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3个月前 作者: 吕思勉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


    从来读史的人,有一个谬论。就是说:“唐朝有藩镇,所以兵强;宋朝削除藩镇,国内虽然治安,然而兵就弱了,就有辽金元之祸。”这句话,全是误谬了的。宋朝的事情,且待慢慢再说。唐朝的强,是在开元以前,这时候,何尝有什么藩镇?天宝以后,藩镇遍地都是了。然而请看上章第二节所说,唐朝的对外如何?岂但如此,就连一个小小的沙陀,也抵挡不住,听它纵横中原,到后来并且连契丹都引进来。


    军事是贵乎严肃的,贵乎能统一的;所以对外能战胜的兵,对内必然能服从命令;骄蹇不用命的兵,对外必不能一战。唐朝就是如此:中叶以后的藩镇,可谓大多数不听朝廷的命令了。然而打一个区区的草寇,还是不济事,还得仰仗沙陀兵。所以李克</a>用一进中原,兵力就“莫强于天下”。然而李克用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北族,并不是有什么雄才大略的,所靠的就不过是兵力。所以兵力虽强,依然无济于事;到后来,居然“天下之势,归朱温者十七八”。然而沙陀这个种族,毕竟还有些朝气;唐朝这一班军阀,却早成了暮气了。朱温虽是个英雄,既包围在这种空气里,自然不免受些影响。所以朱温死后,儿子毫无用处,竟给李存勖灭掉。这话是怎么说?大凡在草泽英雄里,要出个角色容易;在骄横的军阀里,要出一个角色难。因为草泽英雄,是毫无凭借的,才情容易磨炼得出;军阀却是骄奢淫逸惯了的,他那个社会中,自然出不出人才来。


    梁太祖篡唐之后,公元912年,给次子友珪所弑。弟三子友贞,讨杀之而自立,是为末帝。先是公元908年,李克用死了,儿子存勖继立。李克用晚年,也有点暮气;存勖却是“新发于硎”。于是河北三镇及义武,皆为存勖所服(李克用死的一年,魏博罗绍威也死了。梁兵便乘机袭取赵州,进攻镇州。成德王镕,和义武王处直联盟,求救于晋。李存勖为之出兵,败梁兵于柏乡〈如今河北的柏乡县〉。幽州刘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李存勖攻之,梁人救之,不胜。梁太祖既死,晋人乘机入幽州,把刘守光杀掉。公元915年,梁人所派的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死了。梁人想趁势把天雄军分为两镇。军人作乱,迎接李存勖,于是魏博也入于晋)。梁末帝性柔懦,更不是李存勖的对手。尝发兵攻魏州,又想出奇兵袭晋阳,都不成功。晋人却袭取梁的杨刘镇(在如今山东东阿县境),筑了德胜南北两城(就在东阿境内)。梁人就只得“决河自固”。公元923年,李嗣源袭取郓州(如今的东阿县)。梁朝的形势,更为紧急。梁末帝派勇将王彦章去攻郓州,又给李存勖杀掉。这时候,梁国的重兵,都在河外。李存勖用李嗣源的计策,发兵直袭大梁。梁末帝无法,只得图个自尽,于是梁朝灭亡。


    李存勖以公元923年,自称皇帝,国号也叫做唐,是为后唐庄宗。灭梁之后,迁都洛阳。庄宗既是个沙陀,又是个军阀,干得出什么好事情?灭梁之后,自然就志得意满起来。宠任伶人宦官,不问政事,赏赐无度。五代十国,原算不得什么国家,不过是唐朝藩镇的变相。唐朝的藩镇,节度使的废立,是操在军士手里的;这时候,虽然名目变做皇帝,实际上自然还脱不了这种样子。庄宗把方镇上贡的钱,都入之内府,以供私用;州县上贡的钱,才拨入外府,以供国家的经费。内府“金帛山积”,而外府竭蹶异常。南郊(祭天)赏赐不足,军士就都有怨心;军士心变,军阀的命运就完了。


