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卷 元

3个月前 作者: 缪荃孙
    茅山元符万宁宫碑


    拓本高三尺,广一尺七寸,正书十四行,行三十三字,字径八分。


    夫易从之事,人犹以为难,而况难涉之事者乎?至正十年,三清宝阁庆成,有徒弟玄微文立崇正法师,元符万宁宫提点储得仪,睹星门三座,不堪撑住,诚为缺典,乃发弘誓愿曰:若非以石为之,虽豫樟杞梓,亦非悠久,计山石性矿,必不可为,当以太湖石为之宫门,谅不暇及此,余当节缩裘饪,罄力易之,遂於吴门命工计之。其谋始也,发石水步工匠连斫之费,与常住毫发无犯。不意於至正十三年六月内,因疾而化,较其平生私帑,只足以酬其弘誓,於是舟载车运,坯作细工,不日乃就,遂立□於冬十一月十一日,举梁於腊之初九吉辰。□□□不云乎,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此之谓也。於是乎记。


    至正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立石,


    作局直岁臧自实


    宫门掌籍虞恒


    上座佥书范克全、储得□


    提举宫事秦得□、蒋自立


    提点宫事张天□


    提点知宫事尹天悦


    宣授冲素明道贞真人嗣上清经录四十六代宗师主领三茅山道教住持元符万甯宫


    事王天□


    吴郡吴


    嘉定州教授题名记在嘉定县学


    拓本连额高三尺五寸,广二尺四寸,两截,上记,下题名记,正书十九行,行十四字,字径八分许。


    教授题名记


    正书五字平列,字径二寸五分。


    学校题名旧矣,故领教者,当知其职有三:曰祭祀,曰教养,曰修造。三者不废,斯不旷厥职矣。余於至正辛卯冬,忝教兹学,适遭积弊之余,废弛已甚,即欲扶植,顾材力不逮,遂撙节废浮,量人为出。暨次年仓廪既充,生徒日益。幸遇大名仲贤郭侯来牧是州,以其羡赀,一新礼殿,两庑仪门,无不周备,仍命生徒肄习雅乐,悉合古制。复增置弟子员,累百余人。二三年间,人材迭出,学校兴修,是亦贤侯作成之效也。余将告满,代者甫临。旧尝立石于庭,自元贞初,校官乡贯姓氏悉纪之,至前教吴静观书之,巳无余矣。苟不复立,以继前志,则何以考某人之贤否,岁月之始终,岂非缺典欤!后之来者,请题于石,传之悠久,是余志也,於是乎书。至正十四年四月朔日,平江路嘉定州儒学教授朱孔昭谨题。


    下截:


    朱孔昭 江西赣州路人氏,至正十一年十二月廿七日之任。


    石渥 河南府路人氏,至正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任。


    陈公礼 汴梁人,至正十七年四月之任。


    蒋堂 平江路人氏,至正二十一年九月之任。


    右教授题名记,至正十四年四月朔,朱孔昭撰额,横列正书五字,径二寸强。上截记文十九行,字径七八分,下四行大字略同,小字径六七分,皆正书。至正十一年至廿一年十年中,四人朱居首,韩浚《嘉定县志》多误,可据此正之。《吴郡金石目》


    常州路重建城隍庙记在武进本庙


    拓本连额高七尺,广三尺二寸,正书十六行,行三十九字,字径一寸三分。


    常州路重建城隍庙记


    篆书三行,行三字,字径三寸五分。


    常州路重建城隍庙记


    常州路儒学教授陈显曾撰


    从仕郎常州录事井大常书


    承直郎松江府判官孟潼篆额


    郡国置城隍祠,列之祀典,固封圉,庥民物也。毗陵郡有祠,建自前代,在理所之西南数百步,□旱扎疠祷焉。至正十二年,盗自广德陷宜兴,入寇郡城,时郡兵承调四出,征戍远方,居守者为鲜,贼众日滋,城以不守,燔市人室屋半,遂及神祠毁焉。灵威有严,再旬而殄贼。由克复□于今,伤夷未瘳,兴筑靡遑,藜藿丛合,瓦砾繁委,过者兴叹!明年春,制命中议大夫河东佥宪伯颜帖木儿同知常州路事,侯自胄监释褐,再为州县,具知民艰,及佐兹郡,徭设以均,讼狱以简,督视秋赋,科量平准,民情遂和,侯乃议复神祠,为众裒祉。监郡忽儿忒哈公、别驾李侯文焕叶赞侯议,皆捐俸以为倡,民乃翕然从之。经始於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落成於今年四月初九日。其外为甬道,属河而表之,次为灵星门,中为仪门六楹,东西庑三十四楹,其内祠宇六楹,承雷四楹,肖象丕昭,祭器咸庀。观者踊跃咨嗟,告於显曾曰:侯之於民既□勤,神以甯民也,宜有纪焉,于书其实,毋佞。予谓城隍之神,祀有常数,侯新其祠,昭复旧观,以禳以祈,使人有所詹依,其为民生虑深矣。成民而后,致力於神,侯实有焉。宜书以劝后,使知侯之为民,而非徼福於己私也。十五年五月初五日记,提调路吏华顺孙董工,武进县主簿庆安住庙道士王泰安立石。


