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迁哲传

3个月前 作者: 令狐德棻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


    世代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长江以东当官。


    祖父李方达,齐国末年,担任本州治中。


    父亲李元真,在梁国当官,历任东宫左卫率、东梁衡二州刺史、散骑常侍,封沌阳侯。


    李迁哲从小修养立身之道,有识见气度,意气风发,善于谋划。


    最初担任文德主帅,转任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


    其父担任衡州刺史时,把李迁哲留在本乡,督率自己的私人军队。


    当时他二十岁,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大同二年(536),授安康郡守。


    三年,加超武将军衔。


    太清二年(548),镇守魏兴郡,都督魏兴、上庸等八郡诸军事,袭爵沌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四年,升任持节、信武将军、散骑常侍、都督东梁洵兴等七州诸军事、东梁州刺史。


    后来侯景肇乱,诸王争帝,李迁哲外抗强寇,仅能守住自己的辖区。


    大统十七年(551),太祖派达奚武、王雄等人进攻太行山以南,李迁哲率部属抵抗,兵败,向达奚武投降,然而神色仍镇静如常。


    达奚武把他押送到京师。


    太祖对他说:“为什么不早点归附,以至劳动军队?如今当了俘虏,不感到惭愧吗?”李迁哲答道:“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太祖对他十分赞许,当即任命他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封沌阳县伯,食邑一千户。


    魏恭帝初年,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互相勾结,发动叛乱。


    太祖派雁门公田弘从梁州、汉州出兵,开府贺若敦进攻直谷。


    乐炽听说官军将至,就烧毁傍山架木所成的险路,据守直谷,贺若敦的军队无法进攻。


    太祖认为李迁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义之名,就命令李迁哲与贺若敦一块前去治理。


    乐炽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迅速荡平。


    又与贺若敦南下进攻。


    李迁哲先到巴州,进入外城。


    梁国巴州刺史牟安民惊慌害怕,打开城门投降。


    牟安民之子牟宗彻等人还占据琵琶城,不受招降。


    李迁哲将其攻占,斩杀、俘虏九百余人。


    军队驻扎鹿城,城主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李迁哲对部属说:“接纳投降,如同对敌,我看对方使者顾盼的神态还很高傲,难道没有欺诈吗?”于是不接受投降。


    梁人果然在道路东边设下伏兵,企图截击。


    李迁哲发动进攻,击败敌军,在城内大杀,俘虏千余人。


    从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继投降。


    大军回来,太祖嘉奖他,把自己所穿的紫袍玉带及所乘马匹赏赐给他,另赏赐奴婢三十人。


    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他为直州刺史,直州就是他家乡所在的州。


    又赏给仪仗鼓乐。


    命令他与田弘一同讨伐信州。


    魏恭帝三年(556)正月,军队驻扎并州。


    梁国并州刺史杜满各听见风声就表示归降。


    又进兵包围叠州,将其攻占,活捉刺史冉助国等人。


    李迁哲常常率领勇猛之士担任前锋,每次作战,无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开拓疆土三千余里。


    当时信州被蛮族首领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围,田弘又派李迁哲前去救援。


    等赶到时,信州已经沦陷。


    向五子王等人听说李迁哲到,吓得狼狈逃跑。


    李迁哲入据白帝。


    贺若敦等人也赶到,共同追击向五子王等人,把他们打败。


    田弘率军返回时,太祖命令李迁哲留下镇守白帝,分给他士兵一千人、马三百匹。


    信州原先没有储备,军粮缺乏。


    李迁哲就收集葛根磨成粉,又搀上米让士兵吃。


    他自己也同士兵一样。


    若有美味,就分别赏给士兵。


    士兵中有得病的,他亲自去为他们医治用药。


    军中因此感激他,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黔阳蛮人田乌度、田都唐等人常常劫掠江中,成为百姓的祸患。


    李迁哲伺机征讨,斩杀、俘虏甚多。


    从此各蛮族被他的威名所震慑,纷纷送来粮食。


    又有一千多家送子弟入城当人质,李远哲在白帝城外另筑一城,来安置他们,同时设置四个镇,用来保护三峡通道。


    从此寇患基本平息,军粮供应有了保证。


    世宗初年,授都督信临等七州诸军事、信州刺史。


    当时蛮族首领蒲微担任邻州刺史,起兵反叛。


    李迁哲打算讨伐,众将认为路途艰险遥远,都不愿去。


    李迁哲怒道:“蒲微小贼能干出什么?捉他的办法,我已经想好。


    各位见到这样的小贼,便有害怕之心,以后遇上强敌,将怎么作战!”于是率兵七千人进攻,攻占五座城池,俘虏二千余人。


    明帝二年(558),食邑增至二千五百户。


    武成元年(559),入京朝见皇帝。


    世宗待他很有礼貌,赏赐住宅一处及庄院田地等。


    保定年间,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568),升任大将军。


    四年,诏令李迁哲率领金州、上州驻军镇守襄阳。


    五年,陈国将领章昭达进逼江陵。


    梁主萧岿向襄州告急,卫公宇文直命令李迁哲前去救援。


    李迁哲率领部下防守江陵外城,同陈国将领程文季交战,士兵稍微后退,李迁哲亲自冲入敌阵,杀死数人。


    适逢江陵总管陆腾出兵援助,陈人才退兵。


    陈人又乘着涨水,挖开龙川的宁朔堤,引水灌城。


    城中惊慌。


    李迁哲先堵塞北堤,又招募勇猛之士,出城攻击,接连有所斩获,人心稍微安定。


    不久,敌人攻入外城,焚烧民居。


    李迁哲亲自率领骑兵从南门出击,又命令步兵从北门出击,两军合力,前后截击,陈军再次被击败,大多数投水而死。


    当天夜里,陈人又偷偷在城西用云梯登城,已有数百人登上城头,李迁哲又率领勇士抵抗,陈人再度败溃。


    不久,骤然刮起大风,天色昏暗,李迁哲乘机出兵进攻敌人军营,陈人大乱,死伤很多。


    陆腾又在西堤击败陈人,敌军才逃走。


    建德二年(573),晋封安康郡公。


    三年,在襄州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追赠金州总管。


    谥号壮武。


    李迁哲世代豪雄,为乡里所折服。


    生活糜烂奢侈,善于享乐。


    姬妾多至上百人,有儿子女儿六十九人。


    沿着汉水一千多里之间,宅第相接。


    妾中生有儿子的,让她们分别住在这些宅第中,各人都有自己的仆人、婢女、阉人侍候保护。


    李迁哲常常鸣着胡笳,带着随从,往来于她们之间。


    纵酒饮宴,极尽人生之乐。


    子孙参见时,有时竟忘记他们的年龄和名字,只得打开本子详细查看。


    长子李敬仁,比父亲先去世。


    第六子李敬猷承袭爵位,仍然统领父亲的部属,最初担任大都督。


    建德六年(577),跟随谯王讨伐稽胡立下战功,升任仪同大将军。


    李迁哲之弟李显,官至上仪同大将军。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