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卷第十五 高丽史十五
3个月前 作者: 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a>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仁宗一。
仁宗恭孝大王讳楷字仁表古讳构睿宗长子母曰顺德王后李氏。 睿宗四年十月己亥生。 性仁孝宽慈。 十年二月立为王太子。 十七年四月丙申睿宗薨诸弟以王幼颇有 心。 平章事李资谦奉王卽位于重光殿。 朝夕奠殡哭踊尽哀左右侍臣哀恸不能止。
丁酉王诣景灵殿告卽位遣使告于*大庙九陵。
甲寅葬睿宗于裕陵。
五月庚午享于*大庙。
辛未追尊母后为文敬王太后。
乙亥以李资谦守太师中书令邵城侯; 金景庸为乐浪郡开国公; 李玮为桂阳公; 林有文金晙为门下侍郞平章事; 韩安仁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崔弘宰金若温 知政事; 李资谅为枢密院使; 金沽知枢密院事; 文公美为枢密院副使。
丙子以尹惟志为尙书左仆射; 李英阐为兵部尙书; 崔卓为户部尙书。
丁丑赐太后封崇执事官吏职一级。
戊寅以封崇太后御神凤门赦。
六月戊子朔王如奉恩寺。
己亥以僧德缘为国师学一为王师。
庚子虑囚。
辛丑王受菩萨戒于干德殿。
丁未宋持牒使进武校尉姚喜等六十九人来。
秋七月戊午 知政事致仕李轨卒。
庚午亲设金光经道场于干德殿三七日。
辛未醮于崇福殿。
己卯亲行虞祭。
辛巳命三品以上官会都省议重刑。
八月庚寅御宣政殿决重刑。
己亥赐罗景纯等及第。
壬寅亲行虞祭。
九月甲子诏改生辰安贞节为庆龙节。
乙亥命修睿宗实录以宝文阁学士朴升中翰林学士郑克永宝文阁待制金富轼充编修官。
己卯虑囚。
冬十月壬辰设百高座道场于会庆殿斋僧三万于中外。
庚子册李资谦为汉阳公。
癸卯亲行虞祭。
十一月丁卯设八关会王御帐殿受贺幸法王寺。
东女眞酋长实现来献马。
丙子亲飨年八十以上男女及义夫节妇笃废疾于阙庭赐物有差特赐李资谦母金氏金帛药物加等。
十二月丙戌朔亲行虞祭。
丙申放带方公 于京山府杀中书侍郞平章事韩安仁合门祗候李仲若流枢密院副使文公美宝文阁学士郑克永知御史台事李永尙书右丞韩安中礼部郞中韩 承宣韩柱侍御史林存合门祗候文公裕右正言崔巨鳞员外郞任元浚于外。
戊戌以崔弘宰权判枢密院事。
己酉虑囚。
○(癸卯)元年春正月甲子宋持牒使许立来。
己巳亲醮于纯福殿。
庚午幸外帝释院。
庚辰亲醮于干德殿。
壬午中书侍郞平章事李资谅卒。
二月甲午亲醮于阙庭。
戊戌燃灯王如奉恩寺。
癸卯王如兴王寺移御长源亭。
三月丙子虑囚。
夏四月丁亥王还宫。
癸巳王以睿宗小祥如安和寺行香。
癸卯赐卞纯夫等及第。
己酉亲行虞祭。
庚戌以金缘判秘书省事监修国史。
壬子幸外帝释院。
五月丁巳以旱避正殿集僧内殿讲佛经祷雨。
己未幸普济</a>寺。
癸亥虑囚。
甲子造土龙聚巫祷雨。
幸龟山寺。
己巳醮于会庆殿祷雨。
六月癸未王如奉恩寺。
乙酉东南海都部署使朴景麟错报女眞兵船三十 来犯境遣加发兵马判官杨齐宝等御之至庆州不见虏而还。
甲午宋国信使礼部侍郞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来。 庚子迎诏于会庆殿。 诏曰: " 闻嗣国甫谨修方谅惟善继之初克懋统承之望遽经变故深极伤 。 肆 命使之华往谕象贤之宠载蕃赉予倂示哀荣宜* {祗}服于王灵用永遵于侯度。 今赐卿礼物具如别录。" 癸卯王诣魂堂受祭奠吊慰诏。 诏曰: "惟尔先王祗愼明德宜绥厥位毗予一人天命难谌。 遽以讣 缅惟永慕。 谅极哀 纂嗣云初践修是属勉思抑割用副眷怀。 今赐祭奠吊慰礼物至可领也。" 祭睿宗文曰: "惟王躬秉一德嗣有东土。 孝友肃恭惠迪神*祗{祇}克绍于前文人四国是式。 而忠诚夙着义笃勤王旅贡在庭服命惟勤。 朕惟王介在海隅能知役志于享乃心罔不在王室嘉乃丕绩眷顾不忘。 方将 饬使人往谕厥志示鎭抚于尔邦孰谓天不 遗遽闻大故。 邦国殄 震悼于怀。 今锡尔恤典用褒乃显德以宁尔都尙其来止歆我宠灵永垂裕于尔后服休无 。" 路允迪等告王曰: "帝闻先国王薨逝嗣王传业故遣使致奠吊慰诏书祭文皆御制亲 。 在元 *闲祭吊止是常例今恩礼甚异大观年*闲所降诏书内特去权字以示眞王之礼今此御 亦示殊恩。 但先王为已受辽册命故避讳耳今辽命已絶可以请命朝廷。" 王* 曰: "弊邦自祖宗以来乐慕华风 我先考以礼事大以忠述职虽在海外心常在于王室。 故天子灼见屡加宠泽今又亲制祭文特示异恩。 于臣职衔又去权字虽先考尝蒙此礼小子何足以当之。 所谓册命天子所以褒赏诸侯之大典也今忧制未终而遽求大典于义未安实增惶愧。 冀于明年遣使谢恩幷达微诚惟公等善为敷奏。"
