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3个月前 作者: 王溥
后唐天成元年十月三日,尚书考功条奏格例如后:
一、准考课令,诸司外文武官九品已上,每年当司长官考其属官,应考者皆具录一年功过行能,议其优劣,定九等考第。京官,九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内,八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三千里内,七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五千里内,五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七千里内,三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万里内,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本州定讫。京官,十一月一日送簿。外官,朝集使送簿限十月二十五日已前到京。考后功过,并入来年。无长官,次官考。县令已下及关镇庶官、岳渎令并州考。津非隶监者亦州考。
一、准考课令,诸每年考簿集日,考司校勘讫,别为簿具言功过。京官,三品已上,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奏裁,亲王及五大都督府亦同;四品以下及馀外官,并使人量定闻奏,单数仍备状进,中考并单名录奏。
一、准考课令,诸每年尚书省诸司得州牧、刺史、县令,政有殊功异行,及祥瑞灾蝗,户口赋役增减,当界丰俭,盗贼多少,并录送考司。
一、准考课令,诸官人治绩功过,应附考者,皆须实录。其前任有犯私罪,断在今任者,同见任法。即改任,应计前任日为考者,功过并附。其状不得过两纸。州县长官,须言户口田地者,不得过三纸。注考证之最:一最已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善为上下。一最已上有一善,或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一最已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谄诈,及贪浊有状之类为下下。若于善最之外,别有可嘉,及罪虽成殿而情状可矜,或虽不成殿而情状可责者,省校之日,皆听考官临时详定。
一、准考课令,诸官人因加户口,及劝课田农,并缘馀功进考者,于后事若不实,纵经恩降,皆从追改。
一、准式,校京官考限来年正月内、外官考限二月内者,所司至三月内申奏了毕。伏以书校内外官考课,逐年申送考簿,各有程期。近年已来,诸道州府及在京诸司所送考解,多是稽违。自今后,所申考簿如违格限,二十日不到,其本判官并录事参军,伏请各罚一百直,本直句官,请委本道科责。如违一月日已上不申到,本判官伏请罚二百直,录事参军量殿一选,本直句官请委本道重加惩断。在京诸司如违格限不关牒到者,其本司人吏牒报御史台,请行追勘。
一、准格,应所阙县令计日成四考,馀官计日成三考阙。今后州县官等,并许终三十个月成三考。自上官后至年终,但满一百八十日,便与头考。次二年即须两考满足。如头考满足,第二考全足,即许计日成末考,方与三十个月事理合同。如过月限无替人到,准上条处分者。伏以每年书校官员考课,格限则显有旧条,授上则虽为定制。但以每月之内,皆有除移,今准格,且以六月内上为凖。
一、应申校内外六品已下赴选官员考课,准格,自上任后但满一百八十日便与成头考。年终非书考时,须至来年准格书校时并申两考。如六月已前直至正月到任者,自上任日至校考时头考日足,即考后功过并入来年。如至书校时,头考欠日未成资考,亦至来年准格书校时,并申两考。如六月以后至年终上者,并至准格日收计一考,有剩日不在重使之限。
一、应经考后,合收次年,以一周岁为限。如未满一年停替者,但及三百四十日与成,如欠日,不在收计之限。
一、应收末考,但经考后去任时,得及二百日与成,如欠日,不在收计之限。如过月限无替人,并准上条处分。
一、应申校内外官员赴选考课,头须具经考,已后课绩,不得重叠计功。其末考,须具得替年月日,比类升降。