    公元925年,庄宗派宰相郭崇韬,带了他的儿子魏王继岌伐蜀。这魏王,是刘皇后所生。刘皇后本是庄宗的妃子,郭崇韬为她得宠,劝庄宗立为皇后,希冀她见自己的情,宫里可以得一个强援。谁知道刘后反听宦官的话。王建</a></a>的儿子王衍,是很荒淫的。郭崇韬的兵一到,自然马到成功。然而川中盗贼大起,一时未能还兵。就有宦官对刘皇后说:郭崇韬起了异心,恐于魏王不利。刘皇后大惧,忙告诉庄宗,请他把郭崇韬杀掉。庄宗不听。刘皇后就自己下了一条“教”给魏王,叫他杀掉郭崇韬。中外的人,都莫名其妙,于是谣言四起。就在这谣言四起的时候:魏博的兵戍瓦桥关(在如今河北的雄县)而归的,就据着邺都作乱。庄宗派李嗣源去打。李嗣源的兵也变了,劫着李嗣源,把他送进邺城里。李嗣源想条计策,撒了一句谎,邺城里的叛兵,才再放他出来。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说:哼!这种糊涂的皇帝;你给手下的兵,劫进叛兵城里,再出来,还想没有罪吗?不如索性反罢。李嗣源一想,不错,就派石敬瑭做先锋,直趋洛阳。庄宗想要拒他,手下的兵,没一个用命,就给伶人郭从谦所弑。于是李嗣源即位,是为明宗。


    明宗也是沙陀人,是李克用的养子。这个人在军阀里,却比较算安分些。在位八年,总算没十分荒谬的事情。公元933年,明宗死了。养子从厚立,是为闵帝。这时候,明宗的养子从珂镇凤翔,石敬瑭镇河东。闵帝想把他俩调动,从珂就举兵反。闵帝派五节度的兵去打他,都非降即溃。派自己的卫兵去迎敌,到陕州(如今河南的陕县),又迎降。于是闵帝逃到卫州(如今河南的汲县),被杀。从珂即位,是为废帝。废帝既立,又要把石敬瑭移到天平,石敬瑭也就造反,于是契丹来了。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


    契丹的祖宗,就是鲜卑宇文氏,已见第二篇第十一章第四节。这一种人,自为慕容氏所破,窜居如今的热河道境。后魏道武帝,又把它打败。于是“东西分背”。西为奚,东为契丹。奚人居土护真河流域(如今的英金河),盛夏徙保冷陉山(在妫州西北)。契丹人居潢河之西(如今的西拉木伦),土河之北(如今的老哈河)。奚众分为五部,契丹则分为八部。


    按契丹的部名,见于《魏书</a>》的,《辽史</a>》谓之古八部。其后尝为蠕蠕及高丽所破,部落离散。隋时,才复依托纥臣水而居(土护真河),分为十部,逸其名。唐时,复分为八部。《辽史》说:这八部,“非复古八部矣”。然而据唐朝的羁縻州名看起来,则芬问就是羽陵,突便就是日连,芮奚就是何大何,坠斤就是悉万丹,伏就是匹絜;其余三部,虽不能断定它们和元魏时何部相当,然而八部却实在没有变。《辽史》的话,是错误了的。


    契丹盛强之机,起于唐初。唐太宗</a>时,契丹酋长窟哥内附。太宗把他的地方,置松漠都督府,就以窟哥为都督,赐姓李。别部大酋辱纥主也来降,以其地为玄州(八部也各置羁縻州)。这时候,奚人亦内附,以其地为饶乐都督府。两都督府,共隶营州(如今热河道的朝阳县)。武后时,窟哥的后人李尽忠,和归城州刺史孙万荣(这是契丹的另一部。其酋长孙敖曹,以高祖武德四年来降。安置之于营州城旁,即以其地为归城州,万荣是敖曹的孙子</a>)同反。武后发几十万大兵,都不能讨定。到底靠突厥默啜,袭破尽忠之众(这时候尽忠已死)。又借助于奚兵,才把万荣打平。契丹势力的不可侮,于此已见。然而经这次大创以后,契丹也就中衰,附于突厥。公元714年(玄宗开元二年),尽忠的从父弟失活才来降。于是奚酋李大酺,也叛突厥来归。唐朝就再置松漠饶乐两都督府,各妻以公主。公元718年,失活死,从父弟娑固袭爵。为牙将可突干所攻,逃奔营州。营州都督许钦澹,为他发兵,并且发李大酺的兵,去攻可突干,大败,娑固及李大酺都被杀(于是奚衰而契丹独强)。可突干立娑固的从父弟郁干。公元722年,郁干死,弟吐干袭。又和可突干不协。公元725年,来奔。国人立其弟邵固。公元730年,为可突干所弑。公元734年,幽州长史张守珪,结契丹部长过折,过折斩可突干来降。即以为松漠都督,旋为可突干余党泥礼所弑。


