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七
洪武二十年十一月丁丑朔,普安卫军民指挥使周骥奏古州一十二处长官司所统民九千二百一十七户愿纳秋粮八千九百二十九石,命户部籍其数。
戊寅,复置陕西延安府保宁县大盐池盐课司,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其盐利所出,令各税课司局从实征商,不许踰额厉民。
己卯,贵州平越卫都匀安抚司奏招谕各处长官司民八千三百四十三户,岁纳粮六百九十九石,命登籍户部。
取福州女轿户。初,闽俗妇女有以舁轿为业者,命取至京师,居之竹桥,以便出入宫掖。至是,复取之,凡二百余户。
庚辰冬至,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奉天殿,皇太子宴国戚暨东宫官属于文华殿。
辛巳,免徵延安山地税。初,延安民有欺隐山地者罚输税,与官地等。至是,上念其民艰难,免之。
赐漠北降将买驴等一十六人衣钞,以其能招降所部故也。
都督孙恭卒,恭在军中多著劳绩,及卒,上甚惜之,命礼部遣人致祭,仍给米、布,以供葬事。
壬午,命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昇往云南总制诸军,于定边、姚安等处立营屯种,以俟农隙征进,既而又命桓等领兵屯田于毕节等卫。
癸未,大将军永昌侯蓝玉遣人送所获故元将士一千九百余人,并献所获宣敕金银铜牌。
乙酉,徵河南儒士岳宗原等九人至京,授以布政司官,各赐衣、钞,令观政于朝。
赐故元丞相也速塔儿钞及文绮、衣衾、靴袜。
丙戌,筑高邮湖堤成,计一千四百三十丈。
丁亥,卿云见。
皇从曾孙赞储生,靖江王第八子也。
命礼部选天下阴阳官子孙年十二以上、二十五以下、质羙而读书者赴京,习天文、推步之术。
戊子,以河南府儒学训导葛钧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己丑,徵故元河南行省郎中刘和中等四十四人至京师。
信国公汤和奏言:“宁海、临山诸卫滨海之地,见筑五十九城,籍绍兴等府民四丁以上者以一丁为戍兵,凡得兵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余人。”先是,命和往浙西沿海筑城,籍兵戍守,以防倭寇。至是事毕,还奏之。
诏牧马所军士月粮旧给五斗者增为一石。
辛卯,命国子监罗罗生阿累等三人归省其亲。上曰:“蛮夷鲜知礼义,能遣子来学,是慕义也。今阿累等久居监中,宜令归省,教之孝弟,所以使知礼义也。”于是厚赐遣之。
壬辰,诏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发军校,护送海西侯纳哈出及故元尚书塔不歹等妻子赴京。
太阴犯鬼宿。
甲午,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奏:“得降人脱脱等,言故元丞相哈剌章、乃儿不花等遁入和林,乞进兵剿灭。”许之。
命礼部遣人祭故元司徒撒里挞温。时撒里挞温来降,至临清溺死。事闻,敕有司求遗骸葬之,仍命礼部致祭赐白金二百五十两、钞九十锭、彩帛各八匹,以恤其妻子。
乙未晓刻,太阴入太微垣。
丁酉,命兵部录京卫将校子弟皆为试百户,其与见任父兄同居者不给俸,不同居者月给俸二石,旗军除授者如之。
戊戌,上以占城贡象使者辛加咄及蕃军缺御寒之服,命赐绵被及寒衣一袭,辛加咄等回至广东,复遣中使锡宴,仍赐钞二十锭为道里费,军士半之。
己亥,蒙古卫指挥佥事法古言:“番军南征亡者四百二十余人,请追其户丁补伍。”上曰:“汝蒙古部落少长相安久矣,若复追其户丁为军,岂能自安耶?”不许。
庚子,置云南左、右、前三卫、中、左千户所。
命户部募商人于云南毕节卫纳米中盐,每米二斗给浙盐一引,三斗给川盐一引。