甲辰虑囚。
戊申太白昼见。
秋七月辛酉宋使路允迪等还王附表以谢。
壬戌太白昼见。
乙丑中书侍郞平章事金沽卒。
癸酉亲设消 道场于干德殿五日。
八月辛巳朔日食。
庚子以李资谦判西京留守事。
甲辰幸妙通寺。
遣河则宝如辽自龙州泛海不达而还。
九月乙卯王以文敬太后忌辰如安和寺行香。
丁巳决内外重刑。
己未幸普济寺。
丙子虑囚。
冬十月乙酉亲行虞祭。
戊子设百高座道场于会庆殿饭僧三万。
十一月壬戌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十二月壬午肆赦秩祀山川飨耆老及笃废疾者赐物有差。
丙午以金至和判兵部事; 林有文崔弘宰为门下侍郞平章事; 金若温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拓俊京为吏部尙书 知政事; 朴升中为枢密院使; 金仁揆同知枢密院事; 李资德为枢密院副使。
○(甲辰)二年春正月丙辰昼晦。
辛酉门下侍郞平章事金晙卒。
二月乙酉流同知枢密院事崔弘宰于升州褥地岛。
三月己巳尙书右仆射李德羽卒。 以文翰自任尝修肃宗实录以劳拜户部侍郞。
闰月甲申日赤无光。
乙酉亲醮阙庭。
丙戌日色黄赤。
壬辰大风昼晦。
夏四月丁巳王如安和寺。
壬申奉安睿宗 容于景灵殿。
迁惠宗神主于顺陵甲戌 睿宗于*大庙。
五月丁丑朔赐高孝 等及第。
庚子宋商柳诚等四十九人来。 初明州杜道济</a>祝延祚随商船到本国不还明州再移文取索。 国家上表请留至是诚等来传明州奉圣旨牒云: "杜道济等许令任便居住。"
六月丁未王如奉恩寺。
戊申幸灵通寺命有司修葺崇福院。
辛酉谒显陵癸亥谒昌陵丁卯谒裕陵癸酉谒绥陵。
秋七月己卯亲 于*大庙。
甲申册李资谦为朝鲜国公。
戊子遣枢密院副使李资德御史中丞金富辙如宋谢恩献方物。
八月戊午李资谦纳其第三女于王。 庚申百官贺纳妃。
甲子幸妙通寺。
庚午御神凤楼大赦。 敎曰: "朕自 上嗣滥位震宫不能以孝行奉于君亲仁德闻于士庶不天 祸易月终丧。 抱弓剑以哀号覩羹墙而永慕。 欲尊外家之长以慰先后之灵。 朝鲜国公忠诚夹辅功业旣崇遣使策命公及夫人兼 用诸子壻宜以余恩推及内外斩绞二罪以下咸赦除之望秩山川飨老人及笃废疾鳏寡孤独义夫节妇赐物有差凡有职者各以次升职。"
壬申下敎: "册王妹承德宫主为长公主。" 曲宴宰枢侍臣彻夜。
九月庚辰王如安和寺。
甲午太白昼见经天六日。
丙申王如玄化寺宴宰枢侍臣。
冬十月丁未以庆龙节宴群臣于干德殿常 以上官各赐马一匹又宴宰枢侍臣于含元殿。
壬子封王妹兴庆宫主为公主。
甲寅幸外帝释院。
十二月甲子以林有文检校太保守太尉判尙书户部事上柱国; 金若温检校司徒守司空门下侍郞平章事上柱国; 拓俊京检校司徒守司空中书侍郞平章事; 李寿检校司徒守司空 知政事; 朴升中检校司空政堂文学判翰林院事; 金仁揆检校司空吏部尙书知门下省事; 李资德为工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许载同知枢密院事。
○(乙巳)三年春正月庚寅李资谦又纳* {第}四女于王。 壬辰百官贺纳妃。
三月己卯制: "义州郞将庾淸曾被虏北辽今自拔还宜令赴京授本职一行军忠占亦授本州岛校尉。"
庚辰虑囚。
己亥幸崇福院赐号兴圣寺设斋张乐以落之仍宴宰枢侍从官。
庚子还宫赦。
夏四月庚戌幸李资谦第宴夜还。
戊辰幸普济寺祷雨。
五月壬申朔遣司宰少卿陈淑尙衣奉御崔学鸾如金金以国书非表又不称臣不纳。
丁丑幸妙通寺祷雨。
丙申亲醮阙庭。
六月壬寅王如奉恩寺。
乙巳再雩。
丁未雨。
秋七月庚午朔赐李阳伸等及第。
八月己未幸西京。
九月壬午乐浪伯金景庸卒。
冬十月己酉门下侍郞平章事致仕林有文卒。
十一月丁丑至自西京。
十二月壬戌以拓俊京为门下侍郞平章事; 李寿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朴升中李资德金仁揆 知政事; 许载知门下省事; 李之美知枢密院事; 智禄延金缜金富佾 同知枢密院事。
是岁金灭辽。
○(丙午)四年春正月甲午白虹贯日。
二月丁巳淮安伯沂卒。
戊午顺宗延福宫主金氏卒。
庚申册王妃李氏为延德宫主。
辛酉内侍祗候金粲内侍录事安甫鳞与同知枢密院事智禄延上将军崔卓吴卓大将军权秀将军高硕等谋诛李资谦拓俊京不克。 资谦俊京举兵犯阙壬戌焚宫阙癸亥劫王移御南宫杀安甫鳞崔卓权秀高硕及宿卫左仆射洪灌等十七人其余军士死者不可胜计。