一、应申校内外六品已下官员考第,以去京地里远近,逐年书校,申送考解,各有程期。今后应内外赴选官员考第,既准格依限,逐年比校,即不合更将州府及本司考牒为据。其有已前罢任官员,不计年限考第,未经省校者,如有州府及本司考词考牒全备者,欲据在任年月日检勘,省司给与牒知。如在任之时,州府及本司向来元不曾书校给牒,祇于解由历子内,批出考数者,欲与检勘,解日历子内,不竖过犯,称在任日并无公事遗阙,证验分明,亦据在官年月日,给与牒知。如检勘无凭者,不在给牒之限。其今年各准格赴集选人,便合请给省校考牒,直至南曹受纳告敕已前,并许经所司投状检勘出给。其考牒又准格须奏下当年内出给。如隔年者,不在行使之限。如或实有事故,次年内请给。自今后当年奏下敕考,许至来年内请给。如更违格限,请一年与殿一选。如至三年外不请给者,所司不在出给之限。其已前校奏下内外赴选官员考课,其间有未曾请给考牒者,并合投状请给,以备选曹磨勘。如将来选人,今在考第,依前固违格条,不经省司勘校给牒,及已曾奏校下敕考,不请给考牒者,南曹不在检勘判成之限。
一、应申投内外官员考课文解,须依格限到省。如申发后,其间或有非时事故停任,所司无以得知,请委本判官并录事参军,专切提举事由申省,以凭点校录奏。
一、准故事校考旧条,内外官员并校考之时,诸道差朝集使应考,内即差中书舍人、给事中监考。伏自校勘不行,往例尽废。自今后省校之时,伏请中书门下选差清望官两员,监校内外官员考课,便同点校申奏。其合经由中书、门下两省,准例各供宣黄,清守旧规,以为永制。
一、应申校内外官寮考课,如有过犯,便降书下考。如在任之日,于常课之外,别有异绩可称,比之上下考。如诸道州府及在京诸司故违格例,不具录在任事绩功过,依限比较,申牒到省,其本判官并录事参军,及在京诸司,并请准前殿罚。
一、应诸司诸流外职掌人等,准令本司量其行能功过,立四等考第而勉进之。今伏请准新定格内条件内,逐年依限投状,各具在职功过,书校考第,检勘录奏。
一、应诸司令史及勒留官丁忧,不计有官无官,并一百日后举追。如愿终丧,不在举限。除丁忧年一考不附奏,次年便许计选数赴集。其丁忧人仍牒考功及南曹,终丧者计三年忧。一、诸色选人使上考减选,其下考并合殿选,并注令录铨曹勘验,祇凭考功报检,多有差错,今请每年考功申校上考及下考,敕下后,请具单名牒门下省,及申三铨关报南曹,以凭勘会,并须九月以前报毕。
从之。
清泰二年五月,尚书考功奏:“奉去年五月敕:‘中外官员,宰臣、节度使已下,并逐年书考。’仅千馀员。当司人吏贫乏,乞依三铨例,当司归司官,逐月支赐纸笔粮钱。敕考功司人吏依三铨例,给与粮钱,春冬衣赐。诸司不得援例。”从之。
周广顺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敕节文:“其省校考牒,如是奏下后满三年不请给考牒者,宜令考功准先降敕文,不在出给之限。”
三年三月十四日敕节文:“起今后,诸州府更有功中考簿违格限申到者,本判官并录事参军各罚五十直,其录事参军仍殿一选,本句押官典委本州各行科断。如违限一月已上不申到者,仍令尚书考功催促,候供申到考帐,依例施行。所有科罚,准前处分。若是校考过时,即与次年依格奏校。”又敕:“州县官或特敕除授,或非时省故,停任员阙,除官到任者,缘赴任不拘期限申发,考帐之时,但满一周年,便与依例书校一考申省。如书校时少欠月日,即与次年附帐申校,不得漏落考第姓名,如或有违,罪本道书考官吏。”
显德五年闰七月,尚书考功奏:“奉新敕:‘起今年正月一日后,授官并以三周年为限,闰月不在其内者。’当司所书校内外六品以下赴选官员考第,今后以一周年校成一考,如欠日不计,限满三周年,校成三考。如考满后未有替人,在任更一周年,与成第四考,欠日不在计限。兼逐年月日,自上已来课绩功过。第二考须具经考后课绩,不在重叠计功。其末考须是具得替年月日,比类升降。自今年正月一日已前授官到任者,准格例三十个月书校三考。今年正月一日后来授官到任者,准新敕三周年为月限,每一周年书校一考,闰月不在其内。所有诸道州府校考申发考帐,及当司校奏,各依前后格敕施行。应诸司诸色流外出身人等,准格,并须待附甲下然后与申考。近年不经奏考,便至参选,颇启幸门。应在司见役人等,自今后,逐年起六月一日后,正身于所司投状,请申校劳考。省司具状,却牒本司勘会补奏年月日。敕甲头姓名,见主掌案分公事,牒报省司,将元状检勘同,即与准例申校。仍自此后,须逐年九月以前校奏了毕,不在更与隔年并书之限。其考牒本无纸书写敕例,今后每年奏下,逐人给省牒一纸,使大张纸书及,并年都给限,据省校勘,敕下考牒,方许计考。如书校之日,有公事在外差出,即本司杂事,须具在职功过及出外事由,牒报考功,不得有妨逐年考校。如不与申牒,其杂事令史量情科决,仍殿一选。如无故自不经省投状请奏校,不在论诉之限者,当司缘敕促期限,虑恐校考迟违,今后应合校考人,请起自五月一日投状,限十日毕,至七月三十日已前校奏,馀依元格施行。”从之。