    辽太祖先世世系(据《辽史·太祖本纪赞》):


    雅里——毘牒——颏领——肃祖耨里思——懿祖萨剌德——玄祖匀德实——德祖撒剌的——太祖阿保机(《辽史·耶律曷鲁传》:曷鲁对奚人说:“汉人杀我祖奚首,夷离堇。”这奚祖夷离堇,也是太祖的先世。我疑心就是可突干)


    遥辇氏九可汗(见《辽史·百官志》)


    津可汗 阻午可汗 胡剌可汗 苏可汗 解质可汗 昭古可汗 耶澜可汗 巴剌可汗 痕德堇可汗


    雅里就是泥礼(亦作涅里)。当时推戴他的人很多(见《耶律曷鲁传》),“让不有国”,而立迪辇阻里(《辽史》说就是阻午可汗)。唐朝赐姓名曰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杀公主叛去。更封其酋李楷落以代之。安史乱后,契丹服于回纥。公元842年(武宗会昌二年),可汗屈戍(《辽史》说就是耶澜可汗)才来降。咸通中(懿宗年号,公元860—873年),可汗习尔,曾两次进贡(《辽史》说就是巴剌可汗)。公元901年(昭宗天复元年),钦德立为可汗,是为遥辇氏的末主痕德堇可汗。


    《辽史·地理志》说:辽之先世,是“有神人,乘白马,自马孟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a>,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木叶山,辽属永州,在如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境)。我颇疑契丹所谓八部,就是八子之后,而《辽史》所谓“皇族”、“国舅”,却出于八部之外,皇族是代表乘白马的神人,国舅是代表乘青牛的天女。所以隋时其众分为十部,而唐时松漠、玄州,亦在八部之外。皇族是大贺氏、遥辇氏、世里氏,是为三耶律。国舅是乙室已氏、拨里氏,是为二审密。大贺氏之衰,八部仅存其五。雅里就把这五部再分为八(《五代史》载契丹八部是:旦利皆、乙宝活、宝活、纳尾、频没、纳会鸡、集能、奚嗢);又析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共二十部。三耶律的分,大贺、遥辇,共析为六,而世里氏仍合为一,谓之迭剌部,所以其实力最强。遥辇氏做可汗的时候,实权仍在迭剌部手里。


    契丹太祖之兴,据《五代史》说:契丹“部之长号大人。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疾疫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某部大人遥辇次立(按这是误以氏族为人名)。时刘仁恭据有幽州,数出兵摘星岭攻之。每岁秋霜落,则烧其野草。契丹马多饥死。即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请听盟约,甚谨。八部之人,以为遥辇不任事,选于其众,以阿保机代之……是时刘守光暴虐,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阿保机又间入塞,攻陷城邑,俘其人民;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汉人教阿保机曰:中国之王,无代立者。由是阿保机益以威制诸部而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几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在如今河北围场县西南),可乎?诸部许之……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据《辽史》则太祖是做本部夷离堇,升为大迭烈府夷离堇,再进为于越;痕德堇可汗死,然后即位的。我颇疑所谓建旗鼓以统八部,就是夷离堇之职。至于共主,则自在八部之外,但看唐时松漠玄州,在八部之外可知。大贺、遥辇两氏的可汗,相承具有世次,断不得仅有八部公推的大人。迭剌部、夷离堇,就是后来的北南二大王院,总统部族军民之政,是很有实权的。居了此职,所以可图篡(太祖以前,这一职,或须由诸部公推。所以大贺、遥辇两氏,虽无实权,世里氏还迟迟不能图篡)。