    增筑宫墙记在苏州府学


    拓本连额高四尺五寸,广二尺九寸,正书半截,二十一行,字不计,字径寸许。


    宫墙记


    篆书一行,行三字,阳文,字径五寸。


    宫墙记


    吴郡之西南偏,孔子</a>庙学在焉。庙居学之左,缭以宫墙,下缺筑土为之,雨淋日炙,弗克坚久。教授徐震</a>、学正徐昭、文学下缺相与慨然曰:庙旧宋以来,迄于今三百余年,而宫墙之广,下缺饰始免颓圯,计其费几万贯矣,殆不为浮费耶。乃谋易以砖,下缺计。即上言於监郡六十公、经历白公枢,二公曰:是吾志也。下缺府史刘鼎计工度程,躬董其事,其费一出於廪粟,用度之下缺公不损於民墙之基,内外为石三层,凡五百七十丈,其袤下缺盈丈而隆其三,下广杀高之数丈有六寸,上广如下之数下缺三砖一十五万,瓦三万六千九百,役佣二千三百,他物称下缺斛。始事於至正十五年之六月,告成於其年八月。工既成,下缺民记其颠末。谨按吴学肇基於范文正公,更宋南渡,而其下缺朝崇尚文教,诏兴学校,而宏敞伟丽,遂为江浙之冠。庙宇堂庑,斋庐下缺独宫墙之制未称,因循於百年之久,累葺而累坏,非亏一下缺旦鸠工聚材,撤而更之,高广坚厚,一如矩度,历数百载可下缺兴举有数,要非郡监之贤,参佐之良,教官之多才,只未暇下缺人仰数仞之高,咸指而言曰:是某守郡所成也,是某教授下缺足为方来者之劝云。是年冬十月甲子,赐同进士出身下缺临海县丞郡人魏俊民记,彭城钱逵书,西夏邾经篆额,下缺吏陆益、何文通、耆儒于寿昌、赵季德立石,郡人下缺


    金粟道人小象在嘉定周氏


    拓本高一尺七寸,广九寸,题诗两段,正书。


    象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


    顾阿瑛自题


    谓其有意於荣进与,咏歌弹琴诵古人之书。谓其为阔略於世故与,能扩行世之业。昌大其门闾,逍遥户庭,名闻京都。忽自逸於尘氛之外,驾扁舟於五湖。性印朗月,身同太虚,非欲会玄沈於一致,而贯通于儒者耶!


    倪瓒造戊戌八月法喜精舍北楼


    右金粟道人石刻小象,自题绝句云: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云林子书赞,末题戊戌八月法喜精舍北楼云云。其下尚有王辅铭及双石居士题诗,其象踞坐石床,手执羽扇,旁植蕉石,神气雅。石在嘉定周氏祠内,康熙</a>中,为王辅亭辅铭所得。长洲顾上舍沅近得一石于范文正祠,与此画象题字尺寸皆符,亦相传五象中之一也。《宝铁斋金石跋尾》


    右金粟道人小象标题篆字,顾阿瑛自题诗,倪瓒题赞,时戊戌八月,当属至正。云林时年五十八,皆小正书。石在嘉定,旧藏王氏。《吴郡金石目》


    按韩先生所云,王辅铭双石居士题诗,近拓无之。


    光福寺免役文榜


    拓本连额高一尺七寸,广二尺二寸,正书十二行,半截,字不计,字径寸许。


    免役文榜


    正书四字平列,字径一寸七分。


    皇帝圣旨里平江路达鲁花赤总管府,据安供奉铜像观音大士,祈晴祷雨道场,去处□□□低,每年租米,有额无收,巳前年分□□□一空,累蒙祈祷感格,优免杂泛等事,见上司差官守御西湖剿除□□军卒人等□焚修,即今五月以来,雨水骤发,恐伤稻秧,□菩萨到城祈祷,便划开霁。据本寺元当□□照得僧普明所告优免里正,事千赋役,所司祈祷,累沐於感格,仰酬神贶赋役宜恤於僧徒。除下吴县依上优免,合行出榜晓谕,、顶至榜者。


