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制考卷三
3个月前 作者: 王应麟
宋王应麟</a>撰
仪礼</a>
士冠礼「所卦者」注:「所以画地记爻。」疏:「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记之。但古用木画地,今则用钱,以三少为重钱,重钱则九也;三多为交钱,交钱则六也;两多一少为单钱,单钱则七也;两少一多为折钱,折钱则八也。案:少牢云:卦者在左坐,卦以木。故知古者画卦以木也。」
「有司如主人服」注:「有司,群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疏:「周礼</a>三百六十官之下,皆有府、史、胥徒,不得君命,主人自辟除,去役赋补置之。周礼皆云府史,此云群吏,吏史亦一也,故举汉法为证。」
「抽上韇」注:「韇,藏策之器,今时藏弓矢者谓之韇丸也。」疏:「此举汉法为况,亦欲见韬弓矢者以皮为之。故诗云象弭鱼服,是以鱼皮为矢服,则此韇亦用皮也。」
设洗直于东荣。注:「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士用铁。荣,屋翼也。周制,自卿大夫以下,其室为夏屋。水器,尊卑皆用金罍,及大小异。」疏:士用铁者,案汉礼器制度,洗之所用,士用铁,大夫用铜,诸侯用白银,天子用黄金也。檀弓:「孔子</a>云:见若覆夏屋者矣。」郑注云:「夏屋,今之门庑。」汉时门庑也,两下为之,故举汉法以况夏屋两下为之,或名两下屋为夏屋,夏后氏之屋亦为夏屋。郑云:卿大夫以下,其室为夏屋,两下,而周之天子诸侯皆四注。金罍此亦案汉礼器制度,尊卑皆用金罍,及其大小异。荣,即今之抟风。云荣者,与屋为荣饰。言翼者,与屋为翅翼。
「袜韐」注:今齐人名蒨为袜韐。
缁布冠缺项,青组缨属于缺。缁??广终幅,长六尺。「皮弁笄、爵弁笄」注:缺读如??。缁布冠无笄者,著??围发际,结项中,隅为四缀,以固冠也。今未冠笄者著倦帻,??象之所生也。滕、薛名??为??。??,今之帻梁也。笄,今之簪。疏:「著??围发际者,无正文,约汉时倦帻亦围发际,故知也。??象之所生者,此举汉法以况义。汉时男女未冠笄者,首著倦帻之状,亦以布帛之等围绕发际为之。汉时滕、薛二国云??。??,倦帻之类,亦遗象,故为况也。帻梁亦举汉法为况。帻梁之状,郑目验而知,至今久远,亦未审也。」
「有篚」注:「篚,竹器如笭者。」疏:「举汉法为况也。」「缁布冠各一匴」注:「缁布冠,今小吏冠,其遗象也。匴,竹器名,今之冠箱也。」疏:「缁布冠,士为初加之冠,冠讫则弊之不用,庶人则常著之。」故诗云:台笠缁撮。是庶人以布冠常服者,以汉之小吏亦常服之,故举为况。冠箱亦举汉法为况。
「屦青絇」注:「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疏:「此以汉法言</a>之,今之屦头见有下鼻,似刀衣鼻,故以为况也。」「大古冠布」注:「白布冠者,今之丧冠是也。」
「周弁,殷冔,夏收」注:「其制之异,亦未闻。」疏:「案汉礼器制度弁冕,周礼弁师相参,周之冕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绩麻三十升布为之,上以玄,下以??,前后有旒,尊卑各有差等。天子玉笄朱纮,其制可闻。云未闻者,但夏、殷之礼亡,其制与周同异,亦如上未闻也。」
士昏礼「女次」注:「次,首饰也,今时髲也。」
「姆」注:「若今时乳母矣。」疏:「汉时乳母,则选德行有乳者为之,并使教子。」
「??笄」注:「??,??发。笄,今时簪也。」疏:「簪举汉为况义。」「被顈黼」注:「卿大夫之妻刺黼以为领,如今偃领矣。」疏:「举汉法,郑君目验而知,至今已远,偃领之制亦无可知也。」
尔雅</a>「黼领谓之襮。」注:「绣刺黼文以褗领。」
「妇执笄」注:「竹器而衣者,其形盖如今之筥??栌矣。」疏:「此举汉法以况义,但去今以远,其状无以可知也。」乡饮酒礼注:「今郡国十月行此饮酒礼。」疏:「汉时已罢诸侯之国而为郡,郡有太守,而封王子母弟者仍为国,故云郡国也。」
「乡朝服」注:「今郡国行乡饮酒之礼,玄冠而衣皮弁服,与礼异。」
「乡射礼」注:「今郡国行此礼以季春。」疏:「汉时虽无诸侯国,而置郡为守,其王之子弟犹名国,其君曰相。故郑注礼记</a>云如今从太守相临之礼是也。引之者,证时节与周异也。」