    太祖的代痕德堇而立,事在公元960年(《辽史》以明年为太祖元年)。当时既能招用汉人,又尽服北方诸部族(契丹所征服的部族甚多,具见《辽史·属国表》。——此外还有散见于《本纪》中的。其最有关系的,就是渤海〈见第五章第一节〉、黠戛斯〈征服黠戛斯,则可见契丹的声威,已到漠北〉、党项、沙陀、鞑靼〈这三种人,在今山陕之北。党项,见第二篇第十四章第三节。自为吐蕃所破,跟吐谷浑同逃到中国的北边。鞑靼,见第七章第一节〉、回鹘、吐蕃〈这是在河西的回鹘,陇右的吐蕃〉等)。于是契丹疆域:“东至海;西至金山(阿尔泰山),暨于流沙(甘肃新疆的沙漠);北至胪朐河(克鲁伦河);南至白沟(这是取燕云十六州以后的事。以上几句话,据《辽史·地理志》。就做了北方一个大国了。前此北族的得势,不过一时强盛,总还不脱游牧种人的样子。)独有契丹,则附塞已久,沐浴汉人的文化颇深;而且世里氏之兴,招用汉人,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它的情形,又和前此北族,稍有不同(自李大酺死后,奚人就弱,而契丹独强。终唐之世,契丹人崛强,而奚人常服从。契丹太祖绝后,奚人才服属契丹。后来又一部叛去,依妫州北山射猎,到太宗时才服契丹)。”


    契丹太祖,起初和李克用约为兄弟,后来又结好于梁,所以李克用很恨他。后唐庄宗时,契丹屡次入寇。这时候,周德威守幽州,弃渝关(如今的山海关)之险,契丹就入据平州(如今河北的卢龙县),然而和后唐战,总不甚得志。公元926年,契丹太祖死,次子德光立,是为太宗。立十年,而石敬瑭来求救。


    石敬瑭造反之后,废帝派张敬达去攻他。石敬瑭便去求救于契丹。许赂以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之地。部将刘知远(后汉高祖)说:契丹是没有大志的。就要借它的兵,只宜许以金帛,不可为一时之计,遗将来的大患。敬瑭不听。契丹太宗听得石敬瑭求救,便自带大兵南下,把张敬达围了起来。废帝派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去救,德钧又怀挟异志,投降契丹。于是契丹太宗册石敬瑭为晋帝。挟之南下,打败后唐的兵。废帝自焚死。晋高祖入洛,就割幽(如今的北京市)、蓟(如今河北的蓟县)、瀛(如今河北河间市)、莫(如今河北的肃宁县)、涿(如今河北的涿县)、檀(如今北京市的密云县)、顺(如今北京的顺义县)、新(如今河北的涿鹿县)、妫(如今河北的怀来县)、儒(如今北京的延庆县)、武(如今河北的宣化县)、云(如今山西的大同市)、应(如今山西的应县)、寰(如今山西的马邑县)、朔(如今山西朔州市的西北)、蔚(如今山西的朔州市)十六州,送给契丹。从此以后,中国的形势,就如负疽在背了(《辽史·兵志》“每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皇帝亲征,至幽州……分兵为三道……至宋北京。三路兵皆会……大抵出兵不过九月,还师不过十二月。若帝不亲征,则以重臣统率往还,进以九月,退以十月……若春以正月,秋以九月,则不命都统,只遣骑兵六万,于界外三百里内,耗荡生聚,不令稳养而已”。观此,则辽人之侵宋,殆视为每岁当然之事。宋朝北边的所以凋弊,实由于此。而其所以然,则全由于幽州割让,北边无险可守〈河东虽割云州,仍有雁门内险,受害便不甚深〉。所以《辽史》说,“宋惟太宗征北汉,辽不能救。余多败衂。纵有所得,亦不偿失。良由石晋献土,中国失五关故也”。可见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于中国关系极大。这种内争的武人,真是罪大恶极)。