    右榜晓谕。


    印 榜印 印 印


    国书不录。


    至正十八年岁在戊戌。


    通州新城记在通州


    拓本连额高四尺八寸,广二尺四寸,正书二十一行,行三十一字,字径寸许。


    通州新城记


    篆书三行,行二字,字径四寸许。


    通州新城记  吴郡邬珉范伯仁刻字


    昔周世宗以显德五年,遣师击南唐,南唐主尽献江北地。明年,筑通州城而甓之,升州为静海军。盖通之为州,枕江挟海。宋高宗</a>渡南,其臣吕祉以为通州与平江昆山县福山对岸,越顺风,不半日可至,须预为之防。於是宋置水军,起许浦以至顾径。由此言之,则通州实平江襟喉。今□□□□□□□□□若通州城筑,视它处尤所当先。定远大将军通州行元帅府都元帅吴陵李侯天禄以至正十六年,统兵作填,念城久隳,欲事版筑,深惟民力,自兵兴之后,有所弗堪。乃经营计度,木甓灰石,积之於渐。起丙申春三月,逮己亥春,乃始鸠工命才,衡从之为桢干,运垦之为畚锸,高厚深长,杵筑应和,工力坚密,遂为名城。惧非蒸土,或者易隳,於是广储瓴甓,济以石灰,包裹深完,匪但表禄□□□捐粟千石,而侯又能益置裒多。民不知工,役不告劳,屹然金汤,为国藩屏。其董工襄贳者,副元帅陈忠也。盖设险守国,岂惟山川丘陵,必有高城深池,为之巩卫。皇朝以六合为家,四海为宫,城池遂尔隳撤,自兴兵以来,所在城筑。然以平江地势言之,登海虞山以望通泰,而狼山军山者,尺□□□□在目睫,诚如吕祉所言,既若此,则其城筑,在所甚急而不缓也。断□□李□□□英迈□军牧民,恩威严明,才力兼至,通之民以为侯之贤,非□□□鉴谅,无□倚任之也。咸愿纪侯之美,非勒之金石,无以章示永久。夫城郭所以设险,然必本之深仕厚泽,以固结人心。人心固守於内,城池固守於外,夫如是而后其国可守,其□可保。侯之□公以文武才干,今为江浙行中书省右丞,昆季以德望声实,皆为海□□□□□□□郎同知通州事周衡记,通州儒学教授季世衡书,燕山张元礼篆。


    至正十九年岁次己亥夏六月甲子,董役令周元亨、明儒张思让、刘克宽、陆□□□□□□□李渐、耆老马禄、刘汉杰、邢仁、窦景昭、邵尧孙、陶懿德、孙瑞、吴铨。


    嘉定州重建儒学记在嘉定县学


    拓本连额高六尺六寸,广三尺二寸,分书二十三行,行四十三字,字径寸许。


    嘉定州重建儒学记


    篆书四行,行二字,字径三寸五分。


    嘉定州重建儒学记


    前进士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维桢</a>撰


    将仕郎杭州路海甯州判官褚奂书


    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伯琦篆额


    嘉定,古娄县之析也,国朝升州,孔子宫亦从而大之,在州南一百九十五步。基于宋县令高衍孙,至大庚戌,州守王铎改创明伦堂。天历己已,守赵道泰重建大成殿,移堂殿之南,士论病之,拟迁庙东,历守数十而弗能。更阅三十余年,天将兴之,固先废之。至正丙申堂毁。明年,兼摄州事者,太尉府分帅张元良,以教授陈公礼之请,谓时论虽急兵,而吾庠序之教,纲常所系,不可以一日废也。於是撙节浮费,及劝率力义之家,募贫丁,相什伍,填淤地成址若干亩,甃石堤捍水若干丈,构新堂其上。前接轩荣,旁翼斋舍,立教官庑於西,旧西斋地也。迁学廪於东,旧东斋地也。与夫直庐庖湢之所,靡不新焉,惟先圣龛帐,与大成乐器泮沼仪门未具。教授陈公礼复请於贰守铁侯、张侯、州倅贺侯,遂相与完而成之。追理学租,以廪生徒,广购书籍,以资经训。礼致五经</a>师,日与弟子员,讨辩道义,磨励忠孝。盖实不鄙夷其民,将责成於作养之余,以应宾贤者之所需也,岂徒轮奂其宫,以务观美哉!张侯於政,尤明治要,与予有畴昔好,使典书者王友谅,走书币请记,且曰:先生老文学,幸有一言,以谂诸学者,余辞弗获。则告之曰:三代之学之教,心而巳。人心正,天下无不治,未有不正人心,而能治天下者也。尧之授舜,舜之授禹,成汤武王之建中建极,同此心也。当是寺,比屋有可封之俗,人有士君子之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上之人作之,下之人则之,以心感心,以理应理,固不俟夫威驱执迫也。世教裒,人失其本心,至或沦於大憝,君子救之,亦曰治乱不一,而心无不一,尊君亲上之出於天者,未尝灭没也。言教者,教以圣贤之心,身教者,教以圣贤之行,况吴为州来子故壤,礼义遗风,犹有渐渍之地乎!民不从治,吾不信已。请以是复司教者,司教以复三侯。时助学田者,杨溪扬仁,增益其所未备者,三山林震、林复也。铁侯名铁穆尔普华,字德刚,国族也。张侯名经,字德常,世家金坛,宋中书舍人态之后。贺侯名字守谦,西山居士仲子之也。张帅字子让,州人,教授字子约,河南人,兄祖仁,壬午科状元。提控按椟卢以仁、都目宋思让、陆元佑,皆有力於文教之事云。