「主人朝服」注:「今郡国行此乡射礼,皮弁服,与礼为异。」疏:「引之者,欲见与周异也。」
「不及地武」注:「武,迹也。中人之迹尺二寸。」疏:「无正文,盖目验当时而言。汉礼云:五武成步,步六尺。或据此而言也。」
「中十尺」注:「方者也,用布五丈。今官布幅广二尺二寸,旁削一寸。」疏:「此言十尺,用布五幅,幅广二尺二寸,两畔各削一寸为缝,幅各二尺在,故五幅为一丈也。汉法幅二尺二寸,亦古制存焉,故举以为况。周礼郑志</a>纯三只,只八寸。二尺四寸者,据缯幅也。」
「燕礼设洗,当东霤。」注:「当东霤者,人君为殿屋也,亦南北以堂深。」疏:「汉时殿屋四向流水,故举汉以况周。言东霤,明亦有西霤,对大夫士言东荣,两下屋故也。」
「坐行之」注:「若今坐相劝酒,大射仪同。
燕,朝服于寝。」注:「今辟雍十月行此燕礼,玄冠而衣皮弁服,与礼异也。」疏:「引汉法,欲见与古异者,周时玄冠服则缁布衣,今衣皮弁服,是其异也。」
大射仪「有丰」注:「近似豆,大而卑矣。」疏:「既用豆为形,还近似笾豆之豆,举汉法而知。」
司射。「适次」注:「次,若今时更衣处,张帏席为之。」
聘礼「释币于行」注:「今时民春秋</a>祭祀有行神,古之遗礼乎?」疏:「郑以行神无正文,虽约檀弓,犹引汉法为况。」
「束帛」注:「帛,今之璧色缯也。」疏:「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郑注亦然。束帛亦与璧色同,以其相配,但未知正用何色耳。」
「及郊」注:「远郊百里,近郊各半之。」疏:「尚书</a>君陈序云: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郑注:周之近郊五十里,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郑以目验知之。
「以二竹簋方,玄被??里,有盖。」注:「竹簋方者,器名也,以竹为之,状如簋而方。如今寒具筥,筥者圜,此方耳。」疏:「寒具,若笾人先郑云:朝事,谓清朝未食,先进寒具口实之笾,实以冬食,故谓之寒具。筥圜,此方者,方圆不同,为异也。」
「束纺」注:「纺,纺丝为之,今之?也。」疏:「郑注周礼内司服云:素纱者,今之白?也。则此束纺者,素纱也,故据汉法况之。」?,息绢反。声类以为今正绢字。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郑注论语</a>亦云:古者曰名,今世曰字。许氏说文亦然。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圭与缫皆九寸」注:「杂采曰缫,以韦衣木板,饰以三色,再就。」疏:「依汉礼器制度而知也。但木板大小一如</a>玉制,然后以韦衣之,大小一如其板。」
「卿大夫讶」注:「讶,主国君所使迎待宾者,如今使者护客。」「十六斗曰?」注:「今江、淮之间量名有为?者。」今文?为逾。论语注:「十六斗曰庾。」正义:「庾、逾、?,其数同。」
「四秉曰筥」注:「筥,?名也。若今莱、易之间,刈稻聚把,有名为筥者。」公食大夫礼「浆饮」注:「酨浆也。」疏:「酨之言载,以其汁滓相载,故云酨。汉法有此名故也。」
「膷、臐、膮」注:「今时臛也。」
觐礼「斧依」注:「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谓之黼。」疏:「案尔雅:牖户之间谓之扆,以屏风为斧文,置于依地。孔安国</a>顾命传云:扆,屏风,画为斧文,置户牖间。是也。言绨素者,绨,赤也。素,白也。汉时屏风以绨素为之,象古者白黑斧文,故郑以汉法为况。」丧服冠「六升」注:「布八十缕为升,升字当为登。登,成也。」今之礼皆以登为升,俗误已行久矣。
「繐衰裳」注:「凡布细而疏者谓之繐,今南阳有邓繐。」疏:「谓汉时南阳郡邓氏造布,有名繐。」
「栉笄」注:「栉笄者,以栉之木为笄,或曰榛笄有首者,若今时刻镂摘头矣。」疏:「摘头之物,刻镂为之。此笄亦在头,而云首为大饰,明首亦刻镂之,故举汉法况之也。」
「髽」注:「髽,露紒也。以麻者自项而前,交于额上,却绕紒,如著?头焉。」疏:「郑引汉法?头况者,古之括发,其髽之状亦如此。」
「绳菲」注:「今时不借也。」疏:「周时人谓之屦子,夏时</a>人谓之菲,汉时谓之不借。」
士丧礼「浴衣于箧」注:「浴衣,已浴所衣之衣,以布为之,其制如今通裁。」疏:「布单衣,汉时名为通裁,故举汉法为况。」