    然而石晋自身,也就深受其害。当石晋高祖时候,事契丹甚谨,内外诸臣,也有许多不忿的。高祖深知国力疲敝,不能和契丹开衅,始终十分隐忍。公元1005年,石晋高祖卒,兄子重贵立,是为出帝,出帝的立,侍卫景延广,颇有功劳。于是用他和高祖旧臣桑维翰,同做宰相。景延广这个人,是很冒昧的。立刻就罢对辽称臣之礼,对于辽人交涉,一味强硬。于是兵衅遂开。战争连年,虽亦互有胜负;然而这时候,国力既已疲敝,诸藩镇又各挟异心,到底难于支持。公元946年,晋将杜重威,叛降契丹。契丹兵就入大梁,把出帝捉去(晋高祖入洛的明年,迁都于汴)。


    明年,契丹太宗入大梁。然而这时候,辽人全不知治中国之法。一味想搜括中国的钱财,搬到本国去。于是派使者分路出去“括措财帛”。又用子弟亲信做诸州节度刺史,也全是外行,用了一班汉奸,做出许多荒谬的事情。又辽国的兵制,有一种“打草谷军”,是军行时,专出去剽掠的。既入中国之后,依然行用此法。于是叛者蜂起。契丹太宗没法。只得北还,行至滦城(如今河北的滦县)而死。先是契丹太祖的长子,名倍。太宗是次子。太祖后述律氏,喜欢太宗。于是灭掉渤海之后,封倍为人皇王(太祖号天皇,述律氏号地皇后),以镇其地。人皇王逃奔后唐(废帝死时,把他杀掉)。于是太宗袭位。述律后第三个儿子唤做李胡,最为横暴。太宗死后,辽人怕述律后又要立他,就军中推戴世宗。述律后怒,叫李胡发兵拒战,兵败,乃和世宗讲和(后来述律后和李胡,又有异谋。世宗幽后于木叶山,把李胡囚在祖州〈在如今内蒙古林西县境〉。事情才算了结)。


    后汉高祖刘知远,也是沙陀人。石晋高祖南下,派他留守太原。契丹攻晋时,他按兵守境,好像是守中立的样子。辽太宗北还后,才在太原称帝。太宗死后,乃发兵入大梁。诸镇降辽的,都复来归。辽世宗因国内有难,无暇顾及南边,于是中国又算恢复。


    第三节 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后汉高祖入大梁后,明年,就死了。子隐帝立(公元948年)。高祖旧臣杨邠(总机政)、郭威(主征伐)、史弘肇(典宿卫)、王章(管财赋),分掌国事。隐帝厌为所制,公元950年,把杨邠、史弘肇、王章都杀掉。郭威方统兵防辽,隐帝又要杀掉他。郭威还兵,把隐帝攻杀。高祖的兄弟刘崇,留守太原。本和郭威不协。这时候,郭威扬言要迎立他的儿子(名赟)。刘崇就按兵不动。郭威旋出军御辽,至澶州(如今河南澲阳市),为军士所拥立,还大梁。是为后周太祖。差人把刘崇的儿子杀掉。于是刘崇称帝于太原,是为北汉。遣使称侄于辽,世宗册之为帝(更名旻)。


    公元954年,周太祖卒,养子世宗立。北汉乘丧,借辽兵来伐,世宗大败之于高平(如今山西的高平市)。世宗是个奋发有为的人,于是富国强兵,立下了一个安内攘外的计划,就做了宋朝统一事业的根本。


    五代时候的禁卫军,原是唐朝藩镇的兵;这种兵,用以胁制主将则有余,真个要他见仗则不足,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后唐庄宗、闵帝、废帝的相继败亡,也未必不由于此。周世宗从高平打仗回来,才深知其弊。于是大加简汰;又在诸州招募勇壮,以补其阙;同时又减裁冗费,整顿政治,于是国富兵强了。