后唐同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尚书兵部奏:
重制置收补千牛、进马事如后:
一、进马准旧例八员:殿中省进马四员,太仆寺进马四员。千牛一十二:左仗六员,右仗六员。准格,取十三已上收补,十五已上出仗,各守三十五月限。
一、准六典,千牛备身及太子千牛,皆取三品已上诸司官、四品清官子孙,仪容端正,武艺可称者补充。今请使二品、三品、四品清官?补。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六行尚书、左右常侍、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卿、宗正卿、左右丞、诸行侍郎、秘书监、国子祭酒、节度、统军上将军、金吾大将军已上,并许补子为太子千牛。请使东宫三品、四品清官?补詹事。庶子请使北省二品、南省一品正官?补。侍中、中书令、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并许补孙。
一、见任兵部尚书、侍郎,并不得收补子孙。凡请使荫一官,祇许补一员,不得重叠更使旧荫。应请使皇荫,一品不得过二十年,二品、三品、四品不得过十年,如过年限,所司不在收补。若是身有残疾,不在收补之限。
一、准旧例,每入阁皆须赴仗祇候,如三度不到,便除落名姓。
一、应所请补千牛、进马,先具荫序品第,于都省投状,候都省发状到,当司即引过本行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点检年貌,及勘会荫序,引问习试合格,方得收补,呈引过堂。候过堂了,始可申奏。馀请准格施行。
从之。
晋天福五年三月敕:“兵部、礼部引人过堂之日,幕次酒食会客,悉宜停废。”
后唐天成三年闰八月敕:“诸道州府,每于闰年合送图经、地图,今后权罢。”
长兴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尚书吏部侍郎王权奏:“伏见诸道州府,每遇闰年,准例送尚书省职方地图者。顷因多事之后,诸道州府旧本虽存,其间郡邑或迁,馆递曾改,添增镇戍,创造城池,窃恐尚以旧规录为正本,未专详勘,必有差殊。伏请颁下诸州,其所送职方地图,各令按目下郡县镇戍城池,水陆道路或经新旧移易者,并须载之于图。其有山岭溪湖、步骑舟楫各得便于登涉者,亦须备载。”奉敕:“宜令诸道州府,据所管州县,先各进图经一本,并须点勘文字,勿令差误。所有装写工价,并以州县杂罚钱充,不得配率人户。其间或有古今事迹、地里山川、土地所宜、风俗所尚,皆须备载,不得漏略,限至年终进纳。其画图候纸到,图经别敕处分。”
后唐天成三年闰八月,废户部蠲纸。四年五月,尚书户部状申:“伏缘当司蠲符,近奉敕令,有事功可著者,即户部奏闻,又不开逐年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事例。今据前进士赵彖乞蠲符者。”奉敕:“凡登科第,皆免差徭,如或雷同,虑伤风化,兼缘近有敕命,不合更乞蠲符。所宜特示明规,务在劝人为学,除新敕前已给蠲符外,应礼部贡院,每年诸道及第人等,宜令逐道审验,春关冬集,不得一例差徭,其及第人亦不得虚影占户名。”
长兴二年九月二日敕:“凡置营田,比召浮客,若取编户,实紊常规。如有系税之人,宜令却还本县。应三京诸道营田,祇耕佃无主荒田,及召浮客。此后若敢违越,其官吏及投名税户,当行重断。”
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尚书户部奏:“当司所管天下合贡方物,于长兴三年三月定到七十馀州。旧例,冬至后齐到,正仗前点检,至元日殿前排列,当司引进。昨点检今年正仗前,内六十七州至,其馀二十州,自正月至三月,方到京师。其江陵府所贡胎白鱼,勘问本道进奏官,状称每年腊月浥造,至正仗未堪供进。其馀州府,未曾严加告谕,请行敕命约束。如来年正仗前贡物不齐,其本州官典,量定殿罚。又棣州合进萝蘑子,本州称无本色,折进价钱绢一疋。任土作贡,岂合折钱,其绢价停。”敕:“江陵府胎白鱼,许于限内仗进,馀依奏。”
