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七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嘉庆二年。丁巳。秋七月。己丑。敕谕、据吉庆奏、土田州知州岑煜等、雇募人夫乡勇。解站协运。并守卡防堵。甚为奋勇等语土田州知州岑煜、除前已赏给四品官。并赏戴花翎外。着再交部议叙加级。土巡检黄瑜、着赏给土县丞职衔。生员岑勋、着赏给六品顶戴。岑大柱、赖广元、王士荣、沈世英、着赏给七品顶戴。其随同剿贼出力之参将刘荣庆、着赏戴花翎。骁骑校额尔登布、守备马相、千总沈如学、张天仲、把总马成玉、额外外委余承祖、郭子明、俱着赏戴蓝翎。至彭承尧之子参革游击彭朝龙、随营效力颇为奋勇。亦着赏还原衔。再浙江贡生李承烈、生员张迎煦经管军火兵马档册事件。均无贻误着各以训导选用。以示鼓励。
○辛卯。太上皇帝同皇帝御清音阁。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食。至乙未皆如之。
○八月。庚子。太上皇帝同皇帝御清音阁。青海辅国公格勒克喇布济等二人、乌梁海副都统品级总管彻登丕勒等三人、杜尔伯特扎萨克头等台吉博贝等三人入觐。并赐食。
○敕谕曰、汪新奏藩司祖之望、现丁外艰。该员经手军需。款项繁多。未便另易生手。请暂行留任等语。从前曾有在任守制者。乾隆数十年来。久经停止。无论内外大臣并无一人夺情之事。即道府以下官员。亦均令其离任终制。今湖北荆襄一带。匪徒滋扰。现经官兵剿捕。藩司为钱粮总汇。经手军需。一切事务纷繁。难以遽易生手。自未便复拘常例。况既据该抚具摺奏恳。令祖之望。在任守制。实出不得已。着照所诸暂留湖北布政使之任。以资经理。该藩司每日办公。着以素服视事。遇有典礼应用吉服。俱不必与。其在内署时。仍准其持服。庶于公务私情。得以兼尽。此系为军务需人起见。权宜办理并非开在任守制之例。将此通谕知之。
○辛丑。太上皇帝同皇帝御清音阁。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食。至甲辰皆如之。
○敕谕曰、李奉翰奏、河南布政使吴璥、现丁内艰等语。藩司为钱粮总汇。豫省一切军务支用款项。皆系吴璥经理。未便遽易生手。着照祖之望之例。暂留藩司之任。在任守制。
○戊申。太上皇帝同皇帝御清音阁。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宴。至辛亥皆如之。
○己酉。万万寿圣节。太上皇帝御澹泊敬诚殿。皇帝率扈从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官员、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行庆贺礼。
○壬子。敕谕、据伊桑阿奏、库车之阿奇木伯克迈哈默特鄂三、呈报疏纵脱逃。看守贼犯之都管伯克库楚克等行贿。请将库楚克阿普都克哩木发往伊犁等语。迈哈默特鄂三系鄂斯满之子。今如此晓事。不负朕从前加恩伊父之处。甚属可嘉。着由内赏给金盒一个。蟒缎一匹。大缎二匹。黄缎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四个。以示奖励。库楚克阿普都克哩木、将应看守贼犯。并不加意以致脱逃。复有行贿。殊属不堪。本宜照伊桑阿所奏、责打四十板。连家属发往伊犁。但贼犯业经拏获。念库楚克阿普都克哩木、系糊涂回子。姑着加恩免责。仍将家属一并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余照所请。
○己未。太上皇帝同皇帝诣永佑寺行礼。