    至正廿一年辛丑春二月朔日,平江路嘉定州儒学教授陈公礼立石。


    天台卢奂摹刻


    右嘉定州重建儒学记,元人以国语</a>命名,不系以姓,故奏状吏牍,与汉人连名。汉人惟举其姓,国人必全举其名,如《元史</a>·河渠志》载耿参政阿里尚书</a>,《元典章》载闾平章张平章兀伯都剌平章之类。至於公私称谓亦然。然元人文集,称完泽公、阿术公、彻理公、皆系公於名之下,未有自为完公、阿公、彻公者,以其不成语也。或有称其氏族者,若姚牧庵称博罗欢为忙兀公,赵松雪称不忽木为康里公,施於碑版神道固宜,而流俗则鲜能知之矣。《虞集</a>正心堂记》云,忙侯,名忙哥帖木耳,称忙侯,省文,从邦人之称也。盖元自中叶以后,里巷之民,称谓渐失其旧。此碑称铁侯,亦沿流俗之称,后云铁侯名铁穆尔普华,与道园文同例。蒙古色目各有氏族,不得截取首一字为姓,而以下为名,元人尚知此法。今世号称古文者,并此亦失之矣。古人名字小印,或用以鉴别书画,未有施於石刻者,此碑末天台卢奂名有二图章,石刻之有私印,盖滥觞於此。奂本摹刻之工,未谙古法,若撰文之杨铁崖,书石之褚奂,篆额之周伯琦,未有印也。《潜研堂金石跋尾》


    右嘉定州重建儒学记,杨维桢撰,褚奂书,周伯琦篆额,至正廿一年辛丑二月,陈公礼立八分书,字径寸余。在学宫。末有卢奂摹刻四字,又有“仲章”二字,“卢氏子孙”四字印,他碑所未有,钱氏跋尾载之。《吴郡金石目》


    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在苏州府学


    拓本高六尺八寸,广三尺一寸,正书二十三行,行五十字,字径寸许。


    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


    遂昌郑元祐</a>撰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捡校官钱逵书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周伯琦篆额


    至正十九年冬,平江路总管周侯擢拜江浙省左右司郎中,中吴士群请於庙堂,不获命,退而谒於遂昌郑元祐;占曰:昔范文正公在宋仁宗朝,恭知政事,首以兴学取士,开导人主,於是仁宗首诏天下兴学校。若苏州,公父母邦也,公来守乡郡,奏请立学,得南园之巽隅,以为学宫,今郡学是已。元祐问,公之子纯礼过家上冢,复以南园地广学宫,卒父志也。方公之建吴学,延安定胡先生为学者师。继此郡县皆有学,而吴固为称首。兀术过吴,学毁。宋既南渡,守臣相继,吴学复完。暨内附,其悉力以兴学养士者,□德大夫中书左丞浙西道宣</a>慰使游公显也。提兵破杭后,淮安忠武王入觐,委公以劳来安集,由是浙以西学宫犹完,士籍不废,儒绅复存。其学田匿於豪右,公尽复归之。故德公者成勒石纪美,至于今赖焉。至正两申岁,平章张公统兵入吴,适春丁,即命官以祭,躬谒圣师,升堂职讲,属郡守吴陵周侯,安完学校,搜延儒术,时兵甲充用,民气□然,侯抑安暴强,裁以军律。今日中吴士民获完者,侯恩实深。会戎旅方张,或请括学田,以助军食,侯恳恳建言,毁学坑儒,秦政亡不旋踵。为今之计,须用才贤,以绥靖祸乱,讵可蹈秦覆辙,以夺其食耶?遇稍暇,侯以俸金设馔,躬起行酒,勉劳儆劝,朔望庙谒,讲讨论思,率以为常。学宫垣墙,圯而复新,月廪恒自散给。是侯於学校,无愧昔人侈矣。弗甯惟是,故事承平时,官有慊人站户,兵兴中废,侯请以田亩输斗米助官,民以为便。吴城筑土善崩,役民修城,终岁不暂休,侯请给公帑,命僧领其役。军驻泊宜有营寨,然皆分占民居,侯以为纵不能如赵云之安民於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於是侯即城隅构屋,分命士卒居之。侯谓吴东际海,非有绝险,以为之限,宜如古制,寓兵於农,使互相团结,庶可战可耕。泰伯於吴,建邦启土,而其庙毁於兵,侯逐兵出庙,重加完葺。侯於敷政,知所先后,概若此,愿为记之。元祐按昔汉任延为会稽都尉,便能祠延陵季子,礼聘严子陵龙丘,史称其为循吏。何敬容於萧梁时,守吴郡,勤恤民隐,听讼如神,至是人称任何,较之侯,二子有不得专美於前矣。吴学之兴,始於范文正公,江南内附,复兴於游资德。今吴学获完而不坠,则又惟我吴陵周侯,侯名仁,字义卿,宣授太中大夫,仍兼管内劝农防御知渠堰事。夫侯之兴学,自宜播之士林,形之歌颂。若其政治之美,而学校亦得以论列者,盖学校议政,而乐称人之善,此尤士论之至公,而匪以私侯也。异时国史考功记事,如游宣慰章章在前,周侯行事烨烨与相先后,此岂平常勒石颂美,可得同年而语也哉!至正二十一年岁次辛丑三月既望,平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定住海牙同知王椿年,判官刘瑛,俞俊,推官顾士良,经历郑元,知事徐天麒、刘文义,照磨刘忠信,儒学教授孙作,学正陈振祖,学录江汉,训导范成、张腾霄、公孙天有、沈敬明、朱斌、陈朴</a>,儒士翁仁实、张复初、陈植、王鉴、蒋堂、孙文、金弘道,直学彭曙,司吏沈天麟、朱允升立石。张俊刻。