甲子资谦等流智禄延金粲于远地道杀禄延。
三月丁卯朔资谦劫王移御其第。
辛未以国家多事停选举。
辛卯召百官议事金可否皆言不可。 独李资谦拓俊京曰: "金昔为小国事辽及我今旣暴兴灭辽与宋政修兵强日以强大又与我境壤相接势不得不事且以小事大先王之道宜先遣使聘问。" 从之。
癸巳黄雾四塞。
甲午日色如血。
乙未遣李之美告*大庙筮事金可否。 其文曰: "惟彼女眞自称尊号南侵皇宋北灭大辽取人旣多拓境亦广。 顾惟小国与彼连疆或将遣使讲和或欲养兵待变稽疑大筮神其决之。"
赦斩绞以下罪以李拓之党谓之卫社授职有差。
夏四月丙午王如安和寺李资谦扈从。 王回望旧宫泫然泪下。
丁未遣郑应文李侯如金。 称臣上表曰: "大人垂统震耀四方异国入朝梯航万里。 接境之伊迩谅驰诚之特勤。 伏惟天纵英明日新德业涣号一发群黎无不悦随威声所加邻敌莫能枝梧。 实帝王之高致宜天地之冥扶。 伏念臣 土小邦 躬 德闻非常之功烈久已极于倾虔惟不 之苞 可以伸于忠信。 虽愧 之荐切期山薮之藏。" 金回诏曰: "省所上表称臣幷进奉土宜匹物等事具悉。 朕以推亡固存寔帝王之造以小事大乃社稷之图。 魁伟之渠材蕴变通之远业。 卿家传王爵世享 封。 抗章竭尊奬之诚任土尽委输之节仍称卑号足见全能。 加非兵革之威诱不玉帛之惠自然来者不曰良哉。 且君父之心予已坚笃而臣子之义汝毋易忘卜世卜年是 是训。 外有合行条件事等卽次发使前去宣谕。"
辛亥以拓俊京为门下侍郞判兵部事; 李寿为门下侍郞平章事判礼部事; 李资德许载 知政事; 金富佾为政堂文学; 李之美判枢密院事; 金珦金义元 同知枢密院事; 金富轼为御史大夫枢密院副使。
五月丙寅朔移御延庆宫。
乙亥大雨雹。
庚辰命文武百官斋僧祈雨。
乙酉李资谦遣兵将犯御寝王密谕拓俊京执资谦囚之。
丙戌流李资谦及妻子于外。 余党分配远地。
丁亥宣旨: "朕以幼 承袭祖业意欲倚赖外家事无大小一切委任而纵为贪暴残民害国。 朕虽知之无以防闲。 至今月二十日患起仓卒判兵部事拓俊京倡义定难功不可忘。 宜令所司论功懋赏军器少监崔思全同心密辅可幷赏功。"
辛卯流平章事朴升中于蔚珍。
六月丙申朔王如奉恩寺。
甲辰设消 道场于天福殿。
乙巳以拓俊京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公寿判吏部事; 金珦为户部尙书知门下省事; 崔思全为兵部尙书。
乙卯出李资谦女二妃纳殿中内给事任元 女为妃。
庚申以李珍福为右仆射鹰扬军上将军高公现为兵部尙书龙虎军上将军林修为殿中监左右卫上将军又以郑惟晃等二十人有扈驾及捕贼功赐职有差。
秋七月丁卯宋遣合门祗候侯章归中孚等六十余人来。 王迎诏于天福殿。 诏曰: "朕居春宫十有余载罔敢怠逸四方所闻*道君大上皇帝{道君太上皇帝}享国日久厌于万机之烦爰议内禅朕辞不获命遂登大宝。 深惟祖宗基构之崇上皇付托之重夙夜兢* { }惧不克任。 而金人不道乘郭药师背叛之故陷没燕山 扰边境达于都畿。 方朕卽位之初遭此震惊以故未及与王相闻。 朕惟王世济忠孝膺授显册屛翰之旧久受国恩肆我烈祖神宗皇帝命使修聘礼意备至情同骨肉义则君臣以至于我道君太上皇帝锡赉不 待遇加等。 朕惟中国与王远隔辽海而恩礼如此岂有他哉。 庶几艰难有以敌忾耳王国与金相望无数百里之远而不能荡其巢穴以报中国岂累朝待遇殊絶之意耶。 金人者固尝臣属于王以丛尔海隅之丑背天逆神灭絶契丹遂陵中国* {淫}暴滋甚使其得志何有于王哉。 孤军深入理当 殄。 朕以其劫质肃王而去第命将士驱逐出境方将起天下之兵问罪小丑王其率励师众相为表里以行天诛。 夫* {纠} 王慝献 本朝以报中国数世之恩大忠也取乱攻昧诛讨* {淫}暴以伸威沙漠之外大义也拓地开境覆其巢穴报骤骄不臣之虏大威也。 一举而三者皆得王何惮而不为。 高爵厚赐朕于王无所爱惜王其勉之。" 侯章在馆又致书于王曰: "章等来时奉皇帝圣旨。 祖宗行尧舜之道务本敦化。 与本国讲好几二百年礼无不备我道君太上皇帝继而承之恩崇益厚比缘奸人启议悉兴边事使金人猖蹶。 兴无名之师杂乌合之众袭其不备扰我中原恣行劫掠。 是时有勤王之师数百万。 大臣献议曰: ''不击于黄河之南可邀于大河之北正兹深入若大兵一举则无遗矣。'' 今皇帝登祚之初孝悌恭俭 食晏寝任贤使能崇信顾义未欲殄灭。 于是金人悔过告和请路求归沙漠主上因而资之以金帛为 军之具。 复有无厌之求窥伺河北关鎭人神共怒。 事不获已待以秋 必兴师讨伐乘此之时本国安可坐视若将兵境上共为扫除是结无穷之好耶。 