「渜濯」注:「古文渜作湪,荆、沔之间语。」疏:「豫州人语。」「连絇」注:「絇,屦饰,如刀衣鼻,在屦头上,以余组连之。」疏:「以汉时刀衣鼻况絇,在屦头上,以其皆有孔,得穿系于中而过。若无絇,则谓之鞮屦。」
「贝三」注:「贝,水物,古者以为货,江水出焉。」疏:「汉书</a>食货志云:五贝为朋。又有大贝、牡贝之等,以为货用。」
「免于房」注:「免之制未闻。旧说以为如冠状,广一寸。此用麻布为之,状如今之著?头矣。」
「后汉向栩好被发,著绛绡头。」注:绡当作幧。「髽于室」注:「既去??而以发为大紒,如今妇人露紒,其象也。其用麻布,亦如?头然。」
「葵菹芋」注:「齐人或名全菹为芋。疏:菹法,旧短四寸者全之,若长于四寸者,亦切之。」
敦注:「敦有足,则敦之形如今酒敦。」
既夕礼荐车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疏:「郑举汉法况之,以其神灵在焉。」
「用轴」注:「轴,輁轴也。轴状如转辚。」疏:「此以汉法况之,汉时名转轴为转辚。」
「荐马缨」注:「缨,今马鞅也。」疏:「古者谓之缨,汉时谓之,故举汉法为况也。」
池注:「池者,象宫室之承霤,以竹为之,状如小车笒,衣以青布。」疏:「此郑依汉礼而言,丧大记注同知。」疏:「郑以汉之制度,而 小车之箱必犹狭长。」
齐注:「齐居柳之中央,若今小车盖上蕤也。」疏:「汉时小车盖上有蕤,在盖之中央,故举以为说。」「甸人抗重」注:「今时有死者,凿木置食其中,树于道侧,由此。」
「脾析」注:「脾读为鸡脾膍之脾。」疏:「时俗有此语,故读从之也。」
「中带」注:「若今之褝襂。」
「隶人」注:「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棜」注:「今之??也。」
「不馈于下室」注:「下室,如今之内堂正寝听朝事。」疏:「下室既为燕寝,故郑举汉法内堂况之。」
士虞礼「堕祭」注:「齐、鲁之间谓祭为堕。」疏:「齐南鲁北谓祭为堕者,由堕下而祭,因即谓祭为堕。」
「三个」注:「今俗或名枚曰个,音相近。」特牲礼注:「个,犹枚也。今俗言物数,若云若干个者,此读然。」
「乾肉」注:「如今凉州乌翅矣。」疏:「汉时乾脯似之,故郑以今晓古也。」
「主妇亦拜宾」注:「拜之于闱门之内。闱门,如今东西掖门。」疏:「案尔雅释宫云:宫中之门谓之闱。则闱门在宫
内。汉时宫中掖门在东西,若人左右掖,故举以为况也。」
「钩袒」注:「如今擐衣也。释文作揎衣,音宣。」疏:「若汉时人擐衣以露臂。」
特牲馈食礼「棜在其南」注:「棜之制,如今大木??矣,上有四周,下无足。」疏:「郑举汉法以晓古。」
「棘心匕刻」注:「刻,若今龙头。」「有司彻」注:「桃谓之歃,读如或舂或枕之枕,字或作桃者,秦人语也。此二匕者,皆有浅升,状如饭椮。」疏:「此以汉法况之。」
「举觯」注:「古文觯皆为爵,延熹中,诏较书作觯。」
礼记
曲礼「乘安车」注:「安车,坐乘,若今小车也。」疏:「古者乘四马之车,立乘,此臣既老,故乘一马小车坐乘也。庾蔚云:汉世驾一马而坐乘也。」请业则起,请益则起。注:「起,若今抠衣前请也。」疏:汉时受学有抠衣前请之法,郑引证之也。
「在丑夷不争」注:四皓曰:陛下之等夷。
「不以隐疾。」注:「俗语云:隐疾难为医。」
「用??」注:「今人或谓箸为??提。」
「量鼓」疏:「隐义云: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礼不讳嫌名释文:「案汉和帝名肇,不改京兆郡。魏武帝</a>名操,陈思</a>王诗云:修阪造云日,是不讳嫌名。」「君天下曰天子」注:「今汉于蛮夷称天子,于王侯称皇帝。」「量币」注:「今河东云币,帛也。」
「使某羞」注:「羞,进也。古者谓候为进。」疏:「古时谓迎客为进,汉时谓迎客为候。」
「椇」注:「椇,枳也,有实,今邳、郯之东食之。」
檀弓「蚁结于四隅」注:殷之蚁结,似今蛇文书。
「置翣」注:「墙,柳衣。翣,以布衣木,如摄与?」疏:「摄是汉时之扇。与,疑辞。郑恐人不识翣体,故云。」「覆夏屋」注:「夏屋,今之门庑也,其形旁广而卑。」疏:「殷人以来,始屋四阿。夏家之屋,唯两下而已,无四阿,如汉之门庑。」
「重霤」注:「今宫中有承霤,云以铜为之。」
汉宣帝纪:「金芝产函德殿铜池中。」注:铜池,承霤也,以铜为之。