    右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遂昌郑元祐撰,钱逵书,周伯琦篆额。至正二十一年三月,正书。后具立石衔位姓名。《吴郡金石目》


    重修三皇庙记在昆山


    拓本连额高四尺八寸,广二尺九寸,正书二十三行,行三十二字,字径寸许。


    昆山州重修三皇庙记


    篆书三行,行三字,字径四寸许。


    昆山州重修三皇庙记


    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恭知政事陈秀民撰


    中奉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恭知政事饶介书


    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余诠篆额


    稽古鸿荒之世,人文未开,蚩蚩之氓,与鸟兽争一旦之命,不有圣神出而立人极焉,生人之类灭久矣。毛茹而血饮也,为之庖厨;巢居而穴处也,为之宫室;画卦以通神明之德,造契以代结绳之政;为之耒耨,以厚其生;为之医药,以救其死;造律历,垂衣裳,以开万世之治,其有功於生民甚大。庙焉,而栋宇挠,祀焉,而笾豆缺,岂教民报本之意哉!昆山三皇庙,自州治迁后,日就隳废。至正十九年,州治复还,太尉承制以杰烈石同知州事,奠谒之初,顾瞻太息,退而谋诸知州费侯曰:州事草创,百废宜次第举。三皇建极之始,今而庙宇崩摧,神像暴露,国家崇奉之意安在耶?举所宜先。费侯是其议,亟共捐俸为倡。医流义士翕然和之。不数日,得钱若干缗,米若干石,召匠度材,以工给其役,以吏董其事。不数月,殿宇之颠覆者,隆然起。两庑星门之朽弊者,翼然张。阶墀砖级之眵剥者,整以密。像塑丹白之漫漶者,焕以新。传所谓人存政举者是也。夫弛张系乎理,不系乎时,废兴由乎人,不由乎数,有为者何施而不可也。学有田若干,荡租若干,册籍迷失,无所考。石君又追究,归之学,祭祀膳供之用,於是乎不窘矣。庙成而石君去,费侯曰:石君之善,不可没也,征余文记之。余读邵子《经世书》,至皇帝王霸,未尝不废书而叹也,皇以道化民,霸以力服人,世降俗漓,古道茫昧。昆山之长贰修举废坠,而以皇庙先焉。其薄功利而尊道德者耶!其知报本而善教民者耶!诗云: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后之人庶乎尚有考也。费侯名复初,字克明,东平人。石君字安卿,巩昌人。至正二十三年夏六月廿五日,平江路昆山州知州兼劝农事契斯、同知昆山州事郜肃、昆山州判官丁复初、提控案牍赵从周、都目谢弘道、前医学权教授王烨、医学权教授许矩立石。


    州人朱珪刻


    右昆山州重修三皇庙记,陈秀民撰,文饶介书,余诠篆额,皆当时知名士。刻字者州人朱珪,珪精於篆刻,撰《名迹录》六卷,亦名手也。文前称太尉承制以杰烈石同知州事,后但称石君,元时蒙古色目人名,有单称下一字者。石君籍隶巩昌,盖亦河西之族矣。《潜研堂金石跋尾》


    无锡州官题名记在无锡县署


    拓本连额高六尺,广二尺八寸,正书五截,第一截记,三十一行,行十二字,字径五分,下四截题名。


    无锡州官题名之记


    篆书四行,行二字,阳文,字径四寸。


    无锡号称上县旧矣。皇元混一区宇,奄有四海,以其地广大,户口繁夥,元贞二年升为州,朝廷为设官六,达鲁花赤员一人,知州员一人,同知员二人,州判员二人。由丙申距今廿有九年,求其官於是州者,姓氏皆湮灭而无闻。将前人不欲扬其善乎?将有所讳而自掩乎?将官事杂逯而不暇为乎?将谦让未遑以待后人乎?是未可知也。威莅事未久,若复泯焉而不问,则遂成缺典矣。於是悉召州之故老而咨焉,乃曰:自谢君始至至治辛酉凡□□□人。因叹息曰,盖不求人知,亦近於古君子,然没世而名不称,则又识者之所疾也。且题名之所以作者,非直使人尊而敬之,乃欲俾世世子孙,他日过之,瞻仰而取则也。若夫明者,□者,廉者,贪者,有州人之口碑在,佥曰然,请刻诸石。时至治甲子正月望日,承务郎常州路同知无锡州事南阳刘威立石,无锡州儒学教授吴门俞真卿记。