    这时候,辽世宗已死,穆宗继立(公元951年),沉湎于酒,不恤国事,国势中衰。然而北汉、南唐、后蜀等,还想凭借其力,以震动中原(北汉本是靠辽立国的,南唐、后蜀,也特差使臣,和辽通问)。周世宗想要伐辽,就不得不先用兵于南唐、后蜀。


    南唐李昪,是篡吴得国的(吴当</a>杨渥时,兵权尽入于牙将张颢、徐温之手。公元908年,颢、温共弑渥,而立其弟隆演。温又杀颢,于是大权尽归于温。温出镇升州〈如今江苏的南京市江宁区〉,留子知训在江都辅政,为副都统朱瑾所杀。温养子知诰戡定其乱,代知训辅政。徐温死后,大权就归于知诰。公元937年,隆演的弟溥,禅位于知诰。复姓李,更名昪。国号叫做唐)。传子李璟,文弱不能有为,国势实弱。然南唐土地本大;李璟又乘闽楚之衰,把它吞并(闽王审知,传子延翰,为弟延钧所弑。延钧袭位,更名璘。自以国小地僻,常谨事四邻。颇为安稳。公元935年,璘为其下所弑。子继鹏立,改名昶。公元937年,又遇弑。审知少子延曦立,延曦的兄弟建州刺史延政,和他相攻。公元944年,延曦为其下所弑,延政即位,还没有迁到福州。明年,给唐兵围起来,灭掉。马殷传子希声。希声传弟希范。湖南多产金银,又有茶利,国颇殷富。希范奢侈无度,重加赋税,才弄得民穷财尽。公元952年,希范卒,弟希广立。庶兄希萼守朗州〈如今湖南的武陵县〉,以年长不得立,怨望庶弟希崇,和他合谋。于是希萼入潭州,把希广杀掉。自立。又为希崇所囚,希崇把他安置在衡山〈如今湖南的衡山县〉,又有人奉以举事。崇惧,请兵于唐。公元951年,唐兵入潭州,希崇降),于是颇有自负的意思。后蜀主孟昶,也是昏愚而狂妄的(后蜀孟知祥,是后唐的西川节度使。明宗末年,安重海为相,和东川节度董璋不协。璋举兵反,明宗使石敬瑭讨之。知祥和董璋并力,敬瑭不能克,罢兵。公元931年,知祥攻杀董璋,兼有两川之地。公元938年,知祥卒,子昶继立)。都想交结契丹,以图中原,公元956年,周世宗遣兵伐蜀,取阶(如今甘肃的武都县)、成(如今甘肃的成县)、秦(如今甘肃的天水市)三州。明年,自将伐唐,屡破其兵,尽取江北之地。公元958年,遗舟师入江。唐人只得割江北请和,称臣于周,奉其正朔。