因兹成功别遣使人前来。" * 云: "本国自祖先以来承事上朝恭顺之诚未尝敢怠神宗皇帝虽远隔辽海而天日之明无不鉴照降使修聘恩礼尤厚道君太上皇帝继而承之待遇加等锡赉倍常实百生难报之恩也。 惟天地不责其报而区区感激之心庶几万一。 今者伏承奉使宣赞来传诏书以金人不道* {淫}暴滋甚方将起天下之兵问罪小丑令小国率励师众相为表里以行天诛。 孤自初奉读不觉流涕。 惟金人之始也固尝臣属于我国而常以寇掠为事我国以边鄙甫宁不欲生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要在羁 而已。 我祖肃王代有酋长盈歌力以制群凶威以降诸部雄视白山数侵吾境吴达惠奴相继而作凶势益振。 昨者被掠人自大金还来言: ''上朝使臣到蕃土礼数一如降使北辽之例。'' 又听边人之言: ''金人陷没契丹遂犯上朝地界皇帝以登祚之初未欲殄灭因其请和而许之。'' 以中国之大而如此 小国孤立其将安恃乎。 今年四月特遣使修好已经累朔尙未回报。 载念本国天 流行府库焚荡凡为御戎之具靡有孑遗。 方议鸠工以图兴复今诏书委曲谕示此实雪旧耻报大恩之日也。 然以残弊之兵当新胜之虏恐非勉强所能及也。 但冀训励师徒修整器械待王师临压彼境。 则弊国敢不尽力相为表里。 假托威灵助平戎丑孤所愿也。 天实临之惟奉使宣赞复命日宜以此意奏闻。"
癸未侯章还王附表以闻。 略曰: "王人骤至天诏俯颁拜命殊尤抚躬陨越。 窃以一王乃域中之大诸夏为天下之尊。 九圣之承明统庶邦而无外凡尔含识固宜归心苟或为 实云匪茹。 惟金人之为暴値丹国之不天。 旣乘新胜之锋浸有横行之意妄图猾夏遂及侵疆。 恭惟皇帝陛下新握干符 追圣政遭绎骚于京国轸赫怒于渊衷将欲应天而顺人伐叛而问罪。 特驰使指曲示训词谓: ''犯汉者义必加诛而尊周者礼当敌忾。'' 遂令师旅 举表里相攻。 言念小藩世蒙厚德常愿尽忠于报上岂能无意于勤王。 忽奉读于丝纶第难禁于涕泪。 宜卽奔命以待兴师。 但为弊封本非胜国近经 焚尽畜藏其于储 资粮缮修器械。 必也整齐而后动固难造次而可图。 又贼势凶强未宜轻触虏地险隘岂易长驱。 然帝命之临门理无 避。 俟王师之制敌少助威灵但愿圣明灼知诚恳。"
壬辰幸普济寺。
八月乙巳设佛顶道场于天福殿。
九月乙丑遣枢密院副使金富轼刑部侍郞李周衍如宋贺登极。
庚午王如安和寺。
辛未金宣谕使同佥书枢密院事高伯淑鸿 卿乌至忠等来。 金主 伯淑等曰: "高丽凡遣使往来当尽循辽旧仍取保州路及边地人口在彼界者须尽数发还。 若一一听从卽以保州地赐之。"
冬十月丙申庆龙节宴群臣于天福殿。
戊戌王饯金使于大明宫附回表谢一依事辽旧制。
壬子召还金粲为殿中内给事。
癸丑幸南京。
己未幸藏义寺。
十一月壬戌朔宴群臣于延兴殿。
甲子幸仁寿寺。
庚午至自南京入御延庆宫。
丁亥移御寿昌宫。
闰月壬辰朔赦犯二罪者免刑流之犯流以下免罪。 飨年八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孝顺节义者赐物有差。
乙未设般若道场于重华殿。
丙辰饭僧于禁中。
十二月丙寅李资谦死于贬所。
癸酉遣卫尉卿金子 刑部郞中柳德文如金谢宣谕。 表曰: "高伯淑至密传圣旨保州城地许属高丽更不收复。 切以勾丽本地主彼辽山平壤旧墟限于鸭绿累经迁变逮我祖宗値北国之兼幷侵三韩之分野虽讲邻好未归故疆。 及乎天命惟新圣王旣作见兵师之起义致城堡之无人。 当臣父先王时有大辽边臣沙乙何来传皇帝 旨曰: ''保州本高丽地高丽收之可也。'' 先王于是理其城池实以民户当此之时。 虽小邦未尝臣属上国而先帝特欲宠绥邻藩沾以训辞赐之旧土及后嗣之继序遭圣德之承天备认德音恭修臣职。 惟此东滨之寸土本为下国之边 虽尝见夺于契丹谓已拜恩于先代特推异渥仍属弊封岂侥幸而致兹。 盖遭遇之异甚。 深仁大义不可名言。 力薄材若为报效惟当备春秋之事守艺极之常举邦国而乐输传子孙而永誓高明在上 无他。"
己卯设消 道场于天福殿。
庚辰以金仁存检校太师门下侍中; 金珦为兵部尙书; 崔惟迪为户部尙书; 召还韩柱为刑部郞中知制诰。
○(丁未)五年春正月丁酉金遣高随来贺生辰。
庚子移御寿昌宫。
丙午金使还王饯于重华殿附表以谢。
二月己巳移御延庆宫纳删定都监判官金璇女为次妃。
乙亥幸西京。
庚辰谒太祖眞殿。
三月癸巳金子 柳德文赍诏还自金。 诏曰: "省所上表谢宣谕幷进奉物事具悉。 卿 人未谕之前愿为附属禹会旣通之后益亮勤悰因嘉志在于畏天当卽恩绥而赐地。 顷陈贡 止上谢章。 领阅之余奬叹虽切尙托言于户口未别奏于誓封。 但其事事以讫成忠于世世而可信所谕之言其或不定所得之地将何以凭。" 谏官奏: "子 入金不能御下其从者与金人鬪伤。 金人 让执都部署申锡杖之请治辱命之罪。" 乃免官。