    第二截:


    王连赤都鲁弥实 武德将军达鲁花赤,至治元年九月二十一日礼任。


    赵思益 奉议大夫知州,至治二年九月三十日莅任。


    廉可安凯牙 宣武将军达鲁花赤,泰定元年八月二十一日礼任。


    董世杰 奉议大夫知州,泰定元年十二月十八日礼任。


    阿思兰 奉政大夫达鲁花赤,泰定四年七月初九日礼任。


    张采 □□大夫知州,泰定四年。


    王古伦赤海牙 奉议大夫,达鲁花赤,至顺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之任。


    王克敬 朝散大夫知州,至顺二年十一月初二日之任。


    不颜不花 宣武将军达鲁花赤,元统二年十二月初三日之任,至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得代。


    董守思 朝列大夫知州,元统二年十一月初一日之任,就任除授汉中道廉访司佥事。


    达理悦实 前省理问授朝散大夫本州,达鲁花赤,至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之任,至元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得代。


    李台山 朝列大夫知州,至元三年十月十三日之任,至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得代。


    高阔阔出 奉政大夫知州,至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之任,至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得代。


    哈儿沙 奉直大夫达鲁花赤,至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之任,至六年十月二十日得代。


    第三截:


    乌马儿 昭信校尉同知,至治二年七月初二日礼任。


    刘威 承务郎同知,至治二年八月初一日礼任。


    捏古伯 承德郎同知,泰定二年六月初六日礼任。


    秦世英 忠显校尉同知,泰定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礼任。


    张也萨帖木儿 □□郎同知,天历元年六月二十二日礼任。


    阿里 承务郎同知,至顺元年七月二十七日之任。


    桑哥答思 承务郎同知,至顺四年七月十二日之任,至元二年六月初六日得代。


    也先不花 承事郎同知元统二年六月初八日之任,至元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得代。


    周宗仁 忠武校尉,至元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之任,至元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得代。


    山寿 承务郎同知,至元四年八月二十八日之任,至正元年八月十一日得代。


    杜仙 承务郎同知,至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之任,至正五年四月初七日得代。


    第四截:


    王居仁 承事郎州判,至治二年二月初八日礼任。


    张友一 承事郎州判,至治二年闰五月二十八日礼任。


    魏谅 承事郎州判,泰定元年二月十八日礼任。


    李秃坚不花 承事郎州判,泰定二年四月十五日礼任。


    和尚 承事郎州判,泰定三年正月二十八日礼任。


    都思脱因 承事郎,天历口年五月十六日礼任。


    忽都海牙 承事郎□□,至顺二年□二□□□礼任。


    余天锡 忠翊元统初八日上任。


    延仲诚 从仕郎州判,至元三年十一月初四日之任至元六年十月二十日得代。


    刘善庆 承事郎州判,至元五年四月十五日之任,至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得代。


    马驯徵 事郎州判,至元六年十月二十日之任,至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得代。


    魏秃普申 承事郎州判,至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之任,至正五年四月十一日得代。


    兀都蛮 从仕郎州判,至正八年三月十八日之任,至正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得代。


    第五截:


    督工司吏


    朱有德 提控案 年正月。


    章甫 都目,至治  月任。


    赵  至治三 礼任。


    方泰亨  年七月十三日礼任。


    陈琰 提控案牍,泰定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礼任。


    梅忠 都目,泰定三年 月二十五日礼 。


    韩奎 提控案,天历元年四月初任。


    赵茂 都目,天历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礼任。


    王鼎 都目,至  二十一  至元五年 初八


    徐文瑞 提控案牍,至元年之任,至正元年月十一


    施瑛 提控案牍,至  年日之任,至正八年月


    郑又新 提控案牍,至正  二月之任,至正十年九月二十九日得代。


    吴直 提控案牍,字德刚,苏人也。由 省院出身。至正廿三年之任,至正廿六年春得代。


    倪云林小象在嘉定周氏


    拓本高一尺六寸,广一尺五寸,有象,志铭正书。


    倪云林墓铭


    倪云林,姓倪氏,讳瓒,字元镇,所居号云林,因号云林生。其家常州无锡富家,至正初,兵未动,鬻其家田产,不事富家事,事作诗,人窃笑其为。兵动,诸富家剽剥废田产,人始赏其有见。性好洁,盥额易水数十次,振拂冠服,著时,数十次振拂。斋阁前后树石,尝洗拭。见俗士避去,如恐浼。徒王文友读书,文友死敛葬,不计所费,一如其所亲。交张伯雨,后伯雨至其家,会鬻田产,得钱百千缗,念伯雨老,不再至,推与不留一缗。盛年诗名在馆阁,晚当至正末,飘流中,作诗益自喜。其作诗信口,率与唐诗人语合。年若干,葬□阴习里。卒后人倩其诗,散逸无全。□□□□曰:□□□心何求,吁嗟乎其为安所由。身□□□□□其时蠲所修名何留。吁嗟!