辛丑,命礼部立故巩昌侯郭子兴、永城侯薛显、六安侯王志、安陆侯吴复墓碑,仍命翰林院制文刻石。
甲辰,宁山卫指挥贾德等犯法系中书断事狱,所犯凡百四十余事,上惜其材勇,命纪过从征云南,立功赎罪。
是月,普安军民府知府普旦等被召至京,贡马三十九匹。
十二月丁未朔,诏免徵凤阳商税钞万一千八十贯有奇。
琉球国山南王承察度遣使耶师姑进表,献马三十匹,贺明年正旦,赐耶师姑等宴及钞有差。
戊申,田州府土官知府岑坚遣其子知州永昌贡马及方物。
庚戌,思南宣慰使田大雅来朝,贡马及水银,谢恩,以受诏移其治所于镇远故也。
诏天下各卫所指挥、千百户镇抚以罪罢免者咸复其职,令往各都司领军戍守。于是武官复职者凡一千六十二人。
辛亥,赐思南宣慰使田大雅、思州宣慰使田琛钞各二百锭,余官有差。
壬子,命左军都督佥事冯诚往谕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昇率湖广都司诸军驻普安,分屯曲靖、越州,仍命云南布政司以白金二十万两给各府县,籴粮备用。
兵部尚书致仕单安仁卒。安仁,凤阳人。岁壬辰,招集义兵,保乡里,元授枢密院判官。丁酉,从镇南王孛罗普花守扬州,镇南王为长枪军所逐,安仁遂率所部渡江来附,授元帅,命守御镇江。戊戌,授按察司副使。辛丑,升按察使。甲辰,擢中书省左司郎中。乙巳,调瑞州守御千户。吴元年,入为将作司卿。洪武元年,拜工部尚书。二年,调兵部,辞归。六年,召为山东行省参政,辞不受。八年,再授兵部尚书,致仕,家于仪真。是年十月,特授资善大夫。至是卒,上遣礼部主事盖霖致祭,仍赐赙钞一百锭。
甲寅,命浙江布政使司脩治所隶绍兴等府桥梁、道路。时信国公汤和还自浙东,言吴江长桥圯坏及浙东西道路多不治,行旅病之,故有是命。
晋王府左长史桂彦良卒。彦良名德偁,以字行,宁波之慈溪人,元乡贡进士,为衢之包山书院长,转平江路儒学教授,罢归。时张士诚据浙西,方国珍分省浙东,数致礼聘,俱不就。洪武六年,朝廷大徵天下儒士,浙江参政徐本首彦良应荐,待诏阙下,奏对称旨,擢太子正字。上尝出御制师文示彦良,彦良即上前大声诵琅然,左右惊愕,翰林学士承旨詹同私戒之。上知之,谓曰:“儒者事君正当诚意自然,无事矫揉也。”时给事中蒋学等十七人讲学文华堂,宠爱特甚,学等多恃宠,不自脩饬,上欲择端重儒者以率厉之,乃命彦良及脩撰孔克表为之师,各赐白金三十两,俾学等执弟子礼。上尝访以治道,彦良对曰:“治道在心,心不正则好恶颇,好恶颇则赏罚失当,赏罚失当则无以致治功,故为治在乎正心,而正心之要又在乎惩忿窒欲而已。”上善其言。又尝从登内城,上从容顾谓彦良曰:“朕比来好善恶恶,如何?”彦良对曰:“惟人君至公无私,则好恶自得其当。故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上曰:“善。”即书其语揭于便殿楹间。七年,日长至,有事于圜丘,诏词臣撰祝文以进,内有“予我”二字,或谓其不敬。彦良对曰:“成汤祭上帝曰‘予小子履’,武王祀文王之诗曰‘我将我享’,古有此言,特儒者泥而不通耳。”上曰:“尔言是也。”尝命诣台省审录疑狱,得以情原者数十人。十一年,授晋王府右傅,上亲制诰文以赐之。彦良以为辅导之职莫先于格心,乃制心图以献晋王。十三年,罢王府傅相,改长史司左长史。十五年,朝京师,进太平十二策,言多剀切,上嘉纳之。十八年,以疾赐归乡里,至是卒。
丙辰,赐浙江沿海诸卫所军士六万二千八百五十三人钞,人五锭。
夜,太阴犯诸王星。
丁巳,遣前城门郎石璧往云南谕西平侯沐英等,自永宁至大理每六十里设一堡,置军屯田,兼令往来递送,以代驿传。于是自曲靖火忽都至云南前卫易龙设堡五,自易龙至云南右卫黑林子设堡三,自黑林子至楚雄禄豊设堡四,自禄豊至洱海卫普淜设堡七,自普淜至大理赵州设堡二,自赵州至德胜关设堡二,人称便焉。
戊午夜,太阴犯井宿。
癸亥,赐辽东女直所部阿苦义等六人衣各一袭、钞五锭。