甲辰西京妖僧妙淸日者白寿翰说王设灌顶道场于常安殿。
戊申王与妃及两公主幸兴福寺。 遂与宰枢近臣御楼船于大同江中流宴乐。
己酉虑囚。
壬子移御九梯宫天兴殿。
癸丑命政堂文学金富佾讲书洪范。
甲寅御麒麟阁命承宣郑沆讲书说命周官。
乙卯流: 拓俊京于 堕岛崔湜于草岛尙州牧副使李侯进龟州使邵亿郞将郑惟晃西材场判官尹翰等于远地。
御麒麟阁命郑知常讲书无逸召从臣及西京儒臣二十五人赋诗赐酒食。
丙辰王与妃及两公主御龙舟于大同江沿流宴乐召宰枢侍臣侍宴。
丁巳移御观风殿。
戊午诏曰: "朕荷天地之景命袭祖宗之遗基奄有三韩于兹六载智不能谋明无所触 变相仍略无宁岁。 去年二月乱臣贼子乘*闲而起阴谋发觉朕不得已咸致于法自是引咎责躬惭德多矣。 今以日官之议行幸西都。 深省旣往之愆冀有惟新之敎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一方泽祭地*祗{祇}四郊迎气。 一车服制度务从俭约。 一除冗官不急之务。 一劝农力田以给民食。 一务储官谷以待救民。 一取民有制常租调外毋得横* {敛}。 一抚民安土无使逃流。 一济危铺大悲院厚畜积以救疾病。 一无以官库陈谷抑配贫民强取其息又无以陈朽之谷强民 米。 一山泽之利与民共之毋得侵牟。"
夏四月丙寅大雨雹。
庚午王妃任氏生元子百官表贺。
乙亥设般若道场于长乐殿。
乙酉以文公美为吏部尙书; 韩安中为尙书右丞; 韩 为礼部侍郞; 文公裕为合门祗候; 李神倚为千牛卫上将军; 郑克永为东京留守使; 林存为晋州牧副使; 崔巨鳞为尙州牧副使。 公美等皆资谦所流至是召还复职。
五月壬辰流同知枢密院事崔惟迪于庆州刑部侍郞蔡硕于珍岛县。
乙未御灵凤楼命两京神骑击球赐物有差。
辛丑虑囚。
金富轼等至宋明州会金兵入 道梗不得入癸卯乃还。
六月乙丑赐王佐材等及第。
庚午以金仁存判吏部事; 李公寿判兵部事; 金富佾为户部尙书判礼部事; 金珦检校太尉守司空; 金富轼知枢密院事; 崔滋盛同知枢密院事; 崔思全为吏部尙书知都省事; 文公美为礼部尙书知制诰; 郑克永判卫尉事翰林学士。
乙酉虑囚。
秋七月辛亥至自西京入御延德宫。 下诏曰: "今春巡西京驻 至秋乃还。 将以推恩及诸有众诸扈从人有所犯者若非故犯勿论诸随驾人员及西京迎驾百司各加同正职一级诸劳役仆*肄{隶}赐物有差其余未尽称下者令攸司以类闻奏施行。"
丙辰宋敎练使明州副使张诜来。
是月西京西北道蝗。
八月甲子移御延庆宫。
乙亥幸普济寺。
丁丑以李玮为中书令; 任元 为礼宾少卿御史杂端。
辛巳改延庆宫为仁德宫; 天福殿为天成殿。
九月己丑遣国子司业李仲如金贺天淸节。
甲午王如安和寺。
丁酉幸王轮寺。
癸卯虑囚。
丁未幸妙通寺。
己酉金宣庆使永州管内观察使耶律居瑾秦州团练使张淮等来。
丙辰王迎诏于天成殿。 诏曰: "勍敌奉天而废立事盖非常诸侯为朕之蕃宣理当诞告。 厥初 宋请复幽燕密修浮海之勤申结与邻之好先皇帝曲矜恳至卽示允兪。 曾无知施以固盟飜更纳亡而构怨 桓缵绍复佶云为。 仍久示于含弘讫无闻于悔祸以致人神共怒天地不容。 止劳将帅之一征旋致 巢之坐覆宗 失守父子见 。 载惟积 之深至有易姓之事谓神器不可无主议降新封。 生民惟怀至仁共推旧宰已于今年三月初七日宣谕元帅府差人押送赵主父子幷燕王越王 王以下宗族四百七十余人赴阙仍备礼册命亡宋*大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都于金陵。 于 获盈贯之元恶于是输成毕造物之全功所宜同庆。 今赐卿衣带犀金银绢匹* {段}等物至可领也。"
冬十月丁卯命有司刷诸李所夺土田臧获悉还本主。
己巳金使耶律居瑾还王附表以谢。 表曰: "非常胜事不世异恩实千古之未闻举一方而祗服。 皇帝*升{陛}下应三灵之符谶袭累世之宗 。 仁之所渐者深则义之所制者众德之所施者广则威之所屈者多。 故得神兵一挥率土大定东西南北拓地增疆华夏蛮夷望风束手。 功业光辉于竹素威灵耸动于乾坤。 今者饬使节以有宣与侯邦而同庆便蕃上眷渥缛多仪。 惠厚及遐固论酬而无计心存事大但忠荩以为期。"
丁丑设百座道场于天成殿命内外斋* {僧}三万。
十一月乙未幸奉严寺落成。
遣石俊如金谢贺生辰李 贺正。
十二月庚午门下侍中金仁存卒。
戊寅虑囚。
壬午以李公寿判吏部事监修国史; 金富佾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金珦崔滋盛 知政事; 金富轼为户部尙书; 文公美同知枢密院事。
是月太白昼见经天。
○(戊申)六年春正月丁亥王不豫宰枢百官祷于庙社山川佛祠道宇。