○敕谕、大学士公阿桂、老成练达。更事多年。自平定西陲时。即随同出师。旋经理新疆事务。周详妥善。懋着勤劳。嗣剿办两金川。畀以将军重寄秉承方略。坚持定见。克蒇钜功。特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赏给四团龙补服、黄带、紫缰、红宝石顶、双眼花翎、图像紫光阁、以旌勋绩。自简任纶扉。综理部务。赞襄枢要二十余年。前因撒拉尔、及石峰堡回匪滋事。统兵剿捕。立就殄平。复经加赏轻车都尉世职。即令伊长孙承袭。叠沛恩施。正资倚畀。近年来虽精力渐衰。两耳重听。犹照常趋直。夙夜靖共。昨闻患病颇剧。即特派贝勒绵亿、御前侍卫丰绅济伦、由热河驰往看视。并赏赐陀罗被。仍冀调理或可就痊。兹闻溘逝。深为悼惜着既令绵亿。并另派散秩大臣一员。带同侍卫十员前往奠醊。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任内降革罚俸处分。俱着开复。所有应得恤典。着该衙门察例具奏。以示轸念耆勋至意
○庚申。太上皇帝同皇帝自避暑山庄回銮
○是日。驻跸喀喇河屯行宫。
○辛酉。驻跸常山峪行宫。
○壬戌。驻跸两间房行宫。
○癸亥。敕谕、原任大学士公阿桂、因病溘逝。当经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特派贝勒绵亿、前往奠醊。今思阿桂宣力年久。前此平定金川。勋绩懋着。朕本欲于回銮后亲行赐奠。但计算日期彼时久已出殡。其茔地距城更远。难以亲临。若于到园后特行进城。大臣等均以朕年已望九。恐致过劳。再四奏恳。不得不俯从所请。因思皇帝在青宫时。阿桂即充总师傅谙达。皇帝可于九月十一日亲往赐奠。以示优礼勋耆。有加无已至意。
○是日驻跸要亭行宫。
○甲子。驻跸密云县行宫。
○乙丑。驻跸南石槽行宫。
○丙寅。太上皇帝同皇帝还圆明园。
○诣安佑宫行礼。
○九月。庚午。敕谕、据太常寺奏、本月初七日。在卢沟桥操演火炮。火器营大臣俱系出差。仅将翼长衔名填注祭文行礼等语。操演火炮。乃国家大典。绵恩既系管理该营。理宜亲身往祭。今绵恩以王位自居。并不前往。甚属疎忽非是。着罚绵恩亲王俸半年。以示惩儆。嗣后若仍如是疎懒。不以事为事。朕心降其王爵。朕于诸务。俱系循理秉公。即皇孙有过。朕必较他人加重办理。将此通行晓谕八旗各营大臣等知之。
○乙亥。太上皇帝幸静宜园驻跸。至丁丑皆如之。
○戊寅。太上皇帝还圆明园。
○戊子。敕谕曰、英善题报夏田麦豆实收分数一本。将乾隆元年三年以来所有题奏谕旨各条。胪列在前。殊属无谓。各省题报年岁收成分数。本属照例之事。该督抚祇须将本年各府州县收成几分之处。详悉开载。乃英善于甘省麦收分数本内。将乾隆初年所奉条例。连篇累牍。逐一声叙。转致眉目不清。英善着传旨申饬。嗣后各省督抚每年按例题报收成分数各本。惟就本年情形简明叙列。以便一目了然。毋得牵叙远年例案。致滋繁冗
○庚寅。敕谕、前因原任大学士孙士毅、宣力有年。屡着劳绩。已降旨照所请令伊长孙孙均、承袭伯爵。并照所请入于汉军旗分。兹孙均来京谢恩着入于正白旗汉军。并着加恩在散秩大臣上行走。以示眷念劳臣至意。
○冬十月。戊戌太上皇帝同皇帝诣恩慕寺、恩佑寺、行礼。
○辛丑。太上皇帝以皇帝万寿节。御正大光明殿。皇帝率皇子、及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官员等、于太上皇帝前行礼。礼成。太上皇帝同皇帝御同乐园赐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等宴。
○乙巳。太上皇帝同皇帝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还宫。
○癸丑。敕谕、据汪新奏、副者统齐哩克齐、将察哈尔马匹送至襄阳府交代。即便回京等语。齐哩克齐、系有罪厄鲁特。宽免后、经朕节次施恩用至副都统之人。此次派伊前往湖北护送马匹。即当赶送直至军营。伊系有巴图鲁名号。既至军前。并不图效力。亦不恳请带兵。殊无良心若系满洲臣仆如此。必在彼处正法。今姑念齐哩克齐、系庸愚厄鲁特。曲全伊命。此即朕格外施恩。着将齐哩克齐革职。仍交所过各省督抚等、于齐哩克齐行抵何处。即传旨革职。令伊自备资斧回京。以示儆戒。不许私自驰驿。
○甲寅。太上皇帝诣雍和宫行礼。
