槌会诸盗,奄忽而至,殆无虚日。居民穿掘崖窨,冀全性命。而死于锋镝者,殆居其半。谚所云:"十村九无烟"是也。鼎革以来,山僻未尝被兵。及牛逆之变,盘距二载,搜军括饷,伤害为烈。又大兵临境,供应骚然。虽渠魁授首,而元气损伤,休养政未易耳。
○坊表
德政坊 在州治前。为元知州袁公建。知州骞璇、周山俱重修。
掇英坊 在义合都。为明洪武丁卯举人王杲建
文奎坊 在静乐都。为明永乐乙酉举人韩修建
梯云坊 在静乐都。为永乐乙酉举人郝隆建。
凌云坊 在城中街。为永乐戊子举人吴韫建。
步蟾坊 在康家湾。为永乐戊子举人康宁建。
折桂坊 在城上街。为永乐甲午举人贾祺建。
夺锦坊 在城集贤街。为永乐丁酉举人赵秉彝建。
飞黄坊 在静乐都。为永乐丁酉举人吕忱建。
掇科坊 在长乐都。为永乐庚子举人张辅建。
化龙坊 在城东街。为永乐癸卯举人曹宽建。
冲霄坊 在长乐都。为永乐癸卯举人乔木建。
登云坊 在城上街。为明宣德己酉举人白圭建。
继美坊 在城中街。为明景泰丙子举人吴从敬建。
武英坊 在城上街。为明成化戊子举人刘永建。
绍宗坊 在州治前。为成化戊子举人曹凤建。
攀龙坊 在城上街。为成化丙子举人张忱建。
附凤坊 在城上街。为成化丙午举人朱完建。
聚奎坊 在城中街。为明洪武朝举人王杲等建。
高攀月桂坊 在南门内。为正德癸酉举人杨应辰建。
绳武坊 在富民巷。为正德癸酉举人刘鼎建。
云程独步坊 在钟楼巷口。为明嘉靖庚子举人李士元建。
鸿胪坊 在城上街。为明序班韩锐建。
肃仪坊 在大寺口。为明完县知县康永修建。
烈女坊 在南关。明崇祯年为陈烈女建。
兴市、迎恩二坊 在南郭。俱明弘治十八年建。
以上坊,俱年久废毁。又经寇乱,遂无复存。
新牌坊 在太平巷口。明山西御史陈纯德,为崇祯辛未进士王邵建。(德邵典楚试所取士后督学京师殉甲申之难。)今存
千秋祀坊
万古精忠坊
以上二坊俱在下街关帝庙左右。国朝康熙间,郡人韩富为关帝募建。
○市集
州市 在城内。元至正大德间立。明弘治间知州昝凤翔复兴。正德间知州周山以街东、中、西,分各行。每月九集。万历间知州韩朝贡定令五日轮流上下,匝月而周。今城中仅粜米粟,不拘上下街市。
东沟集 每逢二七贸易杂货。一月六次。国朝康熙间知州张光岳立。
南关集 每逢七贸易。月凡三次。而改东沟集逢七为逢九。康熙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立。
下川坪集 楼沟集 冯家川集 石塘村集
桑园市 俱明季立。旧规佥报集头印,给官簿,收管税课。乡民每含少隙,动以漏税相诘。里胥持之,村疃骚然。万历三十九年,知州胡楠申革集头。弗计漏税。货物鳞集,乡民交易称便。陕西府谷县沿河六堡,皆取货于州。今俱久废
王恒曰:日中为市,民之所以通有无也。州近边鄙,富商大贾绝迹不到。然麻缕、棉絮之类日用所必需,东沟立集,农民喜其便宜,市民恶其搀夺。必如何调停而后可也。往者,陕西府谷沿河一带,物用皆取于州,今府谷颇有客贩彼此相资。说者谓,地气之有转移,果信然乎。
○津梁
下园渡 在州西一里。明正德前,设官船四,水手五十名。以通秦晋。后以延绥兵马,由唐家会入卫,拨去船三只,余俱废。万历十四年,延绥兵马改由此渡,题准陕西府谷县设官船二只,本州设官船三只。派坐静乐县、岢岚州、兴县各船一只,十年一打造,五年一修补。各设水手一名,工食银九两。至二十六年,静乐县申令本州代彼造船,会本府严禁,不果。三十五年复议解银一百二十两,令本州代造。知州赵继清争之不得,竟以去官。三十九年,兴县王知县申请比静乐例议,补造银三十两、造打银一百两,编入均徭,解令本州代为修造。知州胡楠备述官船颠末,转详抚院,允照旧例施行。(原议略见艺文)今渡改东沟。
东沟渡 在州城下。
花园子渡 在州西二十五里。
故城渡 在州西二十里。
柴家渡 在州西三十里。
韩家川渡 在州西五十里。
神山渡 在州西六十里。
冯家川渡 在州西南九十里。
桑园渡 在州西五十里。
水寨渡 在州东北十五里。
天桥子渡 在州东三十里。