野人部将西阳哈等百三十四人自辽东来降,命赐衣各一袭,寻加赐白金千三百七十两。
甲子,以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李恪子昇为府军前卫指挥使,谢规子鉴为天策卫指挥使。
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忽都、龙州土官知州赵帖坚各进马及方物。
丙寅,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张铨子麟为虎贲右卫世袭指挥使。
给定海、磐石、海门三卫符验铜牌。
戊辰,置河南汜水县成皋驿及递运所。
永顺宣慰彭添保、结伦州知州冯万杰、餋利州土官赵芳、镇远州土官赵士能、安平州判官马坚、万承州土官许祖俊、都结州土官侬武高、曲靖军民府越州土官阿资各贡马及方物。
己巳,诏户部赈恤济南、东昌、东平三府饥民,凡六万三千八百一十余户,为钞三十一万九千八十锭。
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于显卒。显,蕲州府黄梅县人。丙申岁,归附,累从征伐有功。洪武三年,授广洋卫指挥使。六年,升大都督府佥事。十三年,改前军都督佥事。至是以疾卒,特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英山侯,谥襄武。
广西镇安府知府岑添保、思城州及崇善县土官各贡方物,贺明年正旦。
庚午,置辽东三万卫指挥使司,以千户侯史家奴为指挥佥事,诏凡将校自洪武四年守辽有功者,千户升为指挥,百户以下递升有差,凡二百七十五人。
西天尼八剌国王马达纳罗摩、乌思藏、朵甘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搠干尔监藏等各遣使阿迦耶等来朝,上表,贡方物、马匹、镔鉄剑及金塔、佛经之属,贺明年正旦。
僧智光等自尼八剌国使还,献马八匹,却之。
辛未,河间阜城驿马户以孳生马来进。上曰:“马户应役惟仰于马,然刍豆之给,其费不轻,故尝命兵部榜谕:凡驿马孳生,听民畜卖。今复有来进者,岂朕言不信于民耶?无乃有司奉行之不至也?其即还之。”
壬申,以工部主事沈溍为兵部试左侍郎。
遣刑部尚书唐铎运钞百余万锭抵山东,赈登、莱二府民饥。
命户部咨高丽王,以鉄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鉄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所侵越。
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等贡马二十七匹诏赐绮帛钞锭
赐新除番官千百户及闲良等官七百八十五人银钞、冠服、缯彩有差。
癸酉,以鞍辔局大使黄立恭为工部右侍郎,食禄不视事。立恭,旧臣,故上特优以禄秩云。
诏镇南卫从征五开阵亡军士家属,悉放还乡为民。
赐从征番将四百七十三人文绮衣各一袭。
甲戌,上以徐州岁歉民贫,诏户部:凡州民运粮赴京者,遣人止之,令悉输济宁仓,以省其漕运之劳。
赐新授武官千、百户三十四人白金三百五十两、钞三百锭及冠带、衣帛有差。
乙亥,享太庙。
是月,大诰武臣。上以中外武臣多出自戎伍,罔知宪典,故所为往往丽法,乃亲制《大诰》三十二篇以训之,俾知守纪律,抚军士,立勋业,保爵位,颁之中外,永为遵守。
寻甸府土官知府沙琛遣子安宁贡马。
施南宣慰使覃大胜遣从兄墨答什用贡方物,龙英州土官知州赵仁忠遣叔赵嵩、东兰州署事吏目陈俊等来朝,贡马,诏赐绮帛、钞锭。
是岁,天下岁贡生员凡一千二百人中式,送国子监者九百七十五人,送中都国子监者一百三十二人,不中者九十三人,各遣还读书,提调官、教官俱如例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