辛卯虑囚。
壬辰金遣萧怀玉来贺生辰。
乙巳仁德宫火。
丙午移御延德宫。
壬子移御寿昌宫。
是月太白昼见经天。
二月乙卯朔王引见金使萧怀玉以不豫故至是受诏。
癸亥南京宫阙火。
戊辰燃灯王如奉恩寺。
庚午移御寿昌宫。
丁丑幸普济寺。
三月丁亥宋纲首蔡世章* {赍}高宗卽位诏来。
庚寅移御兴王寺荐福院。
壬辰亲设华严道场于弘敎院五日。 戊戌幸弘圆寺饭僧。
壬寅以李公寿为门下侍中; 金富佾守司徒判尙书兵部事; 金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璹检校司徒守司空左仆射判礼部事; 崔滋盛检校司空判工部事; 金富轼为翰林学士承旨。
甲辰虑囚。
丁未以崔思全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夏四月乙卯诏曰: "比来天文有变时令不调。 冀推恩而宽刑或调气而消 。 宜令有司虑囚赦二罪以下望祀国内山川飨耆老及笃废疾节义孝顺鳏寡孤独赐物有差。 又元晓义想道诜皆古高僧宜令所司封赠。"
丁巳南界海贼多起。 以御史中丞郑应文为宣抚使往谕之。
癸亥王如安和寺经宿而还。
甲子移御大明宫卽顺天馆。
己巳带方公 卒于京山府。
甲戌太白昼见经天。
己卯诏崔惟迪缘坐子罪实非自作许量移田里。
庚辰赐李元哲等及第。
五月己亥移御延德宫醮于阙庭。
庚子移御大明宫。 乙巳移御寿昌宫。
庚戌祷雨于庙社山川。
六月甲寅朔王如奉恩寺。
己未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辛酉以崔弘宰为门下侍郞平章事崔弘义为户部尙书左右卫上将军。
丁卯宋国信使刑部尙书杨应诚齐州防御使韩衍等来。 初应诚至江亭移牒接伴所云: "准 今将欲至碧澜亭贵国礼意勤 若不预行开陈必至虚有烦劳。 缘为二圣在远臣子不忍听乐筵会。 今将旧例检照迎诏拜表日依例用乐外如有筵会则赴坐免乐幷免送衣带花酒。" 己巳迎诏于寿昌宫。 诏曰: "数遇中微变生外 。 肆朕缵绍方图 宁。 惟三韩之旧邦实累世之与国。 向烦信使来效充庭乃缘艰虞久缓报聘。 想亦量其多故当不替于素怀。 兹奉大金之尺书特驰一介之行李航海越境良有 烦救 恤民必加轸助。 聊将薄物不逮 仪。 今差杨应诚韩衍等充国信使副兼赐国信礼物衣带金镀银器杂色匹* {段}散马等物。" 应诚等归馆复上语录云: "昔周室多难或言于晋文曰: ''求诸*候{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 晋文旣定王室因成 业载之书典光耀无穷。 窃惟贵国在海东最号为大世着忠顺。 自通使以来本朝待遇贵国恩礼加厚未始小衰。 此者时遇艰难国家多事不料狄人用诈遂勤二圣远征。 上下忧劳莫遑宁处。 重念贵国秉礼重义而又本朝恩遇积有岁年非他国之比方兹缓急义当责望正仗大义勤王时也。 今皇帝初登宝位遣使抚问国王就烦津发迎请二帝。 于传宣拜诏日已尝一一面陈继以公牒移馆伴所再烦申覆诚恳备至谅蒙体悉。 贵国以谓去金道路险阻不可前行在祖宗时金人尝附贵国之使入贡当时道路自通未闻不可行也。 贵国又恐金人亦由此遣使然金人自破契丹后皆由河东山北通使必不由此而来。 若贵国虑金人因此生事应诚等今此奉使只是素队百十人持国书礼币前去讲和卽非争鬪贵国* {第}津发使人一行至界上先报知金人以听可否或裁 人数一切从之自是无由生事。 若使由贵国之路迎请二帝则不亏二百年忠顺之义亦以报列圣眷遇之恩。 国家报功倍于畴昔而四方诸国益仰令名信服高义实有无穷之休。 而贵国重臣皆有 赞奉戴之忠国家赏典传于不朽。 非一时使人私己之利也敢尽布腹心惟冀国王谋及重臣 济兹事无以暴起之狄人遂失久要于华夏早希与决无至稽留。" 王以书答曰: "本国自祖宗以来事大以诚。 故自神考至于太上道君皇帝视同一家其异恩厚礼岂易名言。 惟天地不责其报而区区感激之意庶几万一伏闻二帝远征举国忧愤虽不能应时奔问官守而臣子之心岂遑宁处。 且皇帝孝悌群公忠义必也动天地感鬼神天地鬼神共相 赞岂使二圣久劳沙漠。 每祝早还京阙以副天下之望。 皇帝初登宝位首遣侍臣就传诏命欲令小国津发前去迎请二圣使副又于传诏日一一面谕继以公牒恳意备至敢不拜命。 然女眞之始也分居部落未有定主故尝臣属我国或随我使人入贡上国此后渐致强盛常为边患。 近者陷没大辽侵犯上国自此兵威益大抑令小国称臣仍约定礼数一依事辽旧例小国不得已而从之。 然其俗好战常疾我乐率上国近于疆界修葺城垒屯集兵士意欲侵陵小国。 如闻使节假道入境必猜疑生事。 非特如此必以报聘为名假道小邦遣使入朝则我将何辞以拒。 苟知海道之便则小国之保全难矣。 而淮南两浙缘海之地得不虑其窥 耶。 苟为不然小国岂敢恬不从命。 兹事实大非敢饰言惟使副曲察情衷少 雅意归奏阙下。"