以上渡,止东沟系官渡。余俱无船。陕西府谷民间有以小船私渡者,本营各设兵防守。
化龙桥 在城内儒学门东。阻城中水使北流。万历四十二年改修。
保德桥 在南门外。明弘治十四年,知州杨光泽修。久废。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州人募筑土桥始成周行。
惠民井桥 在城西南井沟。明正德八年建。屡修屡圮,桥圮井亦坏,州人苦之。国朝康熙十六年,乡官白眉重建。三十三年知州唐文德重修。(有碑记)
石梯桥 郡人王立本建。(有碑记)后为水冲,商客郝展移入后沟复建,未完又为水冲。
天桥 在倒回谷口。金贞元三年僧法利(又呼才公)募建。谷口石岸宽平,直抵河心,望之若可一跃而过。实阔七八丈,每冬积冰成桥,人遂呼为天桥。明弘治总制文公,欲于此立桥。疏上不报。正德十四年,都御史张桧奉旨营度,不可,遂已。
余铁桥 在余铁村--久废
桥头桥 在桥头村。系入省大路,每暴雨水阻,行人云集守候,至有迟三五日者。明万历间,郡人陈天和募建。二十六年,大水冲没。四十年,知州胡楠捐俸募义复建。四十三年,水复冲没,改修峡口之中,今亦废。国朝康熙三十二年,廪生王体乾募建,不果。
石桥 在鹰窠岭下。宋嘉佑六年,商人王继宗建--久废
白君琳曰:桥梁关系甚大,所赖岁时葺理,以无俾速坏。乃花宫梵宇、丹垩金碧,竞劝喜舍。而桥梁之修,反靳焉,吾甚惑之。
○冢墓
宋
赵宁墓(在柏森村桑林坪治平中敕建冢官楚三材曾三省邹天成营建地五十余亩今翁仲石兽犹存)
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即杨业妻折德女详见古迹)
九女墓(在柏森村详见古迹)
元
天水郡伯墓(在西庄村即狄元昌详见乡贤)
狄司马墓(在天水郡伯墓左即元昌子琮详见乡贤)
狄同佥墓(在天水郡伯墓右即琮子东山)
狄大尹墓(在西庄村即狄珍详见荐举)
狄主簿墓(在西庄村即狄西山详见荐举)
郭朝请墓(在南门外即郭汝翼详见乡贤)
王御史墓(即王友贤)
王知州墓(即王友闻)
王中书墓(即王巨渊)
王吏部墓(即王永渊以上四墓俱在沙坪梁一云在下流碛俱详见荐举)
李学士墓(在城南秦峁寨山即李谦详见乡)贤
明
刘御史墓(在西岭即刘永详见岁贡)
高职方墓(在神堂梁即高已升详见乡贤)
贾知州墓(在西岭即贾祺详见举人)
赵别驾墓(在阎罗殿山即赵秉彝详见举人)
王别驾墓(在王寨峁山即王鼐详见岁贡)
白县尹墓(在西岭即白璧详见岁贡)
刘别驾墓(在西岭即刘永详见举人)
张孝子墓(即张绶详见孝子墓未详或云在西岭)
崔车驾墓(在西岭梁即崔士成详见进士)
韩县尹墓(在牧塔村即韩温详见岁贡)
马孝子墓(在西岭即马化龙详见孝子)
王赠君墓(在西岭即王所用详见封及恩拔)
王太史墓(在东廓山阳塔即王邵详见乡贤)
韩中宪墓(在神堂梁即韩友范详见忠臣)
姜都督墓(在沙坪即姜名武详见忠臣)
陈都宪墓(在故城新坟即陈奇瑜详见进士)
马烈妇墓(在西岭详见节妇)
陈烈女墓(在西岭梁见敕封)
国朝
姜鸿胪墓(在沙坪即宗吕详见封)
刘秋官墓(在西岭即刘谷详见恩拔)
白二府墓(在东廓山即白眉详见恩贡)
述庵先生墓(在城南柏围梁即祖舜详见进士)
姜少宰墓(在王家梁即姜详见进士)
杨贡士墓(在扒楼村即杨永芳详见岁贡)
附 漏泽园
一 在城西和尚围。
一 在城南沙坪梁。明万历二十九年,廉访赵公,檄知州韩朝贡建。义民吴学礼,输地三十亩。(有碑记)
一 在城北坡下。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买崔登科地,为孤贫建。
一 在城南下沙坪。天启三年,署州事田所赋建。(有碑记)
一 在西岭岫坪。万历间生员张尧仁输地建。共数十亩。
一 在南郭外官道西。国朝顺治十年,知州杨士奉文建。
一 在城南沙坪。康熙四十年,知州唐文德买武生王焕地一段建。(有碑记)
一 在城南夏家庄。康熙四十一年郡进士刘祖舜输地十亩建。(有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