应顺元年正月敕:“诸州府籍没田宅,并属户部,除赐功臣外,禁请射。”
晋天福四年闰七月,尚书户部奏:“李自伦义居六世,准敕旌表门闾,当司元无令式,衹先有登州义门王仲昭六代同居,其旌表有厅事步栏,前列屏树、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头安瓦桷黑漆,号乌头,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街十有五步,槐柳成列。今举此为例,又不载令文。”敕:“王仲昭正厅乌头门等事,既非故实,恐紊彝章,宜从令式,祇表门闾。于李自伦所居之前,量地之宜,高其外门,安绰楔。门外左右各建一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台之形,圬以白泥,四隅染赤。行列树植,随其事力。同籍课役,一准令文。”
周广顺二年正月敕:
应诸处户部营田人户租税课利,除京兆府庄宅务、赡国军榷盐人户、两京行从庄外,其馀并割属州县,所征租税课利,官中衹营户部营田旧征课额,其户部营田职员,一切停废。
一、应有客户元佃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使令充为永业。自立户名,仍具元佃桑土、舍宇、牛具动用实数,经县陈状,县司给与凭由,仍放户下三年差遣。若不愿立户名,许召主卸佃,不得有失元额租课。其车牛动用、屋舍、树木,亦各宣赐,官中更不管系。
一、诸处营田,户部院及系赐人户所纳租牛课利,其牛每头具上率纳苗课,逐年都纳夏秋斛斗二万一千馀石,更纳钱鞋布秆草等。其租牛缘官中系帐,不管死损,岁月既深,转益贫困。所征牛租,起今年后并与除放。所有见在牛犊并赐本户,官中永不收系。
一、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硙,委本处常切管句,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若有人收买,具见值价例申省,仍仰本户承认元本税钱。如是元本税钱重大,即减价出卖。如无税钱,亦仰量事出税,管认输纳。其空闲倒塌店宅及空地,亦准此指挥。所有货卖宅舍,仍先问见居人,若不买,次问四邻。不买,方许众人收买。其元随宅舍诸班物色,亦仰随本物业货卖。其两京城内及草市屋宅店舍,不在此例。宜令诸道州府准此。
其年九月敕:“京兆府耀州庄宅,三白渠使所管庄宅,宜并属州县。其本务职员节级,一切停废。除见管水硙及州县镇郭下店宅外,应有系官桑土、屋宇、园林、车牛动用,并赐见佃人充本业。如已有庄田,自来被本务或形势影占,令出课利者,并勒见佃人为主,依例纳租。条例未尽,委三司区分。仍差尚书刑部员外郎曹匪躬专往点检,割属州县。”
周显德五年闰七月,度支奏:“当司漕运水陆行程制。陆行,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水行,溯流,舟之重者,汴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馀水五十里;空舟,汴河日四十里,江五十里,馀水六十里;沿流之舟,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馀水七十里。其三峡、砥柱之类,不拘此限。若遇风、水浅不得行者,听折半功。河南、河北、河东、关内等四道诸州,运租庸杂物等,脚每驮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处一百二十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从黄河及潞河,自幽州运至平州,每十斤溯流十六文,沿流六文,馀水溯流十五文,沿流五文。从沣、荆等州至扬州四文。其山阪险难,驴少处每驮不得过一百五十文,平易处不下八十文。有人员处,两人分一驮。其运向播、黔等及涉海,各在本处量定。”
梁开平三年九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薛贻矩兼延资库使。至乾化二年五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于兢兼延资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