    公元959年,周世宗自将伐辽,取瀛、莫、易三州,置雄(如今河北的雄县)、霸(如今河北的文安县)二州(自此中国和契丹,以瓦桥关为界),遂趋幽州。辽将萧思温不能抗。请救于穆宗,穆宗沉湎于酒,又不时应。幽州大震。不幸世宗有病,只得班师。不多时,世宗死了。儿子梁王宗训立,是为恭帝,还只七岁。未几,就有陈桥驿(在如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兵变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太祖、世宗两代的将,屡立战功。这一次事情,是和后周太宗的篡汉,如出一辙的(大约竟是抄老文章。大凡人心看惯了一件事,很容易模仿,所以“恶例不可轻开”)。当时传言辽人入寇,太祖带兵去防它,走得不多路,就给军士所拥戴了。太祖既袭周世宗富强之余;而这时候,割据诸国又没一国振作的,统一的事情,自然容易措手。公元963年,先平定了湖南和荆南(马希萼时,朗州将王逵</a>周行逢,据州以叛,推辰州刺史刘言为主。南唐破潭州后,不久,仍为王逵等所得。受命于后周。后来王逵攻杀刘言,又为裨将潘叔嗣所杀。周行逢讨诛叔嗣,平定湖南。公元962年。行逢卒,子保权年幼。行逢遗命,说衡州刺史张文表,一定要造反。若不能敌,可请命于朝。明年,文表果然袭取潭州,将攻朗州。朗州人就到宋朝请救。南平高继兴,本梁将。公元905年,梁太祖用他做荆南节度使,有荆、归、峡三州。后唐庄宗灭梁,继兴入朝。唐封为南平王。继兴见庄宗政乱,知道不能久存。还镇后,遂谋自保之策。从此南平在实际上,就自立为一国。继兴传子从晦,从晦传子保融,保融传弟保勖,保勖又传保融子继冲,凡五世。宋朝派慕容延钊李处耘去救朗州,就假道于南平,把它袭灭。南平灭时,张文表已给朗州将杨师璠打平。而宋朝仍进兵不已,到底直逼朗州,把保权擒获)。公元965年,灭后蜀(孟昶降)。公元969年,平南汉(南汉刘岩死后,弟㧏继立,极其侈虐。㧏传子玢,玢传弟晟,皆耽于游宴,政治愈坏。晟传子更为昏暴,而屡侵宋边,遂为宋所灭)。公元975年,灭南唐(南唐事中国最谨。公元961年,李璟卒,子煜立。宋以“征其入朝不至”为名,公元974年,派曹彬去伐它。明年,十一月,把它灭掉)。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遂纳土(践镠传子元瓘,元瓘传子佐,佐传弟倧,倧传弟俶,凡五世)。只有北汉,倚恃辽援,宋朝攻它几次,未能得志。太祖和赵普,也因北汉捍御西北两面(北指契丹,西则当时甘肃地方亦在化外),所以姑置为缓图。到公元979年(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天下已定,太宗便大举伐北汉。分兵败辽援兵。于是北汉也灭掉。唐中叶后的分裂,到此才算统一。


    宋朝的太祖、太宗,都可以算能祖述周世宗的人物。但是彼此的政策,似乎有一异点。周世宗之意,似乎是想先破辽,恢复幽州的(对于以后,作何策划,无从揣测)。伐后蜀,伐南唐,不过是除掉后患,以便并力向前的意思。宋太祖、太宗,却是先平定内难,然后从事于辽。大约是“先其易者”的意思,原也不失为一种政策。但是辽当穆宗在位,实在是有隙可乘的时候。景宗初年,南边也未能布置得完密(穆宗死于公元969年。已在太祖代周之后十年)。此时努力进取,颇较后来为容易。失此机会,颇为可惜。


    还有宋太祖和太宗的继承,这件事,也是所以结五代之局的。据《宋史</a>》说:太祖母杜太后死时,太祖和赵普,都在榻前受遗命。太后问太祖“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说:“皆祖考及太后之余荫也。”太后说:“不然。正由周氏使幼儿主天下尔。汝百岁后,当传位汝弟”云云。太祖顿首受教。于是太后叫赵普,把这件事笔记起来,藏之金匮。太宗在太祖时,是做开封尹的。即位之后,就以秦王廷美为开封尹。征辽之役,德昭也从行。有一次,军中夜惊,失掉太宗所在,有人谋拥立德昭。太宗知之,不悦。失利而归,并太原之赏,也搁置不行。德昭为言。太宗怒曰:“待汝自为之,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公元981年(太平兴国六年),秦康惠王亦卒。太祖四个儿子,都没有了。又有人告秦王骄恣,将有阴谋。乃罢其开封尹,以为西京留守。时赵普和卢多逊,互相排挤。赵普失掉相位,就上疏自陈预闻顾命的事情;太宗又发现了金匮的誓书,于是再相赵普。把卢多逊和廷美两人,罗织成狱。多逊窜死崖州(如今海南三亚市)。廷美房州安置,忧悸而死。太宗就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了。这许多话,自然不是这件事情的真相。“斧声烛影”等说(出于李焘</a>《长篇》),也是“齐东野人”之谈。我说太祖篡周,太宗原是与闻其事的。当时一定早有“兄终弟及”的成约。杜太后遗命等话,都是子虚乌有的。这件事,也不过结五代“置君如奕棋”的局面罢了。


    辽世系图


    宋世系图
关闭
最近阅读