    长乐王宾


    右云林小象,上方镌王仲光所撰墓志,正书小楷,上缺一角,磨泐数字,下方小象趺坐木榻,手执幅巾,几上陈钟鼎卷册数事,奚童侍女左右夹侍。刻工精妙,向在嘉定王氏,今与金粟道人像并归周氏祠中。《宝铁斋金石跋尾》


    右倪云林象并墓志铭,石刻志铭,镌於象之上方,末署长乐王宾著,皆小正书。另石刻王翰</a>林辅铭诗,与前金粟道人象均为嘉定王氏旧藏。《吴郡金石目》


    玄妙观方丈通神庵记在苏州玄妙观


    拓本连额高五尺六寸,广二尺七寸,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字径七分许。


    玄妙观方丈通神庵记


    篆书四行,行二字,字径三寸五分。


    玄妙观方丈通神庵记


    右仙事见於传记者,世相传以为渺茫而莫之□。而仙者往□求□於□□□□□□□化其□□□□法□谓□风□□初不自以□□也。□□□文字□必□□□信□□□□□□□□□□□□□□□已知□□以□□□其□□□□□□□□□生□已□本□□□□□□□□□□氏□□□□□□能文一日尽□□□为□□不知其□□以□道□□□栖止。今玄妙□□□□□□□蒲衣自□不□□□者,或□菑□□□中□□□□□□陵夜□□□□神遇□□□□□□□□□□至□生□□与□众罔测而□□所□问□□□焉。□建通神庵□中□□□命□街□□□□□□□□□□迹□□□黎故老不可□□□□□□□□□而□□□□□□□者也。自□□□□一百五十□□□□□□□□为陈迹,过者□□□□泰□□□春□□□□□□□谓大殿□□□□□□□于神□□□□思□灵修焉。翌日,□羽□□□□□□□□□□□□□□□是时□自□发□□□□□□□□□□□□作古。以是岁四月□□□□□□□□□□□而有□□□□□之疫□□□□□□物□□□□□□殆□□□□□海□中庸</a>而神□□□□□□□□□□□□见亲友□知仙□□□□□□□□□□□事会□顾安□弗力予□□基□是□□□□□□玄妙方丈□□□□□□□□□□□□元□□□方丈而不□而方丈新□为能□□□□□□□两□几□□□□□□□□□□元□□□□□□□二舍东西□庑而翼之□以□□□□楹□栋梁桷榱瓦覆砖□□□□□□□□□□厘专祠先□像后堂,永为玄妙方丈之室。□□别为房□,处尊宿退居者,□间乃□□□□□□□□□□我□□考妣,子若孙,往来其中,□□□□□□岁时荐羞,羽流□□於此□□□□□□□□□□江三高□临烟水之胜,予实主奉其青徒缅怀前□高迈百世,□元之遣泽,弗获□□□□□□□□□人斯□矣。尚敢冀仙荫之予□哉!抑圣凡□□阆风玄□之上□乎复绝,然犹时入□□□者□□□□仙□化□天下后世之□□□□□夫□滞起□在余闻方丈□而振庵之旧在席主夫沙衣□□□□□常□□盖仙而神者也。神亦何往而不在,以慈力故,犹感通乎□学□自今为主席者相继□□□□虽千□犹先生监临,毋落吾事,谨毋曰:是有数存,□则吾志也。是年七月望,郡人陆元吉书,