「衽每束一」注:「衽,今小要衽。」疏:汉时呼衽为小要也。「厌冠」注:「今丧冠,其服未闻。丰碑」注: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绕。天子六??四碑,前后各重鹿卢也。疏:案春秋天子有隧,以羡道下棺。所以下碑者,凡天子之葬,掘地以为方圹。汉书谓之方中。
「桓楹」注:四植谓之桓。疏:案说文:「桓,亭邮表也。」谓亭邮之所而立表木谓之桓,即今之桥旁表柱也。
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注:命于天子者,天子选用之,如今诏书除吏矣。「制国用」注:如今度支经用。
「狄鞮」注:今冀部有言狄鞮者。
「史以狱成告于正」注:正,于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疏:案汉书百官公卿表: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郑见古有正,连言平耳。此王制多是殷法,秦则放殷置之。
「执左道」注:左道,若巫蛊及俗禁。疏:卢云:左道,谓邪道。地道尊右,右为贵。故汉书云:右贤左愚,右贵左贱。故正道为右,不正道为左。巫蛊,案汉书武帝时,江充埋桐人于太子宫,是也。俗禁者,若前汉张竦行辟反支。后汉书</a>郭躬传有陈伯子者,出辟往亡,入辟归忌,是也。
「周尺」注:周尺之数,未详闻也。「案礼制,周犹以十寸为尺,盖六国时多变乱法度,或言周尺八寸,则步更为八八六十四寸。以此计之,古者百亩,当今百五十六亩二十五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五里。」疏:「郑即以古周尺十寸为尺,八尺为步,则步八十寸。郑又以今周尺八寸为尺,八尺为步,则今步皆少于古步一十六寸也。是今步别剩六十寸。」
月令「鱼上冰」注:「夏小正</a>:正月启蛰,鱼陟负冰。汉始亦以惊蛰为正月中。」疏:「汉之时,立春为正月节,惊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春分为二月中气。至前汉之末,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故律历志云:正月立春节,雨水中。二月惊蛰节,春分中。是前汉之末,刘歆</a>作三统历,改惊蛰为二月节。郑以旧历正月启蛰,启即惊也,故云汉始亦以惊蛰为正月中。但蛰虫正月始惊,二月大惊,故在后移惊蛰为二月节,雨水为正月中。」
「鸿鴈来」注:今月令「鸿」皆为「候」。疏:「月令出有先后,入礼记者为古,不入礼记者为今,则吕氏春秋</a>是也。」
「先立春三日」疏:「周法五时迎气,皆前期十日而斋,散斋七日,致斋三日。今秦法简省,故三日也。」「迎春」注:「周近郊五十里。」疏:「郑注尚书君陈序云:天子近郊五十里。」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是也。
草木萌动注: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疏:案汉书艺文志,农书有九家,百一十四篇。郑所引农书,先师以为泛胜之书也。汉书注</a>:成帝时为侍郎,使教田三辅也。土长冒橛者,谓置橛以候土。侍郎,按汉书注云议郎。
始雨水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疏:汉初,惊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至后来事稍变改,故律历志云: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由气有参差故也。
省囹圄注:囹圄,所以禁守系者,若今别狱矣。桎梏,今械也。疏:崇精问曰:「狱,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均台。囹圄,何代之狱?」焦氏答曰:「月令,秦书,则秦狱名也。汉曰若卢,魏曰司空是也。」
日夜分疏:马融</a>曰:书有五十刻,夜有五十刻,据日出入为限。蔡邕</a>以为星见为夜,日入后三刻,日出前三刻,皆属昼。昼有五十六刻,夜有四十四刻。郑康成注尚书云日中星,以为日见之漏五十五刻,不见之漏四十五刻,与蔡较一刻也。大略亦同。