○丁巳。敕谕、朕仰承昊贶。临御六十年来。常怀祇畏。日慎一日。罔敢怠荒。自上年举行授受典礼后。又仍每日训政。弗懈益虔期与天下臣民。共享昇平之福兹于本月二十一日。乾清宫交泰殿灾。朕心悚惕。寝食靡宁恭读圣祖仁皇帝实录。内载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灾。圣祖谕曰。殿廷告灾。所关止属临御之所。但得海宇清晏。置斯民于衽席之上。则今所居。较诸前代茅茨土阶。尚或过矣。大哉训言。垂教至为深切。朕自当凛遵圣训。期四海之乂安。即一人之有庆。惟是上天示警。自有所由。因念圣祖仁皇帝八龄御极。在位六十一年。享寿六十有九。朕二十有五践阼纪元。六十年传位皇帝。兹春秋八十有七。精神纯固。康健如常。亲见五代元孙。武功十全。诸福备具。并未倦勤。日亲训政。此皆仰邀昊贶笃祐之隆。逾于皇祖。自揣受恩过厚。益凛持盈今上天于默佑之中。示以儆戒。正是天心仁爱。启迪朕躬及皇帝。我父子祇惧之余。尤深钦感。且朕仍居养心殿。皇帝则居毓庆宫。而乾清宫系接见臣工听政之所。相距俱远。祇因承值太监等不戒于火。致有此事。现在朕虽已传位为太上皇帝。而一切政务。仍亲理训示。兹政事有缺。皆朕之过。非皇帝之过。即太监人等不能加意小心。大臣等将伊等按例治罪。朕引为已过。尚从宽典。而救火出力之官员、步军、及太监人等。均分别恩赉。此即朕不肯诿过于下。深自刻责于衷之意。或此一念修省。冀蒙上苍默鉴。况二十一日晚间火起时。势甚猛烈。坤宁宫前檐。已为熏灼所及。幸赖西北风起。而大臣等统率官员兵役、竭力汲水救护。得保无虞。足徵神佛垂佑。实乃不幸中之幸。谨于本日清晨虔诚祀谢。以答灵贶。目下已将届仲冬。天气冱寒。庀材鸠工不易。明年元旦。朕仍御太和殿。受皇帝率领王公大小臣工庆贺。于重华宫前殿、受皇子皇孙等庆贺。后殿受妃嫔公主福晋等庆贺。与往岁举行无异。亦足以备典礼而迓天赐春祉。自是之后。朕益励懋修戒满之念。勉思补救。庶几消弭灾眚。敬迓祥和。以期上答天思。钦承祖训。此尤朕所朝夕乾惕。不敢稍自暇逸者。所有应修工程。着该管大臣等、于春融集料兴工。即行修葺完善。诸复旧观。不必加意。用垂亿万年无疆之庆。将此通谕知之。
○甲子。太上皇帝同皇帝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十一月。己巳。太上皇帝诣大高殿行礼。
○壬申。太上皇帝幸瀛台。
○乙亥。太上皇帝幸瀛台。
○戊寅。太上皇帝同皇帝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辛巳。太上皇帝幸瀛台。
○甲申。太上皇帝幸瀛台。
○丁亥。太上皇帝幸瀛台。
○戊子。敕谕、据保宁奏、伊犁索伦部落。长成闲散余丁甚少。不敷挑取马甲之用。请由锡伯部落拣选一百六十户。入于索伦部落。以备挑取马甲。自应量加调剂。着既照保宁所奏办理。又另摺奏、遵奉前旨。将赏给察哈尔部落人等资生银两。特令派员代为立业。现在俱已较前宽裕等语。所奏均属酌量地方情形。于兵丁有益。所办甚好。嗣后诸事若能如此留心。可期利益。使各该部落皆致饶裕。乃不负朕委任之意。加恩着保宁协办大学士。保宁益当感戴朕恩。诸事尽心勉力经理。务令新疆地方。永臻宁谧。
○庚寅。太上皇帝诣寿康宫行礼。
○幸瀛台。
○十二月。丙申朔。太上皇帝诣大高殿行礼。
○己亥。太上皇帝诣雍和宫行礼。
○癸卯太上皇帝同皇帝幸瀛台。
○甲寅。敕谕曰、阿迪斯、着准其仍兼侍郎、及銮仪使。但阿迪斯才具中平。从前原因其系阿桂之子。是以擢用侍郎。现在工部事务较繁。阿迪斯着调补兵部右侍郎。其工部侍郎员缺。即着成林调补。
○丙辰。太上皇帝幸瀛台。回部四品伯克玛穆特等二人、五品伯克谟们聂咱尔阿布都里体布等四人、朝鲜国正使金文淳、副使申耆等三人、琉球国正使东邦鼎、副使毛廷桂等二人、于西华门外瞻觐。
○丁巳。太上皇帝御宁寿宫景祺阁。赐御前王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等食。赏赉有差。
○戊午。太上皇帝御抚辰殿大幄次。赐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及年班外藩各国使臣等宴。并赏赉有差。
○庚申。太上皇帝同皇帝诣慈宁宫、寿康宫、行礼。