    大夫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王都中篆额,


    本观提举知观事周存参住持提点 泰亨


    东堂讲师张 树石


    右玄妙观方丈通神庵记,纪年磨灭,存七月望,郡人陆元吉书,篆额及立石衔位姓名,亦残蚀不全。《吴郡金石目》


    重建无锡州治记


    拓本连额高五尺,广二尺五寸,正书二十一字,行四十二字,字径六分许。


    重建无锡州治之记


    篆书四行,行二字,字径三寸许。


    重建无锡州治之记


    通奉大夫  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王士熙撰并书


    昔我世祖皇帝肇平残宋也,不□杀人,克□天心。迨职方氏纳士,生齿日繁。昔之壮县大邑,考图数贡□得升为州,若今无锡州之类是也。溪山清健,□有昌硕□州见大夫纡紫绶爵通□而乃□□□□其所□耸观瞻,副名实云何哉,因循□弛也,□□之式,其□□其不在人乎。藁城董君守□□元统二年,来守是州,令行化□民□夫和里居□□合辞请於君曰:政其有□□也,居之安□之□,此一郡之疆本也。颓毁弗修,何以示民哉?董君与达鲁花赤不颜不花、同知桑哥会思、也克不花判官、□□吴文秀合谋兴建,吏长允从,诸吏咸□□官□□华□□明安答儿□□仕郑大亨华珙□□□□□杨中□钱玉珙益吴曼倪挺徐□周岩□□□各□其力□有所献者□□□裒多□□□□□□□□□民善政之上计者也。陶甓于郊,伐木于□既坚既□,始为谯门为□门完整,允称□□□□□□□出入有容,上下有级,为后堂燕息之所也。贳画□□□□有□庖□□所□为州□□□□□□□□□□为使客寓馆东西两廊,肃平其居,□□□□楹焉周垣绳如齐□南啓。自元统三年,□□□□迄于至元改元落成。古之时,如公奭□□於□□□下,其民去而思之,□□刀伐□□之□□□□□简易之教,决民心也,如此夫。若今官必有署,其□□常之道也。国家布位立制,焕有荣华,欲使之□□□□□□□也。□民多□也,□□□上栋下宇,居之孔易,周人甘棠之思,□万世不□也。□□□□於民□□□□□□□□□□于胜国□治前於此者,巳无传也。今董君暨同僚□□□□□□成功□□□□□□□□□□□□□□□乃祖父实惟世祖平宋功臣,有夺□□□□□□□□□□□□□□□□□□□□□□□□□新,是以似之。谨记。


    □山王□刊


    长忏堂庄田记


    拓本连额高五尺,广二尺八寸,正书两截,刻碑字驭蚀,行数字不能计。


    长忏堂庄田记


    正书五字,平列,字径三寸许。


    南翔寺长忏观堂庄田记


    原租福□田凡有三等,曰恩,曰敬、曰忍。忍田瘠,恩敬肥也。寺僧崇□捐己长物外,泐同袍泐不□可谓肥矣。泐有本邑依仁里海氏泐佛徐有林同泐止及桂田北止浜,永舍入南翔寺九品观堂,助众焚修泐在堂母亲 氏 八娘泐戈氏四十八娘泐寿 功德上荐:故曾祖徐□□承事故曾  祖母□□故祖徐八□承事  故祖母侯氏 □娘子 故父徐□□秀才  故次兄徐 十五秀才故祖  五三承事  故祖母 十六娘子  故父 九五承事


    本观掌功德事僧  志寅等立


    松江丁日益刊


    下截:


    大元国平江路嘉定县依仁乡第七都,奉佛管必胜,男从龙发大施心,将有己钞置到守信乡第一都玉字渭百六十九号苗田式亩伍分,成田玖亩七分,又结字渭百二号苗田式拾捌亩,地二亩,黄字渭四十九号五十号五十一号苗田拾式亩玖分壹厘,营田三亩八分七厘,依仁乡十二都吊字渭四十二号七十二号苗田四亩捌分三厘,舍入南翔寺九品观堂,助众焚修,建立祠堂,永远香火所。功德追荐:


    先祖管千五承事,先祖母吴氏四二娘子;


    先考统制管公之灵,先妣金氏五十五娘子;


    先叔□□□五承事,先婶顾氏四十九娘子;


    先妻张氏廿一娘子,亡媳妇张氏十五娘子;


    亡媳妇□氏阿六娘子。众魂同生净土,仍保庇必胜等身□康健,寿命延长,官职高迁,诸缘吉庆。


    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日本观掌功德事僧德溪立


    常住释传教玄悟慈应大师石田


    上缺奉佛泐曹氏家眷等发大施心,将梯己钞置到依仁乡十三都□字渭十式号苗田乙拾亩,地式亩,泐百十一号泐拾石,舍入本院常住永远添助供给行 重修上缺建立祠堂香火荐羞之仪者。


    □元□□年月日掌长□院功德事僧德溪立


    佛泐宾字渭十四号苗田壹亩,  渭三十三号苗田 亩,地式亩,同都谷字渭泐九号苗田式亩六分,计田拾叁亩七分,舍入本院。泐助永远供泐共证菩提者。


    德溪立


    古百丈泉在上元宫后山净业庵


    拓本高一尺三寸,广六寸半,正书四大字,字径二寸许。


    古百丈泉


    钟山弟一泉在上元朝阳门外


    拓本高一尺二寸,广一尺,正书阳文五字,字径一寸五分。


    钟山弟一泉


    来凤泉阑题字


    来凤泉


    安稳大吉。侧面正书


    陈氏宗彝云,此井居凤皇泉凤台之间,阑五方,一面刻三篆字,存上下来泉二字。中凿穿,尚存末数笔,细审类西字,篆法颇似阳冰。《续纂江甯府志》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