大合乐注:其礼亡,今天子以大射,郡国以乡射礼代之。命大尉注:三王之官有司马,无大尉,秦官则有大尉。「今俗人皆云周公作月令,未通于古。」疏:「俗人谓贾逵、马融之徒,皆云月令周公所作,故王肃</a>用焉。」
「为来岁受朔日」注:「秦以建亥之月为岁首,于是岁终,使诸侯及乡遂之官受此法焉。」
「命大史衅龟策」注:「周礼龟人上春衅龟,谓建寅之月也。秦以其岁首,使大史衅龟策,与周异矣。」疏:「秦以孟冬为岁首,谓建亥月。」
「大饮烝」注:「其礼亡,今天子以燕礼,郡国以乡饮酒礼代之。」腊先祖五祀
左传</a>:「虞不腊矣。」正义:「月令:孟冬,腊门闾及先祖五祀。」腊之见于传记者,唯月令与此二文而已。秦本纪:「惠王十二年,初腊。始皇三十一年,更改腊曰嘉平。」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应劭</a>风俗通云:「案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此言虞不腊矣,明当时有腊祭。周时腊与大蜡各为一祭,言汉改曰腊,不蜡而为腊耳。
「征鸟」注:「题肩也,齐人谓之击征。」大射仪注:「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
曾子</a>问「公馆」注:「若今县官宫也。」疏:鲍遗问曰:注:此云公所为,君所命使舍己者,注:杂记云:「公所为,若今离宫别馆也。是二说异何?」张逸答曰:公馆,若今停待者也,离宫是也。聘礼曰:「卿馆于大夫,大夫馆于士。公命人使馆客。」亦云所为也。
文王世子「内竖之御者」注:「御,如今小史直日矣。」
春官「释奠于其先师」注:「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a>,书有伏生,亿可以为之也。」疏:「皆汉书儒林传文。亿是发语之声。」
「成均」注:董仲舒</a>曰:「五帝名太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
疏:春秋繁露</a>云:「成均为帝之学。」
礼运「蜡宾」释文:「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
「吾得夏时焉」注:「其书存者有小正。」
「吾得坤乾焉」注:「其书存者有归藏</a>。」疏:「先言坤者,熊氏云: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崇文总目</a>:「归藏,隋志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著三篇。」
「耐以天下为一家」注:耐,古「能」字。俗书世异,古字时有存者,则亦有今误矣。疏:案说文云:「耐者,须也。」须谓厮下之毛,象形字也。古者犯罪,以髡其须,谓之耐罪,故字从寸,寸为法也。不亏形体,犹堪其事,故谓之耐。汉书惠帝纪中具有其事。古之「能」字为此「耐」字,取堪能之义。后来乃假借「鳖」三足为「能」,今书或有作「耐」字者。此「耐以天下为一家」,及乐记</a>云「人不耐无乐」,仍作「耐」字。是古字时有存者。亦有误不安寸,直作而字,则易屯彖「利建侯而不宁」,及刘向</a>说苑</a>「能」字皆为而也。郑注乐记:「耐」,古能字,后世变之,此独存焉。古以能为三台字,两注虽异,其意同也。
「还相为宫」注:「终于南吕,更相为宫,凡六十也。」疏:「诸本及定本多作终于南事,则是京房</a>律法。」
礼器「棜禁」注:「禁,如今方案,隋长局足,高三寸。」疏:「案汉礼器制度而知。隋,他果反。」
「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注:「壶大一石,瓦甒五斗。」疏:「汉礼器制度文也。」
「或素或青」注:「变白黑言素青者,秦二世时,赵高欲作乱,或以青为黑,黑为黄,民言从之,至今语犹存也。」疏:「即鹿马之类也。」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注:「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周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疏:「汉孝文帝时,求得周官,不见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记补之。」