癸酉虑囚出轻系。
辛巳幸外帝释院。
秋七月丙戌 知政事李璹罢。
庚寅幸普济寺。
壬子幸王轮寺。
八月庚午宋使杨应诚等还王御重华殿引见附谢表曰: "皇使鼎来天晖远逮仰龙光而拜赐战 炭以交怀。 恭惟皇帝陛下应戴舜之诚懋兴周之业 功不替图 受于丕基哲命自贻勤用祈于初服。 乃眷东土实为世臣特烦法从之班曲示训辞之重仍加好赐敷锡异恩奉咫尺之威固将殒越读恳恻之语徒自涕 。 盖念遐藩素陶声敎远自祖先之世 恩礼之加延及后 益图内面。 忽闻边鄙之为梗遂致春秋之后伦而 帝室多艰 舆远狩但增惊骇罔识端倪。 无路以奋臂阻问安于行在。 分 救患当输敌忾之忠。 力薄材难展勤王之 忧 滋剧神明所监。 缘臣缪缵孙谟适丁厄会灾荒 至人物凋残内逼逆臣跋扈之凶外虞强国 伺之 。 方初平难兼讲和邻匪曰为功幸无生事。 非不知举弊邑以奔朝廷之敎命尽微劳以* 累代之宠灵。 势有未便事难自遂但期睿圣曲亮 诚。 察臣方处于艰危赦臣实非于逋慢永加容德 遂曲全则艺极其存无失小邦之事大文威所被敢忘荒服之尊王。 指白日以誓心冀皇天之垂照。" 时应诚等往复不已又* 曰: "上朝先是降诏令小国往谕女眞来朝小国窃虑女眞不可使窥中国富盛不敢奉诏朝廷不以为然遂多方招谕厚赐金帛。 彼旣知中国虚实窥心一动长驱深入骚扰京师。 小国与金国疆 相接知情伪甚熟。 今使节由此而往则猜疑生隙祸不旋踵。 假令使节由此往彼彼必由此复礼。 又 其国东滨大海尤善水战彼托以复礼审知淮浙形势万一具战舰浮海而下击其不意窃恐北苦陆战南苦水战首尾受敌为患必巨。 事至于此虽悔可追。 小国所以不获奉诏者天地洞鉴不敢饰辞。 虽旷日持久更不敢他议。" 仍选日请附回表。 应诚等* 曰: "贵国君臣必以为有害而不从只欲使人还归是终不许也。" 遂不受附表例赠宴币衣对礼物亦皆不纳而去。
甲戌遣礼部侍郞尹彦 如宋上表曰: "天地之仁各令万物以咸遂帝王之道不责众人之所难敢吐 辞仰干聪听。 窃念本国地分东鄙世事中华。 守千万里之封疆未躬于朝请顾二百年之恩礼但誓于忠勤。 昨者闻两圣之播迁举三韩而悲痛。 旣不能奔问官守以申臣子之诚又未得首倡义兵以徇国家之难。 今伏遇皇帝陛下起从元帅之府光袭先王之基冀与臣民共迎 辂。 诏书下而老幼垂泣德意形而遐迩宅心。 至 感神岂无厥应宸极反正。 今也其时。 臣属室家焚荡之余当军国扰攘之际愧未遑于庆礼辱先遣于皇华。 虽命出重严乃事难遵 。 盖彼金国接我鸭滨旣乘猾夏之威又有害邻之意常令密谍以待 端。 如闻仗节之假途则必应时而生事或扬兵可畏而加责或复礼为名而请行在此路冲将何辞拒。 彼众我寡旣难可以与争唇亡齿寒又焉知其非祸岂徒今日之扼腕。 必有他时之 脐。 职此多艰理非自慢。 伏望皇帝陛下念臣内怀向慕悯臣外迫侵陵山薮示藏雷霆收怒。 小国有保全之幸上朝无藩屛之危。 率诸侯而尊周王非敢期齐晋之故事任厥土而作禹贡愿不失靑徐之旧仪丹慊不诬皇天是证。"
甲戌以崔思全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乙亥幸西京。
自四月至是月太白昼见经天。
九月丁亥遣李愈如金贺天淸节。
丙午命行从宰枢与妙淸白寿翰相定新宫于林原驿地。
以林景淸为枢密院副使。
冬十月壬子朔东南海安抚使郑应文奏: "溟珍松边鹅洲三县海贼佐成等八百二十人投附已于陕州三 县置归厚就安二场晋州宜宁县置和顺场以处之。" 群臣陈贺。
庚戌虑囚。
甲寅至自西京入御寿昌宫。
癸亥遣吏部尙书崔濡卫尉少卿宋觐如金谢宣庆幷进方物。
甲子幸神众院。
十一月戊子移御仁德宫。
己丑遣工部员外郞兪元胥如金谢贺生辰合门通事金泽贺正。
丁酉移御寿昌宫。
戊申移林原驿作新宫命内侍郞中金安督役。 时方寒 民甚怨咨。
十二月甲寅尹彦 还自宋。 诏曰: "朕比遣使 驰殊域念父兄之远狩邈川陆之相望假道无从问安* 切爰荷藩维之旧庶资疆 之通遽 奏封备陈诚 鉴观弥日慨叹在中。 顾孝友之思虽欲伸于己志然几微之虑亦当尽于人情。 旣谅恭勤无忘屛卫。"
乙卯虑囚。
癸亥以崔思全 知政事判尙书刑部事; 韩 为枢密院副使; 崔滋盛为吏部尙书; 尹 为刑部尙书; 崔濡康侯显为左右散骑常侍。