○辛酉。敕谕曰、康基田、伊江阿、奏曹汛漫工合龙稳固一摺。内称连日天气晴和。层冰消化。随将引河开放。急溜奔腾畅注无阻。即率领官兵人夫进占下埽。即于二十二日合龙。大坝稳固。毫无渗漏等语。览奏欣慰。此次曹汛大坝堵合后。抢筑坚实。黄流顺轨安澜。皆仰赖河神垂佑。实深铭感。着发去大藏香二十枝。即于附近河神庙敬谨祀谢。并亲书扁额发往。用昭灵贶。康基田、司马騊、伊江阿、督率筹办。均属奋勉。俱着交部议叙。所有在工较为出力人员。俱照所请。济东道阿礼布、着赏戴花翎。同知陈廷杰、着赏给知府衔。参将韩胜、着赏给副将衔。其另摺所奏候补知府杜安诗、着准其留东差委。廪生张琴、着以训导即用。以示奖励。其余出力人员。交该督等查明咨部分别议叙。
○甲子。敕谕曰、刘宗棨控告方受畴各款。内馈送生日年节银两一节。据称向系该省陋规。方受畴在任时。即不敢格外加增。于相沿陋例。自无却而不受之理。至刘兆清既有欲控之言。及经伊子呈告。又复狡词卸罪。思为方受畴开脱。殊非情理。自系刘兆清平日有别项劣迹。为方受畴之所挟制。若坚供方受畴收受陋规。恐其怀恨举发。自罹重罪。是以情词闪烁。此等情节。难逃朕之洞鉴。但现届年节。诸务吉祥。朕平日办事。不为已甚。是以不加深究。惟方受畴仅拟罚缴银二万两。不足蔽辜。着添罚银一万两。以示惩儆。
○乙丑。太上皇帝同皇帝御保和殿。筵宴朝正外藩。左翼。科尔沁和硕亲王拉旺、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索特纳木多布斋、多罗郡王喇什噶勒当、辅国公哈达、锡达什哩公品级一等台吉鄂勒哲依图、巴林亲王品级多罗郡王巴图、公品级一等台吉索特纳木多尔济、和硕额驸布彦图、奈曼多罗郡王拉旺喇布坦、一等台吉巴勒楚克、敖汉多罗郡王和硕额驸德亲、多罗郡王齐默特鲁瓦、固山贝子固山额驸德威多尔济、公品级济克济扎布、固山额驸沙津阿尔毕特瑚、三等台吉察克都尔扎布、翁牛特多罗郡王宝多尔济、镇国公达瓦什哩、四子部落多罗郡王朋楚克桑鲁布、土默特多罗贝勒理藩院额外侍郎索诺木巴勒珠尔、扎赉特多罗贝勒玛什巴图、阿巴哈纳尔固山贝子衮布旺扎勒、郭尔罗斯镇国公固噜扎布、辅国公恭格喇布坦、喀喇沁辅国公玛哈巴拉、永库尔忠、公品级固山额驸丹巴多尔济、和硕额驸索诺木巴勒丹、端岳特多尔济、固山额驸布彦达赖、布哩纳锡、右翼。喀尔喀和硕亲王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和硕亲王齐巴克多尔济、多罗郡王蕴端多尔济、多罗贝勒车凌多尔济。辅国公达布拉车琳、噶尔玛、公品级一等台吉巴图鄂齐尔、一等台吉齐巴克扎布、车凌纳木扎勒、巴延巴达尔瑚、那逊布彦、阿拉善和硕亲王旺沁班巴尔、喀喇沁亲王品级多罗郡王满珠巴咱尔、苏尼特多罗郡王巴勒珠尔、雅喇木丕勒、鄂尔多斯多罗郡王什当巴拜、固山贝子色旺喇什、布延泰、回部郡王品级多罗贝勒哈第尔、茂明安多罗贝勒丹丕勒、青海多罗贝勒济克默特伊什、乌喇特镇国公车布登栋罗布、扎噜特镇国公塔尔沁、杜尔伯特辅国公齐默特巴勒、一等台吉贡楚克扎布、附察哈尔旗土尔扈特四等台吉诺海、巴雅尔拉瑚、和硕特四等台吉春伯叶、宗济特、绰罗斯三等侍卫舍楞、回部四品伯克玛穆特、五品伯克谟们聂咱尔阿布都里体布、朝鲜国正使金文淳、副使申耆等、琉球国正使东邦鼎、副使毛廷桂等、随文武大臣依次就坐。诸乐并作。太上皇帝同皇帝进酒。召左翼科尔沁和硕亲王拉旺、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索特纳木多布斋、多罗郡王喇什噶勒当、巴林亲王品级多罗郡王巴图、奈曼多罗郡王拉旺喇布坦、四子部落多罗郡王朋楚克桑鲁布、土默特多罗贝勒理藩院额外侍郎索诺木巴勒珠尔、右翼喀尔喀和硕亲王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和硕亲王齐巴克多尔济、多罗郡王蕴端多尔济、阿拉善和硕亲王旺沁班巴尔、喀喇沁亲王品级多罗郡王满珠巴咱尔、回部郡王品级多罗贝勒哈第尔、青海多罗贝勒济克默特伊什等、至御座前。赐酒成礼。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