郊特牲「明酌也」注:「明酌者,事酒之上也。名曰明者,事酒,今之醳酒,皆新成也。」疏:「古之事酒,正是汉之醳酒。」
内则「纷帨」注:「纷帨,拭物之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笄」注:「笄,今簪也。」
「滫瀡」注:「秦人溲曰滫,齐人滑曰瀡。」
「敦牟」注:「牟」读曰「堥」。释文:「齐人呼土釜为牟。」疏:敦,则周礼有玉敦,今之杯盂也。隐义曰:堥,土釜也。今以木为器,象土釜之形。
「介妇」注:虽有勤劳,不敢掉磬。疏:「庾氏云:齐人谓之差讦。崔氏云:北海人谓相激之事为掉磬。隐义云:齐人谓相绞讦为掉磬。」
三「牲用藙」注:藙,煎茱萸也。汉律:「会稽献焉。」疏:「贺氏云:今蜀郡作之,九月九日取茱萸,折其枝,连其实,广长四五寸,一升实可和十升膏,名之藙也。」「鱼去乙」注:今东海??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
「麋鹿鱼为菹」注:今益州有鹿??者,近由比为之矣。??,于伪反。疏:「益州人有将鹿肉畜之??烂,谓之鹿??。」
「与稻米为酏」注:狼臅膏,臆中膏也,以煎稻米,则似今膏??矣。此周礼「酏食」也。??,之然反,又音赞。疏:汉时膏??,以膏煎稻米,郑举时事以说之。
玉藻「搢珽」注:「相玉书曰:珽玉六寸,明自炤。」「纩缊」注:「纩,谓今之新绵也。缊,谓今纩及旧絮也。」
「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注:「而素带终辟,谓诸侯也。诸侯不朱里,合素为之,如今衣带为之下天子也。大夫亦如之。率,练也。」士以下皆褝,不合而??积,如今作幧为之也。
「凡君召以三节」注:「今汉使者拥节。」
明堂位「副袆」注:「副,首饰也,今之步摇是也。」疏:「副是首饰,以其覆被头首。汉之步摇亦覆首。」「疏屏」注:「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阙上为之矣。」疏:「汉时谓屏为浮思,故云今浮思。解者以为天子外屏,人臣至屏,俯伏思念其事。」案:匠人注云:「城隅谓角浮思也。汉时东阙浮思灾。」以此诸文参之,则浮思,小楼也,故城隅阙上皆有之。然则屏上亦为屋,以覆屏墙,故称屏曰浮思。或解屏为阙也,古诗云:双阙百余尺。则阙于两旁,不得当道,与屏别也。
「大路,殷路也。」注:「大路,木路也。汉祭天乘殷之路,今谓之桑根车也。」
「簨虚」注:「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疏:「案汉礼制度而知也。」
「楬豆」注:「齐人谓无发为秃楬。」
大传「系之以姓而弗别」注:「系之弗别,谓若今宗室属籍也。」疏:「汉之同宗有属籍,则周家系之以姓是也。」
少仪「籥」注:「籥如笛,三孔。」疏:「案汉礼器知之。」
学记「扞格」注:「格读如冻??之??。」疏:「今人谓地坚为??。」乐记「不殈」注:「今齐人语有殈者。」
「治乱以相」注:「今齐人或谓糠为相。」
讯疾以雅注:雅,亦乐器名也,状如漆筒,中有椎。疏:「以汉时制度而知也。」
丧大记「食粥于盛」注:「盛谓今时杯杅也。」
「??」注:「??以组类为之,缀之领侧,若今被识矣。」疏:「领为被头,侧谓被旁,识谓记识。」
「画翣」注:「汉礼,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画者,画云气,其余各如其象,柄长五尺。」
「鱼跃拂池」注:「以铜为鱼,县于池下。」疏:「亦参汉之制度而知也。」
「大夫士以咸」注:「今齐人谓棺束为缄绳。」
杂记「使某实」注:「实当为至,此读,周、秦之人声之误也。」「素沙」注:「素沙,若今纱縠之帛也。六服皆袍制,不褝,以素纱里之,如今褂袍襈重缯也。」疏:「袍制,谓通衣裳,有表有里,似袍。汉时有褂袍,其袍下之襈,以里缯为之。」「茧衣裳」注:「若今大襡也。
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注:「公所为,君所作离宫别馆也。
有司官陈器皿」注:「器皿,其本所赍物也。律,弃妻,卑所赍。卑,必利反。」
「束五两」注:「今谓之匹,犹匹偶之云与?」
「??以五采」注:「??,施诸缝中,若今时绦也。」