壬申金遣锦州管内观察使司古德卫尉少卿韩昉等来。 甲戌王迎诏于重华殿。 诏曰: "朕闻夏商而来莫非不仁失天下汉魏以降则有故事为诸侯。 兹载籍之具书非一时之创见。 惟宋太上皇赵佶</a>少帝桓所以背恩而失信与其致讨以就 。 亦已使闻不须重 。 自兹朞岁邈在别都比诏诣于阙庭因面数其过失。 颜之厚矣省伊戚之自贻人皆知之顾何辞而以对。 殒越于下咸服其辜。 然罪可释愚可哀终弃絶之弗忍惟名不正言不顺亦爵号之旣加已于今年八月二十六日降封赵佶曰昏德公赵桓曰重昏侯。 事皆惟新理宜诞告言念至公之举谅 同庆之诚。 呜呼命不于常国必自伐。 惟皇上帝之震怒不为桀亡非予一人之能令侯于周服敬尔有土其听朕言。 今差司古德韩昉等充报谕使副仍赐卿衣带匹* {段}银器等具如别录至可领也。" 司古德等上语录云: "承枢密院 子准奉圣旨候到国有合计议事件须至定迭回日却具申覆以凭奏闻。 开立下项。 保州之地初有诏谕更不收复意谓贵国必能*祇{祗}率旧章遵奉王室。 故朝廷不爱其地特行割赐尔后数岁贵国尙未进纳誓表。 故于回谢宣谕诏内云: ''尙托言于户口未别奏于誓封。 但其事事以讫成忠于世世而可信所谕之言其或不定所得之地将何以凭。'' 伏覩诏书旨意坦然明白逮今贵国未尝遵依第据守上项州城于理岂为稳便。 不识进退之*闲终欲如何。 及自胁从幷逃移户口其数颇多皆称物故殆未可亮。 今年八月十四日安北都护府牒来远城为人民越江到昌朔州地分耕种勘会公案。 昨蒙先皇帝 赐鸭江为界及承签院高伯淑宣谕圣旨更不收复保州一城境内今来贵国人民有耕种事理不便到请惩戒寝罢勘会昨来朝廷差降高伯淑宣谕时言议语录但传 旨许赐保州 无一城境内语句兼未 定界至。 自是见得系内地分宜约* {束}封吏无令依前辄有更添妄烦理会。 天会五年二月九日贵国谢恩使末 断遣外依国朝典宪犯者合出征偿入被死之家此时送伴所具牛马头匹及银两数牒过到今经久 未依应送纳于礼似为未安。 右上数事贵国果能推诚享上卽纳誓表皎然</a>自明朝廷亦当回赐誓诏兼别降指挥申 封疆一切务从宽大成长久之计。 今年三月五日来远城收到无主马二匹多日无人识认。 相度弓口左右收得必是界外行到寻已令交付讫。 今年八月十四日东京兵马都部署司准东路军司申巡检司申于海岸收捉贵国金铁衣等六人状称浮海値风漂流到此情可怜悯亦仰移文分付讫。 今年八月十四日东京兵马都部署司准东路统军司申巡检已申因巡边收捉到贵国崔颇喜寻责得状。 称系天齐城所管因盗本国牛马捉败同贼为此避罪将妻幷马一匹来到据上项贼人幷将到物件亦令分付讫。 右上三司边境细故朝廷亦不遗忽一一指挥有司卽令移文送付无少底滞。 实恐边吏壅 不达王所故各具闻白庶见朝廷待贵国之意。" 又上语录云: "于谢保州表内云: ''举邦国以乐输传子孙而永誓高明在上 无他''之言辞意轻泛。 具如近代宋人夏国与旧辽 朝廷所立誓书及表皆有若 此盟社稷倾危子孙不绍或神明 之无克 国之语。 相度旣永敦誓好果无食言。 辞意虽重于理无可避者。 至如自古盟载之辞如此类者非一兼贵国与辽时誓表必自有故事朝廷所收图书亦可考据此事诚非创行要索。 朝廷* {祇}欲永通欢好美意灼然。 伏望裁酌早赐端的垂谕以凭回日申覆朝廷具行闻奏。" 王* 曰: "昨蒙亲授 录今逐所有事件一一论报谨具如后。 保州之境本高丽地分尝为旧辽所幷顷属大朝统一中外先皇帝眷顾小国使边臣沙河赐之又签院高伯淑奉使日宣谕更不收复保州。 小国不胜庆幸奉表陈谢曰: ''举邦国以乐输传子孙而永誓高明在上 无他。'' 以此誓心更无章表。 意谓盟誓多是敌国交相疑忌故不得已而为之如春秋所记衰周列国之事。 今则圣人受命廓然一统惟是下藩中心悦服恭修职贡一依高伯淑来谕条件罔有愆忘今兹谕以未进纳誓表于理不为稳便又言卽纳誓表朝廷亦当回赐誓诏为长远之计。 闻命以还不胜感惧当候回谢报谕行李入朝兼上表以闻。 其人口逃移是臣父先王生前不获臣事上国时事当时臣幼少未尝闻知 高伯淑来日宣谕许令小国取便遂兼表上谢今更以让殆未可亮实深惊恐莫知所图。 天会五年金子 入朝不能检下致令崇吉刺伤人命回来卽令夺子 职田远流兼刑崇吉。 自来小国旧法犯罪人处断流配外更不征赎。 是以因循至于今日遽沐来谕亦多兢恐切冀更受指挥。 先皇帝时边臣沙河奉宣 赐鸭江为界遂言此后其境内寸草尺木不令吾人采取 遇今皇帝谓小国必能祗率旧章遵奉王室不爱其地特赐割赐而只许保州一城不许傍侧小土此岂朝廷以至仁大德抚字小邦之意乎。 是以缘边官吏见上国人民越江到昌朔州地耕种遂移文请征戒寝罢。 今沐来言系内地分宜约束封吏无令依前妄烦理会此违自来受命庆赖之心是以惶恐不知所为。 向者来远城收到无主马二匹东路巡检司于海岸收捉金铁衣等六人浮海値风漂流到此又因巡边收捉崔颇喜避罪将妻幷马入幷令交付当初闻之虽喜然谓出上国边官处分。 今闻朝廷虽细事不以遗忽一一指挥有司移文分付乃知朝廷宠绥下国至深至厚感荷之诚万万于此亦当俟来次行李兼附表以谢。"
世家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