祭法「七祀五祀」注:「司命与厉,其时不著。今时民家或春秋祠司命、行神、山神,门、户、灶在旁,是必春祠司命,秋祠厉也。」「或者合而祠之,山即厉也,民恶言厉,巫祝以厉山为之,谬乎?」疏:「汉时人民嫌恶厉,巫祝之人,意以厉神是厉山氏之鬼为之。」
「七庙」疏:「其主之制,案汉仪,高帝庙主九寸,前方后圆,围一尺,后主七寸。」
春秋正义:卫次仲云:右主八寸,左主七寸,广厚三寸,穿中央,达四方也。范宁云: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也。白虎通云:「纳之西壁。」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注: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郊特牲曰:「唯为社事,单出里。」郊特牲疏:「周法,百家以上得立社。其秦、汉以来,虽非大夫,民二十五家以上则得立社,故云今之里社。又郑志云:月令命民社,谓秦社也。自秦以下,民始得立社也。」
中庸</a>「栽者培之」注:「今时人名草木之殖曰栽,筑墙立板亦曰栽。」
「壹戎衣」注:「衣」读为「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虞、夏、商、周氏者多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与?
「仁者人也」注:「人也,当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
缁衣「其出如纶」注:「纶,今有秩啬夫所佩也。」疏:「案汉百官公卿表: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汉书云:「张敞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朱邑为桐乡啬夫。」续汉百官表:「乡置有秩,郡所置。其乡小者,县所署啬夫。」案:此有秩啬夫职同,但随乡大小,故名异耳。名虽异,其所佩则同。张华</a>云:「纶如宛转绳。」
后汉仲长统</a>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注:十三州志曰:「有秩啬夫,得假半章印。」续汉舆服志曰:「百石青绀纶,一采,宛转缪织,长丈二尺。」说文:「纶,青丝绶。」又尔雅注</a>云:「纶,今有秩啬夫所带纠青丝纶。」
「资冬祈寒」注:资,当为「至」,齐鲁之语,声之误也。「祈」之言「是」也,齐西偏之语也。
「周田观文王之德」注:古文为「割申劝宁王之德」,今博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德」,三者皆异,古文似近之。
「问丧鸡斯」注:「当为笄??,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之存象也。」
深衣「续衽钩边」注:「钩边,若今曲裾也。」疏:「郑以后汉之时,裳有曲裾,故以续衽钩边,似汉时曲裾。今时朱衣朝服,从后汉明帝所为,则郑云今曲裾者,是今朝服之曲裾也。」
尔雅:「裳削幅谓之幞。」注:「削杀其幅,深衣之裳。」
「曲袷如矩以应方」注:「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疏:「郑以汉时领皆向下交垂,故云古者方领,似今拥咽,故云若今小儿衣领,但方折之也。」
乡饮酒义注:「谓之乡者,州党乡之属也。或则乡之所居,州党,乡大夫亲为主人焉,如今郡国下令长于乡射饮酒,从太守相临之礼也。」疏:谓郡治之下,及王侯有国治之下,满万户以上之令,不满万户之长,于已县或射或饮酒,则从郡之太守及主国之相来自行礼相监临之仪,不用令长礼也。令长射而饮酒,似州长、党正也。太守与相来监临,似乡大夫监临也。
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注:「岁献,献国事之书及计偕物也。」疏:汉时谓郡国送文书之使,谓之为计吏,其贡献之物,与计吏俱来,故谓之计偕物也。偕,俱也。
表记:「衣服以移之。」注:移读如水汜移之移,昌氏反。移,犹广大也。
汉制考</a>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